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1 計算機犯罪

計算機犯罪是指以計算機為犯罪工具,進行欺詐、盜竊或掩飾活動,威脅正常的金融、商業、私有財產或服務秩序,或者威脅計算機、網絡系統本身。竊取、破壞軟件或硬件等行為。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擴展,計算機犯罪的含義也不斷地得到修正。

1.計算機犯罪的特征

計算機犯罪總是與計算機和信息緊密聯系在一起,并且它具有以下明顯特征:

(1)智能性:計算機犯罪的犯罪手段的技術性和專業化使得計算機犯罪具有極強的智能性。罪犯要掌握相當的計算機技術,才能逃避安全防范系統的監控,掩蓋犯罪行為。

(2)作案時間短:傳統犯罪時間得花上幾分鐘、幾小時,乃至幾天時間才完成,而計算機犯罪卻可以在瞬間完成。

(3)不留痕跡:罪犯在接受網絡中的文字或圖像信息的過程是不需要任何登記,完全匿名。計算機犯罪后銷毀證據容易,不留下痕跡,不易被人發現和察覺,不易偵破。

(4)內部人員犯罪的比例增加:這些人員熟悉系統內部功能,掌握較好的計算機技術知識,具有嫻熟的作案技巧、方法和智謀,同時具有合法身份,有許多便利條件。

(5)跨國性:網絡沖破了地域限制,計算機犯罪呈國際化趨勢。罪犯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搭線或偵探,從遠端進行威脅和攻擊,涉及的范圍極廣,影響極大。

(6)持獲利和探秘動機居多:最近幾年,越來越的多計算機犯罪活動集中于獲取高額利潤和探尋各種秘密。據統計,金融系統的計算機犯罪占計算機犯罪總數的60%以上。各種各樣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軍事秘密等都成為計算機犯罪的攻擊對象。

2.計算機犯罪的主要手段

(1)非法截獲信息、竊取各種情報。隨著社會的日益信息化,計算機網絡系統中意味著知識、財富、機密情報的大量信息成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標。犯罪分子可以通過并非十分復雜的技術竊取從國家機密、絕密軍事情報、商業金融行情到計算機軟件、移動電話的存取代碼、信用卡號碼、案件偵破進展、個人隱私等各種信息。

(2)復制與傳播計算機病毒、黃色影像制品和精神垃圾。犯罪分子利用高技術手段可以容易地產生、復制、傳播各種錯誤的、對社會有害的信息。

(3)利用計算機技術偽造篡改信息、進行詐騙及其他非法活動。犯罪分子還可以利用電子技術偽造政府文件、護照、證件、貨幣、信用卡、股票、商標等等。因特網絡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信息交流的互操作性。每一個用戶不僅是信息資源的消費者,而且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

(4)借助于現代通信技術進行內外勾結、遙控走私、販毒、恐怖及其他非法活動。犯罪分子利用沒有國界的因特網絡和其他通訊手段可以從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向政府部門、企業或個人投放計算機病毒、“邏輯炸彈”和其他破壞信息的裝置,也可憑借計算機和衛星反彈回來的無線電信號進行引爆,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泉县| 扎囊县| 花垣县| 安徽省| 中西区| 云浮市| 景谷| 溧水县| 崇州市| 同德县| 外汇| 朝阳市| 来安县| 将乐县| 龙江县| 诏安县| 诏安县| 闵行区| 富阳市| 上犹县| 常熟市| 新沂市| 石楼县| 墨江| 舟曲县| 莎车县| 镇巴县| 南雄市| 北票市| 化德县| 大方县| 青浦区| 黑水县| 光泽县| 兰州市| 高青县| 隆化县| 龙陵县| 泽州县| 桑植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