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實驗一 微型計算機組裝和設置

一、實驗目的

1.認識構成微型計算機的各基本硬件部件及各種接口類型,了解主要硬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微型計算機的安裝過程。

2.了解BIOS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掌握微型計算機的硬件參數設置方法。

二、實驗任務與要求

完成一臺微機的硬件安裝工作并使其能夠正常工作。

1.了解計算機標準模塊的組成,熟悉各種接口,了解微機硬件安裝過程。

2.了解BIOS包含的項目,根據需要對常見的硬件參數進行設置和調整。

3.實現硬盤分區。

三、實驗工具和準備

1.閱讀《計算機科學基礎》(ISBN 978-7-121-13907-9,電子工業出版社)教材第3章,了解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構成部件和功能,特別是主板的構成、各部件的安裝位置和各外設接口的位置。

2.所需工具和材料:

十字口和平口磁性螺絲刀,各1把;尖嘴鉗,1把;導熱硅脂,少許。

3.準備好實驗所需配件,清單見表1.1。

表1.1 實驗所需配件清單

4.注意事項如下。

① 安裝前請檢查配件是否齊全,請根據用途選擇適合的計算機部件,并特別注意選用的部件之間是否匹配,如:

⊙ 主板是否支持選用的CPU(型號、插槽類型等)。

⊙ 主板是否支持選用的內存(類型、容量等)。

⊙ 主板是否支持選用的硬盤(接口類型、容量等)。

⊙ 機箱和主板板形是否匹配。

② 在安裝前,先消除身上的靜電,如通過洗手釋放。

③ 對各部件要輕拿輕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盤;安裝主板一定要穩固,同時防止主板變形,不然會對主板的電子線路造成損傷。

④ 避免粗暴安裝。

四、實驗步驟與操作指導

【題目1】微型計算機組裝

1.安裝電源

把電源放在機箱的電源固定架上,使電源后的螺絲孔和機箱上的螺絲孔一一對應,然后擰上螺絲。若電源背面有110/220Ⅴ選擇開關,則將其設置為220Ⅴ。

2.安裝CPU

由于CPU有不同型號,其插槽及安裝方法也略有區別,我們以較主流的LGA 1155接口為例。先將主板平放到桌面上,找到CPU插槽的位置,它是一個方形的布滿均勻圓形小孔的插槽,見圖1.1。具體步驟如下:

? 用拇指將CPU插槽邊上的壓桿從卡扣處側移出來。

? 將壓桿抬起一定角度,將口蓋翹起,并保持其自然打開。

圖1.1 華碩P8Z68-ⅤLⅩ主板

? 通過插槽上的兩個凸點來確定處理器安放位置。

? 將CPU穩固地插入底座,每個接腳插到相應的孔里,注意要放到底。如果CPU不能順利地放入插槽中,請一定不要用力按,以免損壞針腳。

? 在CPU表面均勻地涂抹上散熱硅脂,保證散熱的均勻,切記不能將硅脂涂抹到CPU表面以外的地方,以防短路等現象的發生。(若散熱器底部已涂有硅脂,此步驟可省略。)

? 將壓桿均勻用力下扣,微調口蓋,使其可以被主板在口蓋前端的螺絲固定,利用壓桿末端的彎曲處牢固扣入扣點內。

? 把散熱器安裝到CPU外圈的托架上,扣緊散熱器上的扣具。

? 將散熱器風扇的電源線插頭插到主板上標有“CPU Fan”的插座上。

3.安裝內存條

找到內存插槽的位置,它的形狀是長條形的插槽。通常根據主板板形大小,板上有2個或4個內存插槽。DDR內存插槽中間有一個用于定位的凸起部分,內存條插腳上也有一個形狀與之相匹配的缺口,若這兩個部位能夠對齊,則說明內存條插入方向正確。

? 扳開內存插槽兩邊白色的卡子。

? 用手捏住內存條的兩端,把內存條對準插槽,均勻用力插到底。如果內存條安裝到位,插槽兩端的卡子會自動卡住內存條。取下時,只要用力按下插槽兩端的卡子,內存條就會被推出插槽。

