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典論
  • 曹丕
  • 6505字
  • 2015-11-24 14:28:08

魏文帝撰 清 沈陽孫馮翼輯

論文典論逸篇惟此為全篇。故以弁于卷首。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獘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yīng)玚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元猿、漏卮、員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yīng)玚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楊班儔也。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于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備其體。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wù)。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wù)。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惟干著論成一家言。昭明文選卷五十二。

按昔人引典論以博物志時代最居前。今以昭明所引全篇用弁于首。魏志注次之。其他零簡依時編錄。

帝自敘曰。初平之元。董卓殺主一作弒帝。鳩后。蕩覆王室。是時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惡卓之兇逆。家家思亂。人人自危。山東牧守。咸以春秋之義。衛(wèi)人討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討賊。于是大興義兵。名豪大俠。富室強族。飄揚云會。萬里相赴。兗豫之師。戰(zhàn)于滎陽。河內(nèi)之甲。軍于孟津。卓遂遷大駕。西都長安。而山東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阡陌。以還相吞滅。會黃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勝轉(zhuǎn)攻。席卷而南。鄉(xiāng)邑望煙而奔。城郭睹塵而潰。百姓死亡暴骨如莽。時余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以時之多故。一作多難。故每征伐。余嘗從。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時余年十歲。乘馬得脫。夫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生乎中平之季。長于旅戎之間。是以少好弓馬。于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百步。日夕體倦。心每不厭。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貊獻良弓。燕岱獻名馬。時歲之暮春。勾芒司節(jié)。和風扇物。弓燥手柔。艸淺獸肥。與族兄子丹獵于鄴西終日手獲獐鹿九、雉兔三十余。后軍南征。次曲蠡。尚書令荀彧奉使犒軍。見余談?wù)撝月劸谱笥疑洹4藢嶋y能。余曰。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fā)輒中。非至妙也。若夫馳平原。赴豐艸。邀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胸。斯則妙矣。時軍祭酒張京在座。顧彧拊手曰善。余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惟京師為善。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shù)。稱于京師。河內(nèi)史阿言昔與越游。具得其法。余從阿學之。甚精熟。嘗與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wù)股朴惺直邸晕灞S址Q其能空手入白刃。余與論劍良久。謂言將軍法非也。余顧嘗好之。又得善術(shù)。因求與余對。時酒酣耳熱。方食芋蔗。便以為杖。下殿數(shù)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為之。余言吾法急屬難相中面。故齊臂耳。展言愿復(fù)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中也。因偽深進。展果尋前。余卻腳鄛。正截其顙。坐中驚視。余還坐笑曰。昔陽慶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術(shù)。余亦愿鄧將軍捐棄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盡歡。夫事不可自謂己長。余少曉持復(fù)。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楯為蔽木戶。后從陳國袁敏學。以單攻復(fù)。每謂若神。對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狹路。直決耳。余于他戲弄之。時少所喜。惟彈棋略盡其妙。乃少為之賦。昔京師先工。有馬合鄉(xiāng)侯東方安世張公子。嘗恨不得與彼數(shù)子者對。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yè)耳。余是以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jīng)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所著書論詩賦凡六十篇。至若智而能愚。勇而知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人。以付后之良史。 魏志武紀注。文紀注。世說巧蓻篇注。史記索隱卷二十六司馬相如傳注。蓺文類聚卷七十四巧蓺部。卷八十七果部。初學記卷九帝王部。北堂書鈔卷三卷十卷十二帝王部。太平御覽卷九十三皇王部。卷五百九十二文部。卷七百十服用部。卷七百四十六工藝部。卷九百七十四果部。合錄成篇。

按此自敘似亦篇名。魏志注太平御覽二書所引較為完善。意林世說注意林等。則略引數(shù)語。北堂書鈔引皆單句。今并錄之。

袁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妻劉氏愛尚。數(shù)稱其才。紹亦奇其貌。欲以為后。未顯而紹死。紹妻劉性酷妒。紹死。僵尸未殯。寵妾五人。劉盡殺之。以為死者有知。當復(fù)見紹于地下。乃髡頭黑面以毀其形。尚又為盡殺死者之家。魏志袁紹傳注。后漢書袁紹傳注。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五人事部。

劉表疾病。其子琦還省疾。琦性慈孝。蔡瑁張允恐琦見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謂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為東國藩。其任至重。今釋眾而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戶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魏志劉表傳注。太平御覽卷五百十六宗親部。

