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理財工具箱
- 金永紅編著
- 1815字
- 2018-12-30 12:59:08
前言
個人理財,是在對個人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根據個人對風險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結合預定目標運用諸如儲蓄、保險、股票、基金、債券、外匯、收藏、住房投資等多種手段管理資產和負債,合理安排資金,從而在個人風險可以接受范圍內實現資產增值和最大化的過程。
現代意義的個人理財,不同于單純的儲蓄或投資。它不僅包括財富的積累,而且還囊括了財富的保障和安排。財富保障的核心是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當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出現了意外,或個人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不利變化,如惡性通貨膨脹、匯率大幅降低等問題時,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不致受到嚴重的影響。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截至2007年3月底,全國金融機構居民儲蓄存款已達17.5萬億元,其中活期存款6.3萬億元,占36%;定期存款11.2萬億元,占64%。毋庸置疑,我國居民儲蓄大幅度增加主要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果和明證,也為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但是巨額居民儲蓄事實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個人理財環境的不完善和我國居民個人理財意識的缺乏。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居民的財富還將以一個很快的速度增長。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隨著居民財富的增長,人們的需求也將由基本的生活需求轉向更高層次的理財需求上來。比如,受目前股市普遍上漲影響,2007 年4月居民戶人民幣存款減少1674億元,雖然比2006年同期依然增加606億元,但同比多減了2280億元。這些數據表明,隨著股市賺錢效應的影響,我國廣大居民進入證券市場理財的意識已經開始萌生,而且這種意識還將會隨著財富的進一步積累和觀念的進一步進化而得到加強。數據表明,我國的保險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也在穩步發展,這些都是我國居民個人理財意識逐漸加強的一個明證。
我國居民個人理財意識的加強和個人理財活動的開展,必然帶來對相關指導書籍的需求。本書正是為滿足那些已經或正在進入個人理財領域、但對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不甚了解的廣大讀者的需求而編寫的。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面系統。與市面上常見的只講一種投資理財工具的書籍不同,本書介紹了我國個人常用的多種重要的投資理財工具,不僅包括傳統的儲蓄,還包括股票、基金、債券、外匯和保險等理財工具。我們不僅簡單地介紹各種投資理財工具,還揭示了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針對不同風險偏好的人群提出了不同的選擇參考。由于本書容量較大,而且又自成系統,因此投資者閱讀這一本書,就相當于在閱讀多本介紹不同投資理財工具的書,這既為投資者節約了時間,又為投資者節約了成本。
(2)淺顯易懂。在投資理財領域,國內外大量學者提出了很多復雜、深奧的理論和模型。本書沒有涉及這些內容,而是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圖表告訴投資者一些基本的知識,教會他們如何操作這些理財工具、如何運用這些理財工具來獲利。因此,投資者閱讀本書不僅會感覺很輕松,也會感覺到一定的趣味性。
(3)可操作性強。本書寫作的根本目的是給那些初涉投資理財領域的投資者提供一個操作指南,因此我們更多地從可操作性方面來考慮和安排。那些初涉投資理財領域的投資者通過閱讀本書,既可以獲得與各種投資工具相關的知識,更可以獲得直接參與投資實踐的操作指導。根據本書的指導來操作,我們不能保證您一定贏利,但我們為您指出了一條通向贏利的道路。
綜上所述,本書既可以作為想進入個人理財領域的潛在投資者的入門讀本,也可以作為已經開始個人理財實踐的投資者的操作指導書。
本書是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老師集體工作的成果。本書由金永紅主持并統稿。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人員有:第1章和第7章,鄭慶寰;第2章,阮永平;第3章,金永紅、劉建香;第4章,崔惠賢;第5章,佘金鳳;第6章,楊娥。此外,金陶勝、慈向陽、奚玉芹、高文濤、朱斌、王穎、黃芳玲、侯夢溪、馬曉晴等參與了本書的資料搜集、整理以及部分文字工作。
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們,他們在本書的寫作及出版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幫助。還要感謝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和金融系的領導和同事們,他們也為本書的寫作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幫助。
本書編寫過程中借鑒了大量的資料,得到了眾多專業人士的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投資理財領域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很多理論的精華和實踐的結晶是難以在這樣一本書中都得到表現的,加之編者的水平有限,本書肯定還存在不少缺陷,希望廣大讀者和有關專家批評指正。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