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跋

爽秋六兄屬從

文瀾閣鈔景定嚴州續(xù)志十卷以寄京邸

閣本即從宋刊新定續(xù)志而出四庫總目續(xù)志條下載有紹興舊志今佚之語按之士禮居題跋記新定續(xù)志夾注嚴州圖經(jīng)為嚴姓物嚴于數(shù)年前得于昆山價止青蚨三兩二錢藏金紙面裝四冊止存三卷一百二十八葉云是太倉金元功家物及檢葉文莊菉竹堂書目載有嚴州圖經(jīng)無卷數(shù)冊數(shù)當是葉傳之金而金又散出者也先是書友攜是書來索直百千余未及還價而即取去后嚴持示錢竹汀先生先生以為世無二本當寶愛之故近日欲請觀每托言為友借去不能再見然屬書友及與嚴素識者往探消息總以議價定妥然后索歸惜余買書金盡未能如數(shù)與之致書不能復合云云亂后此書為陸存齋所得今借而影鈔卷端有嚴豹人小印的為嚴氏舊藏惟首卷葉數(shù)為書估改填以順次第其實尚闕十數(shù)葉其后五卷更不可考矣既鈔藏于八千卷樓復鈔寄爽秋以冠景定之續(xù)爽秋方僉理各國事務重洋絕域山川風土商貨互巿罔不歸之譯治近年日本高麗舊刊古籍日出不窮禮失求野安知后闕五卷不更為爽秋搜得而合延津之劍以慰桑梓之思乎光緒壬辰閏六月三日錢塘弟丁丙識

嚴州圖經(jīng)重刊校字記

第一葉陰七行珠潢疏潤疏疑作流

陰八行聰達蘊自然之質(zhì) 原作聰建案聰建不可通聰達有才見漢淮陽王憲傳聰達方直見后漢蔡邕傳辯知聰達見說苑清則聰達見道德指歸論其外尚多今改

第七葉原八之十二陽五行而汛歷代以來句疑有闕文

子城圖東銀潢左異南翔囗字闕 常倉疑是常平倉府內(nèi)外城圖即作常平

建德府內(nèi)外城圖縣丞廳北側有一廳字上不知原有字否 大成殿東有廳而上無字

建德縣境圖西北徐偃王廟南資囗囗 囗勝院不知是原闕否案后圖經(jīng)是資福院崇勝院 建德鄉(xiāng)東南囗囗囗無字亦原闕否

淳安縣圖安福經(jīng)作蒙福集賢經(jīng)作進賢和義鄉(xiāng)圖經(jīng)無之圖經(jīng)之清溪鄉(xiāng)此亦無之 縣內(nèi)東岳廟右囗應廟不知原闕否查圖經(jīng)是真應廟補 縣東某諸院圖經(jīng)作某褚未知孰是 東南龍巖院疑即圖經(jīng)龍巖尼寺

遂安縣圖西城隍廟右平倉疑是常平倉

分水縣圖東北秦逝山 謹案

一統(tǒng)志作秦游山疑游字是今改 西北囗鴻寺原闕

圖經(jīng)卷第一第一葉原作卅九自此下至卷一止九十九號四十葉后有又四十一葉

第五葉原四十三陽五行東北曰有順案前建德府內(nèi)外城圖府境總圖皆作柏順不知誰是 注善利門舊有復城出溪湖兩閑復城當作復城今改兩閑二字疑

第八葉原四十五陰四行知州陳公公亮以新定下缺一行

第十一葉原四十八陽六行抵當庫在州東 【 囗比較務】 案比較務上闕一字

第十二葉原四十九陽六行壯城營注闕十余字

第十八葉原五十五陰五行紬舊額二萬二千 百六十二匹案千字下空一格原闕

第二十葉原五十八陰七行原闕

第二十二葉陰七行國朝皇佑中建至二十三葉陰六行古跡止原作六十一號

第二十三葉陵仙角起至蕭幾卒于官原作六十號今改正

第二十四葉原六十一江秉之下所得秩悉散之親故此據(jù)南史宋史秩下有祿字 羊欣下人生仕官至二千石案南史宋史均作人生仕宦今改

第三十葉原六十七陽十行鄭仁弼自尉衛(wèi)少卿拜案唐書祗有衛(wèi)尉少卿今改正

陰一行呂述注自鹽欽推官祠部郎中拜欽字當是鐵字今改唐書無鹽欽推官

第四十一葉原七十七陽九行張宗愈以朝奉郎提轉主藏庫到轉主疑是轄左今改

陰一行徐材開禧二年三月滿次行衛(wèi)溉寶慶元年到中闕開禧嘉定二十年題名查次葉陰第七行柴幾是開禧元年到由柴幾以下至衛(wèi)樸共十一人到滿年月正在開禧嘉定二十年中是柴幾應接徐材之后衛(wèi)溉應接衛(wèi)樸之后柴幾以開禧元年四月二十九日到徐材以開禧二年三月滿元年二年必有一誤

