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天花 度春江 繞殿樂 夜半樂 賀圣朝 春光好 和風柳 眾仙樂
泛舟樂 破陣樂 奉圣樂 迎春花 美唐風 大定樂 拋球樂 還京樂
千秋樂 風樓春 透碧空 龍飛樂 清平樂 天下樂 泛龍舟 負陽春
巫山女 慶云樂 放鷹樂 同心樂 泛玉池 帝臺春 繞池春 柳青娘
浣溪沙 隔簾聽 想夫憐 烏夜啼 河瀆神 醉思鄉 當庭月 皇帝感
定風波 八拍蠻 映山紅 滿園春 楊柳枝 浪淘沙 恨無媒 別趙十
墻頭花 二郎神 太邊郵 思帝卿 戀情深 木蘭花 芳草洞 獻忠心
長命女 柳含煙 撒金沙 望梅花 憶趙十 摘得新 醉鄉游 太白星
歸國遙 憶漢月 更漏長 守陵宮 臥沙堆 武媚娘 楊柳 紗窗恨
望江南 念家山 北門西 醉花間 剪春羅 感皇恩 憶先皇 燕薩蠻
臨江仙 怨黃沙 二韋娘 倒垂柳 金蓑嶺 好郎君 紅羅襖 煮羊頭
燈下見 會佳賓 戀皇恩 圣無憂 破南蠻 虞美人 遐方怨 怨胡天
牧羊怨 一捻鹽 留客住 繚踏歌 南天竺 感恩多 團亂旋 曲玉管
后庭花 武士朝金闕
玉搔頭 蘇幕遮 送征衣 掃市舞 阿也黃
離別難 天外聞 定西番 長相思 喜春鶯 傾杯樂 西河獅子
摻工不下 鸚鵡杯 游春苑 送行人 風歸云 劫家雞 喜長新 加皇化
荷葉杯 西江月 大獻壽 謁金門 西河劍氣 麥秀兩歧 路逢花 黃鍾樂
望梅愁 羅裙帶 綠頭鴨 羌心怨 五云仙 感庭秋 拜新月 鵲踏枝
巫山一段云
怨陵三臺 金雀兒 初漏滿 訴衷情 阮郎迷 同心結
下水船 女王國 滿堂花 月遮樓 上行杯 萬年歡 望月波羅門
儒士謁金門
水吟 機見歡 折紅蓮 征步郎 漁父引 濮陽女
下韻
合羅縫 朝天樂 拂霓裳 帝歸京 如意娘 大明樂 鎮西樂
七夕子 朱查子 洞仙歌 喜秋天 靜戎煙 普恩光 蘇合香 木笪
駐征游 喜還京 黃羊兒 望遠行 金殿樂 十拍子 胡醉子 太平樂
大郎神 三臺
戀情歡 山鷓鴣 看月宮 泛濤溪 游春夢 蘭陵王
思友人 南歌子 措大子 山花子 長慶樂 胡渭州 上韻 楊下采桑
七星管 宮人怨 胡相問 柘枝引 小秦王 唐四姐 八拍子 風流子
水仙子 喜回鑾 夢江南 中韻
大樂 醉公子 歡疆場 廣陵散
留諸錯 花黃發 放鶻樂 魚歌子 吳吟子 綠鈿子 金錢子 心事子
得蓬子 歷刺子 劍器子 贊普子 南鄉子 曹大子 金娥子 西溪子
唧唧子 綠腰
甘州
竹枝子 胡蝶子 М碓子 鎮西子 獅子
番將子 大呂子 引角子 舍麥子 劍閣子 玩花子 涼州
泛龍舟
天仙子 沙磧子 麻婆子 北庭子 女冠子 回戈子 南浦子 隊踏子
多利子 嵇琴子 西國朝天 薄媚 采桑
赤棗子 酒泉子 紅娘子
采蓮子 仙鶴子 帶竿子 撥棹子 水沽子 毗砂子 莫壁子 大曲名
賀圣樂 千秋樂 千秋子 迷神子 甘州子 破陣子 穆護子 摸魚子
河滿子 化生子 上元子 胡攢子 踏金蓮 伊州霓裳 玉樹后庭花
平翻
一斗鹽 斷弓弦 千春樂 四會子 寒雁子 伴侶相駝逼
羊頭神 碧霄吟 龜茲樂 安公子 又中春 雨霖鈴 呂太后 大姊
穿心蠻 醉渾脫 舞春風 玩中秋 柘枝 突厥三臺 舞大姊 羅步底
映山雞 迎春風 迎仙客 胡僧破 大寶
急月記 回波樂 昊破
看江波 同心結
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
踏謠娘,北齊有人姓蘇,<鼻包>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輒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云。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則作毆斗之狀以為笑樂。今則婦人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調弄,又加典庫。全失舊旨,或呼為談容娘又非。
烏夜啼,宋彭城王義康衡陽王義季,帝囚之潯宥之,使未達,衡王家人拓二王所囚院曰:“昨夜烏夜啼,官當有赦。”少頃使至,故有此曲,亦入琴操。安公子,隋大業末,煬帝幸揚州。樂人王令言以年老不去,其子從焉。其子在家彈琵琶,令言驚問此曲何名?其子曰:“內里新翻曲子,名安公子”令言流涕悲愴,謂其子曰:“爾不須卮從,大駕必不回。”子問其故,令言曰:“此曲宮聲往而不返,宮為君,吾是以知之。”
春鶯囀,高宗曉聲律。晨坐聞鶯聲,命樂工白明達寫之,遂有此曲。
記曰夫以廉潔之美,而道之者寡,驕淫之丑,而陷之者眾,何哉?志意劣而嗜欲強也,借如涉畏途,不必皆死,而人知懼,溺聲色,則必傷夭,而莫之思,不其惑歟。且人之生身,所稟五常耳,至有悅其妻而圖其夫,前古多矣,是違仁也。納異寵而薄糟糠,凡今眾矣,是忘義也。重衤任席之虞,輕宗祀之敬,是廢禮也。貪耳目之玩,忽禍敗之端,是無智也。心有所愛,則冒茍得,不顧宿諾,是棄信也。敦諭履仁蹈義修禮,任智而信以成之。嗚呼!國君保之,則比德堯舜,士庶由之,則齊名周孔矣。當為永代表式,寧止一時稱舉,儻謂修小善而無益。犯小惡而無傷,殉嗜欲近情,忘性命大節,施之於國則國風敗,行之於家則家法壞,敗與壞不其痛哉!是以楚莊悔懼,斥遣夏氏,宋武納諫,遽絕慕容,終成霸業,號為良主,豈比高緯以馮小憐滅身。叔寶以張貴妃亡國,漢成以昭儀絕家嗣,燕熙以符氏覆邦家乎!非無元龜,自有人鑒,遂形簡牘,敢告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