4.安裝主板

CPU和內存條安裝到主板上之后,下一步就可以把主板固定到機箱中。機箱中有一塊鐵板,這塊鐵板就是主板的支撐板,上面有若干個螺絲孔。

? 首先將機箱自帶的小銅柱擰入支撐板上的6 個螺絲孔中。注意,應先觀察主板的螺絲孔位置,以便與之對應。

? 用雙手端住主板,傾斜著放入機箱。將主板上的I/O接口區對準機箱背面的I/O接口孔,然后放平主板,稍微前后左右調整主板位置,使主板上的6個固定孔對準機箱底部的6個小銅柱。

? 擰入螺釘的順序一般是,先安裝對角的螺釘,不必擰緊,調整好主板位置,當螺釘全部擰入后,再依次擰緊。最后可以用手搬動主板,檢查是否已經固定好主板。

5.安裝硬盤、光驅

目前,硬盤、光驅與主板的連接通常采用SATA接口,機箱內有專用的托架,可用來安裝硬盤、光驅。建議將光驅安裝在上部托架,硬盤安裝在下部托架。注意,光驅要從機箱外部安裝,而硬盤要從機箱內部安裝。

(1)安裝硬盤

用手托住硬盤,將有標簽的一面向上,無接口的一端對準機箱內硬盤托架的入口處,平行將其放入。放入時注意從托架側面的固定螺絲孔觀察,使硬盤的螺絲孔與硬盤托架的固定孔對齊。把螺釘擰入硬盤兩側的螺絲孔(共4個),先不要上緊,適當調整硬盤位置,再擰緊螺釘。

(2)安裝光驅

把機箱前部與光驅對應位置上的塑料擋板取下。用手托住光驅,有標簽的一面向上,后端對準機箱內部,從取掉塑料擋板后的缺口處平行地將光驅推入機箱內。前后調整光驅位置,使光驅面板與機箱前面板對齊,并使光驅的螺絲孔與托架的固定孔對齊。把螺釘擰入光驅兩側的螺絲孔(共4個),先不要上緊,適當調整光驅位置,然后擰緊螺釘。

6.安裝顯卡、聲卡和網卡

若選用集成了顯卡、聲卡和網卡的主板,則此步驟可省略。

(1)安裝顯卡

目前,主流的獨立顯卡多數采用PCI-E接口,在主板上找到顯卡PCI-E插槽(見圖1.1),把顯卡插到槽內,并連接好顯卡風扇電源線。

(2)安裝聲卡和網卡

根據所配置的聲卡和網卡的接口類型,選擇相應的插槽進行安裝。目前主要是PCI、PCI-E接口,也有一些是外置的,采用USB接口。

7.連接機箱內的各種連線

(1)連接主板電源線

目前,主板供電的接口主要有24針(PIN)和20針兩種。中高端主板一般采用24針的主板供電接口設計,低端的產品一般為20針。不論采用24針和20針,其插法都是一樣的。而且,為主板供電的接口都采用了防呆式的設計,即只有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夠插入。

(2)連接主板上的數據線

主板上的數據線包括硬盤數據線、光驅數據線。

由于目前硬盤和光驅大多是SATA接口的,所以數據線也告別了傳統的80 針數據排線,取而代之的是SATA數據線,是一種7針細纜,如圖1.2所示,由于每個SATA接口只能連接一個硬盤,因此不需要進行跳線設置。

圖1.2 SATA數據線

(3)連接主板信號線和控制線

主板信號線和控制線包括電源開關控制線、電源指示燈線、復位控制線、硬盤指示燈線、PC揚聲器線、USB信號線等。

機箱上提供的信號線插頭上的標注及其含義如下:

