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道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理也即日用所當行之常理也可道之道言也常乃不遷不變的意思名常名也始初也母生生不息的意思妙奧妙也深微的意思竅關竅也通徹的意思此一章示體道之本宜恒常不變不可偏觀的意思日用當行之常道在眼見在耳聞在手捉在足奔本不遷變豈不可言哉蓋言默不足以載之也若是可言則就是言句了豈是不迀不變的常道道本無名強名曰道此亙古亙今常名也豈不可名哉若執此名為實而可名之豈是不遷不變的常名能名無名詎非天地之初乎杳杳無形存之可也暨其有名詎非萬物之母乎生生有象守之可也由此觀之宜恒于未始有物之先以觀察那杳杳無形何其深微恒于物色既彰之后以觀察那生生有象何其通徹此有欲無欲一事兩端同條共貫二名一體統妙統微俱謂之玄何也有欲者形之彰也無欲者神之隱也神隱深微可謂玄矣形猶通徹玄更玄焉孰有加于此哉萬物之妙咸從斯以出入也執偏不圓不善體道者不可與之言也)。
養身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皆咸也知曉也美好也斯即也斯惡已言即惡了也下斯不善意同傾奪也辭言辭也恃賴也惟專辭居處也不居言不處功勛的意思去退也此一章示養身之道當處無為而不居功的意思凡天下之人咸曉得美好之為美好殊不知即就丑惡了也咸曉得善之為善殊不知即就不善了也至于有生于無無生于有難成于易易成于難長形于短短形于長高傾于下下傾于上音和乎聲聲和乎音前隨于后后隨于前盡天下人伎倆咸是如此豈識圣人養身之道哉是以圣人之養身也處乎無為而曷常以有為為事行乎不言而曷常以有言為教此仁術也能識此則萬物既作吾亦與之俱作而不假言辭雖生不生生而未嘗有雖為無為為而無所賴雖功無功功成而不處夫惟功勛不居處則自無美名名既不有身何必退如此功不處即是功成名既無則名遂身不退即退也養身之法有邁于斯者吾不得而知也)。
安民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疆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尚崇也賢是有才德的人貴重也奇珍為難得之貨爭競也盜竊也可欲即功名財利稱意之事虛心俾其無思實腹莫令有漏弱志戒毋多事疆骨謹守無知使知者不敢為是責在民上的意思為無為是與為民上者立個主宰的意思無不治是功不浪施的意思此一章示安民之要貴乎無知無欲的意思君主不崇尚賢良則小民自不爭競趨求名位君主不貴重珍寶則小民自不竊盜貪榮財利稱意之事不令小民見之則小民之心自不昏亂是這個意思所以圣人之治天下也一味教人虛心而絕思想實腹而勿滲漏志若多事戒而弱之骨既無知謹而守之恒使下民抱樸而無知少私而無欲縱使他有纖知猶存有纖欲未盡亦不敢勉強以為之也為民上者能使民如此則是道常無為而無所不為也天下焉有不治者哉所以安民之法不貴事事而貴無事矣)。
無源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沖虛也或似難以形容的意思淵深也宗主也挫折也銳鋒铓也解釋也紛繁亂也和光韜其明也同塵混于俗也湛寂也存在也象亦似也帝上帝也即造化的意思先言更在前也此一章示無源道體深廣莫測的意思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沖虛則形而上者也形上虛無無物不受盡古今遐邇事物在其間不似一粟之在太倉乎故曰或不盈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故淵兮似可以為萬物之宗主也道以鈍為利故鋒铓不可露道以安為榮故繁亂宜當解韜光以挫銳混俗以解紛湛兮寂兮若亡若存焉耳既然如是吾不知伊誰之子耶吾恐此道也雖上帝猶未易以當之意者其似乎在上帝之先欻無源道體誠哉叵測)。
