同年戶部王尚書騭人岳,以御書“養素”二大字及御制詩一首見示。圓勁秀美,鸞停鵠寺,實希代之寶也。詩云:“錦纜無勞列畫雙,輕橈自愛倚船窗。勤民不憚周行遠,早又觀風向浙江。”此詩尤可仰見省事寧人之意,不惟書法之工也。又大書“地平天成”四字,是乃御書會稽禹陵廟額,鉤摹鐫刻。尚書疏請留真跡藏┑,許之。尚書時官浙閩總督兵部侍郎云。
翰林院署前積沙,號沙堤。形家言,衙門風水所系。明嘉靖初,張桂用事,去之,詞林幾至空署。近當事欲并開東西門,稍去其半。數月間,孟讀學端士、(亮揆)、沈讀學宗子(上墉)、王侍讀龍洲(鐘靈)等七人皆去位,曹祭酒峨嵋(禾)朱讀學天敘(典)、趙宮贊伸符、(執信),亦以他事詿誤去,其驗如此。
近京師筵席多尚異味,予酒次戲占絕句云:“灤鯽黃羊滿玉盤,萊雞紫蟹等閑看。不如隨分閑茶飯,春韭秋菘未是難。”嘗憶前輩有詩云:“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每喜諷之。此仁人所當念也。
陸啟氵宏《客燕雜記》書:“監板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修于萬歷二十三年,頗無差訛。崇禎十二年重修之,古字難讀,悉遭改易云。”康熙二十三年,予為祭酒,疏請重犖經史刻板,得旨允行。
宋中丞牧仲(修)說:“濮州守劉某家,有綠鳩一雙,狀如鸚鵡。”近京師花兒市鬻黃鴿二,毛羽作黃金色,索值甚高。又日照張琦言:“其縣人安鴻臚有孫,年十三矣。甚穎慧,讀書樓上,忽見樓窗外樹間有紅鴿一只,驚呼示人。自探身往取之,墜而死,鴿亦不見。”
盤山和尚智樸,號拙庵,徐州人。能詩,居青溝。上幸盤山,嘗御書“戶外一峰”四字賜之。拙庵丁巳以詩抵予,以所著電光云鶴諸集屬序,予亦有兩詩懷之。庚午二月五日,侍者自山中來,寄詩云:“宮詹學士老詩伯,筆掃時風絕世才。日把盤山懷我句,橫肩概栗幾時來。”
丁巳二月十二日甲戌,上御經筵。巳刻,出景運門,至文華殿。滿漢大學士、九卿、翰林、詹事等衙門官,及起居注科道等官,立班階之東西。上至殿門下輦,升御座,群臣東西分班。鴻臚引贊,行二跪六叩頭禮畢,仍分東西班趨入請安。大學士兼掌翰林院事徐元文、禮部尚書張玉書、兵部尚書李天馥、刑部尚書杜臻、工部尚書兼詹事張英、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彭孫,立班前行東向。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王熙、梁清標、吏部尚書張士甄、戶部侍郎蔣宏道、禮部侍郎顧、刑部侍郎鄭重、工部侍郎王承祖、左副都御史李迥、通政使黃斐、大理卿陳汝器、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王士正,東西侍班。日講起居注官、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田喜{},立西班,稍下,東向。給事中何楷次東班,西向。御史顧鐔次西班,東向。講官出班,行一跪三叩頭禮畢,大學士徐元文、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庫勒納講《論語·志于道》章。禮部尚書張玉書、刑部尚書圖納講《尚書·無逸篇》畢,各官仍分東西趨出。至階下,鴻臚引贊,行二跪六叩頭禮。仍分班立,候駕出回宮,賜宴太和門。宴畢,謝恩而退。
二月十四日,予與工書兼詹事、桐城張公(英)、少詹兼侍講學士馬邑田公(喜{})啟奏:東宮春季會講題目及講官職名、講官。欽點張公及左春坊李諭德(鎧)四書擬進二題,“博學而篤志”節、“誠者非自誠己而已也”節。欽定“君子不重則不威”章,仰嘆豫教之切。一命題,亦不忘訓誡如此。聞上在宮中,親為東宮講授四書五經。每日御門之前,必令將前一日所授書背誦覆講一過,務精熟貫通乃已,士大夫家不及也。
大學士宛平王公,招同大學士真定梁公學士涓來兄(澤宏)游怡園,水石之妙,有若天然。華亭張然所造也。然字陶庵,其父號南垣。以意創為假山,以營邱北苑大癡黃鶴畫法為之。峰壑湍瀨,曲折平遠,經營慘澹,巧奪化工。南垣死,然繼之。今瀛臺、玉泉、暢春苑,皆其所布置也。唐楊惠之變畫而為塑,此更變為山水平遠,尤奇矣。昔人謂俞清侍郎園,峰大小凡百余。眾峰之間,縈以曲澗,旁引清流,淙淙然下注石潭。潭中多文龜班魚,潭上巨竹壽藤,蒼寒茂密,不見天日。未知視此何如耳!
