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
二
有語忌,有語病,語病易除,語忌難除。語病古人亦有之,惟語忌則不可有。
三
須是本色,須是當行。
四
對句好可得,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
五
發端忌作舉止,收拾貴在出場。
六
不必太著題,不必多使事。
七
押韻不必有出處,;用事不必拘來歷。
八
下字貴響,造語貴圓。
九
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
十
最忌骨董,最忌趂貼。
十一
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音韻忌散緩,亦忌迫促。
十二
詩難處在結裹,譬如番刀,須用北人結裹,若南人便非本色。
十三
須參活句,勿參死句。
十四
詞氣可頡頏,不可乖戾。
十五
律詩難於古詩,絕句難於八句,七言律詩難於五言律詩,五言絕句難於七言絕句。
十六
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
十七
看詩須著金剛眼睛,庶不呟於旁門小法。(禪家有金剛眼睛之說)。
十八
辨家數如辨蒼白,方可言詩。(荊公評文章先體制而后文之工拙)。
十九
詩之是非不必爭,試以已詩置之古人詩中,與識者觀之而不能辨,則真古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