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產后門(4)
- 女科證治準繩
- 王肯堂
- 4956字
- 2015-12-12 11:08:39
《大全》 以惡露不盡腹痛、及兒枕心腹刺痛、小腹疼痛、寒疝,分為四門。由母胎中宿有血塊,產后不與兒俱下而仍在腹作痛,謂之兒枕。其惡露下不快而作痛者,胎中原無積聚,不為兒枕也。若惡露已盡,或由它故腹痛,如仲景枳實芍藥散證,或由血虛腹痛,如仲景當歸生姜羊肉湯證,自當別論。故復臚列諸名方于后,若服枳實芍藥散不愈,仍當求責瘀血也,故下瘀血湯諸方附焉,而補虛諸方終之,不復立寒疝條。
《金匱》云∶產后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
枳實芍藥散方枳實(燒令黑,勿太過) 芍藥(各等分)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薛〕前證若因氣滯,用延胡索散。若因外寒,用五積散。若因怒氣,用四物加木香、柴胡。若因血虛,用四物、參、術、炮姜。若因陽氣虛弱,用四君、當歸、炮姜。若因脾虛血弱,用六君、當歸、炮姜治之。一產婦患前證,或作嘔,或昏憒,此脾氣虛寒,用人參理中湯漸愈,又以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全愈。后復作痛而兼喘,仍用補中益氣湯,培補脾肺而瘥。
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
下瘀血湯方大黃(二兩) 桃仁(二十枚) 蟲(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保命方》治血暈血結,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小腹,或連于脅肋,四物湯四兩,倍當歸、川芎,加鬼箭羽、紅花、玄胡各一兩,同為粗末,加下四味煎,調沒藥散服。
虻蟲(一錢,去翅足,炒) 水蛭(一錢,炒) 麝香(少許) 沒藥(三錢)上為末,入前藥調服,血下痛止,只服一服。
千金桃仁芍藥湯 治產后腹痛。
桃仁(半升) 芍藥 川芎 當歸 桂心 干漆(碎,熬) 甘草(各二兩)細切,水八升,煮二升半,分三服。
延胡索散 治產后臍下痛。
延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一兩)上為細末,熱酒調下二錢。
香桂散 治產后臍下疼痛不止。
川芎 當歸(各二錢半) 桂心(半兩)上為細末,分為三服,每服酒一盞,煎三五沸,更入童便少許,煎至七分,溫服。甚者不過再服即瘥。
又方釜底墨(醋炒令干) 延胡索 劉寄奴 桂心 子上等分為末,熱酒調下二錢。
紫金丸 治產后惡露不快,腰痛小腹如刺,時作寒熱頭痛,不思飲食。亦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調,黃瘦不思飲食,并能治之。亦可療心痛。(與失笑散同。)五靈脂(水淘去砂石,焙干,秤,炒為末) 真蒲黃上以好米醋調五靈脂,慢火熬成膏,次以蒲黃末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水與童便各半盞,煎至七分,令藥化,溫服之,少頃再一服,惡露即下。久有瘀血成塊,月信不利者,并用酒磨下。
當歸養血丸 治產后惡血不散,發渴,心腹疼痛及惡露不快,臍下急痛,連及腰腳疼痛。
當歸 赤芍藥 牡丹皮 延胡索(各二兩) 桂心(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三、四十丸,痛甚者細嚼下。
《金匱》產后腹中 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三兩) 生姜(五兩) 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白術。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衍〕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產門,臍下脹滿,手不得犯,此寒疝也。醫將治之以抵當湯,謂其有瘀血也。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張仲景羊肉湯,少減,作二服,遂愈。
產后六七日,忽然臍腹痛,皆由呼吸之間,冷氣乘虛而入,宜服當歸建中湯、四順理中丸共研,再丸作小丸,飯飲吞下,極妙。
仲景內補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產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不能飲食,產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
當歸(四兩)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于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服之。