又寫書人貢一疑云查正倅題名職官朱翚以下多第七十七葉職官二十名且年月不符合七十八葉曾桌到官年月適與朱翚交替月日合十三年三字疑系五年此七十七葉之趙師囗以下二十名當在添倅職官趙子覺以后則年月相符且添倅職官皆有年月無日趙師囗以下亦是有年月無日似應移趙師囗二十人于添倅之內(nèi)今仍其舊附著其說于此唯郭磊卿以下六人仍有日似其說亦未安耳

第四十二葉原七十八葉陽八行曾桌至陰六行皆系淳熙十五年三月初三日至開禧元年四月二十九日職官與前葉趙師囗以下九人年月相復陰六行林谷滿日卻與柴幾到任月日同

第四十五葉原八十葉陰四行鮮于價注除囗監(jiān)登門檢院監(jiān)字上脫一字登聞改正

第四十七葉原八十二葉陽二行至六行原有闕文

第五十葉原八十五葉陰三行于是士無權與之嘆前廓日人七百當是士無權輿之嘆前廊日人七百今改

第五十一葉原八十六葉陽四行注賜呂蒙正以下及并賜袍笏及字下脫第字今補

陽五行注又 御詩御字上空一格

第五十七葉原九十二葉陰三行本待問牓查萬姓統(tǒng)譜屋韻木待問隆興初進士第一是木誤本今改

第五十九葉原九十五葉陰十行趙筑夫疑是宋季三朝政要之趙(上竹下政)夫

第六十二葉原九十七葉陰六行遂歷禮宮以征猷閣待制還鄉(xiāng)里案當是遂歷禮官以徽猷閣待制還鄉(xiāng)里今正

第六十三葉原九十八葉陽三行興所以啟悟君心者興宜作與今改

圖經(jīng)卷第二第一葉至卷二止原作一百葉至一百二十八葉

第五葉原一百四葉陰七行林師說注因以獲(仃去丁改兄)從慶轉通直郎案因以二字必有一衍文(仃去丁改兄)字書不見疑是仉字

第七葉原一百六葉陰四行何武仲下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下應有任滿字

第八葉原一百七葉陰八行呂延年下除軍器監(jiān)主講查宋史職官志軍器監(jiān)祇有主簿今據(jù)改

第九葉原一百八葉陰七行杜林下當年九月二十八日下應有任滿字

第十二葉原一百十一陰七行十處買樸案宋史作買撲本書下亦作買撲今改

第十四葉原一百十三陰一行至四行原闕字

第十七葉原一百十六陽七行仁宗御飛帛書當作飛白書 皇太后以下施利興義澄札子興字不解

第二十葉原一百十九陽六行詔山注南唐李王景保大士年疑是李主景保大七年其寇果漬定是果潰今改

陽九行注乃旌其廟表于朝忠烈太字陳晟云云按忠烈是隋司徒陳之封太守陳晟上加此二字不解

陰一行注祀夫二字疑是祀天今改

陰五行注詔徙之當是詔從之今改

第二十一葉原一百二十葉陽六行注宣和二年云云原在此處似格正文奉敕加封文氣

陽九行注按新定雜記舊本云云似是前鎮(zhèn)寧侯廟注已有城下正臨土地廟語亦難解

第二十二葉原一百二十一陽一行土團兵士鎮(zhèn)銅官山江女柅制衢信黟歙此處疑有誤字

第二十五葉原一百二十四陰三行注已有祠廟門應是已見今改

第二十七葉原一百二十六陽七八行乞充旅生池詎今不廢當是乞充放生池距今不廢今改

第二十八葉原一百二十八陰十行取帛聘不就句疑

第二十九葉原一百二十八陰六行烏龍 廟碑以下原闕

圖經(jīng)卷第三第一葉至卷三止原作一百二十九至一百四十九葉

第三葉原一百三十一陽九行宣化里下原闕二里

第九葉原一百三十七陽五行遞年往賣五百斤案前作遞年住賣今改

第十葉原一百三十八陽二行認還名課錢外名字當是各字今改

第十一葉原一百三十九陽九行及三十開以上者當是三十閑今改

第十六葉原一百四十四陰七八行而此廟之神疑為地也地字當是坦字今改

第十八葉原一百四十六陽六行今觀山形盤(石尊)案當作盤礡今改

陰二行觀察使縣改今名案前作觀察使牒改今名今改

陰三行重坑山山有二院故以名謹案

一統(tǒng)志亦作重坑元下有二坑是二院字為二坑之訛今改

第十九葉原一百四十七陽四行洞澈隨深淺皎鑒無冬春案沈隱侯集作洞澈隨清淺皎鏡無冬春存異文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祁门县| 屏边| 高碑店市| 科技| 丰顺县| 长丰县| 灯塔市| 青铜峡市| 韶关市| 广德县| 格尔木市| 天门市| 孟州市| 南汇区| 长寿区| 镇康县| 石景山区| 宝丰县| 来宾市| 广东省| 德阳市| 资阳市| 平定县| 汝城县| 渭源县| 东城区| 抚顺县| 凤城市| 武强县| 临沧市| 磐石市| 霍邱县| 密云县| 松桃| 宣武区| 黔江区| 闽侯县| 昌平区| 遵义县|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