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太上章

太上,下之有之。其次,親之,譽(yù)之。

衍義云:《左傳》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之類。

鈔《春秋》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duì)。宣子曰:昔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謂劉累也。事見昭二十九年。在商為豕韋氏豕韋,國名。東郡白馬縣東南有韋城。在周為唐杜氏。唐、杜,二國名。殷末豕韋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於杜,為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奔晉,四世及士會(huì),食邑於范,復(fù)為范氏。杜今京兆杜縣。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絕 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衍義云:上如標(biāo)枝,下如野鹿。

鈔《莊子·天地篇》:門無鬼答赤張滿稽云: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biāo)枝,下如野鹿。疏:上既無為,下亦純樸,譬彼野鹿,絕君王之禮也。

衍義云:莊子曰: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

鈔《莊子·馬蹄篇》云:及至聖人,蹩躠用力貌,強(qiáng)行兼愛之貌。踶跂,矜侍貌,詐立裁非之貌。蹩躠,踶跂,皆用心為仁義之貌。

衍義云:堯仁如天,就之者如日。舜有羶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墟,來者十有萬家。

鈔《莊子·徐無鬼篇》之文。疏:舜避丹朱又不領(lǐng)眾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從者十萬,所居之處自成都邑。至鄧墟,地名也。

衍義云:康衢之童謠詠堯。

鈔《列子·伸尼篇》云: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shí)不知,順帝之則。蒸,眾也。夫能使萬物咸得其極者,不犯其自然之性也。若以識(shí)知制物之性,豈順天之道哉。

衍義云:百姓之謳歌舉舜譽(yù)之也。

欽《孟子·萬章章句上》:孟子答萬章云: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南河在冀州之南,即豫州也。訟獄,謂獄不決而訟之也。

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

衍義云:商人作誓,而民始叛。周人作會(huì),而民始疑。

鈔《春秋》昭公四年。楚子靈王會(huì)諸侯于申。會(huì)于申邑。椒舉言於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言諸侯不茍從服。禮以為歸。椒舉曰:夫六王二公之事,註云:六王之事,謂啟有釣臺(tái)之享,湯有景亳之命,武王有孟津之會(huì),成王有歧陽之蒐,康王有酆官之朝,穆王塗山之會(huì)也。二公之事,謂齊桓召陵之師,晉文踐土之盟也。皆所以示諸侯禮也。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為仍之會(huì)仍國,有緡叛之緡國之君。商紂為黎之蒐,紂蒐於東夷之黎國。蒐,春獵名。東夷叛之。周幽為大室之盟,中岳大室也。夷狄叛周。因此叛周。皆所以示諸侯汰也。侈也。諸侯所以棄命也。今君以汰,無乃不濟(jì)乎。王弗聽。商書有湯誓之文。周有牧野孟津之會(huì)。

衍義云:心有孚之謂誠。

鈔《易》中孚卦九五:有孚,孿如無答。孿如者,繫其信之辭也。處中信以相交之時(shí),居尊位以為孿物之主,信何可捨,故有孚,有孚故得無咎也。

衍義云:言可復(fù)之為信。

鈔《論語·學(xué)而第一》。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fù)也。恭近於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衍義云:齊桓不背曹劌亦云曹沬之盟。

鈔《史記》:曹沬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沬為魯將。與齊戰(zhàn),三敗北。莊公懼,乃獻(xiàn)遂邑之地以和。猶復(fù)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huì)于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沬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齊桓公左右莫敢動(dòng)。而問曰:子將何若。曹沬曰:齊強(qiáng)魯弱,而大國侵魯亦以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羣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遂割魯侵地。曹沬三戰(zhàn)所亡之地,盡復(fù)與魯矣。

衍義云:晉人不棄伐原之言。

鈔:晉人伐原。文侯將兵士伐原。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qǐng)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含而原自降。諸侯自此歸附,如伐原之信也。

衍義云:吳起不虧移轅之賞。

鈔《史記》:吳起,魏將也。欲伐秦,恐士卒軍人不信,乃埋一車轅於市東門。書曰:如有人能移此轅於西門者,即給土田宅百畝,黃金百斤。三日,無人敢移。更書曰:能移者,給土田宅五百畝,黃金百斤。時(shí)有一人來移,依賜之。於是召募人伐秦,遂剋。此則不虧移轅之賞也。

衍義云:魏侯不乖虞人之期。

鈔《史記》:魏侯,魏文侯也。虞人,山澤之官也。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欲發(fā),適與羣臣飲酒樂,而天大雨,命駕適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將安之。文侯曰:吾不息於禽獸,吾與虞人期,豈可無一會(huì)期哉,恐失信,遂冒雨以赴也。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衍義云:莊子曰:魚相忘乎水,人相忘乎道術(shù)。

鈔《莊子·大宗師篇》云: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沬,不如相忘於江湖。

智慧出,有大偽。

衍義云:莊子曰:去小智而大智明。

鈔《莊子·外物篇》云:去小智而大智明。小智自私,大智任物。

衍義云:好行小慧,難矣哉。

鈔《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小慧,私志也。言不及義,則放僻那侈之心滋。好行小慧,則行險(xiǎn)僥倖之機(jī)熟。難矣哉者,言其無以入德,而將有患者也。