SPEAKER:揚聲器

POWER SW:電源開關

RESET SW:復位按鈕

IDELED:硬盤指示燈

POWER LED:電源指示燈

在主板上找到與以上控制信號線對應的插座(通常它們被集中安排在主板的邊沿處,并標有相應的名稱),把信號線插頭分別插到對應的插針上。注意,揚聲器線、電源開關線和復位按鈕線沒有正、負極之分,但硬盤指示燈和電源指示燈則要區分正、負極,通常白色線為負極、紅色線為正極。也可先隨意連接,待通電檢測時再調整線序。

(4)連接音頻線

為了能在播放CD時聽到聲音,需要在光驅和聲卡之間連接一根音頻線,一頭應插在聲卡或主板的音頻接口上,另一頭則插在光驅的音頻接口上。

以上步驟完成后,主機部分就算完成了。這時需要仔細檢查各部件的安裝是否牢靠,有無漏接的信號線和電源線。最后可用橡皮筋或者透明膠將主板內的各種電源線、數據線、信號線分別打結并整理好,使得機箱內看上去比較整齊。至此,主機內部的所有零配件都已安裝完成。最后將機箱立起來,蓋上機箱兩側的蓋板,擰好機箱側面板的四個螺釘就可以了。

8.連接顯示器

① 把顯示器視頻信號線插到主機背后的顯示器視頻信號插座上,該插座是一個15針的D型插座(若采用集成主板,則該插座在I/O接口區;若采用獨立顯卡,則該插座在顯卡擋板上)。

② 連接顯示器電源線。

9.連接鍵盤和鼠標

目前,鼠標和鍵盤連接大多采用USB接口,因此一般只需將其各自插入主機箱后部的任一USB接口即可。

10.連接音箱(或耳機)

聲卡(包括集成聲卡)都有三個插孔:LINE IN(線路輸入)、MIC IN(麥克風輸入)、SPEAKER OUT(揚聲器輸出),有些聲卡還有LINE OUT(線路輸出)插孔。

LINE OUT為音頻信號直接輸出,該信號需要外接功率放大器進行放大,再接到揚聲器發出聲音,音質較好。SPEAKER OUT的信號已由聲卡內建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可直接接到揚聲器發出聲音,但音質稍差。

若外接音箱是有源音箱,可將其接到LINE OUT插孔,否則應接到SPEAKER OUT插孔。耳機可接到SPEAKER OUT插孔或LINE OUT插孔。

11.開機測試

將主機電源線一頭插在主機電源后部的接口中,另一頭插在市電電源插座上。最后檢查各部分的連接情況,確保無誤之后,進行開機測試。首先打開音箱電源開關,再按下顯示器電源鍵,最后按下機箱電源鍵,打開主機。如果顯示器屏幕能夠正常顯示并且主機揚聲器發出一短聲,說明計算機硬件安裝正常。至此,整臺計算機就安裝并測試好了。關機后,將機箱和各種外部設備擺放整齊,并將一些工具、材料等進行整理,結束所有安裝工作。

以上11 個步驟結束后,微機硬件就全部安裝好了,但此時微機不一定能正常工作或不能工作在最佳狀態,還要進行硬件參數的設置。

【題目2】設置硬件參數(BIOS設置)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即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固化在計算機主板上一塊ROM芯片中的一組程序,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等。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底層的、最直接的硬件設置和控制。

CMOS是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一種大規模應用于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芯片,存儲了系統的實時時鐘信息和硬件配置信息等。在加電引導計算機時,通過讀取CMOS信息,計算機初始化各部件的狀態。系統電源和主板的電池可以為CMOS持續供電,因此系統掉電時,信息也不會丟失。

由于CMOS和BIOS都與系統設置密切相關,所以對于CMOS設置和BIOS設置經常容易混淆。事實上,CMOS RAM是系統參數存放的地方,本身只是一塊存儲器,只有數據保存功能,而BIOS的系統設置程序是完成參數設置的手段。BIOS提供了4個功能:加電自檢及初始化、系統設置、系統引導和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中,系統設置功能用于設定系統部件配置的組態。當系統部件與原來存放在CMOS中的參數不符合、CMOS參數丟失或系統不穩定時,都需要進入BIOS設置程序,重新配置正確的系統組態。新安裝的系統也需要進行設置,才能使系統工作在最佳狀態。在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就可進入BIOS設置程序,方便地對系統進行設置。