虛用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仁者心之德愛之理也芻草也橐籥冶鑄所用致風之器也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屈郁也抑而不伸的意思數音朔屢也此一章示虛用無作在乎守中的意思天地好生豈不仁于萬物哉特無愛惡于萬物有似于不仁耳不仁乃大仁也譬如結芻為狗設之于祭祀之間飾以彩虔而奉豈愛之耶特時之當用適然而用耳祀訖而棄之行者踐樵者焚豈惡之耶特時之當棄適然而棄耳安有愛惡之心于其間哉圣人之于民亦如是也特無以愛惡相擾而民性自全生死得喪吾何與焉雖未嘗仁而仁亦大矣天地之于萬物又不亦猶夫橐籥虛中無心應用者乎及其方用也心空腹實虛而不屈志弱骨疆動而愈出信乎應用不在多言也多言則為也為者敗之數言數窮多為多敗故不如守中之無為也無為則虛也善虛用者其可外于斯理乎)。
成象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動。
(谷虛也牝即前章所謂母也綿綿不斷絕也此一章示成象之妙妙用不已之意思谷至虛而猶有形神則虛而無形也既虛而無形則無生者誰當其死豈不謂之幽深叵測至玄至妙生生不息之牝母也耶要知此幽玄牝母眾妙之門戶即是生天生地生人之根本也自古自今綿綿不絕若存若亡而不可以眼見不用則已若一用之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總不見有勤勞之象焉成象之妙有如此者)。
韜光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四以字細看首以為也次以因也是以事因也未以用也先尊也存猶壽也上私字單貼人下私字兼天地說此一章示韜光宜法天地的意思天地人一也天無私覆地無私載人無私存天既長覆地既久載人胡為而不久存也天之所以能長地之所以能久者因其不自認其生故所以能長生能久生也是這個事因圣人法之后其身而不千祿高尚其志身似不尊也而人反尊之外其身而不加愛芻粟自飽身似不壽也而反不死此豈不是用人無私存之道也耶故所以能成其三無私焉耳人心同天地何用晦跡為)。
易性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上最也大也善道也性也上善猶言最上大道也利澤也處居也惡不愛也幾近也居善已下數善字取善曰善尤過也此一章示成性貴圓融的意思最上大道無可比喻略而喻之有似于水水善者何澤利萬物而不矜功不處高潔乃處眾人所惡卑污之處故差近于道焉水不擇大小廣狹可容即受居善地也澄徹清深無物不鑒心善淵也利澤動植不求其報與善仁也流注潺湲適時不易言善性也洗滌于準用之不勤政善治也遇物賦形能乘舟楫事善能也冬凝春泮不失其節動善時也此誠處惡利物不爭之能事矣而誰與之爭耶既無與爭何過咎之有此水之所以為上善也)。
運夷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持扶也盈溢也已止也揣探摸的意思銳尖利也咎禍殃也此一章示人運用平夷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意思人畏其溢而扶持之不如止而不使溢之為妙也人畏其銳而探摸之其鋒芒脆利豈能永久保其不折乎夫金玉既已盈矣而更貪未有不溢者富貴既已銳矣而更驕未有不禍者然則何法運用以免此患哉法天之道而已矣何謂天道月滿則虧日中則昃圣人不過是成功不居美名不處退身守正焉耳高尚其志咎如之何)。
能為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載乘也指身而言如車馬之載物也營營營也不定貌魄魂魄心之精爽也焦筆乘謂清虛則魄即魂住著則魂即魄如水凝為水水泮為水其實一耳季而謂即人之情也反之為性又即人之意也收之為心營營不斂是謂坐馳載營魄復性之謂也玄覽玄妙之見也疵病也天門即玄牝之門也畜養也宰主也此一章示復性愛民之大功能要為而不恃的意思凡人之魄時時營為日趨于有若能載之則乘乘然有歸也化有為無滌情歸性人分二而我抱一其孰使離乎心有是非氣無分別專一其氣致盡乎桑非嬰兒純一不雜其孰能之眾人之病粗而易除學者之病微而難遣玄覽藥病執之更重能無疵乎金屑雖貴落眼成翳是故當滌除之也身既治矣國如之何抱一則身全愛民則國富能拱默在上無為而治乎專氣則存牝門致深離出入能虛心弱志而無難乎見病蠲除而朗潔縱橫無閡而四通能實腹強骨而無知乎若果能無為能無難佳無知何防生之而為象帝先畜之而為眾父父雖生不生生而不取以為有雖為無為為而不恃以為功雖長不長長而不自以為主夫是之謂深玄之德欲能為復性者可忽于斯乎)。
