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趙盾董狐直筆誅斗椒絕纓大會話說晉靈公謀殺趙盾,雖然沒達到目的,卻因趙盾離開了絳城而高興,就像村童離開了老師、頑皮的孩子離開了主人,覺得胸懷舒暢,快不可言,便攜帶宮眷在桃園住宿,日夜不歸。再說趙穿在西郊打獵回來,正遇到趙盾父子,停車相見,詢問緣由。聽后,趙穿說:“叔父千萬不要出境,幾日內見到我的信后,再決定到哪兒去。”趙盾說:“既然如此,我權且住在首陽山,等待你的好消息。你凡事要謹慎,不要禍上加禍!”趙穿別了趙盾父子,回到絳城,知道靈公住在桃園,假意求見,叩頭謝罪,說:“趙穿雖然是相國宗親,但也是罪人的家族,不敢再侍奉主公了,請求您罷免臣下。”靈公信以為真,安慰他說:“趙盾多次輕視欺負我,我實在忍受不了了,這與你有什么關系?你可以安心守職。”趙穿謝恩后又啟奏說:“我聽說‘貴為君主的人,一定要窮盡聲樂和美色的享受’,現在主公周圍雖然鐘鼓齊鳴,但后宮中卻缺少美女,談什么享樂呢?齊桓公寵姬愛妾滿宮,正夫人之外,還有六位夫人。先君文公雖出逃在外,患難之際,所到之處必納妾,到歸國的時候,年歲已經六十了,尚且妻妾無數。主公既然有高臺和寬大的園圃,可以在這里再設一處寢宮,為什么不多選些良家美女,養在這里,讓高明的歌師教她們歌舞,以備娛樂之用,豈不美哉?”靈公說:“你的話正合我的意思。現在想要搜尋國中的美女,誰可以勝任這個差事?”趙穿說:“大夫屠岸賈可勝任。”靈公遂命屠岸賈負責這件事。不論城內郊外,年齡在二十歲以內、沒有出嫁的美女,都得報告等待選擇,限一個月內完成任務。趙穿借這個差事,調開了屠岸賈后又對靈公說:“桃園護衛力量弱,我在軍中精選出驍勇之士二百人,來充實這里的衛士隊伍,請主公決定。”靈公又同意了他的請求
趙穿回到營中,果然挑選了二百名甲士。那些軍士問道:“將軍有什么差遣嗎?”趙穿說:“主上不體恤民情,整天在桃園享樂,命我選大家替他警衛。你們都有家室,這一去將要立風宿露,什么時候是個頭?”這話立即激起了軍士的情緒,他們抱怨說:“這樣無道的君主,為什么不快快死去?如果相國還在,一定不會有這種事的。”趙穿說:“我有句話,想和你們商量,不知合適不?”軍士們都說:“將軍能把我們從苦難之中救出來,恩同再生!”趙穿說:“桃園比不得深宮把守嚴密,你們在二更的時候,攻入園中,只說去討賞。以我揮袖子為暗號,殺了晉侯,我就迎回相國,另立新君,這個計策怎么樣?”軍士同聲說:“太好了!”趙穿把酒食賞給每個人,并讓他們排列在桃園的外邊。趙穿進園請靈公檢閱。晉侯登臺一看,人人精勇,個個剛強,不由得喜上心頭,當即留趙穿陪他飲酒,飲到二更時候,忽聽園外邊喊聲大作,靈公驚詫地詢問原因。趙穿說:“這一定是護宿的衛士,驅趕夜間走路的人,我下去提醒他們,不要驚動主公。”趙穿馬上命令點燈,緩步走下高臺,二百名士兵已經破門而入。趙穿穩住了眾人,并將他們領到臺前,上去說道:“軍士知道主公在飲酒,想求您將余下的賞給他們,沒有別的意思。”靈公傳令,叫內侍拿酒犒勞大家,他自己倚著欄桿在一旁觀看