論郤儉等事曰。潁川郤儉能辟谷。餌伏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氣。老有少容。廬江左慈知補導之術(shù)。并為軍吏。初儉之至市。伏苓價暴數(shù)倍。議郎安平李覃學其辟谷。餐伏苓。飲寒水中瀉利。殆至殞命。后始來眾人無不鴟視狼顧。呼吸吐納。軍謀祭酒宏農(nóng)董芬為之過差。氣悶不通。良久乃蘇。左慈到。又競受其補導之術(shù)。至寺人嚴峻往從問受。閹豎真無事于斯術(shù)也。人之逐聲。乃至于是。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術(shù)。自以當仙。濟南孫邕少事之。從至京師。會和平病死。邕因葬之東陶。有書百余卷。藥數(shù)囊。悉以送之。后弟子夏榮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寶書仙藥。劉向惑于鴻寶之說。君游眩于子政之言古今愚謬。豈惟一人哉。魏志華佗傳注。又博物志卷五。引議郎李覃學郤儉辟谷食。至人之逐聲乃至于是數(shù)語。

陳思王辯道論云。世有吾王悉招至之。甘陵有甘始。廬江有左慈。陽城有郤儉。始能行氣。儉善辟谷。悉號三百歲。自王與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為調(diào)笑。不全信之。然嘗試郤儉辟谷百日。猶與寢處。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則死。而儉乃能如是。左慈修房中之術(shù)。可以終命。然非有至情。莫能行也。甘始老而少容。自諸術(shù)士咸共歸之。王使郤孟節(jié)主領(lǐng)諸人。博物志卷五。

王仲統(tǒng)云。甘始、左元放、東郭延年行容成御婦人法。并為丞相所錄。間行其術(shù)。亦得其驗。降就道士劉景受云母九子。元方年三百歲。莫之所在。武帝臣御此藥。亦云有驗。劉德治淮南王獄。得枕中鴻寶秘書。及子向咸而奇之。信黃白之術(shù)可成。謂神仙之道可致。卒亦無驗。乃以罹罪也。博物志同上。

君子謹乎約己。宏乎接物。文選陸士龍大將軍宴會詩注。任彥升王文憲集序注。

饑餐瓊囗。渴飲飛泉。文選郭景純游仙詩注。

夫生之必死。成之必敗。然而惑者望乘風云。冀與螭龍共駕。適不死之國。國即丹溪。其人浮游列缺。翱翔倒景。然死者相襲。邱壟相望。逝者莫反。潛者莫形。足以覺也。文選注同上。按國即丹溪。似李善是增。非典論本文。

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fā)掘。至乃燒取玉柙金鏤。體骨并盡。文選張孟陽七哀詩注。

欲納二女。充備六宮。佐宣陰陽。聿修古義。文選范蔚宗后漢書皇后紀論注。

夫生之必死。天地所不能變。賢圣所不能免。文選劉孝標辯命論注。

堯崩舜避堯子于南河之南。舜崩。禹避舜子于陽城。禹崩。益避禹子于箕山之陰。事見史記。意林卷五。

如彼登山。乃勤以求高。如彼浮川。乃勤以求遠。惟心弗勤。時亦靡克。意林同上。

應(yīng)玚云。人生固有仁心。答曰。在親曰孝。施物曰仁。仁者有事之實名。非無事之虛稱。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意林同上。

序云。佞邪穢政。愛惡敗俗。國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意林同上。

桓靈之際。閹寺專命于上。布衣橫議于下。干祿者殫貨以奉貴。要名者傾身以事勢。位成乎私門。名定乎橫巷。由是戶異議。人殊論。論無常檢。事無定價。長愛惡。興朋黨。意林同上。

夷吾侈而鮑叔廉。此其志不同也。張竦潔而陳遵污此其行不齊也。意林同上。

主與民有三求。求其為己勞。求其為己死。求其為己生。意林同上。

法者主之柄。吏者民之命。法欲簡而明。吏欲公而平。意林同上。

詩刺艷妻。書誡晨婦。司隸馮方女有國色。避亂揚州。袁術(shù)登城。見而悅之。遂取焉。甚寵之。諸婦教之曰。將軍貴人。重其志節(jié)。宜數(shù)涕泣。示憂愁也。若如此加重。馮氏后每見術(shù)。遂一作垂。泣。術(shù)果以謂有心。益寵之。諸姬乃共絞殺之。懸之于廁。言其哀怨自殺。術(shù)以其不得志而死。厚加殯殮。袁紹妻劉氏。甚妒忌。紹死未殯。劉氏殺其妾五人。恐死者有知。復(fù)能寵之。髡頭黑面。以毀其容。意林卷五。魏志袁紹傳注。后漢書袁紹傳注蓺文類聚卷十八人部。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五人事部卷三百八十一人事部。上洛都尉王囗。以功受封。其妻泣于內(nèi)。恐囗富貴。更娶妻妾。意林卷五。蓺文類聚卷三十五人部。太平御覽卷四百八十七人事部。

