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
正月一日,國主以糯米飯、白羊髓相和為團(tuán),如拳大,于逐帳內(nèi)各散四十九個(gè)。候五更三點(diǎn),國主等各于本帳內(nèi)窗中擲米團(tuán),在帳外如得雙數(shù),當(dāng)夜動番樂,飲宴;如得只數(shù),更不作樂,便令師巫十二人,外邊繞帳撼鈴執(zhí)箭唱叫,于帳內(nèi)諸火爐內(nèi)爆鹽,并燒地拍鼠,謂之『驚鬼祟』。帳人第七日方出,乃解禳之法。北呼此謂之『奶擔(dān)離』,漢人譯云:『奶』是『丁』,『擔(dān)離』是『日』。
立春
立春日,婦人進(jìn)新春書,以黃繒為幟,刻龍像銜之,或?yàn)槲r蟆。
人日
人日,京都人食煎餅于庭中,俗云『熏天』。未知何所從出也。
中和
二月一日,大族姓蕭者,并請耶律姓者,于本家筵席。此節(jié)為『瞎里叵』,漢人譯云:『瞎里』是『請』,『叵』是『時(shí)』。
上巳
三月三日,國人以木雕為兔,分兩朋走馬射之。先中者勝,其負(fù)朋下馬,跪奉勝朋人酒,勝朋于馬上接杯飲之。北呼此節(jié)為『淘里化』,漢人譯云:『淘里』是『兔』,『化』是『射』。
佛誕日
四月八日,京府及諸州縣,各用木雕悉達(dá)太子一尊,城上羿行,放僧尼、道士、庶民行城一日為樂。
端午
五月五日午時(shí),采艾葉與綿相和,絮衣七事,國主著之,番漢臣僚各賜艾衣三事。國主及臣僚飲宴,渤海廚子進(jìn)艾糕,各點(diǎn)大黃湯下。北呼此時(shí)為『討賽離』。又以雜絲或綠結(jié)合歡索,纏于臂膊,婦人進(jìn)長命縷,宛轉(zhuǎn)皆為人象,帶之。
朝節(jié)
夏至日,婦人進(jìn)扇及脂粉囊,謂之『朝節(jié)』。
三伏
六月十八日,大族耶律姓并請蕭姓者,亦名『瞎里叵』。
中元
七月十三日夜,國主離行宮,向西三十里卓帳。先于彼處造酒食。至十四日,一應(yīng)隨從諸軍并隨部落動番樂,設(shè)宴至暮,國主卻歸行宮,謂之『迎節(jié)』。十五日,動漢樂,大宴。十六日早,卻往西方,令隨行軍兵人大喊三聲,謂之『送節(jié)』。此節(jié)謂『賽離拾』,漢人譯云:『賽離』是『月』,『拾』是『好』。是『月好』也。
中秋
八月八日,國主殺白犬,于寢帳前七步,埋其頭,露其嘴。后七日,移寢帳于埋狗頭上。北呼此節(jié)為『擔(dān)褐奶』,漢人譯云:『擔(dān)褐』是『狗』,『奶』是『頭』。
重九
九月九日,國主打團(tuán)斗射虎,少者輸重九一筵席。射罷,于地高處卓帳,與番漢臣登高,飲菊花酒。出兔肝,切以生鹿舌拌食之。北呼此節(jié)為『必里遲離』,漢人譯之云:『九月九日』也。又以茱萸研酒,灑門戶間辟惡。亦有入鹽少許而飲之者。又云:男摘二九粒,女摘一九粒,以酒咽者,大能辟惡也。
小春
十月內(nèi),五京進(jìn)紙?jiān)煨∫录撞尩镀餍蹈饕蝗f副。十五日,一時(shí)進(jìn)垛,國主與押番臣密望木葉山奠酒拜,用番字書狀一紙同焚燒,奏木葉山神,云『寄庫』。北呼此時(shí)為『戴辨』,漢人譯云:『戴』是『燒』,『辨』是『甲』。
冬至
冬至日,國人殺白馬、白羊、白雁,各取其生血和酒,國主北望拜黑山,奠祭山神。言契丹死,魂為黑山神所管。又彼人傳云:凡死人悉屬此山神所管,富民亦然。契丹黑山,如中國之岱岳云。北人死,魂皆歸此山。每歲五京進(jìn)人馬、紙甲各萬余事,祭山而焚之。其禮甚嚴(yán),非祭不敢近山。
臘月
臘月,國主帶月戎裝,應(yīng)番漢臣諸司使已上并戎裝,五更三點(diǎn)坐朝,動樂飲酒,罷,各等第賜御甲、羊馬。北呼此節(jié)為『粆離叵』,漢人譯云:『粆離』是『戰(zhàn)』,『叵』是『時(shí)』。是『戰(zhàn)時(shí)』也。
詔盜
五月十三日,放國人作賊三日,如盜及十貫以上,依法行遣。北呼為『鶻里叵』,漢人譯云:『鶻里』是『偷』,『叵』是『時(shí)』也。
行軍
契丹行軍不擇日,用艾和馬糞于白羊琵琶骨上灸,灸破便出行,不破即不出。
午日
契丹出軍,每遇午日起程。如不用兵,亦須望西大喊三聲行之。彼言午是北朝大主之日。
旋風(fēng)
契丹人見旋風(fēng),合眼,用鞭望空打四十九下,口中道『坤不刻』七聲。
舍利
契丹國內(nèi)富豪民要裹頭巾者,納牛、駝十頭,馬百匹,并給契丹名目,謂之『舍利』。
跪拜
凡男女拜皆同,其一足跪,一足著地,以手動為節(jié),數(shù)止于三四。彼言『捏骨地』者,即『跪』也。
長白山
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余里,蓋白衣觀音所居。其山內(nèi)禽獸皆白,人不敢入,恐穢其間,以致蛇虺之害。黑水發(fā)源于此,舊云粟末河。太宗破晉,改為混同江。其俗刳木為船,長可八尺,形如梭子,曰『梭船』。上施一槳,止以捕魚,至渡車則方舟或三舟。
澤蒲
西樓有蒲,瀕水叢生,一葉如柳,長不盈尋丈,用以作箭,不矯作而堅(jiān),《左氏》所謂『董澤之蒲』是也。
回鶻豆
回鶻豆,高二尺許,直干,有葉無旁枝,角長二寸,每角止兩豆,一根纔六七角,色黃,味如粟。
螃蟹
渤海螃蟹,紅色,大如碗,螯巨而厚,其脆如中國蟹螯。巖舉、鮀魚之屬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