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霍去病論

  • 備論
  • 何去非
  • 1247字
  • 2015-11-24 19:34:17

天之所與,不可強而甚高者,材也;性之所受,不可習而甚明者,智也。以天下無可強之材、可習之智,則凡材、智有以大過于人者,皆天之所以私被之也。天下之事莫神于兵,天下之能莫巧于戰。以其神也,故溫恭信厚盛德之君子有所不能知;以其巧也,而桀惡欺譎不羈之小人常有以獨辦。由是觀之,凡材智之高明而自得于兵之妙用者,皆天之所資也。

昔者,漢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于塞下。而衛青起于賤隸,去病奮于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于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于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夫以兵可以無法,而人不可以無學也。蓋兵未嘗不出于法,而法未嘗能盡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學。然法之所得而傳者,其粗也。以其不盡于兵,故人不可以專守。蓋法之無得而傳者,其妙也。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舍,其變無窮,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戾矣。是以古之善為兵者,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會法。順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變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敗,而我以之勝。視之若拙,而卒為工;察之若愚,而適為智。運奇合變,既勝而不以語人,則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學,而自顧方略之如何也。夫「歸師勿追」,曹公所以敗張繡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國。「窮寇勿迫」,趙充國所以緩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強而避之」,周亞夫所以不擊吳軍之銳也,光武犯之而破尋、邑,石勒犯之而敗箕澹。「兵少而勢分者敗」,黥布所以覆楚軍也,曹公用之,拒袁紹而斬顏良。「臨敵而易將者危」,騎劫所以喪燕師也,秦君用之,將白起而破趙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計,知其必棄上、中而用其下。賈翊策張繡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宋武先料譙縱我之出其不意,然后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暫出野次,忽焉而歸,即降思明之二將。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緒余而專守也。趙括之能讀父書詳矣,而藺相如謂徒能讀之而不知合變也。故其于論兵,雖父奢無以難之,然奢不以為能,而逆知其必敗趙軍者,以書之無益于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書之所不能傳,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于未戰之日也。

昔之以兵為書者,無若孫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備矣,其所不可者,雖武亦無得而預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勝,不可先傳。」又曰:「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又曰:「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我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善學武者,因諸此而自求之,乃所謂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學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執孫、吳之遺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謂之善者,亦已妄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遵义市| 泰和县| 东乌| 台前县| 连州市| 仙桃市| 新河县| 宁都县| 衡阳县| 交口县| 余庆县| 聂荣县| 红安县| 土默特右旗| 百色市| 肃北| 高台县| 河曲县| 尖扎县| 石景山区| 铁岭市| 通江县| 建始县| 盐山县| 襄垣县| 商洛市| 集安市| 湘潭县| 高陵县| 积石山| 香河县| 阜南县| 凤城市| 江陵县| 繁峙县| 长泰县| 修文县| 光山县| 蒙阴县|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