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吐證門

  • 兒科萃精
  • 陳守真
  • 2114字
  • 2015-12-03 10:15:29

吐解

《經》曰∶諸逆沖上,皆屬于火。諸嘔吐酸,皆屬于熱。又曰∶寒氣客于腸胃,厥逆而出。故痛而嘔。是嘔吐一證,皆諸逆上沖所致也。如溢乳、 乳、嘔噦,皆與嘔吐相似,不可概以嘔吐治之。惟諸逆上沖,始得謂之嘔吐。

究其諸逆之原因∶或乳食過多,停滯中脘,致傷胃氣,不能健運而上逆也。

或于食時觸驚,停積不化,而上逆也。

或痰飲壅盛,阻隔氣道為上逆。

或蛔蟲擾亂,懊 不安為上逆。

總而言之,上逆之因雖不同,而皆成為嘔吐則同也。然其中虛實寒熱,當于臨證時參合兼見之證,審慎以別之,因作吐解。

嘔吐噦辨

吐證有三∶曰嘔、曰吐、曰噦。古人謂∶嘔屬陽明,有聲有物,氣血俱病也;吐屬太陽,有物無聲,血病也;噦屬少陽,有聲無物,氣病也。

獨李杲謂嘔、吐、噦俱屬脾胃虛弱。潔古老人又從三焦以分氣、積、寒之三因。然總不越《內經》諸逆上沖之一語也。知此則不辨自明矣。

傷乳吐

小兒因乳食過飽,停蓄胃中,以致運化不及,吐多乳片,猶如物盛滿而上溢也。其證身熱面黃,肚腹膨脹,古法主消乳丸(如制香附、炒神曲、炒麥芽、陳皮、炒砂仁、炙甘草,共為細末,滴水為丸,如粟米大),量兒大小服之。姜湯化下。

(真按)小兒因傷乳而吐,但用炒神曲八分,茯苓皮一錢,炒砂仁三分,炙甘草三分,生姜皮一分。服之,即能化其宿乳,安其胃腑,則吐自止。

傷食吐

小兒因飲食無節,過食油膩,或面食等物,以致壅塞中脘而吐。其證肚腹脹熱,惡食口臭,頻吐酸粘,眼胞虛浮,身體發熱。古法主先用三棱丸止其吐(如煨三棱、陳皮、姜制半夏、炒神曲、姜制黃連、枳實、丁香,共研細末,面和為丸,如黃米大,食后姜湯下)。

再用和胃湯化其滯(如陳皮、半夏、縮砂仁、炒蒼術、姜制濃樸、藿香葉、炒香附、炙甘草、山楂、炒神曲,引用生姜)。

(真按)小兒因傷食而吐,但用山楂炭一錢,白云苓一錢,萊菔子三分,炒神曲八分,廣橘紅一錢,引用五谷蟲三分。

夾驚吐

小兒多因飲食之時,忽被驚邪所觸而吐,其證頻吐青涎,身體發熱,心神煩躁,睡臥不寧,古法主先用全蝎觀音散截其風(如人參、蜜制黃 、炒扁豆、茯苓、蓮肉、煨木香、白芷、羌活、防風、天麻、全蝎(去毒)、炙甘草,共為細末,姜、棗煎湯調服)。

次用定吐丸止其嘔(如丁香二十一粒,蝎梢四十九條,姜制半夏三個,共為細末,令勻煮棗肉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白滾湯化服)。