田詹學(喜{})子湄言,上在暢春苑,每引見諸臣,常御澹寧。居止三楹,不施丹{},亦無花卉之觀。其西即無逸殿,東宮讀書處。殿外種藝五谷之屬,蓋欲子孫知稼穡之艱難,意深遠矣。
三月初十日,上在暢春苑,命下,士正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先是,禮部侍郎缺,擢內閣學士王(澤宏)為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時予名列第四,至是應開列升閣學諸員,予名在第二,吏部疏未上也。前此,左副都御史許(三禮)遷兵部督捕侍郎,吏部列通政使黃(斐)、大理寺卿陳(汝器)等名上,留中久之不下。及命下,乃以予升補許缺。上用人之不測如此。
燕山樵兒澗有熊道人者,能辟谷。嘗旬日不食,食即以其余飼虎,虎時時馴擾臥階下。或問其術,道人曰:“人忘機于物,物亦忘其機,何術之有?”此與《列子》海鷗之說可相發明。
三月十八日,萬壽節。上在暢春苑,不受朝賀。徐相國云:“太皇太后升遐,有上諭,引唐太宗母難之言。以后萬壽節朝賀筵宴,俱行停止。今三年矣,圣人大孝,于斯而極。”
三月二十一日,內閣大學士伊(桑阿)等面承旨于午門外,會議蠲豁江南、蘇松二府浮糧。先是,上諭閣臣云:“蘇松浮糧一事,朕刻刻在心。此明之弊政,豈可踵而行之?其會同九卿、詹事、掌印、不掌印科道官,詳議以聞。”
三月至四月,京師畿輔不雨。十三日,奉旨三法司赴刑部清理重囚,予以副憲與焉,原者百十八人。十五日,奉旨遣九卿分祭壇廟寺觀祈雨。予至靈佑寺望祭四海,惟遣官祭東岳泰山,以戶部尚書蘇赫往。
萊蕪張(四教),字芹,順治丙戌進士,以部郎居京師。買一婢,年十四,姿首甚麗。詢其家世,曰:“東御艾氏女也。”適遷山西提學,因納之。攜行至一驛,晚步驛圃中,有雉起草間,感之而孕。到官十月,張以公事,將往他郡。妾泣告曰:“弱質托體君子,今將娩矣。君事畢,當速歸,冀可相見。”張慰之而去。去數日,妾生一子而歿。預留書與張訣,詞極哀艷,多非人世語。又自畫小像一幀,留奩箱中。張歸見之,惋嘆而已。自是夜必見夢,休咎皆預告。又時時來自乳其子。張懸像別室,食必親薦。一日,羹污其上,夜夢妾怒詰曰:“奈何污我?”旦視之,畫已失,張悵快彌日。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仿佛追寫,卒不肖。偶謁巡撫中丞,見屏風畫美人絕肖,屢目之。中丞曰:“頗愛此乎?”張因自言其故,中丞即輟贈焉。攜歸,食奠如常,見夢亦如昔矣。嘗語張君,不利宦途,稍遷即宜為退休計。及秩滿,遷榆林道參議,遂罷歸。李中丞奉倩說。
戊午,上幸內閣,偶問三老五更之義。倉卒奏對,皆未詳晰。今大司馬李公容齋,時為學士,以老人更知三德五事為對,本鄭康成說也。按《小學紺珠》引,《月令》章句云:“三老,國老也。五更,庶老也。”盧植《禮記》注:“三公之老者為三老,鄉大夫老者為五更。”《漢官儀》:“三公一人為三老,次卿一人為五更。”
四月某日,啟奏,九卿等集后左門。侍衛傳示上用食單,每日止肉九斤,米三升,他物稱是。上之儉德如此。”