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以酒器名三爵。上曰伯雅。受七勝。一作升。下同。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又設(shè)大針于杖端。有醉者。輒以劖刺之。驗其醉醒。意林卷五。太平御覽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卷七百六十器物部。卷八百三十資部。

人形性同于庶類。勞則早斃。逸則晚死。意林卷五。

余嘗彈碁。略盡其巧。少嘗作賦。昔京師有東方安世張公子。嘗恨不得與彼數(shù)子對之。意林同上。按此段與魏志注御覽等書所載俱異。

太子篇序云。余蒙隆寵。忝當上嗣。憂惶踧踖。上書自陳。欲繁辭博稱。則父子之間不文也。欲略言直說。則喜懼之心不達也。里語曰。汝無自譽。觀汝作家書。言其難也。意林同上。

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yè)。遇中國之殷阜。府庫余金帛。倉廩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得清邊境矣。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shè)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余舉盛余逾廣漢。絕梓嶺。封狼居。禪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剿閼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shù)。馘首虜以萬計。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于救死扶傷。疲困于孕重墮隕。元封初。躬抗武節(jié)。告以天子自將。懼以兩越之誅。彼時號為威震匈奴矣。蓺文類聚卷十二帝王部。太平御覽卷八十八皇王部。

按北堂書鈔卷十三帝王部云。劉單于之旗。探符離之窟。逾長城之阻。登單于之臺。與類聚御覽句異。又躬抗武節(jié)作射秉武節(jié)。

惟建安二十四年二月丙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劍。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兩。淬以清漳。厲以鑒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飛景。蓺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初學記卷十儲宮部。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三兵部。

昔周魯寶雍狐之戟。屈盧之矛。孤父之戈。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君子雖有文事。必有武備矣。蓺文類聚同上軍器部太平御覽卷三百三十九兵部。卷三百四十六兵部。

司隸馮方女。國色也。避地揚州。袁術(shù)登城。見而悅之。遂納焉。諸姬害其寵。紿言將軍以貴人有志節(jié)。但見時示憂色。必長見敬重。馮氏如其言。術(shù)益哀之。諸姬因絞懸之廁。言自殺。術(shù)誠以為不得志而死。乃厚葬之。蓺文類聚卷十八人部。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一人事部。

上洛都尉王囗獲高干。以功封侯。其妻哭于內(nèi)。為囗富貴。更娶妾故也。蓺文類聚卷三十五人部。太平御覽卷四百八十七人事部。

議郎馬融以永興中帝獵廣城。融從。是時北州遭水潦蝗蟲。融撰上林頌以諷。蓺文類聚卷一百災(zāi)異部。

急賢甚于饑渴。用人速于順流。北堂書鈔卷十一帝王部。太平御覽卷八十八皇王部。

結(jié)繩而治。北堂書鈔卷十五帝王部。

洽和萬國。北堂書鈔同上。

李尤字伯仁。少以文章顯。賈逵薦尤有相如楊雄之風。拜蘭臺令史。與劉珍等共撰漢記。北堂書鈔卷六十二設(shè)官部。

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優(yōu)游案衍。屈原之尚也。窮侈極妙。相如之長也。然原據(jù)托譬喻。其意周旋。綽有余度。長卿子云。意未能及。北堂書鈔卷一百蓺文部。

酒以成禮。過則復(fù)敗。而流于沉湎。故作酒誨以戒之。北堂書鈔卷一百四十八酒食部。

天陰陽交。萬物成。君臣交。邦國治。士庶交德行光。同憂樂。共富貴。而友道備矣。初學記卷十八人部。

孝文帝慈孝。寬洪仁厚。躬修元默。以儉率下。奉生送終。事從約省。美聲塞于宇宙。仁風暢于四海。太平御覽卷八十八皇王部。

中常待張讓子奉為太醫(yī)令。與人飲酒。輒裂引衣裳。發(fā)露形體。以為戲樂。將罷。又亂其囗履。使小大差踦。無不顛倒僵仆。踒跌手足。因隨而笑之。太平御覽卷二百二十八職官部。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卷六百九十七服章部。