(真按)小兒因夾驚而吐,古人散劑丸劑,均不宜服,但用朱茯苓錢半,姜汁炒竹茹一錢,天竺黃一錢,連翹殼八分,生甘草梢五分,先以金銀器煎湯,再煎藥服。

痰飲吐

小兒飲水過多,以致停留胸膈,變而為痰,痰因氣逆,遂成嘔吐之證,其候頭目眩暈,面青,嘔吐痰水涎沫也。

古法主香砂二陳湯(如二陳湯本方加藿香、砂仁)。

虛者古方主香砂六君子湯(如六君子湯本方加藿香、砂仁)。

(真按)小兒因痰飲而吐,但用化州橘紅一錢,炒茯苓錢半,半夏曲八分,藿香葉五分,川樸花一朵,炙甘草三分,引用北干姜一薄片,虛者加炒黨參八分,炒白術一錢。

蟲吐

小兒蟲吐之證有二∶(甲)因胃經熱蒸而吐;(乙)因胃經寒迫而吐,皆能令蟲不安,擾亂胃中而作吐也,其證唇色或紅或白,胃口時痛時止,頻嘔清涎。屬寒屬熱,當從陰陽之證辨之。熱者,古法主化蟲丸(如蕪荑、鶴虱、苦楝根皮、胡粉、使君子肉、檳榔、枯礬,共為細末,面糊為丸)量兒大小與之。寒者,古法主加減理中湯(如人參、干姜、炒白術、川椒,引用烏梅一個)。

(真按)小兒因蟲而吐,不但治吐,且當治蟲。熱者,但用淡竹茹二錢,花檳榔八分,使君子肉一錢,蕪荑三分,雷丸三分,炙甘草五分。寒者,除去淡竹茹不用,加川樸五分,木香五分。

虛吐

小兒虛吐,多因胃氣虛弱,不能消納乳食,致成此證。其候精神倦怠,囟門煽動,睡臥露睛,自利不渴,頻頻嘔吐,古法主丁沉四君子湯(如人參、炒白術、茯苓、炙甘草、丁香、沉香,引用煨姜)。

(真按)小兒因虛而吐,但用炒黨參一錢,炒于術錢半,茯苓塊錢半,炙甘草五分,丁香八分,引用煨姜二片。

實吐

小兒平素壯實,偶而停滯,胸腹脹滿,二便秘澀,痞硬疼痛,口渴思飲寒涼,吐多酸臭,古法主三一承氣湯(如芒硝、生大黃、炒枳實、生甘草、濃樸,引用生姜)。

(真按)小兒因實而吐,但用油濃樸八分,小枳實八分,飛滑石一錢,生甘草五分,玄明粉一錢,引用燈芯十莖,生白蜜一湯匙。

寒吐

小兒過食生冷,或乳母當風取涼,使寒氣入乳,小兒飲之,則成寒吐。其候朝食暮吐、乳食不化,吐出之物,不臭不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治當溫中定吐。

胃寒者,古法主姜橘散(如白姜一錢,陳皮一兩,炙甘草一錢,共為細末)每服一錢,溫棗湯調服。

寒甚者,古法主丁萸理中湯(如理中湯本方加丁香、吳茱萸)。

(真按)小兒因寒而吐,但用制川樸一錢,廣陳皮錢半,丁香五分,北干姜五分,炙甘草五分,引用小紅棗一枚。寒甚者加飴糖一錢。

熱吐

小兒熱吐之證,或因小兒過食煎 之物,或因乳母過食濃味,以致熱積胃中,遂令食入即吐,口渴飲冷,嘔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色,古法主加味溫膽湯(如陳皮、半夏、茯苓、麥冬、炒枳實、生甘草、竹茹、姜炒黃連,引用燈芯)。

(真按)小兒因熱而吐,自當以清熱為主,雖方名溫膽,藥品本不甚溫,然陳皮、半夏二味,究嫌過燥,但用鮮竹茹錢半,茯苓塊錢半,小枳實五分,炒黃連三分,熟石膏錢半,生甘草五分,引用竹瀝汁十滴,燈芯十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宾阳县| 丹凤县| 城固县| 泗洪县| 沾益县| 云林县| 长丰县| 宝丰县| 莆田市| 琼中| 五莲县| 清新县| 宁远县| 松潘县| 古丈县| 太白县| 黄骅市| 鄂尔多斯市| 大冶市| 泗洪县| 鄄城县| 阜城县| 天台县| 革吉县| 铜川市| 湖南省| 东莞市| 曲沃县| 沙坪坝区| 乐清市| 大城县| 临海市| 浠水县| 金平| 和政县| 太湖县| 蒙自县| 洪洞县| 诸暨市|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