趙穿呼喊道:“主公親自犒勞你們,快領賞!”說完便把袖子一揮,眾軍士認定了晉侯,一擁而上。靈公心中著忙,對趙穿說:“軍士登上高臺是什么意思?你告訴他們速速退下!”趙穿說:“眾人思念相國趙盾,想讓主公把他召回國來。”靈公還沒來得及答話,已被戟刺穿胸膛,當即死去。左右都驚慌逃走。趙穿對軍士說:“昏君已經除掉,你們再不要濫殺一人,該隨我去迎接相國還朝了。”因為晉侯無道,濫殺無辜,靈公左右近侍平時都提心吊膽。所以軍士行刺君主,沒有向前相救的。百姓也怨恨他很久了,反而以晉侯之死為大快人心事,絕沒有一個人歸罪于趙穿。七年之前,彗星進入北斗星間,曾占卜過,內容是:“齊、宋、晉三國之君,皆將亂死。”到現在應驗了。髯翁有詩云:崇臺歌管未停聲,血濺朱樓起外兵
莫怪臺前無救者,避丸之后絕人行
屠岸賈正在郊外,挨門挨戶查訪美色女子。忽然有人來報:“晉侯被殺!”大吃一驚,知道是趙穿所為,不敢聲張,偷偷回到家中。士會等聽到朝中之事,忙趕到桃園,那里已空蕩蕩沒有一人。也料到趙穿去迎接相國,便把園門封上,等待動靜。不到一日,趙盾坐車回來了。進入絳城,來到桃園時,百官都聚集在這里。趙盾就在靈公尸體上痛哭一場,悲哀之聲園外都能聽到
百姓聽到了都說:“相國對晉侯這般鐘愛。可見他死是自取其禍,不是相國的過錯呀。”趙盾一面吩咐將靈公殯殮,葬在曲沃;一面召集群臣,商議再立新君主的事。這時靈公還沒有兒子,趙盾說:“先君襄公逝去時,我曾主張立長子為君嗣,大家意見不統一,才有今日。這次不能不小心了!”士會說:“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確像相國說的那樣。”趙盾說:“文公還有一個兒子,出生時,他母親夢見神人進屋來用黑手摸他的屁股,因此起名“黑臀”,現在在周供職,年歲也大了,我想把他迎回來立為新君,不知怎么樣?”百官不敢有異議,都說:“相國這樣做很妥當。”趙盾想解脫趙穿殺君的罪過,便派他去周迎公子黑臀回國,朝拜太廟后繼承侯位,這就是成公。成公為君后讓趙盾主持國政,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趙朔,稱為莊姬,趙盾還對成公說:“我的母親是狄國人,君姬氏有謙讓的美德,派人迎接我母子回到晉國我才得以立為長子,入朝做事。現在君姬氏三個兒子同、括、嬰都長大了,愿意把我的職位歸還給他們。”成公說:“你的弟弟,乃是我娣所鐘愛的人,應當都錄用,請你不要過于謙讓了。”于是趙同、趙括、趙嬰同時被封為大夫。趙穿依舊參與軍政。趙穿背地對趙盾說:“屠岸賈奉承先君,與趙家有仇,桃園之事,只有屠岸賈心懷不滿。如若不除去此人,恐怕趙家不會安寧的!”趙盾說:“人家沒說你有罪,你怎么反倒說人家有罪呢?我家是幾代官宦,應當與他和睦共事,用不著去尋仇。”趙穿不再說什么。屠岸賈也小心對待趙家,以求平安無事
趙盾始終為桃園之事內疚。一日,來到史館,見到太史董狐,便索要簡史閱看,董狐將它呈上,趙盾看簡上明明寫道:“秋七月乙丑,趙盾殺其君夷皋于桃園。”他大吃一驚,說:“太史寫錯了!那時我出逃河東,離絳城有二百多里,怎么能知道殺君之事呢?而你卻歸罪于我,這不也是誣陷嗎?”董狐說:“您是相國,出逃時沒有出境,返回后又不討賊,說此事不是您的主謀,誰能相信呢?”趙盾說:“還可以改寫嗎?”董狐說:“是是非非,稱為信史。我的頭可斷,此簡史不可改呀!”趙盾感嘆地說:“唉!史臣的權力大于相國呀!恨我當時沒有出境,難免成為萬世罵名,后悔也來不及了。”從此,趙盾輔佐成公,更加恭敬謹慎。趙穿自以為有功,請求正卿職務,趙盾擔心有輿論,沒有答應。趙穿憤恨不平,背上發癰疽而死。趙穿的兒子趙旃,請求繼承父親之職。趙盾說:“等你將來立了功,就是正卿的位置也不難得到呀。”史臣論趙盾不顧私情,都是因董狐親筆直書的原因,有詩稱贊他:庸史記事,良史侏意。穿弒其君,盾蒙其罪,寧斷吾頭,敢以筆媚?卓哉董狐,是非可畏!這時是周匡王六年。這一年,匡王死,他的弟弟瑜被立為新君,稱定王
