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 法華經義疏
- 佚名
- 913字
- 2015-11-24 14:33:33
而說偈言此下十八行偈是答中第二。頌上長行中五人。初有九行頌第一人。次有五行超頌第四人也。次有兩行追頌第二人也。次有一行頌第三人。次有一行頌上第五人也。但上第一人中本六階。今九行中不頌第四。今初一行半頌第一先比次取第五十人也。最后人獲福此半行頌第二誡令諦聽。如是大施主下有五行即頌上第三舉財法二施問彌勒也。既不頌第四彌勒答佛故從最后第五十此一行即頌第五如來結會也。如是展轉聞此一行即頌上第六結答也。若有勸一人此下五行仍超頌上第四人也。若故詣僧坊此下兩行追頌上第二人也。若于講法處此一行頌上第三人也。何況一心此一行即頌上第五人也
法師功德品第十八
此品中明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五種法師功德。是故經家仍為品目也。此下兩品是第三段。單據果門中命覓通經人。就中亦有兩段。第一此品正明據果命覓通經之人。第二常不輕品即證此果報不虛也。今且就此品中自有二段。第一先總明聞經得六根清凈果報。第二廣別出六根清凈之相。從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下是眼得八百鼻得八百身得八百。三八二十四合即是二千四百功德也。次耳得千二百舌得千二百意得千二百合即是三千六百。就前合成六千功德。此六千功德皆是舉因目果。眾生起善不出三業十善。十善有二。一者止善二者行善。今且就止善作論。此十善修習之法皆互相顯助。何者故。如持不殺戒為首次修余九善助成。乃至持正見作頭余九助成。如是更互相助仍成百善。然此百善便立菩薩之意有四百。何者。自作百善一百也。教人行百善二百也。隨喜人行百善三百也。又贊嘆人行百善四百善也。然此四百就五種法師上作。但就受持法師亦有四百善。何者。自受持教人受持隨喜人受持贊嘆人受持各一百。此即是四百善。讀經之時亦有四百善也。誦經之時亦有四百善也。解說亦四百書寫亦四百。是則四五二十即是二千功德也。然菩薩位心欲令萬行皆進。有下品二千。次修中品二千也。次修上品二千也。便成六千功德。此六千功德共得感一根如似五戒共得人身。但欲示自行化他功用顯昧配于六根。三根自行化他功用不如。三根自行化他功用勝。是故三根各得八百。三根各千二百也。論云金銀無香金剛無味。今云何言金銀諸珍聞香悉能知。解釋云。但聞藏香即知有金銀也。今此持經果報不可思議。如似一切知人六根并用眾塵俱知
常不輕品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