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屬者予游于山陰。得書讀之。皆祖語也。間有予未嘗采者。雖片玉出昆岡。故附后)

日本沙門宜默玄契校勘

師問云巖。擬寫和尚真得也無。巖云。幾得成。師曰。尋常寫真得七八。巖云。猶是失在。師曰。不失時如何。巖云。直得十成。師曰。古人道直得十成不似時如何。巖云。他無成數

云巖共師鋤姜地次。巖就先德事。師問。此人什么處去也。巖良久云。作么作么。師曰。太遲生也。師問云巖。未有陰界時。還道得否。巖云。爾今還有否

雪峰般柴次。乃于師面前拋下一束。師曰。重多少。峰云。盡大地人提不起。師曰。爭得到這里。峰無語

壽山解禪師行腳時。造師法席。師問曰。阇黎生緣何處。云和尚若實問。某甲即是閩中人。師曰。爾父名什么。云今日蒙和尚致此一問。直得忘前失后

師勘僧曰。心法雙忘性即真。第幾座。僧云。第二座。師曰。因什么不與他第一座。無對。有一人代云。非心非法。師曰。心法雙忘。即是非法。何更如是道。無對。師自代曰。真不得座

云眾曰。知有底人解入地獄。不知有底人門外走過。師問新羅僧。未過海時在什么處。無對。自代曰。秖今過海。也在什么處

師曰。今時學者欲得學。直須體取佛向上人始得。如今學者只知有十方諸佛。且不知有十方諸佛出身處。空知有佛不得成佛

師問僧。三人同行。一人解語。一人不解語。那個一人是什么。對云。此豈不是辨得主客也。師曰是也。云如何是客。師曰。語與不語俱是客。又曰。如人解弄珠。不觸手不落地。即今往來底喚作什么即得。無對。師自代曰。不得不得

師看上座來禮拜師曰。來作什么。云不為和尚來。師曰。若禮尊者某甲則偏坐

慎微長老手把拄杖。一僧指云。這個拄杖出何處。微云。雪地出。師不肯。自代曰。如今出也有人辨得么

黃檗從鹽官領三百眾到南泉。每為三百人說法次。南泉便到說法處云。借此道場還許一問否。檗云便請。泉問。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檗云。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泉云。莫是長老見處么。檗云不敢。泉云。醬水錢即且置。草鞋錢教什么人還。有僧舉似師。師曰。責狀了吃棒

師問僧爾名什么。僧云。請和尚安名。師卻稱良價。僧無對。云居代曰。恁么則無出頭處。又曰。恁么則總被和尚占卻也

延慶端禪師有人問。蚯蚓斬為兩段。兩頭俱動。佛性在阿那頭。慶展兩手。師別曰。即今問底在阿那頭

師到田畔。有師僧插田。有一僧倒插。師問。阇黎因什么倒插。對云。心中活在。師不言歸院。翌日眾僧普請出次。日先出。候問昨日倒插田僧出來。其僧末后出門。師問。阇黎昨日東園斫竹誰。其僧罔測云不知。師曰。阇黎什么處人。云鄧州人。師曰。老僧行腳時曾往過來