定王元年,楚莊王起兵討伐陸諢的戎國,渡過雒水,陳兵在周的疆界上,想以此來威脅天子,與周分治天下。定王令大夫王孫滿慰問莊王。楚莊王問:“我聽說大禹鑄有九鼎,三代相傳,以為傳世之寶,現在雒陽。不知鼎的形狀大小和輕重如何?我想聽一聽這些!”王孫滿說:“三代以德相傳,怎么在鼎呢!從前禹有天下,把九州進貢的金子,鑄成九鼎。夏桀無道,鼎遷到商,商紂兇惡殘酷,鼎又遷到周。如果君主有德,鼎雖小也重,如果君主無德,雖大猶輕!成王定鼎在郟鄏,占卜說,傳三十代,延續七百年,天命已定,鼎是不可問的呀?”莊王慚愧地離去。從此,不敢再生窺視周王室之心
卻說楚國令尹斗越椒,自從莊王削弱了他的權力,懷恨在心,隔閡已形成。自恃才勇無雙,且先輩有功勞,人民服氣,所以一直懷有謀反之心。常說:“楚國的人才,只有司馬伯嬴一人,其余的不足掛齒!”莊王討伐陸諢時,也擔心越椒有行動,特意留下賈在國內。越椒見莊王統兵出征,便決心反叛。想把本族的人都發動起來,斗克不服從,便殺了他。接著殺掉了司馬蔿賈。賈的兒子敖,扶持母親逃到夢澤避難。越椒屯兵蒸野,想截斷莊王的退路。莊王聽到國內有變亂,晝夜兼程,快到漳澨時,越椒引兵來迎,軍威很壯。他還拉弓挺戟,在本陣內來回馳騁,楚兵望見都面帶懼色。莊王說:“斗氏世代為楚國立了功勛,寧愿伯棼有負于我,我不能負伯棼!”乃派遣大夫蘇從,到越椒營中,與他講和,赦免越椒殺司馬的罪過,并答應以王子為人質。越椒說:“我不愿意當令尹了,也不是求赦免來的,能戰的就過來。”蘇從再三勸說,他也不聽。蘇從離開后,越椒命軍士擊鼓前進。莊王問眾將:“誰可退越椒?”大將樂伯應聲而出。越椒的兒子斗賁皇接住廝殺。潘尪見樂伯打不過賁皇,忙驅車出陣。越椒的從弟斗旗也驅車迎戰。莊王在戰車之上,親自擂鼓督戰。越椒遠遠望見,飛車直奔莊王,拉滿強弓,一箭射來
那支箭直飛過車轅,剛好中在鼓架之上,嚇得莊王手里的鼓捶掉下車來。莊王急忙教人擋箭,左右用大斗笠遮住莊王。越椒又射一箭,恰恰把左邊的斗笠射穿了。莊王下令回轉車頭,鳴金收兵。越椒奮勇追趕,這時右軍大將公子側,左軍大將公子嬰齊,一齊殺到,越椒才退去。樂伯、潘尪聽到鳴金聲,也棄陣回去。楚軍傷亡不少,退到皇滸下寨。莊王令取下越椒的箭觀看,見它比別的箭都長,用鸛鳥的羽做羽毛,豹牙為箭頭,鋒利無比,左右傳看,嚇得直吐舌頭。夜里,莊王親自巡營,聽到營中的軍卒,三三五五議論:“斗令尹神箭,恐怕難以取勝!”莊王于是派人誆騙眾人說:“從前先君文王在世時,聽說戎蠻的箭最鋒利,派人請教方法,他們獻出兩支樣子,箭名‘透骨風’,藏在太廟里,被越椒偷去,今天都已射完了,不必擔心。明日要大破叛軍。”軍心這才安定下來。莊王下令把兵退到隨國,并揚言:“聯合漢東諸國軍隊,來討伐斗氏。”蘇從說:“強敵在前,卻要后退,敵人一定乘虛而入,大王這是失策啊!”公子側說:“這是大王的謊言,我們去進見,一定會有其他的安排。”于是和公子嬰齊連夜去見莊王。莊王說:“逆賊越椒,來勢兇猛,只能計取,不可力敵。”吩咐兩員大將,如此這般埋伏預備
