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不可言無二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與大比丘眾九萬九千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舍諸重擔,獲得己利,盡諸有結(jié),心善得解脫,善得自在,善得奢摩他、毗婆舍那——其名曰:凈命阿若憍陳如等,乃至住阿羅那三昧定須菩提等。復有大比丘尼眾三萬六千人俱,摩訶波阇波提,乃至跋陀迦比羅比丘尼等以為上首。復有無量無數(shù)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頻婆娑羅王等而為上首。復有菩薩摩訶薩無量百千,是賢劫中諸菩薩眾,或住此土、或他方來,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等而為上首——皆悉通達大深法性,調(diào)順易化,善行平等,修菩薩道,一切眾生真善知識,得無礙陀羅尼,轉(zhuǎn)不退法輪,已曾供養(yǎng)無量諸佛。如是等眾皆悉聚集。

爾時如理正聞菩薩,問能解甚深義節(jié)菩薩言:“佛子!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此言云何?”

能解甚深義節(jié)菩薩言:“善男子!是一切法不過此二,謂所作、非所作。所作者,非所作非非所作;非所作者,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如理正聞菩薩問言:“佛子!云何所作非所作、非非所作;及非所作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能解甚深義節(jié)菩薩言:“善男子!所作者,此是大師正教言句,若是大師正教言句,即是世間所立言說,從分別起。此世言說若分別起,由種種分別及所言說一向不成,故非所作。

“善男子!非所作者,屬言教攝,若有法離所作及非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師說教可無義不?”

“非無有義。”

“若有義者,義相云何?所謂不可言體,惟是圣人無分別知見之所覺了,為欲令他了達如是不可言體。是故大師說此言教,謂是法所作。

“善男子!非所作者,此是大師正教言句,若是大師正教言句,即是世間所立言說,從分別起。此世言說若分別起,由種種分別及所言說一向不成,故非非所作。

“善男子!所作者,屬言教攝,若有法離非所作及于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師說教可無義不?”

“非無有義。”

“若有義者義相云何?所謂不可言體,惟是圣人無分別知見之所覺了,為欲令他了達如是不可言體。是故大師說此言教,謂是法非所作。

“善男子!如巧幻師及幻弟子,于四衢道,或取草葉及木石等,聚集一處,現(xiàn)種種幻事:諸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摩尼、真珠、珊瑚、玉石,及倉庫等。若有諸人——嬰兒、凡夫、愚癡邪智——不能了別草等幻本,是人若見、若聞,作是思惟,謂:‘實有此象、馬四兵及以庫藏。’若見、若聞,隨能隨力執(zhí)著見聞,作是言說:‘此是真實,異此非真。’是人則應重更思量。若有諸人——非嬰兒、凡夫及愚癡邪智——識知如是草等幻本,若見、若聞,作是思惟:‘無有如是象、馬等物及以庫藏。’是人若見、若聞,隨能隨力,不著見聞,作如是言:‘如我所思,此是真實,異此非真。’雖隨世言,為顯實義,是人不須重更思惟。

“善男子!如此嬰兒、凡夫,未得出世真如圣慧,未識諸法不可言體。是人若見、若聞,諸法所作及非所作,作是思惟:‘實有如是諸法所作及非所作。何以故?可見、可知故。’是人若見、若聞,隨能隨力,執(zhí)著見聞,隨見聞說:‘此是真實,異此非真。’是人應當須重思量。

“若有諸人——非嬰兒、凡夫——已見真實,及得出世真如圣慧,已識諸法不可言體,若見、若聞作是思惟:‘如所見知,諸法所作及非所作,皆非實有,但有假相,從分別起,如幻化事,欺誑凡心,于此中起所作、非所作名及余眾名。’是人如所見聞,不生執(zhí)著,不作是言:‘此是真實,異此非真。’雖隨世言,為顯實義,是人不須重更思惟。

“善男子!如是圣人由圣知見,已能覺了不可言體,為欲令他見法實相,故說教句,謂是所作、非所作等。”

爾時能解甚深義節(jié)菩薩,即說偈言:

“佛說絕言法,  無二非凡境。

愚夫于中迷,  緣二著戲論,

不決邪決故,  常輪轉(zhuǎn)諸有。

智人離見聞,  簡擇中實義。”

解節(jié)經(jīng)過覺觀境品第二

爾時,曇無竭菩薩白佛言:“世尊!從此娑訶世界,向東最遠極東方世界,過七十七恒河沙數(shù)世界,有世界曰善名聞,佛號廣大善聞修伽陀住處。我于一時,往彼佛所,即于彼中見一方地,有七十七千諸外道眾,以師為先聚集而坐,為欲思量諸法實相。時外道眾思惟稱量,簡擇安立諸法實相,依其所學求覓實相,無能得者。起種種執(zhí),相違斗諍,乃至言相違害,由口刀杖,互相傷毀,便各分散。我見此已作是思惟:‘希有,希有!諸佛世尊,出于世間,由佛出世,過覺觀境,甚深法相,通達覺了,皆得顯現(xiàn)。’”

菩薩說已,佛即告言:“如是,法上!如是實相,過覺觀境。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教,開示顯現(xiàn),令義淺易。何以故?我說真實,但是圣人自所證見;若是凡夫覺觀境界,自他可證。法上!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于一切覺觀境界。

“復次,法上!我說真實非相行處;一切覺觀緣相行處。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覺觀境。

“復次,法上!我說真實不可言說;一切覺觀但由言說。故知實相過覺觀境。

“復次,法上!我說真實絕于四事,謂見、聞、覺、知;一切覺觀緣四事起。

“復次,法上!我說真相離諸斗諍;一切覺觀斗諍境界。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覺觀境。

“法上!譬如有人,盡一期壽恒食苦味,復能覺觀、比度、憶持蜜等甜味,無有是處。

“復次,譬如有人,恒樂欲塵,塵欲焦熱之所燒然,復能覺觀、比度、憶持不緣塵相,依內(nèi)離樂,無有是處。

“復次,譬如有人,恒樂言諍,邪談話戲,復能覺觀、比度、憶持圣默然定,無有是處。

“復次,譬如有人,恒樂恒行見、聞、覺、知,復能覺觀、比度憶持絕四事處,滅離身見是般涅槃,無有是處。

“復次,法上!譬如有人,由恒蓄財,樂行征伐,復能覺觀、比度、憶持北郁單越,無有我所無所積蓄,不相斗諍,是現(xiàn)法樂,無有是處。

“法上!如是諸人,在于覺觀,復能思量、比度、憶持非覺觀境,無有是處。”

佛說經(jīng)竟,重說偈言:

“自證無相法,離言絕四事,

無諍法通相,過諸覺觀境。”

解節(jié)經(jīng)過一異品第三

爾時,凈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是言正說,甚深希有。如世尊說,是真實理,微細甚深,難可通達,謂過一異相。

“世尊!我于一時,見一方地大菩薩眾修菩提行,在愿樂地。于此方所聚集而坐,為欲思量,諸法實相與諸行法為一、為異?是時眾中,有諸菩薩說如是言:‘是真實相不異諸行。’復有菩薩說:‘真實相與行不一。’復有菩薩起疑惑心,不信一異,說如是言:‘此一異中,何人說實?何人說虛?何者正行?何者邪行?為當執(zhí)一?為當執(zhí)異?’

“世尊!我見此事,作是思惟:‘諸善男子,嬰兒、愚癡,無覺、無了,非如理行。何以故?是善男子,未能通達微細甚深真實之法與諸行等,過一異相。’”

菩薩說已,佛即告言:“如是,凈慧!如是諸善男子,嬰兒、愚癡,無覺、無了,非如理行。如來通達微細甚深真實之法與諸行等,過一異相。何以故?凈慧!若執(zhí)如此,依諸行法修真實觀,能達、能證真如之理,無有是處。何以故?凈慧!若真如與行相不異者,一切凡夫應見真如。復次,一切眾生正在凡位,應得無上如安涅槃。復次,一切眾生于凡位中,亦應能得無上菩提。若真如相異于行相,一切圣人已見真如,則應不能伏滅行相;由不伏滅諸行相故,雖見真諦不能解脫眾相系縛;若于眾相不得解脫,亦不解脫粗重系縛;若不解脫二種系縛,則不能得無上如安無余涅槃,亦應不得無上菩提。