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刀三。其一長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兩。文以靈龜。名曰靈寶。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鋒似嚴霜。刀身劍鋏。名曰素質(zhì)。長四尺三寸。重二斤九兩。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重二斤二兩。狀似龍文。名曰龍鱗刀。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六兵部。又初學記卷十儲宮部。卷二十二武部。蓺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北堂書鈔卷一百二十三武功部皆引三寶刀事。而語以御覽為最詳備。

昔者周魯寶赤刀孟勞。楚越稱太阿純鉤。余好擊劍。善以短乘長。故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繞爐。巨橐自鼓。靈物仿佛飛鳥翔舞。以為三劍三刀三匕首。因姿定名。以銘其拊。惜乎不遇薛燭青萍也。其三劍。一曰飛景。長四尺二寸。二曰流采。長四尺二寸。三曰華鋌。色似彩虹。長四尺二寸。其三刀。一曰靈寶。長四尺二寸。文似靈龜。二曰含章。采似丹霞。長四尺四寸。三曰素質(zhì)。長四尺三寸。

刀身而劍鋏。其三匕首。一曰清剛。長二尺三寸。光似堅冰。二曰陽文。長二尺二寸。重一斤六兩。曜似朝日。三曰龍鱗。狀似龍文。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六兵部。又蓺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北堂書鈔卷一百二十二武功部。卷一百二十三武功部。初學記卷二十二武部。文選張景陽七命注。并引造劍事語。皆略于御覽。又二曰流辨。三曰華鋌。書鈔作二曰華鋒。三曰流采。又華鋌色似采虹白帖卷二作流彩色似彩玉。又書鈔曰。楚國太阿。徐氏七首。上世名器。又文選注曰。魏太子丕造素質(zhì)。堅而似霜。造匕首。理似堅冰。語亦小異。

或有方周成王于漢昭帝者。余以為周氏體圣考之作氣。稟賢姚之胎教。周召為保傅呂尚為太師。故咳笑必含仁義之聲。觀聽必覿禮義之容。宏踐祚之義。隆太平之化。禮樂興于上。頌聲作于下。時成王年二十二享國三十年世永治長。德與年豐。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體不承圣。化不胎育。保無仁孝之德。佐無隆平之治。所謂生深宮中。長婦人手矣。德與體并。智與性成,孝昭之崩。年二十有一。承衰獘之世。牧雕落之民。臣無潛身之智。身有短折之期。欲高隆周。豈不謬哉。太平御覽卷四百四十七人事部。

雒陽令郭珍居財巨億。一作家有巨億。每暑夏。召客侍婢數(shù)十。盛裝飾。被羅縠。破之。袒裸其中。使進酒。太平御覽卷四百七十二人事部。卷八百四十五飲食部。

汝南許劭與族兄靖俱避地江東保吳郡爭論于太守許貢坐。至于手足相及。太平御覽卷四百九十六人事部。

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并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受七升。仲受六升。季受五升。又設(shè)大針于坐端。客有醉酒寢地。輒以劖刺驗其醒醉。是酷于趙敬侯以筒酒灌人也。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zhèn)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嘗以盛夏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于無知。云以避一時之暑。二方化之。故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太平御覽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卷七百六十器物部。卷八百三十資部。又初學記卷三歲時部亦引避暑之飲一事。

孝靈帝末。朝政墮廢群官有司并湎于酒。貴戚尤甚。斗酒千錢。常侍張讓子奉為太醫(yī)令。與人飲。去衣露形為樂。太平御覽卷八百四十五飲食部。又北堂書鈔卷一百四十八酒食部。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沁阳市| 资阳市| 晋江市| 广元市| 昌乐县| 屏山县| 忻州市| 沭阳县| 岳阳县| 蓬溪县| 石渠县| 丰顺县| 绥江县| 龙川县| 镇平县| 松溪县| 保定市| 灵宝市| 温州市| 洪江市| 潼南县| 双峰县| 无为县| 新绛县| 兰州市| 上蔡县| 大化| 兰考县| 山东省| 喀什市| 桂阳县| 若羌县| 伊宁市| 福鼎市| 盐津县| 乌兰察布市| 灯塔市| 改则县| 句容市| 易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