二將領計走了
第二天早晨雞叫時,莊王帶領隊伍退去。越椒得到消息,率領眾人來追
楚軍日夜兼程,已到了竟陵以北。越椒一日一夜,跑了二百多里,到了清河橋。楚軍在橋北埋鍋做飯,看到追兵來到,棄掉鍋灶慌忙逃走。越椒下令說:“捉住莊王,才能吃早飯。”眾人勞累之后,又忍著饑餓,勉強前進,終于追上了楚軍后面潘尪的隊伍。潘尪在軍中對越椒說:“你要捉大王,為什么不快去追?”越椒以為是好話,舍去潘尪。又往前追了六十里,到了青山,遇到楚將熊負羈,問:“楚王在哪?”負羈說:“楚王還沒到呢!”越椒心里疑惑,對負羈說:“你為我看住楚王,如果勝了,咱二人平分楚國。”負羈說:“我看你的士兵又困又餓,先吃飽了再打吧。”越椒聽信了他的話,下令停車造飯。飯還沒熟,只見公子側、公子嬰齊兩路大軍殺到。越椒的隊伍倉促不能應戰,只好往南逃竄,奔到清河橋,橋已被拆斷了。原來楚王親自帶兵埋伏在橋的左右,只等越椒兵馬過去,便把橋梁拆斷,絕了他的退路
越椒大驚,吩咐左右測量水的深淺,做渡河的準備。忽聽河對岸一聲炮響,楚軍在河邊大喊:“樂伯在這里,逆賊越椒快下馬受擒!”越椒大怒,下令隔河放箭
樂伯軍中有一小兵,箭射得很好,叫養繇基,軍中稱他是神箭養叔。他請求樂伯,要和越椒較量射箭。于是站在河口大喊,“河這么寬,箭怎么能射到?聽說令尹善于射箭,我想和你比個高低,讓我們都立在橋堵上,各射三箭,死生由命!”越椒問:“你是什么人?”回答:“我是樂將軍部下小卒養繇基啊。”越椒輕視他是無名小輩,便說:“你要與我比試,必須先讓我射三箭。”養繇基說:“別說射三箭,就是百支箭我也不怕啊!躲閃的不算好漢!”于是制止住各自的隊伍。兩人分別站在南北橋堵上。越椒挽弓先發一箭,恨不得一下子把對方射到河里。誰知“忙者不會,會者不忙”,養繇基望見箭來到,用弓稍一撥拉,那箭早就落到水中。并高叫:“快射!快射!”越椒又把第二支箭搭上弓弦,瞅準了,颼的一聲射出去。養繇基把身子一蹲,那支箭從頭上飛過去。越椒叫道:“你說不許躲閃,為什么還蹲下去躲箭?不算大丈夫!”養繇基說:“你還有一箭,我現在不躲了,要是這箭也射不中,該我射了!”越椒想道:“他如果不躲閃,這支箭一定能射中。”便取出第三支箭,端端正正地射去,叫聲“中了!”養繇基兩腳站定,箭到時,張大口,恰好把箭頭咬住。越椒三箭都沒中,心中早已慌了,只是大丈夫出言在先,不好失信,便叫道:“讓你也射三箭,如果不中,還得我射。”養繇基笑著說:“要是三箭才能射中你,那是初學箭的本事,我只射一箭,就讓你命喪在我手里。”越椒說:“你口說大話,必定有些本事,好歹就看你射了。”心里想:“那里能一箭就射中?如果一箭不中,我就喝住他。”便壯著膽子讓他射箭。誰知養繇基的箭百發百中。此時取箭在手,叫一聲:“令尹看箭!”裝模作樣地拉拉弓,卻沒有放箭。越椒聽得弓弦響,以為是箭來了,將身子往左邊一閃。養繇基說:“箭還在我手里,不曾上弓,講過了躲閃的不是好漢,你怎么還閃開了?”越椒說:“怕人躲閃的也不算會射箭!”養繇基又假意把弓弦拽響,越椒又往右邊一閃。養繇基趁他那一閃時,隨手放出一箭。斗越椒不知箭到,來不及躲閃,這箭一直穿進腦袋。可憐好個斗越椒,做了多年楚國的令尹,今日卻死在小將養繇基的一箭之下。髯仙有詩云:人生知足最為良,令尹貪心又想王
