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二南密旨
  • 賈島
  • 2916字
  • 2015-11-17 11:51:32

舊題唐 賈島 撰

論六義

歌事曰風。布義曰賦。取類曰比。感物曰興。正事曰雅。善德曰頌。

風論一。風者,風也。即興體定句,須有感。外意隨篇目白彰,內意隨入諷刺。歌群臣風化之事。

賦論二。賦者,敷也,布也。指事而陳,顯善惡之殊態。外則敷本題之正休,內則布諷誦之玄情。

比論三。比者,類也,妍媸相類、相顯之理。或君臣氏佞,則物象比而刺之;或君臣賢明,亦取物比而象之。

興論四。與者,情也,謂外感于物,內動于情,情不可遏,故曰興。感君臣之德政廢興而形于言。

雅論五。雅者,正也,謂歌諷刺之言,而正君臣之道。法制號令,生民悅之,去其苛政。

頌論六。頌者,美也,美君臣之德化。

論風之所以

君之德,風化被于四方,茲乃正風也。或否塞賢路,下民無告,即正風變矣。

論風雙之所由

騷者,愁也,始乎屈原。為君昏暗時,龍乎讒佞之臣。含忠抱素,進于逆耳之諫,君暗不納,放之汀南,遂為《離騷經》。以香草比君子,以美人喻其君,乃變風而入其騷刺之旨,正其風而歸于化也。

論二雅大小正旨

四方之風,一人之德。民無門以頌,故謂之大雅。諸候之政,匡救善惡,退而歌之,謂之小雅。大雅,如盧綸《興善事后池》詩:“好風能自至,明月不須期。”

論變大小雅

大小雅變者,謂君不君,臣不臣,上行酷政,下進阿諛,詩人則變雅而諷刺之。言變者,即為景象移動比之。如《詩》云:“綠衣黃裳。”此乃變小雅之體也。

論南北二宗例古今正體

宗者,總也。言宗則始南北二宗也。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顯意。南宗例,如《毛詩》云:“林有樸,野有死鹿。”即今人為對,字字的確,上下各司其意。如鮑照《白頭吟》“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如錢起詩:“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此皆宗南宗本也。北宗例,如《毛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此體今人宗為十字句,對或不對。如左太沖詩:“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如盧綸詩:“誰知樵子徑,得到葛洪家。”此皆宗北宗之體也。詩人須宗于宗,或一聊合于宗,即終篇之意皆然。

論立格淵奧

一曰情。二曰意。三曰事。

情格一。耿介曰情。外感于中而形于言,動天地,感鬼神,無出于情。三格中情最切也。如謝靈運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如錢起詩:“帶竹飛泉冷,穿花片月深。”此皆情也。如此之用,與日月爭衡也。

意格二。取詩中之意不形于物象。如古詩云:“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如書公《賦巴山夜猿送客》:“何年有此路,幾客共沾襟。”

事格三。須興懷屬思,有所冥合。若將古事比今事,無冥合之意,何益于詩教。如謝靈運詩:“偶興張邴合,久欲歸東山。”如陵士衡《齊謳行》:“鄙哉牛山歡,未及至人情。”如古詩云:“懶向碧云客,獨吟黃鶴詩。”以上三格,可謂握造化手也。

論古今道理一貫

小手皆言《毛詩》及《文選》諸公之作是古道,與今不同,此不可與言也。詩教今古之道皆然。

論題目所由

題者,詩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則全其人中之相,足可坐窺于萬象。

論篇目正理用

夢游仙,刺君臣道阻也。

水邊,趨進道阻也。

白吟,忠臣遭佞,中路離散也。

夜坐,賢人待時也。貧居,君子守志也。

看水,群佞當路也。

落花,國中正風隳壞也。

對雪,君酷虐也。

晚望,賢人失時也。送人,用明暗進退之理也。早春、中春,正風明盛也。

春晚,正風將壞之兆也。

夏日,君暴也。

夏殘,酷虐將消也。

秋日,變為明時,正為暗亂也。

殘秋,君加昏亂之兆也。

冬,亦是暴虐也。

殘冬,酷虐欲消,向明之兆也。

登高野步,賢人觀國之光之兆也。

游寺院,賢人趨進,否泰之兆也。

題寺院,書國之善惡也。

春秋書懷,賢人時明君暗,書進退之兆也。

題百花,或頌賢人在位之德,或刺小人在位淫亂也。

牡丹,君子時會也。

鷓鴣,刺小人得志也。

觀棋,賢人用籌策勝敗之道也。

風雷,君子感威令也。

野燒,兵革昏亂也。

贈隱者,君子避世也。

已上四十七門,略舉大綱也。

論物象是詩家之作用

造化之中,一物一象,皆察而用之,比君臣之化。君臣之化,天地同機,比而用之,得不宜乎。

論引古證用物象

四時物象節候者,詩家之血脈也。比諷君臣之化深。《毛詩》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陽。”雷,比教令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賢人他適之比也。陶潛《詠貧士詩》:“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以孤云比貧士也。以上例多,不能廣引,作者可三隅反也。

