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配鉗工國家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教程
- 龍清華 陳曉娥編著
- 1740字
- 2018-12-30 17:53:33
第二節 職業道德與職業道德規范
一、道德與職業道德
(一)道德的內涵
道德是調節個人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界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教育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它滲透于各種社會關系中,既是人們的行為應當遵循的原則和標準,又是對人們思想和行為進行評價的標準。
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是新世紀我國的治國方略,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二)職業道德的內涵
職業道德是指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是一定職業范圍內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用等方面的行為標準和要求。
從本質上講,職業道德既對本行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思想和行為方面的要求做了具體規定,同時也規定了行業對社會所應履行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三)職業道德的特點
1.行業性
一定的職業道德規則只適用于特定的職業活動領域,帶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征,鮮明地體現著社會對某種具體的職業活動的特殊要求。
2.廣泛性
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的直接產物。社會分工的多樣性,決定了職業活動的多樣性,也決定了職業道德的廣泛性。
3.實用性
職業道德是根據職業活動的具體要求,對人們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用條例、章程、守則、制度、公約等以簡明的形式作出規定,這些規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簡便易行,具有實用性,易于從業人員理解和遵守。
4.時代性
每一個時期的職業道德始終是當時社會道德現實狀況的反映,當時社會道德的要求都會體現在職業道德上,從而使職業道德具有時代性。
二、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則
(一)為人民服務是職業道德的核心
(1)為人民服務既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也符合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2)為人民服務體現了社會主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人際關系的本質。
(3)為人民服務貫穿于職業道德的各條基本規范中。
(二)集體主義是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1)堅持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
(2)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使之共同發展
(3)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抵制行業不正之風。
三、職業道德基本規范
(一)愛崗敬業
1.涵義
愛崗敬業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從事的職業,以恭敬嚴肅,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專心致志。這是對從業人員工作態度的首要要求。
2.基本要求
(1)要樂業:體現在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兩個方面,要正確處理職業理想和理想職業的關系,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2)要勤業:是指忠于職守、認真負責、刻苦勤奮、不懈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
(3)要精業:是指對本職工作業務純熟、精益求精、盡善盡美。首先要好學進取,其次要不斷追“高質量”,最后要不斷開拓創新。
(二)誠實守信
1.涵義
誠實守信就是真心誠意,實事求是,不虛假,不欺詐;遵守承諾,講究信用,注重質量和信譽。
2.基本要求
(1)要誠信無欺:就是誠實、講信譽、不欺詐。
(2)要講究質量:“質量第一”,“質量贏得市場,質量成就事業”。
(3)要信守合同:就是忠實地遵守依法訂立的協定。
(三)辦事公道
1.涵義
辦事公道是指從業者在辦理事情,處理問題時,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按照統一的標準和統一原則辦事的職業道德規范。
2.基本要求
(1)要客觀公正。
(2)要照章辦事。
(四)服務群眾
1.涵義
服務群眾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
2.基本要求
(1)要熱情周到:這是服務群眾的手段。
(2)要滿足需要:這是服務群眾的根本目的。
(3)要有高超的服務技能:這是服務群眾的基本條件和手段。
(五)奉獻社會
1.涵義
奉獻社會就是把自己的知識、才能、智慧等毫無保留地,不計報酬地貢獻給人民,貢獻給社會,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奉獻社會是一種忘我無私的精神,是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每個從業者的最終目標。
2.基本要求
堅持把公眾利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每個從業者職業行為的宗旨和歸宿。
復習題
1.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職業道德?
2.職業道德有哪些特點?
3.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4.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