神箭將軍聊試技,越椒已在隔橋亡
斗家軍已困餓不堪,看見主將中箭,慌得四處奔走。楚將公子側,公子嬰齊,分路追趕,殺得尸堆如山,血染河紅。越椒兒子斗賁皇,逃奔到晉國,晉侯封他為大夫,食邑在苗,叫他苗賁皇
莊王已獲全勝,傳令班師回朝,俘虜都在軍前斬首。一路凱歌回到郢都,把斗氏宗族,不論大小,一律殺死。只有斗班的兒子名叫克黃,官拜箴尹
前些時候莊王派使者到齊秦兩國送聘禮,斗克黃領命去齊國。回來時到了宋國,聽說越椒作亂的事,他左右的人說:“可不能回去了!”克黃說:“君王,如同天哪,天命怎么可以不顧呢?”下令直接回郢都,交代完畢,自己到司冠那里請罪,說:“我祖父子文,曾經說過越椒有反相,必定滅族,他臨終時囑咐我父親逃避到別的國家去。我父親想到世代受楚王恩惠,不忍心逃去,被越椒所殺。今日的事果然應了祖父的話,既不幸是逆臣的家族,又不幸違背了祖父的遺訓,今日死了,也是罪該應得,怎么敢逃避刑法呢?”莊王聽了這事,感嘆地說:“子文真神人哪!況且他為楚國立過功,怎么能忍心使他斷后呢?”于是赦了克黃的死罪,并說:“克黃寧死不逃避刑法,是忠臣呀!”下令恢復他的官職,并改名斗生,是說應該死而又復生了
莊王表彰繇基一箭立功,給了很厚的獎賞,讓他在親軍中為將,掌管車右的職務。因為令尹一職沒有合適人選,聽說沈尹虞邱賢明,讓他暫時主持國事。并在漸臺上大宴群臣,嬪妃也隨莊王在坐。莊王說:“我不弄鐘鼓,已經有六年了。今日叛臣已平,四境安寧,愿意與各位游玩一天,設宴取名太平宴,大小文武官員都請入席,一定要盡歡而散。”群臣再次拜謝,依次坐下。廚師捧上美味,太史奏起音樂,飲到日落西山,尚且興趣盎然。莊王命點起蠟燭再酌酒,讓所寵幸的許姬姜氏,給每個大夫敬酒,大家都起立一飲而盡。忽然刮起一陣怪風,將堂上的蠟燭吹滅。左右去取火的還沒有回來
這時席中有一人,見許姬美麗,暗中用手拉住她的衣袖,許姬左手往回拽袖子,右手抓住他帽子上的纓穗不放,帽纓斷了,這人驚駭地松了手。許姬拿著帽纓,快步走到莊王面前,附在耳旁說:“我奉大王之命,給百官敬酒,其中有一人無禮,乘燈滅之機,強拉我的袖子。我已經把他的帽纓拉下來了,大王可快點上蠟燭察看。”莊王忙命掌燈的人:“先不要點蠟燭。我今天這個宴會,是要與大家喝個痛快,各位都把帽纓去掉痛飲,否則就是沒有盡興。”于是百官都去掉帽纓,這時莊王才下令點上燈。所以不知道那位拽袖子的是誰了。席散后,回到宮中,許姬又說:“我聽說男女不能互相輕薄,何況君王與臣下了?今天大王讓我給群臣斟酒,以表敬意。拽住我袖子的人,您卻不察明白,怎么能嚴肅上下的禮節,矯正男女的區別呢?”莊王笑著說:“這就是婦道人家不懂的事了!過去,君臣飲酒,酒過三巡是禮節,又在白天,而不是夜里。今天我要讓群臣盡興,直玩到點起蠟燭,酒后呈狂態,是人之常情。如果察出而治罪,可以顯示出你的貞節,卻冷了眾大臣的心。”許姬佩服。后世給這個宴會取個名為“絕纓會”。髯翁有詩云:暗中牽袂醉中情,玉手如風已絕纓
盡說君王江海量,畜魚水忌十分清