無用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輻乃輪上所輳眾木轂即輪轑利轉之總木謂輻輳眾木而成一車也無車中虛處也下無同埏和也埴黏土也謂用水和合黏土以為陶器也半門曰戶牖窗也此一章示虛無以明利用的意思三十散木輻輳同于輪轂而成一車也其車之用必在沖虛不盈無物之處焉水和黏土而成坯火煆土坯而為器也其器之用亦在橐籥守中虛無之處焉開戶出入豁牖通明而為室也其室之用亦在明白四達虛無之處焉有輻共轂可以利任重致遠而不可以用容人物當其車之無可以用容人物而不可以利任重致遠有埏埴可以利盛受而不可以用貯藏當其器之無可以用貯藏而不可以利盛受有戶牖可以利出入通明而不可以用舉措寢處當其室之無可以用舉措寢處而不可以利出入通明故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人能實腹強骨以保身有之以為利也虛心弱志以養氣無之以為用也易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其斯之謂歟)。
檢欲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爽失也差也馳馳馬疾驅也騁直馳也畋獵逐禽獸以除害也此言貪求無厭的意思春曰田冬曰獵妨害也咎也此一章示檢欲之道言勿貪外以害內的意思青黃赤白黑五色也目欲之不已而不知檢未有不為色所盲者宮商角徵羽五音也耳欲之不已而不知檢未有不為音所聾者酸辛甘咸苦五味也口欲之不已而不知檢未有不為味所失者馳求騁逐冬獵春田心心增無厭之貪而不知檢未有不發妄號之狂者奇珍異寶塞梁充棟持而盈之而不知已未有不遺其咎害者以是之故圣人但為腹而養已不為目而循物故悉去彼在外之諸妄而獨取此在內之一真也此檢欲保身之實學也季而謂老子文法多錯綜捷略不如其已不可長保文錯意錯錯綜也為腹不為目舉目不言耳口心行文簡義精捷略也)。
厭恥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寄于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寵是功名爵祿辱乃削位損財驚駭也貴重也寄傳也愛惜也托附也此一章示厭寵斯無辱外身即無患的意思凡天下人只知寵之為寵殊不知即就辱了也言辱生于寵故皆若驚焉人只知身之為身可重殊不知即是重大患了也言患生身故均是患焉且道何以為寵辱若驚耶有寵即有辱辱下則寵亦斯下矣得富而驚恐莫能守得貴而驚恐遺其咎失富而驚恐盜重來失貴而驚恐禍迭至不知寵斯辱矣夫是之謂寵辱若驚且道何以為貴大患若身耶我之所以有大患者因不知后其身而貪功名不知外其身而營利祿功名利祿患也有患皆生于有身也及我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有身即是無身也何患之有夫是之謂貴大患若身所以不輕用其身為天下者天下反可傳惜以身為天下者天下反可附則不知有其身而身反可保也貴天下猶一身是寵何辱愛兆民如一體是身何患寵身無可用而反為天下大用矣奚用厭焉)。
贊玄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三之字作的字看夷平也大象無形的意思希少也大音希聲的意思微細也難捉摸的意思皦明也惚恍不有不無的意思執持也御運也紀紀極也此一章示贊道之紀極的意思視之不見那有不當于眼者視的不見不可以黑白名也但曰夷而已聽之不聞那有不當于耳者聽的不聞不可以音聲名也但曰希而已摶之不得那有不當于手者摶的不得不可以形段名也但曰微而已凡人間事世智辯聰或可以詰問而得之唯此夷希微三者殆不可詰非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者不可得混合消融而為一也況視的聽的摶的擬將何物以形容之哉其在上也非三光可比其明故不皦其在下也非云翳可掩其質故不昧但密密綿綿了無縫罅從何名之仍復歸于無何有焉耳夫是之謂無狀之狀狀何有無物之象象何有夫是之謂恍兮不有恍兮不無迎之于始莫可詰其端倪隨之于末不可窮其終極莫可窮詰則無終始既無終始何有古今惟持守古天地之始以運用今萬物之母則今母即古始也能知此者是謂通天徹地道之紀極也其深玄妙道詎易以言贊及之耶)。
