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癖疾門

  • 兒科萃精
  • 陳守真
  • 956字
  • 2015-12-03 10:15:29

癖疾解

凡飲食之積,其初積者不過偶傷飲食,必在腸胃之內(nèi),可行可逐,治之不難。惟歷久飲食無節(jié),漸留滯垢,遂成癖疾。其積在左脅膈膜之間,此陽明宗氣所出之道也。《經(jīng)》曰∶胃之大絡(luò),名曰虛里,貫膈絡(luò)肺,出于左乳下,其動應(yīng)衣脈宗氣也。結(jié)而橫有積矣。人茍平日饑飽失時,飲食疊進(jìn),以致陽明胃氣一有所逆,則陰寒之氣得以乘之,而脾不及化,則余滯并腸外汁沫,團(tuán)聚不散,漸成癥結(jié),始如雞卵,堅硬成塊,漸如覆盆之形,過臍則證危矣。然其初起甚微,人多不覺,既久根深蒂固,則藥力難達(dá)病所。今西北小兒多有此疾,尤以食面之鄉(xiāng)村為最多,因留積于皮里膜外,所以不易治也。治宜緩消,不宜急攻,要詳察之,因作癖疾解。

癖疾

小兒癖疾,始則午后潮熱,口渴飲冷,肚大青筋,漸至堅硬成塊,不時作痛,古法主內(nèi)外兼治,內(nèi)服千金消癖丸(如蘆薈、阿魏,另為糊;青黛、木香、濃樸、檳榔、陳皮、生甘草各一錢,使君子肉、胡黃連、山楂肉、醋炒香附、三棱、莪術(shù)各二錢,水紅花子、炒神曲、炒麥芽各四錢,人參、土炒白術(shù)、茯苓各三錢,共為細(xì)末。

將阿魏一錢,白水和面打糊為丸,綠豆大)。米飲下,量兒大小服之。

外貼紅花膏(如沒藥五錢,血竭、麝香、阿魏各三錢,當(dāng)歸、赤芍各一錢,水紅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膏一碗,以上六味共為細(xì)末,入膏內(nèi)攪勻,以青布攤貼患處)。

若無熱渴者,古法主先用木香丸(如木香、蓬莪術(shù)、縮砂仁、青皮、朱砂各二錢,共為細(xì)末,和勻,飛白面糊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乳傷,即用乳飲下;食傷,即以所傷物熬湯下。

(真按)小兒癖疾,多因飲食過節(jié),腸胃填滿,濁汁外溢,復(fù)感寒氣凝結(jié)而成。或因血膜化水,日久則癖脅旁,時時作痛,時發(fā)潮熱,或寒熱往來似癥。大抵有癖之兒,虛者居多,攻下之藥,非可常用。體虛者,但用西黨參、炒金錢術(shù)、正廣皮、白云苓、乳蒸杭青皮(醋炒)、川濃樸(姜制)、小枳實(酒炒)、法半夏、西砂仁(酒炒)、六神曲(炒)、陳麥芽(炒)各二錢,炙九肋鱉三錢,京三棱(煨)一錢,共為細(xì)末,早米粉和為丸,每服一二錢。量兒大小,米飲吞下,以癖消為度。

體實者,可用代赭石,火煨醋淬至酥研末水飛過用,杭青皮(醋炒)、蓬莪術(shù)(煨炒)、南木香(銼屑)、青化桂各三錢,巴豆霜(去油極凈取霜)一錢,川大黃二錢,共研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蘿卜子大,每服五丸,淡姜湯送下。外可兼貼紅花膏減輕。根據(jù)法制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郎溪县| 临湘市| 威信县| 武定县| 遵义县| 兴业县| 霍邱县| 宁武县| 盐源县| 宜都市| 芜湖县| 安图县| 孝义市| 犍为县| 修武县| 龙胜| 临江市| 峨边| 友谊县| 昭平县| 深泽县| 上犹县| 东光县| 榆树市| 龙游县| 娄底市| 河间市| 宝清县| 彭阳县| 胶南市| 元朗区| 万荣县| 安远县| 芜湖市| 桐柏县| 南召县| 平顶山市| 观塘区| 博客|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