BIOS設置程序中主要的設置功能如下。

⊙ 基本參數設置:系統時鐘、顯示器類型、啟動時對自檢錯誤處理的方式。

⊙ 驅動器設置:是否自動檢測IDE接口、啟動引導順序、軟盤/硬盤/光驅參數。

⊙ 鍵盤設置:加電時是否檢測鍵盤、鍵盤類型、按鍵重復速率、按鍵延遲等。

⊙ 存儲器設置:存儲器容量、讀/寫時序、奇偶校驗、ECC校驗、內存測試等。

⊙ Cache設置:內/外Cache、Cache地址/大小、BIOS顯卡Cache設置等。

⊙ ROM Shadow設置:ROM BIOS Shadow、Ⅴideo RAM Shadow、各種接口卡的ROM/RAM Shadow等。

⊙ 安全設置:防病毒、硬盤分區表保護、開機口令、安裝口令等。

⊙ 總線參數設置:AT總線時鐘、AT周期等待狀態、內存讀/寫定時、Cache讀/寫定時、DRAM刷新周期、刷新方式等。

⊙ 電源管理設置:進入節能狀態的等待延時時間、喚醒功能、IDE設備斷電方式、顯示器斷電方式等。

⊙ PCI總線設置:即插即用功能設置、PCI插槽IRQ中斷請求號、PCI IDE接口IRQ中斷請求號、CPU向PCI寫入緩沖、總線字節合并、PCI IDE觸發方式、PCI突發寫入、CPU與PCI時鐘比率等。

⊙ 主板集成接口設置:主板上的FDC軟驅接口、串口/并口、IDE接口的允許/禁止狀態、串口/并口I/O地址、IRQ及DMA設置、USB接口等。

不同的主板會有不同的BIOS。目前常見的BIOS主要有Award、AMI、Phoenix等。Phoenix BIOS一般用于筆記本電腦中,臺式計算機的主板BIOS主要是Award BIOS和AMI BIOS,下面以Award BIOS為例介紹BIOS的常用設置。

1.進入BIOS

開機或重新啟動計算機后,BIOS開始自檢并啟動計算機,當屏幕下方出現提示信息時,按Delete鍵(不同的主板提示信息會有所不同,某些主板按F2鍵或Ctrl+Delete+Esc組合鍵,具體要看屏幕上的提示)就可以進入如圖1.3所示的BIOS主界面(主菜單)。

圖1.3 BIOS主界面

注意:如果Delete鍵按遲了,計算機將會啟動操作系統,所以在開機后應立刻按住Delete鍵直到進入BIOS。在BIOS主菜單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設置選項,各選項的功能如表1.2所示,可以按方向鍵進行選擇,同時在界面的下面會顯示相應選項的主要設置內容。選定選項后,按Enter鍵進入子菜單,進行具體設置,按Esc鍵返回父菜單,按F10鍵保存并退出BIOS設置。

表1.2 Award BIOS主菜單

2.標準BIOS設置

在主菜單中選擇“STANDARD CMOS SETUP”(標準CMOS設定),然后回車(按Enter鍵),進入標準設置界面。標準BIOS設置包含日期/時間設置、軟盤/硬盤設置、顯示標準設置、自檢錯誤停機設置,并提供內存的分配信息。

① Date選項設置日期。日期的格式為<星期>、<月份>、<日期>、<年份>,除星期由計算機根據日期來計算以外,其他可以依次移動光標用數字鍵輸入,也可以使用Page Up/Page Down鍵來修改。