“凈慧!由諸凡夫不見真如,在凡夫位不得無上如安涅槃,亦不能得無上菩提。以是義故,真如之理與諸行一,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如與行相不異。’者,由此義故,當知是人不如理行。

“復次,凈慧!一切圣人由見真如,已能伏滅諸法行相,非不能故;已能解脫一切相結(jié)及粗重惑,非不解脫。由二解脫,已得無上如安涅槃,乃至已得無上菩提。是故真如與行相異,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異行相。’以是義故,當知此人不如理行。

“復次,凈慧!若真如與行相不異者,猶如行相墮于惑相,真相亦爾應墮惑相。復次,凈慧!若真如相異行相者,真如則非諸行通相。凈慧!以此真如不墮惑相,復為一切諸行通相。由是義故,真如與行亦一、亦異,義皆不然。若有人說:‘真如與行亦一、亦異。’以是義故,當知是人不如理行。

“復次,凈慧!若真如與行相不異者,如真實相于諸行中通無差別,行相亦爾,應通無別。是故修觀行人,于諸行中,不應過此見、聞、覺、知修勝真觀。復次,若真如相異行相者,以是義故,一切諸行,但惟無我及以無性,應非真實。復次,一時凈、不凈品,各各別相。凈慧!由諸行相但別不通,由觀行人于諸行中,過見、聞、覺、知修勝真觀,由諸行無我、無性所顯是真,乃至凈、不凈品,亦非一時各各別相。以是義故,真如與行亦一亦異,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如與行亦一、亦異,當知是人不如理行。

“凈慧!譬如傷佉白色,不可安立與螺一、異;赤色與金不一、不異,亦復如是。譬如毗拏音聲美妙,不可安立與毗拏一、與毗拏異;復如沉香,香氣可愛,不可安立與沈一、異;亦如摩梨遮其味辛辣,不可安立與摩梨遮為一、為異;呵梨勒澀亦復如是。復如綿纊,其觸柔軟,不可安立與綿一、異;蘇與醍醐不一、不異,亦復如是。復如一切有流苦,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如是苦等,不可安立與法一、異;亦如貪欲、嗔恚、愚癡、慢等,無寂靜相,不可安立與其一、異。凈慧!如是真如與一切行,不可安立為一、為異。

“凈慧!如是真如,微細甚深難可通達,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教,開示顯現(xiàn),令義淺易。”

“佛說經(jīng)已,重說偈言:

“真實與行法,無一異俱相。

若執(zhí)一異俱,說行不如理,

修行奢摩他,及毗缽舍那,

是人能解脫,相惑粗重結(jié)。”

解節(jié)經(jīng)一味品第四

爾時,佛告須菩提言:“須菩提!汝見、汝知幾多眾生,在眾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記自所得?復次,汝見、汝知幾多眾生,在眾生界無增上慢,不由慢心記自所得?”

須菩提言:“世尊!我見、我知少有眾生,在眾生界無增上慢,不由慢心記自所得。世尊!我見、我知無量、無數(shù)、不可稱說諸眾生等,在眾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記自所得。

“世尊!我又一時,住阿練若遠寂林中,有多比丘大眾聚集,去我不遠住練若處。我又一時日中后分,見此大眾互相聚集,隨其所證種種法相,說己修行、記自所得。有諸比丘,由證見陰,記其所得——或有比丘證見陰相,或有比丘證見陰生,或有比丘證陰變異,或有比丘證見陰滅,或有比丘證陰滅道——如于陰中有六證相;或有比丘證見諸入,記自所得,乃至入滅及入滅道;或有比丘證見緣生,記自所得,乃至緣生滅、緣生滅道;或有比丘證見證食;或有比丘證見四諦;或有比丘證見諸界,及界差別并種種界,乃至界滅及界滅道;或有比丘證見念處,及念處相、念處對治、念對治道、念處修習,未生念處證見念生,已生念處證見念住及不忘失增長圓滿,記自所得。如證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圣道,圣道相、圣道對治、圣道對治道、圣道修習,未生圣道證圣道生,已生圣道證圣道住,及不忘失增長圓滿,記自所得。