顯德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強上聲勉強也豫象屬猶犬也豫猶之性不決多疑也涉徒行厲水也冬涉川常難之也畏四鄰慎自持也儼矜莊貌儼若客不敢僭也渙散也冰將釋如恐陷也敦厚也若樸質而無文也曠空也若谷虛而無所藏也渾渾然也若濁似乎晦而不明了也皆所謂強為之容也不欲盈沖而用之或不盈也能敝善守舊的意思不新成言善守舊即是新成也此一章示人當晦德潛名埋光鏟彩的意思自古有道之士形神微妙視之難見性理玄通聽之難聞其澄徹清深有不可以智知以識識者也夫唯其不可以智知識識故所以勉強略為之形容譬之豫焉遲回不果若冬涉川畏寒而不敢渡譬之猶焉疑忌或后而不敢先若畏四鄰而恒自慎其恭恪兮如對賓客而不敢慢其散渙兮若水之泮而復為水其敦厚也若木之未斫而無文其空曠也若谷之能含而不卻其渾然也有似于晦而不明焉誠哉深不可識難為之形容矣已誰能以濁亂之情復還定靜之性徐使湛湛焉而清徹誰能以安穩無作之體令其末久不變徐使綿綿焉而長生能保守斯道者去奢去泰去甚決不欲縱無厭之心以求盈溢也夫唯不欲如此故能守舊安分不希新成求顯達矣古之善為士者其隱德若顯是這樣有難以形容者)。
歸根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致極盡的意思作生也動也復復其初也蕓蕓物多貌妄動的意思根本也此一章示歸根復命之極致的意思虛實之對也耽空而不致盡乎極虛之又虛與實何異靜動之對也守寂而不切于專篤靜之又靜與動何殊誠能虛極靜篤憑他萬象森羅并生于目前不吾惑也吾但觀其復以反于初耳物雖蕓蕓叢雜各有其根隨他妄想紛紜當下寂滅不靜而自靜也靜則復還于天命矣既復于命則謂之不遷不變之真常真常則又非明白四達者不知也若不知常而任情妄動則兇禍隨之矣自是非常恒不變者不能容也能容則大公無私公則宰制山河無施而不可王者何法天而已法天者何此道而已此道者何綿綿若存而已果能此道詎僅若存而已哉設使神游登遐而稿形亦不敗壞其歸根復命之效有如此者)。
淳風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此一章示自然之化不假有為的意思太初以前上古無為之世小民淳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縱知有君而不知有君之德也及其下降也德可見而生親愛之心恩可稱而生贊美之語又其下降也時遷世改智多難治乃設刑法以防之使有畏怕之意又下降也一法出一奸生禁多令繁于是而有欺侮之念起何也蓋為民上者不以誠信待小民而小民亦以不誠信應之出乎爾反乎爾者也所以為民上者兢兢業業如猶之畏四鄰而不敢輕出一言唯貴重其無言之教而俾其自化只待八方寧靜而功成四海澄清而事遂百姓僉曰帝力何有于我哉咸我自食其食自衣其衣焉而已矣此誠不知有之之至道也何用親譽畏侮為事)。
俗薄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此章示道衰俗薄淳心漸喪的意思正趣菩薩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電天龍八部釋梵護世所有光明皆如聚墨用是而知大道一出則仁義縱有向何處安著耶故曰大道廢弛仁義方顯矣文華喪質雕斫喪樸智慧一出而大奸必起矣父母兄弟宗親不相和睦方顯孝慈之名天下紛爭擾攘之際方顯忠臣之節所以說有仁義不如不廢大道有大偽不如不尚賢有孝慈不如六親常和有忠臣不如國家常治老子之意意在斯矣)。
