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尹子曰: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勿輕小人。小人賊國。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積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天既無可必者人。人無能必者事。惟去事離人。則我在我。惟可即可。未有當繁簡可。當戒忍可。當勤惰可。曰:智之極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辨之極者。知辨果不足以喻物。故訥。勇之極者。知勇果不足以勝物。故怯。曰:天地萬物。無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應。我非我。我不得不養。雖應物。未嘗有物。雖養我。未嘗有我。勿曰外物。然后外我。勿曰外形。然后外心。道一而已。不可序進。
曰: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見大者亦不見小。見邇者亦不見遠。聞大者亦不聞小。聞邇者亦不聞遠。圣人無所見。故能無不見。無所聞。故能無不聞。
曰:目之所見。不知其幾何。或愛金。或愛玉。是執一色為目也。耳之所聞。不知其幾何。或愛鐘。或愛鼓。是執一聲為耳也。惟圣人不慕之。不拒之。不處之。
曰:善今者可以行古。善末者可以立本。
曰:狡勝賊。能捕賊。勇勝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勝物。乃能利物。能忘道。乃能有道。
曰:囗堅。則物必毀之。剛斯折矣。刀利。則物必摧之。銳斯挫矣。威鳳以難見為神。是圣人以深為根。走麝以遺香不捕。是以圣人以約為紀。
曰:瓶存二竅。以水實之。倒瀉閉一。則水不下。蓋不升則不降。井雖千仞。汲之水上。蓋不降則不升。是以圣人不先物。
曰:人之有失。雖己受害于已失之后。久之。竊議于未失之前。惟其不恃己聰明而兼人之聰明。惟其無我而兼天下之我。終身行之。可以不失。
曰:古今之俗不同。東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于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豈執一豫格后世哉。
惟隨時同俗。先機后事。捐忿塞欲。簡物恕人。權其輕重。而為之自然。合神不測。契道無方。
曰:有道交者。有德交者。有事交者。道交者。父子也。出于是非賢愚之外。故久。德交者。則有是非賢愚矣。故或合或離。事交者。合則離。
曰:勿以拙陋。曰道之質當樂敏捷。勿以愚暗。曰道之晦當樂輕明。勿以傲易。曰道之高當樂和同。勿以汗漫。曰道之廣當樂要急。勿以幽憂。曰道之寂當樂悅豫。古人之言。學之多弊。不可不救。
曰:不可非世是己。不可卑人尊己。不可以輕忽道己。不可以訕謗德己。不可以鄙猥才己。
曰: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曰:天不能冬蓮春菊。是以圣人不違時。地不能洛橘汶貉。是以圣人不違俗。圣人不能使手步足握。是以圣人不違我所長。圣人不能使魚飛鳥馳。是以圣人不違人所長。夫如是者。可動可止。可晦可明。惟不可拘。所以為道。
曰:少言者。不為人所忌。少行者。不為人短。少智者。不為人所勞。少能者。不為人所役。曰:操之以誠。行之以簡。待之以恕。應之以默。吾道不窮。
曰:謀之于事。斷之于理。作之于人。成之于天。事師于今。理師于古。事同于人。道獨于己。
曰:金玉難捐。土石易舍。學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執之。是可為而不可執。若執之者。則腹心之疾。無藥可療。
曰:人不明于急務。而從事于多務他務奇務者。困災厄及之。殊不知道無不在。不可舍此就彼。
曰:天下之理。舍親就疏。舍本就末。舍賢就愚。舍近就遠。可暫而已。久則害生。
曰:昔之論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或曰空洞。或曰晦冥。慎勿遇此而生怖退。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茍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說。
曰:圣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衛。用之當。桔梗芣衛生之。不當。金玉斃之。
曰: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必居一于此矣。喻道者不言。
曰:事有在。事言有理。道無在。道言無理。知言無理。則言言皆道。不知言無理。雖執至言。為梗為翳。
曰:不信愚人易。不信賢人難。不信賢人易。不信圣人難。不信一圣人易。不信千圣人難。夫不信千圣人者。外不見人。內不見我。上不見道。下不見事。
曰:圣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聾。圣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圣人言沉沉。所以使人喑。惟聾則不聞聲。惟盲則不見色。惟喑則不音言。不聞聲者不聞道。不聞事。不聞我。不見色者不見道。不見事。不見我。不音言者不言道。不言事。不言我。
曰:人徒知偽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偽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曰:言道者如言夢。夫言夢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獸。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與之。聽者能聞之。不能受而得之。惟善聽者。不泥不辨。
曰:圓爾道。方爾德。平爾行。銳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