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至忠章

  • 臣軌
  • 武則天
  • 1714字
  • 2015-12-02 16:33:13

蓋聞古之忠臣事其君也,盡心焉,盡力焉。稱才居位,(稱己之才而居其位。)稱能受祿。(稱己之能而受其祿。)不面譽以求親,(不面譽其君,以求親己也。)不愉悅以茍合。(不茍悅君心,而與之合。)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左傳》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上足以尊主安國,下足以豐財阜人。內匡君之過,外揚君之美。不以邪損正,(為正不為邪也。)不為私害公。(納公而奔私也。)見善行之如不及,(《論語》曰:“見善如不及。”)見賢舉之如不逮。(若鮑叔薦管仲,子皮升子產也。)竭力盡勞而不望其報,程功積事而不求其賞。務有益于國,務有濟于人。(言臣竭力盡勞,程功積事而不求其賞報者,務其益國濟人故也。)

夫事君者以忠正為基,忠正者以慈惠為本。故為臣不能慈惠于百姓而曰忠正于其君者,斯非至忠也。(至忠之臣,則先行慈惠于百姓,而后忠正于其君也。)所以大臣必懷養人之德,而有恤下之心。利不可并,(去小利也。)忠不可兼。(行大忠也。)不去小利,則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則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殘也;小忠,大忠之賊也。(若存小利,則大利不成;若守小忠,則大忠必廢。故小利為大利之殘,小忠為大忠之賊,所以必舍小而取大也。)昔孔子曰:“為人下者,其猶土乎!(言臣之事君,竭忠盡節,夙夜匪懈,勤勞不倦,無所不為,如土之性也。)種之則五谷生焉,掘之則甘泉出焉。草木殖焉,禽獸育焉。多其功而不言。”(不自伐其功也。)此忠臣之道也。

《尚書》曰:“成王謂君陳曰:‘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孔安國曰:“汝有善謀善道,則入以告汝君于內,汝乃順行之于外也。”)曰:‘斯謀斯猷,惟我后之德。’(孔安國曰:“此善謀此善道,惟我君之德善。則稱君人臣之義。”)臣人咸若時,惟良顯哉。”(孔安國曰:“臣于人者,皆順此道,是惟良臣,則君顯明于世也。”)

《禮記》曰:“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則人作忠。”“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人作孝。”

《昌言》曰:“人之事親也,不去乎父母之側,(言常在其左右也。)不倦乎勞辱之事。(言雖有勞辱之苦,而不以為倦也。)見父母體之不安,則不能寢;見父母食之不飽,則不能食。(憂思在心,故忘其寢食。《孝經》曰:“病則致其憂。”)見父母之有善,則欣喜而戴之;(樂之而不厭。)見父母之有過,則泣涕而諫之。(恐其不從己,故涕泣以感之。)孜孜為此以事其親,焉有為人父母而憎之者也。(孔安國《尚書傳》曰:孜孜,勸勉不怠也。)人之事君也,使無難易,無所憚也;事無勞逸,無所避也。(言皆樂為之,不以難易勞逸而生憚避也。)其見委任也,則不恃恩寵而加敬;其見遺忘也,則不敢怨恨而加勤。(見君之委任,則拾恩而加敬。見君之遺忘,則不怨而加勤。此為臣之道。)險易不革其心,安危不變其志。(革,改也。言不以安危險易而改變其心志也。)見君之一善,則竭力以顯譽,唯恐四海之不聞;(欲君之善遍于天下。)見君之微過,則盡心而潛諫,唯慮一德之有失。(恐君之過聞于他人。)孜孜為此以事其君,焉有為人君主而憎之者也。故事親而不為親所知,是孝未至也;(親知然后乃為孝也。)事君而不為君所知,是忠未至也。(君知然后乃為忠也。)古語云:“欲求忠臣,出于孝子之門。”(言忠臣必出于孝子也。《孝經》曰:“故以事君則忠也。”)非夫純孝者,則不能立大忠。(言大忠必出于純孝也。《左傳》曰:潁考叔純孝。愛其母,施及莊公也。)夫純孝者,則能以大義修身,知立行之本。(《論語》曰:“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鄭玄曰:“言人有其本性,則成功立行也。”)欲尊其親,必先尊于君;(君尊而親卑故。)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國。(國大而家小故。)故古之忠臣,先其君而后其親,先其國而后其家。何則?君者,親之本也,親非君而不存;國者,家之基也,家非國而不立。”(親由君而得存,家因國而得立。故先君而后親,后家而先國。)

昔楚恭王召令尹而謂之曰:“常侍管蘇,(管氏蘇名,常侍于君。)與我處,常勸我以道,正我以義。(言常以為君之道義勸正我已。)吾與處不安也,不見不思也。(以其勸正己故。)雖然,吾有得也,(謂得其為君之道義。)其功不細,(言勸正之功甚大。)必厚祿之。”乃拜管蘇為上卿。若管蘇者,可謂至忠至正,能以道濟其君者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安多县| 武功县| 观塘区| 浦江县| 沛县| 秦皇岛市| 宁城县| 宁波市| 河北区| 宣汉县| 衡山县| 奉新县| 宁陕县| 大关县| 英吉沙县| 正宁县| 晋中市| 江陵县| 崇文区| 都江堰市| 临武县| 通许县| 平原县| 东乌珠穆沁旗| 花莲市| 泸州市| 五指山市| 济宁市| 宜章县| 白银市| 乌鲁木齐县| 阿克陶县| 亚东县| 华亭县| 大兴区| 伊通| 巴彦县| 辉县市| 平江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