論總例物象

天地、日月、夫婦君臣也,明暗以體判用。鐘聲,國中用武,變此正聲也。石磬,賢人聲價變,忠臣欲死矣。琴瑟,賢人志氣也,又比廉能聲價也。九衢、道路,此喻皇道也。笙簫、管笛,男女思時會,變國正聲也。同志、知己、故人、鄉友、友人,皆比賢人,亦比君臣也。

舟楫、橋梁,比上宰,又比攜進之人,亦皇道通達也。

馨香,此喻君子佳譽也。

蘭蕙,此喻有德才藝之士也。

金玉、珍珠、寶玉、玫瑰,此喻仁義光華也。

飄風、苦雨、霜雹、波濤,此比國令,又比佞臣也。

水深、石磴、石逕、怪石,比喻小人當路也。

幽石、好石,此喻君子之志也。

巖嶺、崗樹、巢木、孤峰、高峰,此喻賢臣位也。

山影、山色、山光,此喻君子之德也。

亂峰、亂囗、寒囗、翳囗、碧囗,此喻佞臣得志也。

黃囗、黃霧,此喻兵革也。

白囗、孤囗、孤煙,此喻賢人也。

澗囗、谷囗,此喻賢人在野也。

囗影、囗色、囗氣,此喻賢人才藝也。

煙浪、野燒、重霧,此喻兵革也。

江湖,此喻國也,清澄為明,混濁為暗也。

荊棘,蜂蝶,此喻小人也。

池井、寺院、宮觀,此乃喻國位也。

樓臺、殿閣,此喻君臣名位,消息而用之也。

紅塵、驚埃、塵世,此喻兵革亂世也。

故鄉、故園、家山、鄉關,此蘇廊廟也。

松竹、檜柏,此賢人志義也。

松聲、竹韻,此喻賢人聲償也。

松陰、竹陰,此喻賢人德蔭也。

巖松、溪竹,此喻賢人在野也。

鷺、鶴、鸞、雞,此喻君子也。

百草、苔、莎,此喻百姓眾多也。

百鳥,取貴賤,比君子、小人也。

鴛鴻,比朝列也。

泉聲、溪聲,此賢人清高之舉也。

他山、他林、鄉國,比外國也。

筆硯、竹竿、桂楫、槳、棹、櫓,比君子籌策也。

黃葉、落葉、敗葉,比小人也。

燈、孤燈,比賢人在亂,而其道明也。

積陰、凍雪,比陰謀事起也。

片囗、晴靄、殘霧、殘霞、囗囗,此比佞臣也。

木落,比君子道清也。

竹杖、藜杖,比賢人籌策也。

猿吟,比君子失志也。

論總顯大意

大意,謂一篇之意。如皇甫冉送人詩:“淮海風濤起,江關幽思長。”此一聯見國中兵革、威令并起。“同悲鵲透樹,獨作脂隨陽。”此見賢臣共悲忠臣,君恩不及。“山晚云和雪,門寒月照霜。”此見恩及小人。“由來濯纓處,漁父愛瀟湘。”此見賢人見幾而退。李嘉《和苗員外雨夜伴直》:“宿雨南宮夜,仙郎伴直時。”此見亂世臣節也。“漏長丹鳳闕,秋冷白云司。”此見君臣亂暗之甚。“螢影侵階亂,鴻聲出塞遲。”此見小人道長,侵君子之位。“蕭條吏人散,小謝有新詩。”此見佞臣已退,賢人進逆耳之言。李端詩:“盤云雙鶴下,隔水一蟬嗚。”此賢人趨進兆也。下一句郎韋金部在他國,孤進失期,乃招之也。“古道黃花發,青蒸赤燒生。”此見他國君子道消,正風移敗,兵革并起。“茂陵雖有病,猶得伴君行。”此見前國賢人,雖未遂大志,尤喜無兵革。以上三篇,略而列之,用顯大意。

論裁體升降

詩體若人之有身,人生世間,稟一元相而成體,中間或風姿峭拔,蓋人倫之難。體以象顯。顏延年詩:“庭昏見野陰,山明望松雪。”鮑明遠詩:“騰沙郁黃霧,飛浪揚白鷗。”此以象見體也。

以上一十五門,不可妄傳。

全書完
為你推薦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會員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烽火戲諸侯 13.5萬讀過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黄陵县| 安康市| 宣恩县| 韶山市| 濮阳县| 斗六市| 化德县| 逊克县| 宣城市| 南丹县| 达孜县| 易门县| 商洛市| 乌兰县| 兴安盟| 北京市| 广宗县| 五寨县| 黎川县| 余干县| 无锡市| 康保县| 札达县| 平南县| 兰溪市| 长治市| 陇西县| 城固县| 耒阳市| 藁城市| 香格里拉县| 津市市| 阳原县| 博乐市| 象州县| 高阳县| 永城市| 柞水县| 柏乡县|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