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觀佛毫相法

  • 凈土警語
  • 行策
  • 1029字
  • 2015-12-12 14:30:58

觀無量壽佛經云。若欲生西方者。當觀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又云。身相眾多。不可徧觀。須從一相好入。謂專觀白毫一相。待觀成熟。餘相自然顯現。毫長一丈五尺。周圍五寸。外有八棱。中則虗通彷彿。如瑠璃筒。在兩眉中間。表中道也。右旋宛轉。白如珂雪。瑩淨明徹。顯暎金軀。依此想時。令心堅住。心若昏散。制令明靜。葢明則不昏。靜則不散。當知明靜是止觀之效。定慧之體。亦即心之本體。止觀是工夫。定慧是因行。明靜是功效。明靜之極。頓合本體。若至果上。即成福智二種莊嚴也。今身心寂定。止也。觀佛毫相。觀也。毫相歷然。明也。堅住不動。靜也。所謂託彼身相。熏我心性。觀智若成。自然顯現。正此義耳。然欲修此觀。須了萬法唯心。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故知彌陀毫相。自是我心本具。定中所現。亦是我心造出。是心作毫相。是心是毫相。不從他得。不向外來。如是了達。方名如法修觀也。總之。能觀觀智為一心三觀。所觀毫相是一境三諦。何以故。定中毫相。雖現在前。皆想念因緣。無實性相。此因緣所生之法。法爾無自性。無他性。無共性。無無因性。四性皆空。故無實性。而此想念所生毫相。非惟性空。相亦巨得。如鏡像水月。故無實相也。性相無實。故即空即真。隨念能見。故即假即俗。即假即俗。故非真空。即空即真。故非俗假。此則作是一念。遮照同時。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故為三一圓融不可思議中道觀境也。全諦發觀。觀還照諦。境觀不二。唯是一心。故古德頌云。境為妙假。觀為空。境觀雙亡即是中。亡照何曾有前後。一心融絕了無蹤。此頌影略。須略釋其意。言境為妙假。則空與中。在其中矣。不具空中。焉稱妙假。言觀為空。即妙空也。而中與假。在其中矣。言境觀雙亡。則雙照在其中矣。雙亡即非空非假。雙照是即空即假。二邊不著。亦復不離。故即是中道。而下二句即言亡照同時。一心融絕也。葢境雖具三。既屬所觀之境。但稱妙假。觀雖具三。既屬能觀之觀。但名妙空。境觀雖各具三。既用雙亡雙照之妙觀。冥合雙非雙即之妙境。但是妙中。由是舉一即三。言三即一。三一非同。三三非異。不可以意識思量。不可以名言分別。故曰亡照。何曾有前後。一心融絕了無蹤也。境觀圓融妙理。以四語總攝無遺透。此妙伽陀。勝讀臺宗書數百卷。然非明了一心淹貫臺教者。恐未易透也。經云。但聞白毫名字。滅無量罪。何況如法繫念釋迦如來金口垂示。天臺智者勸令專修。近代唯幽谿大師。常修此觀。今淨業行人。茍能一心持名。往生可保。兼修妙觀。則託品必高。利根上士。胡不勉而行之。

警語(終)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景东| 淮阳县| 木里| 马龙县| 聂荣县| 彭泽县| 庐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东莞市| 平原县| 若羌县| 新密市| 秀山| 湖州市| 甘洛县| 诏安县| 平远县| 昌江| 金乡县| 射阳县| 开化县| 桃源县| 图木舒克市| 宁津县| 崇义县| 离岛区| 通州市| 泸水县| 云阳县| 景泰县| 容城县| 和林格尔县| 平江县| 岱山县| 铁岭市| 鲜城| 屯门区| 安宁市| 钟山县|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