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佛說五無反復經
- (南朝·宋)沮渠京聲
- 1129字
- 2015-12-12 11:17:01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時有一梵志。從羅閱只國來。聞舍衛國人慈孝順奉經修道。敬事三尊。便到舍衛國。見父子二人耕地。毒蛇螫殺其子。其父故耕不看其子。亦不啼哭。梵志問曰。此是誰兒。耕者答言。是我之子。梵志問曰。是卿之子。何不啼哭。故耕如故。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敗。善者有報。惡者有對。憂愁不樂。啼哭懊惱。何益死者。卿今入城。吾家某處。愿過語之。吾子已死。但持一人食來。梵志自念。此是何人。而無反復。子死在地。情不憂愁。而反索食。此人不慈。無有是比。梵志入城。詣耕者家。見死兒母。即便說云卿子已死。其父寄信但持一人食來。何以不念子耶。兒母即為梵志說譬喻言。兒來托生。我亦不喚。兒今自去。非我能留。譬如行客來過主人。客今自去。何能得留。我之母子。亦復如是。去住進止。非我之力。隨其本行。不能得留。愁憂啼哭。何益死者。復語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姊為梵志說譬喻言。我之兄弟。譬如巧師入山斫木。縛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遇大風。吹筏散失。隨水流去。前后分張。不相顧望。我弟亦爾。因緣和會。同一家生。隨命長短。生死無常。合會有離。我弟命盡。隨其本行。不能得留。愁憂啼哭。何益死者。復語其婦。卿夫已死。何不啼哭。婦為梵志說譬喻言。我之夫婦。譬如飛鳥。暮遷高樹。同共止宿。須臾之間。及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飲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我之夫婦。亦復如是。去住進止。非我之力。隨其本行。不能得留。愁憂啼哭。何益死者。復語其奴。大家已死。何不啼哭。奴為梵志說喻言。我之大家。因緣和會。我如犢子。隨逐大牛。人殺大牛。犢子在邊。不能救護大牛之命。憂愁不樂。啼哭懊惱。何益死者。梵志聞之。心惑目冥不識東西。我聞此國孝順奉事恭敬三尊。故從遠來。欲得學問。既來到此。了無所益。又問行人。佛在何許欲往問之。行人答曰。近在只桓精舍。梵志即到佛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憂愁低頭默無言說。佛知其意。謂梵志曰。何以低頭。憂愁不樂。梵志白佛言。不果所愿違我本心。是故不樂。佛問梵志。有何所失憂愁不樂。梵志曰。我從羅閱只國來。欲得學問。既來到此見五無反復。佛言。何等五無反復。梵志曰。我見父子二人耕地下種。子死在地。情不憂愁。而反索食。居家大小。亦無憂愁。是為大逆。佛言。不然不如卿語。此之五人。最有反復。知身無常。財非己有往古圣人。不免斯患。況于凡夫。大啼小哭。何益死者。世間俗人。無數劫來。流轉生死。遷神不滅。死而復生。如車輪轉。無有休息。背死向生非憂愁所逮。梵志聞之。心開意解。更無憂戚。我聞佛說。如病得愈。如盲得視。如闇遇明。于是梵志。即得道跡。一切死亡。不足啼哭。欲為亡者。請佛及僧。燒香供養。續誦經典。能日日作禮。復至心供養三寶。最是為要。于是梵志。稽首作禮。受教而去。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