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三
-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 (西晉)法護
- 5172字
- 2015-12-07 15:53:33
復次舍利子。時諸天眾對彼童子。復說伽陀曰。
諸有貪者于欲樂 一切境界無出離
由愚癡故非正理 當墮地獄惡趣中
若于正道求出家 應舍受用諸欲境
彼能開示諸正理 是名世間相應者
舍利子。時彼童子對諸天眾。復說伽陀曰。
我今為汝天眾說 汝于正道未能知
如是相應真正理 當說令汝悉解了
爾時童子說是偈已。與諸大眾俱時往詣毗婆尸如來所。到已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瞻仰毗婆尸如來。目不暫舍。是時童子心大歡喜。說伽陀曰。
具足三明施甘露 能為世間作善利
稽首龍象師子王 是故我今常贊禮
佛智光明甚希有 猶如日月照世間
亦如優曇花出現 堅固安住妙色相
世間有情多重障 于佛圣道不能知
猶若生盲愚癡人 不覺墮于險惡道
愿我當來成正覺 猶如毗婆尸世尊
令諸有情離眾苦 滅三毒火得清涼
又令無量諸有情 隨我廣發如是愿
聞佛演說最上乘 悉得開示菩提道
爾時童子說是偈已。又作是言。南無毗婆尸如來應正等覺。善說法要。時八萬四千俱胝人眾亦作是言。南無毗婆尸如來應正等覺善說法要。如是三嘆終而復始。愿我當來皆得成就正等正覺。如毗婆尸如來善說法要。爾時毗婆尸如來。知彼童子及八萬四千俱胝人眾堪任授記。即現神變。于其面門放大光明名決定勝。其光復有無量種種色相。所謂青黃赤白紅頗胝迦金色等。如是色相普遍無量世界。洞然照耀上徹梵世至色邊際。日月光明。悉皆映蔽。其光復來至佛頂上。右旋宛轉繞百千匝。忽然不現。舍利子。時毗婆尸如來有一親侍苾芻。見佛神變光明事已。即從坐起整衣服。遍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瞻仰尊顏。以偈問曰。
毗婆尸佛大希有 于諸圣中量尊圣
我今啟問善逝尊 何因緣故現光明
爾時苾芻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現大神變放是光明。唯愿如來。大慈哀愍。為我除疑敷演斯事。復有無量百千人眾。現住佛前愿樂欲聞。我等志心殷勤諦聽。為諸有情慈悲開示。如來大悲。為世間眼救護一切。如諸舍宅覆蔭一切。唯愿如來。大慈憐愍。斷除疑網而諸有情過去未來現在。所行想念一切行業及諸疑惑。如來于彼無不了知。又諸佛剎所有有情。于三世中一切智慧言語差別。如來于彼無不通達。如來為諸法王。具足八種言音。于說法中皆得自在。以何因緣現大神通放是光明。唯愿如來。斷除我等一切疑網及一切憂悲苦惱悉皆斷滅。我等今者如是三請。一心專注合掌恭敬。愿樂欲聞。舍利子。時毗婆尸如來。語彼親侍苾芻言。汝見此童子于我前住合掌立不。唯然善逝。我今已見。佛言苾芻。今此童子。于往昔時已曾親近稱贊恭敬禮拜。復以衣服臥具種種湯藥。供養八萬四千俱胝那由他佛。種諸善根。為求成就正等菩提。常修梵行。佛言苾芻。汝又見是八萬四千俱胝人眾于我前住合掌立不。唯然善逝。我今已見。佛言。彼諸人眾于過去世。皆悉曾為童子父母。生生無不從之教化發心。于后后世。愿皆不受女人之身。皆能隨順修習。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今為彼授作佛記。以是因緣現大神通放是光明。爾時毗婆尸如來。為彼親侍苾芻及諸人等。說伽陀曰。
汝見現前諸大眾 隨于童子悉來集
八萬四千俱胝數 一心專注聽我說
佛說法中得自在 我今親語汝苾芻
我知童子多劫中 親近供養于諸佛
復于無量諸佛所 志心堅固求出家
修持最上清凈行 復能利樂天人眾
又此現前諸大眾 八萬四千俱胝數
生生昔曾為父母 教化歡喜常無間
復于往昔無數劫 廣發無邊諸大愿
世世悉皆為父母 同求無上大菩提
如是安住離生死 應當隨我共修學
志求無上妙菩提 我今為彼親授記
彼等決定成正覺 是故我現大神通
我能盡令汝心中 行住坐臥無疑惑
汝等天龍及人眾 那由他數在我前
同聞為彼親授記 不久當成二足尊
舍利子。時彼童子聞佛授記。歡喜踴躍速疾往詣。到父母前發誠實語。說伽陀曰。
如是八萬四千眾 往昔皆為我父母
俱時同發菩提心 今日父母復如何
舍利子。時彼父母。而為童子說伽陀曰。
如汝所說諸人眾 各各已發菩提心
我今歸依一切智 與汝發愿無有異
如是進求究竟道 汝今身是我所生
與汝同發真實心 愿得菩提果成就
舍利子。時彼童子。為自父母復說伽陀曰。
我若最先得成佛 誓與一切悉開示
愿我父母諸人眾 共成無上大菩提