“世尊!我見此已,作是思惟:‘如諸長老隨所證見種種法相,記自所得,此諸長老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記自所得,是事決爾。’何以故?如其所說自證見法,當知是人未能了別一味真如遍一切處。

“世尊!如世尊言:‘一味真實遍一切處,微細甚深,難可通達。’此言希有,是無對說。

“世尊!若世尊正教中,勤修觀行諸比丘等,一味真實遍一切處,尚難通達;況諸外道在正教外,豈能證知一味真實?”

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微細最微細,甚深最甚深,難見最難見,遍一切處一味真實,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教,開示顯現(xiàn),令義淺易。何以故?須菩提!于五陰中清凈境界,是我所說名為真實;須菩提!于十二入、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八圣道中清凈境界,是我所說名為真實。此清凈境界,一切陰處平等一味,無差別相。如于陰中乃至圣道分中,清凈境界平等一味,皆無差別。須菩提!以是義故,應知一味真如遍一切處。

“復次,須菩提!修行比丘,若已通達一陰真如,人、法無我,不勞更觀一一余陰所有真如。于十二入、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八圣道分,若已通達一分真如,人、法無我,不勞更觀余圣道分所有真如。離無分別后智,無有別觀能順真如觀所余法一味真實遍一切處。但以無分別后智,隨順前無分別智,觀一切法一味真實,憶持至得。須菩提!以是義故,汝應當知,真實之理遍一切處,唯一味相。

“復次,須菩提!猶如諸陰互有別相,如十二入、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八圣道分,互有別相,若諸法真如,人、法無我,互有別相,則諸法如如,人、法無我不成真實應由因生。若由因生則成有為,若是有為則非真實,若非真實更應于此求別真實。須菩提!由此真實不從因生,非是有為,非不真實,于中不勞求別真實。何以故?此法恒常,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法住,皆悉常住。須菩提!以是義故,汝應當知,一味真實等一切處。

“須菩提!譬如眾色,種種差別更互不同。于諸色中,虛空無相,無有差別,無有變異,于一切處同一味相。如是諸法,各各別異。汝應當知,于諸法中一味真如,等無差別,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說是經(jīng)已,重說偈言:

“法通相一味,諸佛說平等。

若于中執(zhí)異,是人增上慢。

逆生死流道,微細深難見,

欲染癡覆故,凡人不能得。”

爾時,觀世音菩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從佛聞得如是解節(jié)深法,得未曾有,頂戴奉持。世尊!當何名此經(jīng)?云何受持?”

佛告觀世音菩薩:“此經(jīng)名為“了義正說”,亦名“真實境智正說”,亦名“十地波羅蜜依止正說”。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佛說是經(jīng)已,八萬菩薩皆得大乘威德三昧,無量無邊諸菩薩眾于無生法得無生法忍,無數(shù)眾生從于諸流心得解脫,無數(shù)眾生于大乘法生信樂心。

全書完
為你推薦
奪嫡
會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lián)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月落 2.5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zhàn)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江南 7.1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三弦 29.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连山| 阆中市| 如皋市| 都昌县| 沁水县| 侯马市| 沙湾县| 灵山县| 威远县| 浦城县| 闻喜县| 永昌县| 宜城市| 兴隆县| 和政县| 治县。| 马鞍山市| 岳池县| 烟台市| 夏津县| 西宁市| 夏河县| 阳城县| 双峰县| 白银市| 高密市| 蕲春县| 桂阳县| 酒泉市| 中山市| 通江县| 柘城县| 汨罗市| 辽阳市| 鄂托克旗| 顺平县| 兰坪| 三江| 保德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