七月十四日,駕幸古北口外,寅刻,百官跪送于東華門,和碩簡親王從。先是,厄魯特與喀爾喀交惡,厄魯特興兵侵喀爾喀,地近在邊境。七月,命鎮國公蘇努、彭春等帥師出張家口,和碩康親王、信都王帥師繼之,屯歸化城。初六日,命和碩裕親王為撫遠大將軍,與皇長子統大軍出古北口,至是駕行。十六日,安北大將軍和碩恭親王繼行。
康熙二十三年,上南巡。江南提督昭武將軍楊捷迎駕,慰勞甚至。賜御書“丹誠”二大字額,揭御筆二字,鈐以御璽,紙尾題“康熙甲子冬至前賜老將軍楊捷”十三字。又御書御制五言一首:“岐陽方較獵,盡龍媒。仗下黃金勒,橫秋號逸材。”紙尾題《詠馬》二字。皆則御璽董御史文驥為記。
沈存中云:“信安、滄景之間,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凌冰床。”今京師尚有此制,名凌車,其來遠矣。八月初八日,車駕還京師,入閣九卿迎駕于東直門外十二里。時雨濘,已二鼓矣。先是,大將軍裕親王以諸道兵破厄魯特于烏蘭布通。初一日,捷書聞行在。次日,至京師,宣捷午門。
八月十六日,上諭內閣:“甚欲一見內閣部院大臣。”先是,駕在塞外,偶違和,還宮,未御門接見群臣者十日矣。內閣九卿等,每日詣后左門起居。聞旨,皆踴躍。十九日,五鼓,集后左門。辰刻,上御乾清門,有旨,召群臣入。大學士、尚書等奏請圣躬萬安,上微笑頷之。仰瞻天顏,神氣充悅。群臣退,以手加額相賀。
九月二十三日,上御乾清門,召九卿奏事。舊例:六部都通大分曹次第上殿。是日,侍衛傳旨,九卿一同入奏。蓋上初愈,未可久勞也。
十一月切七日,會議端門。李少司馬厚庵語予云:“是日蒙上賜。”謝恩散歸后,上諭侍衛云:“王某如尚在外,可召令入見。”侍衛傳旨,則士正已入城矣,復命。上云:“既回,不必往召。”上之恩遇至此。謹識以示子孫,世世勿忘。
康熙三十年辛未元旦,上御太和門受朝賀。午賜宴,召滿漢內閣大學士、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上殿賜酒。是日,風日暄霽,仰瞻天顏悅豫,群臣皆喜。
初六日晨,內閣九卿啟奏乾清門。辰刻,奉旨以戶都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經筵講官,工部尚書陳廷敏、兵部右侍郎李光地經筵講官,兵部督部右侍郎王士正為會試主考官,禮部左侍郎王昌為知貢舉官,同考十八人、翰林院編修許丞家等七人、兵科掌印給事中卞三畏等四人、吏部郎中鐘儀杰等七人,宴于禮部。賜金花彩緞,表里各有差。宴畢,入鎖院。
二十七日,恭呈十卷進御覽。次日奉旨,著考試官自定次第。先是,二十四年乙丑科會試,主考官刑部尚書張公士甄(今吏部尚書)等始進擬十卷,恭請上裁。欽定名次,以陸肯堂為第一。戊辰已來,遵為定例,然戊辰亦未欽定云。
盤山拙庵智樸禪師,以所創山志若干卷屬參訂,頗有體裁。所錄碑刻詩文等,亦不泛濫。所述山中物產一卷,尤雅。
御門聽政,冬春辰初三刻,夏秋辰正三刻,內閣部院官率以昧爽齊集午門。次至中左門稍憩,乃入候于乾清門外。駕出,升御座。六部都察院等衙門,以次奏事。如初一日首吏部,則初二日首戶部,周而復始。若宗人府奏事,則恒居部院之首,三法司例居第三。部院奏事畢,然后臺省官。奏事既畢,然后內閣大學士、學士至御前承旨。翰詹起居注官滿漢各一員,輪直立西楹下。