僧問師云。承和尚說刮骨禪。請和尚四方八面刮。師曰。勿刮處。云和尚幸是好手。為什么刮不得。師曰。爾還聞道世醫拱手。問如何是善知識眼。師曰。紙捻無油。問十二時中將何奉獻。師曰無物。問身命急切處如何。師曰。莫雜種。云將何奉獻。師曰。將虛空奉獻。云虛空與非空將來不相似。師曰。道相似也得。道不相似也得。云如何是相似。師曰目前。云如何是不相似。師曰目前不是。問返本還源時如何。師曰。如一片雪。從天降下若絲發大。物掛著則不到地。問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如何。師曰。好埋卻。又曰臭也。又曰命絕也。師法嗣其出史傳者二十七人。其有機語者十有九人。傳法正宗記曰。大鑒之六世曰筠州洞山良價禪師。其所出法嗣凡二十六人。一曰云居道膺者(敕謚弘覺禪師。塔曰圓寂洞山上足)一曰撫州本寂者(敕謚元證禪師。塔曰福圓)一曰洞山道全者(第二世中洞山)一曰龍牙居遁者一曰京兆休靜者(敕謚寶智大師無為之塔。住華嚴寺)一曰京兆蜆子和尚者。一曰筠州普滿者。一曰臺州道幽者。一曰洞山師虔者(第三世后洞山號青林和尚)一曰洛京遁儒者。一曰越州干峰和尚者。一曰吉州禾山和尚者。一曰天童咸啟者(先住蘇州寶華山)一曰潭州寶蓋山和尚者。一曰益州通禪師者(住北院敕謚證真大師)一曰高安白水本仁者。一曰撫州疏山光仁者。一曰澧州欽山文邃者。一曰天童義禪師者。一曰太原方禪師者。一曰新羅金藏和尚者。一曰益州白禪師者。一曰潭州文殊和尚者。一曰舒州白和尚者。一曰邵州西湖和尚者。一曰青陽通玄和尚者。日本人瓦屋能光禪師亦其一也(師本朝高僧傳曰。航海入唐。參洞山價禪師親承法印)

筠州洞山悟本大師語錄(大尾)

洞山悟本大師語錄序

從上宗乘。為物垂言。一如撾涂毒鼓。聞者皆喪。絕后乃重蘇。無舌而解語。湖南正脈。青石濫觴。五傳迄乎新豐。一瀉千里。百谷朝宗。法性波瀾渺無涯涘。矧夫文章富贍。家法縝密。高懸寶鏡。善赴來機。自非入室神足。阿誰敢窺影鞭。門外游人逡巡退縮。歐峰奔逸絕塵。前玉步趨繼踵。以至二八賢哲。執轡并馳。骎骎乎其壯矣哉。其片言只字。昆璧南金。雖多載陳編。未見有全錄。僉曰。祖庭闕典。莫同心不浩嘆。宜默禪人為之慷慨發指。纂錄惟懋。采摭殆盡。乃厘作壹卷。昔者湛然澄禪師得山林居士等。涉獵叢書。鈔錄玄沙語。味際天浴日之海堿于一滴。以慰禪者之渴心。今也宜默效其故事者乎。可謂勤矣。若夫一家云仍因標見月。得意忘言。個個臣奉君。人人子就父。則洞水逆流彌漫乎四海。被其沾丐者。孰敢不隨喜。因敘緒言。辨諸卷端

元文之戊午百鐘吉旦。住林泉沙門元趾稽首拜題

寶鏡流光。名重千古。分五位君臣。立偏正回互。空生滅影。見離微端。水晶盤走夜光之珠。琉璃海產珊瑚之樹。弘宗一線。斷而復續。芙蓉丹霞。東谷南谷。靜慧妙悟。白云獨步。法流海東。兒孫四布

遠孫比丘永玙焚香拜贊

重集洞山悟本大師語要自序

吾大雄氏之于心印。淵淵浩浩。於戲大哉。在昔此教也發機靈山。達乎少林。燈燈繼明。奕葉纓緌。以及乎我。然年世寢遠。其勢也不能無同異而已矣。最其昭昭莫若靈山。靈山以還莫若少林。少林以還莫若曹溪。曹溪一脈流為兩派。涇流之大沛然其波瀾狂矣。方此時也。障而東之者。是乃出乎濟上洞上之二家。二家各有其所存者。師師幾語相與嚶其。垂誨于千載之下。雖然其語縝密。其機高尚。辟之郢中之歌。其曲彌高。其聲彌奇。所謂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所以如洞山語錄。其傳絕矣。其語雖存。浮沉春池。與礫相混。其故何也。杜撰之輩。妄以凡情改易古語也。最其甚者。如觀察使之語。皆改易。如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之語。有更正是作不是者。或有改不是作正是者。是以不能其脈不斷絕者乎。又如也勝前朝斷舌才之句。易前作知。則其義不了者乎。是以雖居士無盡。未嘗無不解本據之問也。大凡類此。予以為。居今之世。志古之道。孟浪猶然。況后昆哉。于是焉溫尋古本。竊竊乎校讎同異。纂集成矣。人或謂予曰。祖佛言教。似生冤家。始有參學分。此是弗洞山大師語耶。曰唯然有之。曰奚為非耶。予曰。將謂無祖佛。況亦言教哉。或聞予言。芒乎無對。予曰。已乎已乎。茍有不者。此語之于編修。今也區區。其可再乎。是歲戊午仲春十五日。日本國沙門玄契。涉筆于歌浦瑞龍精舍