復次舍利子。時毗婆尸如來為彼童子及諸人眾。發如是言。我今為汝授作佛記。勿生疑惑。善自安慰勿復異見。所以者何。汝于往昔為大自在天子。我于彼時。已曾為汝授作佛記。過是已后經俱胝那由他劫不墮惡趣。又過俱胝那由他劫。于彼轉輪圣王族姓中生。得成為佛。名曰大悲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大名稱。父名凈飯。離諸暗鈍。母名摩耶。離諸憂惱。其子爾時亦如我子。字羅睺羅。出現世已。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菩提道既成就已。其佛壽命滿十萬歲。彼佛光明普能照耀十萬踰繕那國土。彼世界中一切有情。有緣無緣悉皆承佛光明照觸。時佛光中有百俱胝。那由陀俱胝。百千那由他俱胝。大聲聞眾皆來集會。復有一俱胝眾。皆是大阿羅漢。具足白法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具八解脫得六神通。舍利子。如是大阿羅漢皆來集會。復有無量大菩薩眾皆來集會。復有彼佛往昔一切父母亦來集會。時大悲如來說法教化。無量阿僧祇有情。皆住不退轉地。于諸有情作善利已。即于是時入般涅盤。正法住世一俱胝歲。彼佛舍利。于諸世間廣大流布。如我滅后流布舍利等無有異。舍利子。說是語時諸有正士。發起勇猛廣大精進。而起尋伺觀察世間。利樂有情心無退轉。復有菩薩摩訶薩發起正念。轉復增勝心無間斷。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經于無量阿僧祇劫。愿于生死流轉之中。化利有情求佛菩提。舍利子。我于彼時亦發是愿。盡生死際被精進鎧。化利有情圓滿一劫精進行愿。勇猛精進心無退轉。愿成菩提。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不退勇猛精進。若菩薩摩訶薩。行不退勇猛精進行時。設見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火聚。為求如來正等菩提。應當發起勇猛精進。入是火中而能安忍不生懈倦。彼諸菩薩聞是法時。即得超越圓滿一劫精進行愿。又諸菩薩聞是法時。于不退轉勇猛精進。即得增長無量善根。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勇猛精進時。而為利益一切有情求證涅盤。純一無雜常住堅固。于善不善起大悲愍。于諸有情行相應行。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當行勇猛精進悉無懈怠。于一切處舉足下足。常不離于菩提之心。觀諸三寶常在目前。亦不棄舍一切有情。亦不隨順一切煩惱。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當行勇猛精進悉無懈怠。于已生未生諸善根力。悉令回向菩提正道復令善根增長無盡。舍利子。譬如百川流注大海其水無盡。今此善根回向菩提。亦復如是無有窮盡。是故說名不退勇猛精進。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當行不退勇猛精進之時。悉無懈怠。于諸正行一切智智積集善根。復能利樂一切有情。是故說名不退勇猛精進。
復次舍利子。我今略說菩薩摩訶薩乃至一切有情所獲福蘊。乃至有學無學聲聞緣覺所獲福蘊。不及如來一毛端量所獲福蘊。何況如來遍身毛孔所有福蘊。為由如來于無量劫積集修行廣大福蘊。設有廣大積集福蘊。如實行相百分千分。不及如來一大人相。何況如來一切相好。又諸福蘊。不及如來眉間白毫一珂月相。何況百千匝中所有功德。又諸福蘊。不及如來一無見頂相。何況如來大丈夫相。乃至烏瑟膩沙諸根相好出生百千俱胝所有功德。又諸福蘊。不及如來大法螺音一說法相。何況如來廣大法音。普能遍滿無量世界。令諸有情諸根調適皆生歡喜。隨其勝解得善調伏。于如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生知解。如是菩薩于無量世界隨學。如來發大音聲。普令有情悉皆得聞。被精進鎧發堅固意。樂習菩薩不退勇猛精進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精進行時。而無退屈。假使普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具足成就勝解智力。若諸有情于此菩薩藏正法。隨順成就具足智力。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不及其一。以要言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令獲得須陀洹智力。斯陀含智力。阿那含智力。阿羅漢智力。又令獲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不退轉地智力。一生補處菩薩之位。乃至廣說無量世界一切有情。普令獲得一生補處菩薩智力。若諸有情。于如來無分別及有分別智力等。如是聽已。不驚不怖。當于彼時次第樂欲甚深智力。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阿僧祇分。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不及其一。而菩薩樂欲發起勇猛精進。寧棄身命頭目髓腦一切支分。于如來智力。不樂暫時間斷修習。如是棄舍勇猛精進。我說是名菩薩不退精進之行。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修學。不退轉地乃至發起一心。遍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有情無量無邊心行差別。若諸有情具足充滿貪嗔癡等一切煩惱而復回入菩薩之心。是時菩薩以智慧力。譬喻言辭種種推求。如是發起勇猛精進。見是色相一切有情貪嗔癡等之所燒煮。是時菩薩以諸方便。普令止息一切苦惱。如彼灰燼散滅無余。復令修習趣涅盤道。