還淳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文質之反也屬附也此一章示絕學之道宜還淳反樸的意思圣智乃道之粗也能絕之去之而精美獨露其民所利詎僅百倍也哉仁義乃道之偽也能絕之棄之而真素現前民不虛詐而復孝慈矣巧利乃道之妨也能絕之棄之不重難得之貨而民不盜矣圣智之粗仁義之偽巧利之妨此三者以為文而非質不足而非全故絕而棄之使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乃其所屬也見素則知其無所與雜而非文抱樸則知其不散而非不足素既見而不雜樸既抱而不散則私欲自不能感之矣能少私寡欲而后可以語絕學之道也)。
異俗二十章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若晦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唯上聲阿烏何反皆應聲唯恭而阿慢也荒廣違也怕古泊字兆形兆也孩小兒始笑也笑則情動而識生矣無所歸無住著也性分之內本無余欠有余則外矣遺失也沌沌無知貌一作純純無雜也小明曰昭詳審曰察悶悶然若晦之意頑不知痛癢也食味也母道也此一章示人同俗異于俗居塵不染塵的意思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絕者何損也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何憂之有學人只知真能去妄妄去真存玄覽不滌真亦妄也故設譬曰唯恭而阿慢咸出乎聲也相差幾何善美而惡丑均離乎性也相去何若雖唯恭善美亦當損也古人絕學其憂心殷矣我寧得不憂也歟至其心游于物初其廣遠兮而未見其有盡極庸可限量哉眾人樂于務外如饑思食而享太牢貪饕無厭如春游覽而登陽臺流蕩忘返我則不然獨棲泊于情之未起形之未兆如嬰兒之未解言笑一般載御營魄乘乘然似無歸宿之地而無住著也眾人之于道也有余有欠而我之于道也無得無失我果大智若愚至人之心也哉其實沌沌然而無知也俗人之用智昭昭而明我獨用愚惚惚若昏俗人之用智察察而詳我獨無知悶悶若濁忽兮不滯于空而若昧寂兮不著于境而似無定蹤眾人咸以昭昭察察為用而我獨昏愚若頑晦悶似鄙我所以不同于眾人味道之末而我則貴求味乎道之本耳絕學至人有殊于人是這樣)。
虛心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孔大也恍惚窈冥皆不可見見智知之意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是也以用也故也因也閱觀也甫始也此一章示人虛心體道的意思大德無名擬將何名以形容哉夫唯不可形故強名曰道然而道又何以形容若道是色是色非道若道是聲是聲非道若道是物是物非道擬其為物也又何如唯恍兮不有唯惚兮不無焉耳雖然惚恍非無底蘊也惚恍即象也恍惚非沒憑據也恍惚即物也窈窈冥冥非無把捉也窈冥即精也般若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也其精實有把捉非修飾也而的的甚真其中實有憑據非妄言也而的的有信其孔德為何如哉互古互今唯道是從其名不變用觀萬物之始而已太上復自問言我憑何而曉得觀萬物之始所以然哉乃自答之口因窈冥真信其名不去而知其所以然矣閱眾甫觀其微觀其復咸是一個關捩)。
益謙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此一章示遜順之理貴乎無爭的意思夫曲己從人者何所以自全也屈己伸人者何所以自直也人之所以能處洼下者何所以受益也人之所以能守舊者何所以自新也人之所以能知足者何所以戒貪也人之所以縱無厭之求者何貴難得以自亂也以是之故圣人持守夫一而為天下法識得一而萬事畢矣圣人非不自見用也特不自顯己之明而用眾人之明其明益大圣人不自滿足也特以非自處而用眾人之是其是益彰圣人不自夸伐也特以無功自居而以有功讓人則其功益著圣人不自矜高也特以謙卑自牧安不忘危故所以能長久夫惟不自見是伐矜即不爭之道也故凡天下之人所爭者全也多也圣人之所處者曲也少也一焉而已矣孰與之爭耶古之所以道曲則全云云者非虛妄飾說乃真實無妄之極談矣誠哉一曲則全而四方之高士無不來歸如水之就下而莫之遏也)。