衍義云:莊子曰:夫馬之真性,在乎齕草飲水翹足而立。

鈔《莊子·馬蹄篇》之文。義中載之已詳,不復(fù)具載。

衍義云:太古之時(shí),民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鈔:夫赫胥氏之時(shí),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疏:之,適也。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蓋炎帝也。云云含哺而熙戲,與嬰兒而不殊;鼓腹而遨遊,將童子而無別。

衍義云: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懸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

鈔《莊子·馬蹄篇》。疏:屈曲折旋行禮樂以正形體,企慕以慰心靈,於是踶跂自矜,好知自與,矯詐經(jīng)營(yíng),利祿爭(zhēng)歸,而不知止。噫聖跡之過者也。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衍義云:《禮記》曰:大道之行也,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

鈔《禮記·禮運(yùn)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zhǎng),矜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也。又引孝慈者。《論語》: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孝於親,慈於眾。《爾雅》云:善事父母曰孝。

衍義云:抉目剖心之臣。

鈔《史記·殷本紀(jì)》云:子辛無道,天下為之紂。謐法殘義損善曰紂。紂淫亂不止。微子數(shù)練不聽,乃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王子也。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zhēng),乃強(qiáng)練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莊子·盜壞篇》云: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此抉眼部心之臣,蓋為君昏亂而後顯死節(jié)忠臣之名。故曰國家昏亂,有忠臣。

衍義云:瞽叟頑而舜稱大孝。

鈔《尚書·堯典》曰:瞽子,父頑,母囂,象傲,克諧。以孝烝烝,又不格姦,大孝者。《孟子·萬章章句上》;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衍義云:曾皙嚴(yán)而參稱能養(yǎng)。

鈔《孟子·離婁章句上》:曾子養(yǎng)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qǐng)所與,問:有餘,曰:有。若曾子則可謂養(yǎng)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衍義云:莊子曰:掊擊聖智,縱合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鈔《莊子·朕筐篇》云:掊擊聖智。疏云:掊,打也。今言掊擊者,亦貶斥仁義絕聖棄智之意,不貴難得之貨,故縱捨盜賊,不假嚴(yán)刑;而天下太平也。

衍義云:去小智則大智明。

鈔《莊子·外物篇》云:小智自私,大智任物。

衍義云:跖之徒問於跖:盜亦有道乎。曰:何適而無有道。

鈔:《莊子·朕筐篇》之文義中已備。

衍義云:《莊子》:宋元君夜半而夢(mèng)人被髮闚阿門曰。

鈔《莊子·外物篇》文。宋元君夜半而夢(mèng)人被髮闚阿門。成法師疏云:宋國君鎰日元,即宋元君也。阿,曲也。謂阿房曲室之闚門義中已詳。

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

衍義云:孟子曰: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答王之辭。註云:遺者,猶橐也。後,不急也。言仁者必愛其親,義者必急其君。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衍義云:巧,機(jī)巧也。謂雕琢刻削機(jī)械扃鐍之類。

鈔《莊子·胠篋篇》云:然而巨盜至,則負(fù)匱揭篋,擔(dān)囊而趍,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雕刻眾形而不為巧,如衛(wèi)人之刻棗猴,宋人之琢楮葉。琢者,治玉石也。既琢之而復(fù)磨之。《天地篇》云: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機(jī)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

衍義云:珠玉斗斛權(quán)衡符璽之類。

鈔《莊子·胠篋篇》云:為之斗斛以量之,十升為斗,五斗四升為斛。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quán)衡以稱之,權(quán),秤錘也。衡,秤梁也。則并與權(quán)衡而竊之。

為之符璽以信之,符者,銅魚木契也。璽者,王之玉印也。則並與符璽而竊之。

絕學(xué)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xué)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衍義云:莊子所謂俗學(xué),以求復(fù)其初者。

鈔《莊子·繕性外篇》之辭。註:已治性於俗矣。而欲以俗學(xué)復(fù)性命之本,所以求者愈非其道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衍義云:《詩》云:夜未央,言更漏尚多也。

鈔《毛詩·小雅·庭燎》:美宣王也。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鏘鏘。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衍義云:莊子所謂真君,今之所謂性者也。

鈔《莊子·齊物篇》云: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損益乎其真。此言凡得真性用其自為者,雖復(fù)皂隸,猶不穎毀譽(yù)而自安其業(yè),故知與不知,皆自若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衍義云:猶烏足之根為躋增,人血之為野火,朽瓜之為魚,賢女之為石。

鈔《列子·天瑞篇》云:註言生死變化,胡可測(cè)度生於此者,或死於彼。死於彼者,或生於此,而一炁之變所適萬形,此皆因其所感自然而變者也。《化書》 云:烏足,草名。鄭氏註《爾雅》云:生木中,通名為蜴,所在皆異。

衍義云:晉惠帝時(shí),張華為司空,其事甚詳,不復(fù)再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改则县| 东丽区| 新源县| 黄浦区| 若羌县| 泰顺县| 衡南县| 静乐县| 三门峡市| 平泉县| 邻水| 阿拉善盟| 周口市| 揭东县| 宕昌县| 林西县| 灵璧县| 湖南省| 凌云县| 永德县| 潮州市| 神池县| 房山区| 佛学| 宣化县| 宝坻区| 肃宁县| 北京市| 大厂| 府谷县| 涟源市| 铁力市| 湾仔区| 绥阳县| 南安市| 玉门市| 二连浩特市| 河津市| 宜州市|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