一日,莊王和虞邱談論政事,到了深夜,才回到宮中。夫人樊姬問道:“朝中今日有什么事,這么晚才結束?”莊王說:“我和虞邱談論政事,不知不覺夜深了。”樊姬說:“虞邱是什么樣的人?”莊王說:“是楚國賢能的人。”樊姬說:“以我的觀察,虞邱未必是這樣。”莊王說:“你怎么知道虞邱不賢能呢?”樊姬說:“臣子對待君王,就像婦人侍奉丈夫。我主持后宮,凡是后宮中有美貌的女子,都送到大王面前。今天虞邱與大王論政,直到午夜,都沒推薦一位賢人。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楚國之士是無窮的,虞邱想以一人的智慧,掩蓋無數人的智慧,又怎么能算是賢人呢?”莊王認為她說的對,第二天早晨把樊姬的話,講給虞邱。虞邱說:“我沒想到這一點,應該立即著手這事。”于是向群臣訪賢。斗生說了賈的兒子敖的賢明,“他為避斗越椒之亂,隱居在夢澤那里,是將相的材料。”虞邱告訴了莊王。莊王說:“伯嬴是智士,他的兒子一定不尋常,如果沒人說,我幾乎忘了他。”當即命虞邱同斗生駕車去夢澤,接蔿敖入朝聽用
卻說敖字孫叔,人稱他孫叔敖。攜帶母親逃難,居住在夢澤,靠耕田生活。一日,扛著鋤頭出來,見田中有一條兩個頭的蛇,驚駭地說:“我聽說兩個頭的蛇是不祥之物,見到他的人必死,我也活不成了!”又想到:“如果留下這條蛇,倘被別人見了,又要喪命,不如我一人承擔了。”于是揮鋤打死了蛇,埋在田邊。跑回家對母親哭泣。母親詢問原因,他回答:“聽說看見兩頭蛇的人必定要死,孩兒今天見了,恐怕不能養您老了,所以悲傷。”母親說:“蛇在什么地方?”他說:“我怕別人再見到它,已經打死埋掉了。”母親說:“人有一點善心,天必定保佑他。你見兩頭蛇,唯恐為禍別人,打死埋掉,這豈止一點善心呢?你一定不會死,而且能得福呢。”過了些日子虞邱等奉命來到,啟用孫叔敖。母親笑著說:“這是埋蛇的報應了。”他和母親隨虞邱回到郢都
莊王一見,便和他談了一天,并高興地說:“楚國的群臣,沒有能和你相比的!”當天就拜他為令尹。孫叔敖推辭說:“我來自田野,突然執掌朝政,怎么可以服人?請列在各位大夫后面!”莊王說:“我了解愛卿,不要推辭了。”叔敖再三推讓,才接受令尹的職位。他考察楚國制度,制定了軍法:凡是行軍在右邊的人,挾帶車輛,準備戰斗;在左邊的人,帶運草席,準備住宿。前茅慮無,中權后勁。——前茅慮無,是說旌旗在前,以觀察敵人情況,然后考慮行動。中權是說權力謀略都出自中軍,其他人不得干擾
后勁是以勁旅為尾軍,戰則用作奇兵,歸則用作斷后。君王的親兵,分為二廣,每廣車十五乘,每乘用步兵百人,后面用二十五人做游兵。右廣管丑、寅、卯、辰、已五個時辰;左廣管午、未、申、酉、戌五個時辰。每天雞叫時,右廣駕馬以備驅馳,到中午時,則用左廣代替右廣,直到黃昏。分班按次序守內宮,專負責巡視亥、子兩個時辰,以防非常之變。用虞邱統帥中軍,公子嬰齊統帥左軍,公子側統帥右軍。養繇基統帥右廣,屈蕩統帥左廣。四時檢閱,各有規矩,三軍紀律嚴明,百姓沒有受到搔擾的。又筑起芍坡,發展水利事業,六蓼的境內,灌田萬頃,百姓都稱頌叔敖。當初楚國群臣見莊王寵信叔敖,都不服氣,等見到叔敖辦事,井井有條,無不嘆息地說:“楚國有幸,得到這個賢明的臣子,是子文復生了。”這時鄭穆公蘭死了,世子夷繼位,就是鄭靈公。公子宋與公子歸生當權
尚在晉楚中間徘徊,定不下依靠哪邊。楚莊王與孫叔敖商議要興兵伐鄭,忽然傳來鄭靈公被公子歸生所殺,莊王說:“我伐鄭國更有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