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父愛如山
  • 李振霞
  • 2972字
  • 2018-12-30 12:57:47

自序 天下最好的爸爸

2001年3月份,我寫的書《我家走出四博士》出版以后,先后有十七個省、直轄市請去到四十多個地區,做了一百三十多次巡回演講。每次課堂,大家反映和我所看到的情況是來聽講的人媽媽居多,爸爸很少。散了會,買書、“搶書”,也都是媽媽沖在前面;擠到臺上懇請我簽名的也都是媽媽,爸爸寥寥無幾。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有的聽眾,當然也是媽媽,直截了當地向我提出應該講講爸爸,講講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責任。有的聽眾還建議讓四個博士的爸爸也來講一講。后來,博士爸爸也盡可能參加了一些這方面的活動,但這個問題卻始終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里。

我講課的題目是“成才與家教”,重點是介紹我家的四個博士兒女成才的家教經驗。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在我家,孩子爸爸的責任心是非常強的。凡是家長會及其他有關孩子們的會議、報告,他都同我一起參加。可是,在我面前的聽眾中,每位媽媽背后的那位爸爸究竟到哪里去了?他們在家里是否負起了做爸爸的責任?

這確實是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和關懷的一個大問題。

我希望,每個孩子的爸爸都是關愛孩子、教育孩子、責任心很強的爸爸。懷著這種期盼,我總結了我家四個子女教育中的父教經驗。我希望,天下的父親都能成為一個好爸爸。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爸爸,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標準各不相同,不是簡單的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著名古代通俗人生百科《三字經》中講得很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里提出了爸爸有教育子女的責任,而且提得很高、很重,同教師的責任并列。這恐怕是古往今來千古不易的通理。嚴格說,一個不想承擔教育子女責任的爸爸,不僅不是一個好爸爸,而且從根本上喪失了做爸爸的資格。《三字經》里講的“教”,自然包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當時是上私塾或請家教)。但說教得好不好,責任完全歸咎于老師,這在我看來是不夠恰當的。爸爸對孩子受教育的效果,也同樣有責任。應該說,《三字經》中對這點是沒有忽略的。在這兩句話之前,就舉出一個例子加以強調:“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把子女教育好當然是父母的榮耀,但首先是責任。不教育,沒有適宜的方法,哪里能夠“名俱揚”呢!

金春明教授,1989年攝于德國德累斯頓市

一篇以生動事例論述古代貴族如何對待子女教育的著名文章《觸龍說趙太后》流傳很廣。這篇文章中的一個觀點至今仍是頗有價值的,叫作“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所謂“深遠”,就是要看得深一點、遠一點——不但要關注眼前吃得好一點、穿得漂亮一點、玩得痛快一點,而且要考慮到子女們一生如何處世為人、建功立業,為社會做貢獻。因此,觸龍特別不贊成貴族子弟“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這里說的“重器”是指權力,也可以說是貴族的特權。他認為這種無功的位尊與權力、無勞的厚俸和過多的物質享受,不僅會危及子女身心和整個家族,而且會禍及子孫、殃及社會。所以,觸龍主張做長輩的不要總把子女掩護在自己的羽翼下,要及時支持子女自立,盡可能地創造機會,放手讓他們到社會上去經風雨、見世面。在這篇文章里,觸龍要勸說的主人是趙太后,是長安君的母親,雖是女人,但卻是趙國當朝的主事人。因而,文章所說的道理對于任何要做一個家庭主心骨的爸爸,應該也是適用的。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中國傳統家教思想的精華,是值得很好學習和繼承的。

但是,我也聽到了反對的聲音。他們認為這些老道理已經過時了,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分工很細,教育也已經產業化了。做爸爸的只要能掙錢就行了,只要有錢,就不難找到合適的場所、優秀的教師;有了教師,就可以把子女教育的全部責任都承擔起來。像西方的什么“伊頓公學”之類,從小學教育到大學教育一概都承包了,那多省事又省心啊!也有個別師范學校的教師說:“你們只要把小孩養到六歲,胖胖的,以后的事就全交給我們了。”