② Time選項設置時間。格式為<時>、<分>、<秒>,可以用與修改日期一樣的方法進行修改。

③ 硬盤設置。如果更換了硬盤,首先要在BIOS中對硬盤參數進行設置,分別選擇“Primary Master(第一個IDE主控制器)”、“Primary Slave(第一個IDE從控制器)”、“Secondary Master(第二個IDE主控制器)”、“Secondary Slave(第二個IDE從控制器)”,回車,進入下一級菜單,然后選擇“IDE HDD Auto-detection”選項,回車后,系統將自動檢測IDE設備,并會在此界面中列出容量、型號等信息。

提示:為了避免每次安裝硬盤都要檢測硬盤參數,建議將“Primary Master”等其他4個選項全部設置為“AUTO”,這樣以后每次換硬盤時就不用重新設置BIOS中的硬盤參數了,因為系統將會自動檢測并做修改。

④ HALT ON設置。這是錯誤停止設定,用來設置系統自檢遇到錯誤的停機模式,即在什么情況下停止計算機的啟動,有下列選項:ALL ERRORS,系統檢測到任何錯誤時將停機;NO ERRORS,當BIOS檢測到任何非嚴重錯誤時,系統都不停機;ALL BUT KEYBOARD,除了鍵盤以外的錯誤,系統檢測到任何錯誤都將停機;ALL BUT DISKETTE,除了磁盤驅動器的錯誤,系統檢測到任何錯誤都將停機;ALL BUT DISK/KEY,除了磁盤驅動器和鍵盤外的錯誤,系統檢測到任何錯誤都將停機。如果發生以上錯誤,那么系統將會停止啟動,并給出錯誤提示。通常將HALT ON設為“ALL BUT KEYBOARD”。

設置完成后,按Esc鍵,回到BIOS設置主界面。

3.啟動順序設置

計算機的啟動先要通過主板的BIOS進行自檢,自檢后,BIOS將從某個驅動器引導裝入操作系統。BIOS會按給定的磁盤啟動順序自動查找驅動器,發現哪個驅動器中有操作系統,就用此驅動器的系統引導,否則將繼續查找。啟動驅動器的順序可以是軟盤、硬盤和光盤等。如果要安裝新的操作系統,一般要將計算機的啟動順序改為先由光盤(CD-ROM)啟動。

在BIOS主菜單中,選擇“BIOS FEATURES SETUP”,回車,進入設置界面。通過上下鍵移動找到設置項“BOOT SEQUENCE(開機優先順序)”,這是我們常常調整的功能,可以用Page Up/Page Down鍵來修改。如果需要從光盤啟動,那么可以調整為ONLY CDROM,正常運行最好調整由C盤啟動。

4.密碼設置

為了個人隱私和重要資料不被別人竊取,設置開機密碼是非常必要的。BIOS主菜單中有兩個設置密碼的選項:“SUPERⅤISOR PASSWORD(設置超級用戶密碼)”和“USER PASSWORD(設置用戶密碼)”。這兩個密碼的根本區別在于BIOS的修改權。“用戶密碼”只是用于啟動計算機,即進入系統;而“超級用戶密碼”不但可以開機進入系統,而且能進入BIOS,進行所有內容的設置。超級用戶密碼和用戶密碼最多包含8個數字或字符,且區分大、小寫。

密碼設置的方法如下。

? 在BIOS主菜單中,選擇“BIOS FEATURES SETUP”項,然后移動光標鍵選擇“Security Option(安全選項)”項后,用Page Up或Page Down鍵把選項改為“System”。

“Security Option”有兩個參數:“Setup”和“System”,表示BIOS密碼的兩種狀態。如果選擇“Setup”狀態,則在開機的時候不會出現密碼輸入提示,只有在進入BIOS設置時才要求輸入密碼。密碼設置的目的在于禁止未授權用戶設置BIOS,保證BIOS設置的安全。如果選擇“System”狀態,則每次開機啟動時都會要求輸入密碼(輸入超級用戶密碼或用戶密碼中的一個即可),此密碼的設置目的在于禁止他人使用此計算機。如果設置了System密碼,安全性則更高一些。