海定在明時有戚里李氏園,米太仆仲詔(萬鐘)勺園亦在,卒即葬焉。暢春御園落成,而米之墓逼近苑外。其家欲改卜,上知之,特傳旨令勿遷,仍許歲時上冢如常。上之曲體人情如此,真盛德也。
內閣傳諭九卿及翰詹卿寺各衙門堂上官,書嵩山中岳廟濟瀆神祠、孟子游梁祠、二程子祠扁額各四字進呈,曰“嵩高峻極”,曰“靈瀆安瀾”,曰“昌明仁義”,曰“功存河洛”。先是,河南巡撫閻中丞興邦恭請御書也。
五月十八日,大駕還京師。二十一日,內閣、九卿、翰詹、府寺、科道等衙門,以喀爾喀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陳汗,率諸濟農那顏臺吉等七旗之眾舉國內附,上表賀,請上尊號,不許。
總兵官蔡元,疏請修筑邊墻,上命閣臣集九卿面詢可否以聞。群臣未及對,大學士伊桑阿公傳玉音云:“眾志成城,豈在邊墻?”群臣肅然曰:“真大哉王言也。”尋有旨,不準行。
殿試策例有規式,違式輒不得與上第。康熙戊辰,仁和凌紹雯少習清書,殿試對策,遂用清書漢書兩體寫之。讀卷官奏請上裁,置二甲之末。
康熙三十二年,京城東田家有老嫗已百三十歲,日飲啖止水米一酒杯。晝夜危坐,形如嬰兒。
京師殺牛驢者,最為殘忍。予為中丞時,嘗諭五城痛禁殺驢者。而殺牛皆回回人,雖以世祖章皇帝之誡諭,不能禁也。一日,讀李叔則《河濱集·愛牛說》云:“肉牛者十之三,革牛者十之三,角牛者十之四,天下于是無全牛矣。”為之惻然悚然。叔則古文才極橫,特未簡耳。論說諸篇,尤多可觀。
辛未三四月,京師不兩,多風霾。四月十八日,職方督捕員外郎郭里入署稍早。至皮市,忽大風起,見有神人,朱衣白馬,自北而南,形貌甚偉。風既過,從人猶見其馬尾。視郭里,已擲馬下,所乘馬屹立于旁。問之,懵然不覺也。歸病三月余,始愈。
戊午夏,予與翰林掌院學士今刑部尚書澤州陳公(廷敬)、侍讀學士故刑部侍郎謚文敏昆山葉公(方藹)、侍講學士今禮部尚書桐城張公(英)同內直,每有御制,必命和進。一日,賜侍衛輔國公俄啟詩云:“觀德由來尚古風,手彎滿月綠沈弓”云云。俄啟蓋以宗室宿衛,有穿楊貫札之能,故圣制云然。臣士正 恭和云:“宸章高視漢歌風,絕藝爭夸兩石弓。自是君王勤拊髀,一時龍種盡英雄。”蓋此題有三難:御制首倡,一也;旌俄啟之射,二也;宗室而兼宿衛,三也。詩僅四句,句此三義,所以難也。壬戌,賜宴乾清官,賦升平嘉宴,仿柏梁體詩。御制首倡云:“麗日和風被萬方。”和者自內閣大學士已下凡若干人。士正時以祭酒領成均,句云:“三德六行為士坊。”翊日詩成恭進,上手制詩序。御書之詩,則詔故詹事、禮部侍郎曾板刻國子監。兩廂題名,欲購石刊碑,會遷詹事,不果。頃亦語總憲陳公,當遷舊碑于通政司,而別刻都察院題名碑,不知將來得遂否。
戊辰春,予來京師。朱太史竹招飲古藤書屋,食半翅,甚美,不知是何鳥。閱《盤山新志》云:“爾雅鳩冠雉。”郭璞注:“大如鴿,似雉,鼠腳,無后指。歧尾,為鳥,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盤山多有之,土人呼為半翅。”即沙雞也,亦名鐵腳。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