虛無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希少也飄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自旦及脯為終朝自早及暮為終日風雨震蕩飄忽必不能久岐伯所謂亢則害承乃制也此一章示無作自然之道貴恒久不變的意思道以自然為至而世少言之者喜于有作也有作必有輟惡能久乎就如那疾風之不終朝暴雨之不終日不能長久一樣是那個能為此久者除是天高地厚幾于久焉用斯疾風暴雨看來天地造化尚且不能長久而況于人乎故有事于道者則不然從事于道者任其自然耳自然則無作無作則無得無得則無失一切任之道任同道德任同德失任同失隨順世緣無掛礙呼牛應牛呼馬應馬而無容心焉無所不同矣無所不同則無所不樂矣故同于道道樂得同于德德樂得同于失失樂得任運逍遙隨緣放曠而無所不得矣不從事于斯者能如是乎所謂信不足焉有不信也信不足者道不同也道不同不柏為謀故有不信)。
苦恩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于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舉踵曰跂張足曰跨立欲增高反害其立行欲增闊反害其行曰猶言是謂的意思余食剩殘之食如莊子謂惠子死鼠之喻是也贅疣也如莊子附疣縣贅出乎形而侈于性是也惡去聲言余食贅行人所不愛也處上聲此一章示人不可好高自大的意思人豈有不能立者哉茍立未穩而加以跂未有不失其立者人豈有不能行者哉茍行未足而加之以跨未有不喪其行者此二句是喻那自見者失明自是者失顯自伐者失功自大者失久的與此跂失立跨失行者一樣若其在道中也是謂余食贅行食殘人賤附贅累形不適于體豈能自然咸人之所惡也況有道之士乎決不處也自高自大者可深誠矣)。
象元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混渾通先去聲強上聲介甫曰寂止也寥遠也羅什曰妙理常存故曰有物萬道不能分故曰渾成鐘會曰廓然無偶曰獨立古今常一曰不改無所不在曰周行所在皆通曰不殆此一章示人體道象元萬法一制的意思道如水中鹽味色里膠青分明是有不見其形故疑之曰有物混成未有天地之先早有此道不知此道又從何而生也寂兮聽之無聲寥兮視之無形獨立無偶兮而恒常不變運行不息兮而水火莫侵其生成萬物也不可易以言喻而有似于天下母焉以吾看來凡天地間飛潛動植咸有名字及至于生天地生飛潛動植者不得而知其名不得而知其字也字曰道者亦寓言耳道無邊際故強名曰大大至于不可圍故曰逝逝無所往而不在故曰遠遠則無一處而不從此道以通也故曰反反反其母也故道大生天生地無所不容也天大日月星辰無所不蓋也地大山河社稷無所不載也王大統理兆民無所不制也而這生生不息圣域之中昭然有此四大而王特居其四大之一大焉人當法地安靜無為而無所不蓄也地當法天運轉不息而無所不周也天當法道微妙玄通而無所不現成也道當法自然無作無為而無所不作為也象元體道蓋有以矣)。
重德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根本也躁動之極而煩擾也君主也輜音子載衣食器械者前后有蔽所謂庫車也以其累重故曰輜重榮觀紛華之觀也燕安也處上聲居也超然高出而無系著也奈如也乘去聲此一章言人君當以道德自持不得輕舉妄動的意思治國不自重則權移修身不自重則神亂故凡最輕小的事要當以自重為根本也治國不鎮靜則事煩修身不鎮靜則身敗故凡最煩躁的事要當以鎮靜為君主也況其國與身乎是以圣人終日行道布德而不自輕謂其不離輜重輿衛以為本也雖有榮美大觀而不為妄躁謂其燕處超然淵嘿以自主也奈何萬乘之君任重道遠以觀天下其可不靜且重乎或迫而后動感而后應不得已而后起則重矣無為焉則靜矣茍其動于得已之際而不能無為則是以身輕天下而不重何本之有不重則躁而不靜矣何主之有有天下者宜乎以道自任以德自厚可也)。
巧用二十七章