我說是名菩薩不退精進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不退精進行時。所謂身作業善。語作業善。意作業善。乃至所有一切精進波羅蜜多。皆悉不離身語意業之所修習。然于三業發生精進意為最勝。云何意業精進最勝。謂無分別及有分別。云何無分別謂菩提心。云何有分別。謂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云何無分別。謂于忍智悟無我理。云何有分別。謂能攝受一切有情。云何無分別。謂雖能攝受一切有情而無取相。云何有分別。謂厭離輪回。無分別者。謂于三界都無所得。有分別者。謂諸有財寶隨樂舍施。無分別者。謂于布施無取于相。有分別者。謂于持戒有所積集。無分別者。謂于持戒不取于相。有分別者。謂安受苦忍。無分別者。謂于剎那心無所住。有分別者。謂能發起諸善根法。無分別者。謂常靜慮。有分別者。謂于禪定有所積集。無分別者。謂心常決定安住不動。有分別者。謂修聞慧而無厭足。無分別者。謂于內心專注善巧。有分別者。謂于聞慧廣說諸法。無分別者。謂于法性都無記念。有分別者。謂于智慧有所修作。無分別者。謂于諸法離諸戲論。有分別者。謂于諸梵行積集修作。無分別者。謂于諸慧性悉能棄舍。有分別者。謂于五神通而能圓滿。無分別者。謂盡諸有漏。有分別者。謂于觀想而常思惟。無分別者。謂于內心而常正念。有分別者。謂于四正斷悉能巧妙。無分別者。謂能超越一切善根。有分別者。謂著文字相欲求出離。無分別者。謂于廣大福報普遍無相。有分別者。謂于諸有情善達根宜。無分別者。謂善能觀察諸善根法。而無所得。有分別者。謂于諸力有所修習。無分別者。謂于是處無所損壞。有分別者。謂能出生菩提分法。無分別者。謂于諸法離分別智。有分別者。謂于正道而能求進。無分別者。觀諸神變猶如虛空。有分別者。謂于定門而能積集。無分別者。謂住奢摩他而唯一境。有分別者。謂于毗缽舍那而有積集。無分別者。謂善入法性。有分別者。善能入解諸因緣法。無分別者。謂善能了知非因緣法。有分別者。謂著勝義聲故。無分別者。謂行正法行故。有分別者。謂莊嚴法身。無分別者。謂于法身離諸莊嚴。有分別者。謂莊嚴語言。無分別者。謂依諸圣能常寂默。有分別者。謂依三解脫門而生樂欲。無分別者。謂無增上我故。有分別者。謂能遠離四種魔事。無分別者。謂能棄舍煩惱習氣種故。有分別者。謂能善解巧方便故。無分別者。謂于智慧如實知見。有分別者。謂離攀緣有所見故。無分別者。謂離超越見故。有分別者。謂有想念見。無分別者。謂意業見。此說名為意業精進。于精進中最為殊勝。我說是名菩薩摩訶薩修不退轉精進之行。
復次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精進行時。行是五種最上極妙之法。速疾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云何五種最上極妙之法。一者而常思念佛出于世。二者而能親近諸善知識。三者而常值遇好時。四者而常積集諸善根法。常令堅固。五者隨學菩薩摩訶薩具足戒品。而得圓滿。是名五種最上極妙之法。由是菩薩。速疾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尊者舍利子。重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離此五種最上極妙之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佛言。舍利子。若諸菩薩。不常思念佛出于世。不能親近諸善知識。若不值遇好時。不能積集諸善根法。不令堅固。不能隨學諸菩薩摩訶薩。具足戒品而不圓滿。如是遠離五種最上極妙之法。不能速疾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違而得者。無有是處。舍利子。云何在家菩薩遠離五種之法。所謂如王家臣。住大眾中。恃其威勢。恐怖多人。又語眾言。我能為汝作種種事。但以欺誑而實不作。乃至如是安住虛誑語言等事。舍利子。由是虛誑不能得生諸天善趣。如是行相。亦不能得值遇好時。舍利子。又此行相在家菩薩。唯自具足資養等事。不能利他。亦復不能值佛出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子。又在家菩薩住城邑中。有諸障難而常嬈惱。云何城邑有諸障難。舍利子。有諸如來出世成等正覺。為諸天人阿修羅等說法教化。初中后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及四部眾圍繞恭敬。雖復親近供養禮拜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然彼聚落城邑巷陌。舍宅人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悉住其中。由是因緣不能具足清凈戒蘊。我說是名城中障難。若在家菩薩如是樂著五欲。不能思念佛出于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無上正等正覺。
復次舍利子。在家菩薩而自宣說現行法律。復多障難。所謂父母男女妻妾奴婢姊妹兄弟朋友眷屬。于長夜中而為障難。舍利子。如是之法。能為在家菩薩作諸障難。亦復不樂佛出于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