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

纂云:當(dāng)食而思天下之饑者,當(dāng)衣而思天下之寒者,愛其親,知天下之有耆老,憐其子,知天下之有幼稚也。

鈔曰:《孟子·離婁章句下》云:禹、稷當(dāng)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dāng)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

其樂,孔子賢之。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之溺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猶己之饑也。大禹治天下洪水者也。后稷教天下播種稼穡者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同道易地則皆然。又《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諸掌。此皆以身觀身,以家觀家,至於以天下觀天下之道也。夫如是則又何待出戶而後知天下者哉。

不窺牖,見天道。

纂云:夫人君者,與二儀同其德,日月參其明。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鈔曰:《易·乾卦九五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言在天時之先而行事,則天道亦順應(yīng),而不肯違也。在天時之後而行事,則必奉順於天道,而不敢逆者也。今人君若能如是者,不假窺牖瞻望而天道自明。又聞邵堯夫有詩云:一物由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明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jīng)綸,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此可謂不窺牖見天道者歟。纂又云:故明於死生之說者,《易·上繫》云: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其斯之謂歟。纂中又引嚴(yán)君平云:絕滅三五者,此義已於《道經(jīng)》第三章內(nèi)詳矣,今不復(fù)云。

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

纂云:記曰:欲治天下,先治其國,欲治其心,先誠其意。

鈔曰:此《禮記·大學(xué)篇》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謂知善惡吉兇之所終始者也。致知在格物。格,來也。物,事也。其知於善深則來善物,其知於惡深則來惡物,言事緣人所好來也。以致或云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壹,是專行事也。疏以脩身為本者,上從天子,下至庶人,皆以脩身為本,治國為末。否,不也。今碧虛取以為說者時證解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

但能反之於身心,則足矣。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纂云:孔子曰: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鈔曰:此《魯語·泰伯篇》之文也。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煥,明也。其立文垂制又著明。又云:無為而治者,其舜也歟者。此亦《魯語·衛(wèi)靈公篇》之文.也。蓋言上古達(dá)道之聖人,不假出戶遠(yuǎn)遊,能知天下無窮之事。不必窺牖仰觀,能見天象自然之道。何勞措意營為。能成天下無為之化者,皆由反觀諸一身而知之也。是故碧虛引堯、舜之君,能法天地?zé)o為自然之道,以化於天下,而天下如草從風(fēng)偃,自然而化之也。故曰: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者,以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拉孜县| 大方县| 保康县| 沐川县| 雅安市| 梧州市| 靖江市| 东海县| 丹阳市| 图片| 天峻县| 茂名市| 东台市| 九龙城区| 遂溪县| 柳江县| 盖州市| 内江市| 葫芦岛市| 敦化市| 广宗县| 绥阳县| 克什克腾旗| 景泰县| 即墨市| 玉田县| 嘉善县| 芦溪县| 许昌县| 南开区| 永昌县| 新闻| 东乡族自治县| 麻城市| 永福县| 洞口县| 大新县| 伊宁市| 泾源县|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