濟生增損四物湯 治產后陰陽不和,乍寒乍熱,惡露停滯,亦令寒熱,但看小腹急痛為異。
當歸(酒浸) 白芍藥 川芎 人參(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干姜(一兩)上 咀,每服四錢,姜三片,水煎,無時熱服。
《千金》治產后余疾,腹中絞痛,瘦乏不下食。
當歸、黃 芍藥(各六分) 干地黃 白術(各八分) 桂心 甘草(各四分) 大棗(十四枚)上 咀,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忌生蔥。
丹溪云∶《局方》五積散治產后余血作痛,以蒼術為君,麻黃為臣,濃樸、枳實為使,雖有當歸、芍藥之補血,僅及蒼術三分之一,不思產后之婦,有何寒邪,血氣未充,似難發汗,借曰藥性溫和,可以推陳致新,豈可用麻黃之悍,附以蒼術、枳、樸之散乎?虛而又虛,禍不旋踵矣。
附〔腸中癢〕治婦人產后腸中癢不可忍,以針線袋安所臥褥下,勿令人知。又方,取箭 及 ,安所臥席下,勿令婦知。
脅脹痛
〔大〕產后兩脅脹滿氣痛,由膀胱宿有停水,因產后惡露下不盡,水壅,痞與氣相搏,積在膀胱,故令脅肋脹滿,氣與水相激,故令痛也。
〔薛〕前證若肝經血瘀,用玄胡索散。若肝經氣滯,用四君、青皮、柴胡。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參、術、柴胡。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若肺金勢盛,克制肝木,用瀉白散。仍參前各論主之。一產婦因怒,兩脅脹痛,吐血甚多,發熱惡寒,胸腹脹痛。余以為氣血俱虛,用八珍加柴胡、丹皮、炮姜而血頓止,又用十全大補湯而寒熱漸退。此證茍非用姜、桂辛溫,助脾肺以行藥勢,不惟無以施其功,而反助其脹耳。
《經效》療產后血氣,脅肋脹痛。
當歸(十二分) 芍藥 苦梗 檳榔 枳殼(各八分) 桂心 青木香 柴胡(各六分)上 咀,以水二升,煎取八合,去滓,空心分溫二服。
療產后惡露不下,血氣壅痞,脅脹痛,不下食。
蘇木 紫葛(各十二分) 芍藥 當歸(各八分) 桂心 蒲黃(各六分) 生地黃汁(三合)上 咀,以水二升,煎取七合,下蒲黃,分兩服。
當歸散 治產后腹痛,脅肋脹滿。
當歸 干姜(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入鹽醋少許,食前熱服。(《選奇方》用酒煎。)《經效》理血氣煩悶,脅脅脹滿及痛。
芍藥(八分) 蒲黃 延胡索(各四分) 當歸(六分) 荷葉蒂(炙,三枚)上水二升,煎取七合,后入蒲黃,空心分作兩服。
《廣濟》療產后腹痛氣脹,脅下悶,不下食,兼微利。
茯苓 人參 當歸 甘草(各六分) 生姜 陳皮(各四分) 濃樸(八分)上 咀,以水二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溫服。
抵圣湯 治產后腹脅悶滿或嘔吐者。
赤芍藥 半夏 澤蘭葉 陳皮 人參 甘草(等分)上 咀,每四錢,姜五片,煎溫服。
腰痛
〔大〕腎主腰腳,產后腰痛者,為女人腎位系于胞,產則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未平復,而風冷客之,冷氣乘腰,故令腰痛也。若寒冷邪氣,連滯背脊,則痛久未已,后忽有娠,必致損動,蓋胞絡屬腎,腎主腰故也。
〔薛〕前證真氣虛,邪乘之者,用當歸黃 湯,或十全大補為主,佐以寄生湯。如不應,用十全大補加附子。一產婦腰痛腹脹,善噫,諸藥皆嘔。余以為脾虛血弱,用白術一味炒黃,每劑一兩,米泔煎,時飲匙許,四劑后漸安,百余劑而愈。
療產后風冷,腰痛不可轉側,四肢沉重,行步艱難。
獨活 川芎 芍藥(炒黃) 桂心 續斷 生姜 桑寄生(各六分) 當歸 防風(各八分)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心分二服。
千金大豆酒 療產后中風,腰背強痛,中風煩熱苦渴,頭身皆重,此因風冷及傷寒所致。
用大豆(五升,炒令煙出) 以酒一升投之,密蓋令溫,去豆服一升,日夜數服,臥取微汗,避風。(亦有加羌活服者,亦佳。)生料五積散加桃仁煎,亦妙。
《保命》治血癖,腹乃刺刺,腰痛。
用四物湯細末三兩,加酒煮玄胡索末二兩,每服三錢,酒下。
《廣濟》療產后虛冷,血氣流入腰腿,痛不可轉。
敗醬 當歸(各八分) 川芎 桂心 芍藥(各六分)上 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溫二服。忌蔥。
《救急》療婦人產后余血不盡,血流入腰腳疼痛,胸滿氣急,兩脅痛方。
生姜(一斤) 淡竹葉(一升,切)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二服。
生地黃湯 (《廣濟》)療產后三日,患腰疼,腹中余血未盡,并手腳疼,不下食。
生地黃汁(一升) 芍藥 甘草(各二兩) 丹參(四兩) 蜜(一合) 生姜汁(半合)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地黃汁、蜜、姜汁,微火煎一兩沸,一服三合,日二夜三,利一兩行,中間進食,與藥更進服。