我聽后十分懷疑。父母對子女們的愛心、親情、關懷、誘導、開智和身教等,難道是用大量的金錢,或者是某個能干的老師完全代替得了的嗎?教育是要投入心血與精力的,是錢能夠替代的嗎?家庭教育對孩子難道是可有可無的嗎?所以,我不認為這種以“家教現代化”為口實,把家庭教育全部以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為基礎、委托他人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不相信這樣的模式會成功地培育新中國的第四代、第五代。

讓我們回到本題上來,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怎樣才算一個好爸爸?根據我所了解到的我先生的經驗和他自身的體會,以及其他好爸爸的示范,起碼應該做到三條:

第一,盡最大努力保證孩子們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需求,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因為身體是人一生活動的物質載體,沒有健康的身體,再多的知識和技能也是無用的。這一條在今日之中國對大多數人已無困難,但在我們孩子生長發育的年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卻是頗不容易做到的。當然,今天也有今天的問題,如營養失衡、肥胖癥等,所以我提“基本物質需求”。

第二,保證孩子們有一個健康的心靈和樂觀的性格。孩子心靈的培養,不只是個別家庭的問題,而是會受到社會多方面的影響。但是,家庭對孩子健康心靈的培養無疑處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精神疾病在某一個家庭里常常是多發的,就是一個證明。心理不健康,可能會導致心理失衡、抑郁、多慮、失眠,甚至精神病。當然,精神病患誘因頗多,有先天性的,也有遺傳因素的區別,并非都是由心靈不健康引起的,但家庭環境是重要因素。而為人父者,作為孩子們的第一個也是終身的教師和榜樣,地位重要,責無旁貸。

第三,為孩子們建立一個立身社會的基礎。盡最大努力保證他們的受教育權,培養他們對知識的興趣,幫助他們完成基本的學業,掌握一技之長,并鼓勵他們擁有各種健康的業余愛好。

我想,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靈,必要的文化準備,這三條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具備這樣的條件,才能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作為父母,才能算是起碼有了對子女的“深遠”的愛。這三條說來簡單,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因而都要爸爸和媽媽的共同努力,而其中爸爸的責任尤重。所以,我想它應該成為判斷是否是一個夠格的好爸爸的基本標準。

美國出了一個對孩子嚴厲得被人指責為虐待的“虎媽”,曾著有《虎媽戰歌》。時隔不久,中國又走出一個“狼爸”,自稱“打孩子”是他家教中“最精彩的部分”,并著有《所以,北大兄妹》一書。四個子女中有兩個同時考上北京大學,于是,人們送了他一個綽號——“狼爸”。他也欣然接受了這個“榮譽”稱呼,并且說自己是“天下最好的爸爸”。

上面我談到的做一個好爸爸的三條基本標準,看似簡單,要想真正做到卻需要下真功夫,千方百計做實事。這不是靠擺擺父道尊嚴的架子,板起一副神圣威嚴的冷面孔,動輒訓斥甚至體罰,講什么“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器”等貌似正確的歪道理,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以愛為基礎的深切關懷,巨大耐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千方百計地誘導和采取適宜的方式才能做到的。有人說,好爸爸不僅是好老師、好保鏢,還得是好朋友、好哥們兒。對此,雖然大多數人都難以完全做到,但這多種身份的形象說法,作為對一個好爸爸的基本認同,大概不會遭到絕大多數父親的反對吧!

下面結合四個博士的爸爸的大部分生活現實以及自己所觀察到的其他人的個例,特別是對于現在已經做了爸爸的三位博士兒子的少許了解,談談我對“做個好爸爸”的看法,供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寫于2004年春,修改于2014年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七台河市| 蓬莱市| 郑州市| 房产| 鄂伦春自治旗| 子长县| 扶沟县| 大同县| 琼海市| 叙永县| 盐亭县| 深泽县| 出国| 石嘴山市| 普陀区| 斗六市| 葫芦岛市| 额济纳旗| 浦北县| 阳山县| 垫江县| 长海县| 清水河县| 涪陵区| 乌什县| 民县| 贵港市| 翁牛特旗| 夏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高安市| 虹口区| 石泉县| 丰镇市| 河池市| 毕节市| 龙门县| 南汇区| 珠海市|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