書洞山語錄尾

龍之為物。其非常耶。人能觀者寡矣。丹青以畫。告人以龍。人知其為龍。不信者未之有。后觀真龍。告之以龍。人且怪焉。方今之世。孰不說法。囂囂其教。似則似。真則否。如彼畫龍然。非惟畫龍不興云為霖而已。間奪朱。幾為病。於戲可懼屬者有禪人宜默者。再編集洞山語要。來以告予。予爇香稽首。看讀一過。謂之曰。近世支那禪師瑞白雪公有言曰。洞山古剎我等祖基。傾頹已久。瓦礫不存。今幸孤涯上座住持。欲重新祖塔。我輩為洞山兒孫。烏可坐視乎。由是觀之。知重修棠蔭于彼土。今也于子亦資始祖錄乎我國。宜矣知所遵也。吾儕茍辱遠裔。安不喜躍。命工鋟梓。以廣其傳。俾參學者。知丹青外寔有神龍。云行雨施千古如此。請莫怪焉

元文己未三月之八日。鷹峰源光主人覺城叟請詢和南拜撰

女月十五日復書 宜默禪英

挹風采也尚矣。未得接眉。以為歉耳。不圖辱領芳柬并新編洞山祖師語錄一本。剪緘敬讀書頭書尾區區道情。足以見研覃于大法之審實焉。且如祖錄。乃具威儀。安之卓上。凈手焚薰。拜讀一過。其搜羅之無遺漏。蘊崇之有富贍也。何異納千金于孤囊。托萬珠于一盆哉。可謂盡美矣。更聞編次。見隨例于林氏素氏公據可嘉焉。向有印月坡者。拔語于諸書。集洞山錄以多臆裁。不行于世。如是編者。點檢異同。辨揀改易。以歸至正的實。則何人不隨喜而信受乎。有功于祖門也大矣。今承投惠。銘感曷罄。茲贈分科安樂行品一卷。以表謝悰。余期面晤。時維溽熱好加保重不宣

空印瑞方槃譚

信士清左衛門者。丹州野野村人。姓菅原氏。菅丞相之苗裔也。今也以其地氏。少卜居京師。陸沈市廛。平昔歸依三寶。執弟子禮法名慈湛。禪海其號也。昔者有女早世婦亦沒兮門今茲邂逅謂予曰。屬聞之。上人輯洞山大師語錄。是耶。非耶。曰是。曰敢請捐財模印此錄。以廣其傳。俾新豐千古高調殷其希聲于我國。愿與聞此遺音者。鑿聵耳休迷頭。所鳩勝事。為薦婦慈照女智貞等之冥福者乎。予曰可。門忻然從之。標出乎右其法號也

元文四年己未三月之八日沙門宜默謹識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昔阳县| 兰西县| 安吉县| 桓台县| 沙湾县| 广宗县| 依安县| 岱山县| 泗水县| 敖汉旗| 台安县| 车致| 板桥市| 开江县| 大姚县| 巴林左旗| 汉阴县| 儋州市| 宣恩县| 五莲县| 长子县| 正安县| 宜城市| 玛曲县| 滨海县| 离岛区| 肥乡县| 沭阳县| 出国| 平乡县| 游戏| 天峻县| 临夏县| 溆浦县| 海阳市| 灯塔市| 房产| 巴青县| 益阳市| 九台市|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