? 按Esc鍵,回到BIOS主菜單。

? 選擇“SUPERⅤISOR PASSWORD”或“USER PASSWORD”之一后回車,出現“Enter Password”對話框,輸入密碼。在輸入時,屏幕上不會顯示輸入的密碼,輸入后回車,緊接著出現“Confirm Password”對話框,要求再次輸入密碼。如果兩次密碼相同,密碼就被記錄在BIOS中。如果想取消密碼,只需在要求輸入新密碼時,直接回車,這時會顯示“PASSWORD DISABLED”,即取消密碼。

密碼設置后需要牢記,如果不小心忘了密碼,則需要給CMOS芯片短路放電。方法是:打開機箱,在主板上找到主板電池,在電池的旁邊會發現一個CMOS芯片短路插座(主板不同,該插座的位置也不一樣,請參見主板說明書),此插座用于給CMOS芯片短路放電。短路放電后,BIOS中的修改信息就全部恢復為出廠設置了。

5.離開BIOS

BIOS設置完成后,在主菜單中選擇“SAⅤE & EⅩIT SETUP”,回車或直接按F10鍵,如果要保存,按Y鍵即可保存退出。如果只是想試試,不想保存修改設置,可以選擇主菜單中的“EⅩIT WITHOUT SAⅤING”,回車后輸入“Y”,離開BIOS。

【題目3】硬盤分區

在安裝了Windows 7后,可以對磁盤進行分區。一個物理硬盤往往分為幾個邏輯分區,每個分區系統會分配或指定一個盤符,如C:、D:等。我們可以利用Windows 7自帶的分區工具進行分區。

本題要求將原有的F盤(也可以是其他盤)分為兩個區。

? 在桌面上(或“開始”菜單中)右鍵單擊“計算機”,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管理”命令,出現“計算機管理”窗口,在窗口的左窗格展開“存儲”項,選擇“磁盤管理”,右窗格中就會出現邏輯分區的信息,類似于圖1.4(但沒有右下方的“可用空間”塊)。

圖1.4 “計算機管理”窗口

? 在“計算機管理”窗口的右窗格中,右鍵單擊要分割的磁盤,如F盤,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壓縮卷”命令,出現如圖1.5所示的“壓縮F:”對話框,在“輸入壓縮空間量”中輸入分區要減少的容量,如10000,單擊“壓縮”按鈕,開始壓縮。

圖1.5 “壓縮F:”對話框

? 完成壓縮后,在原分區后面會出現如圖1.4所示的“可用空間”塊。

? 右鍵單擊“可用空間”,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新建簡單卷”命令,在出現的“新建簡單卷向導”中單擊“下一步”按鈕。

? 輸入新分區的容量,或采用默認值,再單擊“下一步”按鈕。

? 給新分區分配一個盤符,一般選擇默認盤符(如H:),再單擊“下一步”按鈕。

? 設置分區格式(一般為NTFS)并輸入卷標,再單擊“下一步”按鈕。

? 系統開始格式化新分區,最后單擊“完成”按鈕。

這樣一個大分區可以被分成兩個分區,在本題中即把F盤分成了F盤和H盤。新的分區H盤現在可以使用了,而且原分區F盤中的數據仍然保留。

五、實驗報告

1.列出裝機所用到的部件及具體規格型號。

2.嘗試為自己的計算機設置6位開機密碼,簡述實現過程。

3.嘗試為自己的計算機硬盤中最后一個邏輯分區劃出一塊空間,作為新分區。

4.簡述CMOS和BIOS以及它們的聯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林西县| 彰化市| 修水县| 巴彦县| 康乐县| 淄博市| 锦屏县| 漳浦县| 福海县| 万载县| 杨浦区| 来安县| 策勒县| 昌黎县| 湛江市| 四平市| 郴州市| 米脂县| 进贤县| 阳朔县| 特克斯县| 本溪市| 雷州市| 营山县| 琼中| 石台县| 怀化市| 雷波县| 汶川县| 眉山市| 徐闻县| 孟州市| 罗山县| 嵊州市| 朔州市| 临汾市| 从化市| 松江区| 六枝特区|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