如神湯(方見腰痛。)產后惡露方行,忽然漸少,斷絕不來,腰中重痛,下注兩股,痛如錐刀刺痛入骨中,此由血滯于經絡,不即通之,有大痛處必作癰疽,宜桃仁湯。恐作癰者,預服五香連翹湯。
桃仁湯方桃仁(去皮尖) 蘇木 生地黃(各半兩) 虻蟲(去足翅,炒) 水蛭(炒,各三十枚)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惡露下即住服。
五香連翹湯方 〔一方有大黃一兩。)木香 沉香 丁香 乳香 麝香 升麻 獨活 桑寄生 連翹 木通(各二兩,共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入竹瀝少許,溫服。
紫金丸 治產后惡露不快,腰痛,小腹如刺,寒熱腹痛,久有瘀血,月水不調,亦可治心痛,方見前。
當歸黃 湯 治產后腰痛,不可轉側,自汗壯熱,身體強,氣短。
黃 芍藥(各二兩) 當歸(三兩)上銼,每服四錢,姜四片,水煎溫服。
頭痛
〔大〕夫人頭者,諸陽之會也。凡產后五臟皆虛,胃氣虧弱,飲食不充,谷氣尚乏,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湊于頭,陽實陰虛,則令頭痛也。又有產后敗血頭痛,不可不知。黑龍丹言之甚詳。
〔薛〕前證若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若血虛,用四物加參、術。血氣俱虛,用八珍湯。若因風寒所傷,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一產婦患頭痛,日用補中益氣湯不缺,已三年矣。稍勞則惡寒內熱,為陽氣虛。以前湯加附子一錢,數劑不發。一婦人產后頭痛面青,二年矣。日服四物等藥。余謂腎水不能生肝木而血虛,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兩月而痊。
川芎散 治產后頭痛。
真天臺烏藥皮 大川芎(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燒紅秤錘淬酒調服。
一奇散 治同前。
取當歸、川芎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芎附散 治產后敗血作梗,頭痛諸藥不效者。
大附子一枚,釅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盡,去皮臍,加川芎一兩,并為末,每服一錢,(又作二錢。)茶清調下。
郭茂恂嫂金華君,產七日不食,始言頭痛,頭痛已又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刺,更作更止,相去無瞬息間。每頭痛甚,欲取大石壓良久漸定。心痛作則以十指抓壁,血流滿掌,痛定目復痛,又以兩手自剜取之。如是十日不已,眾醫無計。進黑龍丹半粒,疾少間,中夜再服下,瞑目寢如平時,至清晨下一行,約三升許,如蝗蟲子,三疾減半。巳刻又行如前,則頓愈矣。(黑龍丹見前產后通用方。)〔丹〕一婦年三十余,產后身熱頭痛肚痛。
陳皮 白術 白芍藥(各二錢) 黃芩(二錢半) 川芎(一錢) 干姜 牡丹皮 甘草(各一錢半) 荊芥(半錢)上分四帖,水煎服。
加減四物湯 (《保命》)治產后頭痛。血虛、痰癖、寒厥,皆令頭痛。
蒼術(一兩六錢) 羌活 川芎 防風 香附(炒) 白芷(各一兩) 石膏(二兩半) 細辛(一兩半)當歸 甘草(各半兩)上粗末,每用一兩,水煎,不拘時服。如有汗者,知氣弱頭痛也。方中加芍藥三兩。
桂一兩半,生姜煎。如痰癖頭痛,加半夏三兩、茯苓一兩,生姜煎。如熱痰頭痛,加白芷三兩、石膏三兩、知母一兩。如寒厥頭痛,加天麻三兩、附子一兩半、生姜三片,煎服。
腳氣
〔大全〕產后熱悶氣上,轉為香港腳者何?答曰∶產臥血虛生熱,復因春夏取涼過多,地之蒸濕,因足履之,所以著為香港腳。其狀熱悶,掣 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續命湯(方見雜病中風。)兩三劑必愈。若醫者誤以逐敗血藥攻之,則血去而疾益增矣。
陳無擇評曰∶香港腳固是常病,未聞產后能轉為者,往往讀《千金》見產婦多有此疾之語,便出是證,文辭害意,蓋可見矣。設是熱悶氣上,如何便服續命湯,此藥本主少陽經中風,非均治諸經香港腳,要須根據香港腳方論陰陽經絡調之,此涉專門,未易輕論,既非產后要病,更不繁引。
陳無擇雖有此論,然小續命湯加減與之,用無不效。故《百問》云∶寒中三陽,所患必冷,小續命湯主之。(加生姜汁更快。)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一半。)大煩躁者,紫雪最良。(予取《百問》中加減法,庶使后人均得治療。)如無紫雪,用真薄荷煎冷水嚼下。(婁云∶諸方必與四物湯各半服之。)〔薛〕前證當補氣血為主,佐以小續命湯、寄生湯。如不應,用大防風湯。一產婦患前證,或用獨活寄生湯而痊。后復作,服前湯,其汗如水,更加口噤吐痰。余用十全大補湯培養血氣,漸愈。后飲食日少,肌體日瘦,吐痰如涌。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及加味歸脾湯,諸證漸退,肌肉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