善行無輒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瑕玉玷也謫責也籌策計數者所用之策也楗拒門木也橫曰關豎曰健結系也繩索也約束也襲相傳襲也此一章示大道之巧在人善用的意思十一善字最重云行鳥飛咸有影子未有行而無跡者也諍臣直友咸有口過未有言而無瑕謫者也六出七擒咸有謀略未有計而不用籌策者也南閞北門咸有鎖鑰未有閉而無關楗者也緘篋束帶咸有會紐未有結而無繩約者也在人善用不善用耳善用則雖行無跡雖言無過雖計不謀雖閉無楗而不可開雖結無約而不可解以此之故所以圣人恒常貫善斯法以救人也既恒貫救人則無棄人也恒貫救物則巧梓愿輪桷之性枉直無廢材良御適險易之宜駑驥無失性也又焉有棄物哉斯法也人人本有物物全彰一通百通一達百達如燈襲明焰焰相續無有窮矣故善人者救人者也不善人之師也不善人者襲明者也善人之資也善師者雖師不自貴也有資者雖資不專愛也不貴不愛而相忘于道雖有大智亦若愚耳此之謂善巧之要妙不善用者其孰與之焉)。
反樸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守保守也復并扶又反溪谷眾水所注天下極言之也式法也忒爽也足全也長上聲制裁斷也割分裂也此一章示還淳反樸貴常守其德的意思雄者高強雌者卑弱知高強之不可恃宜守卑弱以自牧則高而不危強而不拱天下向慕如水之歸溪矣既為天下所歸也此守雌之常德可須臾離乎時時守氣刻刻致柔則庶乎仍歸于赤子無知耳白者聰慧黑者愚魯知聰慧之為道妨宜守愚魯以自養則聰非昭昭慧非察察天下遵崇而反以為法矣既為天下法也此守黑之常德可斯須失乎心心無思念念無慮則庶乎仍歸于原有之無極耳榮者尊貴辱者污濁知尊貴之不可驕宜守污濁以自戒則尊而無憂貴而無患天下歸投如水之赴谷矣既為天下赴也此守辱之常德豈不完全乎戒慎不睹恐懼不聞則庶乎仍復歸于本有之樸素耳道不可離離則為形役樸不可散散則為器用圣人之為用也總其大綱而眾日自隨矣故曰為官長臨蒞天下者貴無為而大制不有為而事事于宰割矣)。
無為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疆或贏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取如左氏取我田疇而伍之為治之也為之則傷自然執之則乖通變載成也隳毀也去甚慈也去奢儉也去泰不敢為天下先也三者圣人所以取天下也此一章示無為妙理不治而化的意思至人體神合變與物為一雖兼制天下而未嘗有有故能從容無為而業無不濟糠秕土苴亦將陶鑄帝王也若夫塊然而有以己遇物則自己六尺之軀手足屈伸若將不容而況天下之大歟將欲則有心取物則有為詎可乎除是不得已天與人歸庶幾可耳天下者神道設教之大器也無思無為寂然自感不可勉強有作也若勉強有作盡心力而為之一定有災亡無日也不可屈強求得也若屈強求得與物相刃相靡一定有妨失不旋踵也故獨行于前而不知隨者之在后如形影之不舍呴之欲溫而不知吹者之已到如寒暑之相生知強欲益而不知贏損者有時而來知載欲成而不知隳毀者應手而至此皆造物之大情朝暮之常態有為者有執者不知由己不了故有斯患而更與為兢是以將六尺小微形而操天下大神器寧不累乎圣人則不然游神于澹合氣于漠而無容心焉如鏡應形適可而止但去其過分而已甚奢泰皆分之過也物有固然不可強為事有適當不可復過此老子之本意也)。
儉武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疆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疆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疆勿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好去聲還旋通易曰師眾也處上聲善即有道者的意思不得已為之難也莊子曰不得已而后動是也果有斬釘截鐵之意不二其心也五而字當作于字讀人方果于彼我獨果于此也矜自恃也伐夸大也驕恣肆也已止也早已言不久也此一章言為民上者以無為自處佐人主者亦宜以道相衛的意思夫為人臣者以仁義為干櫓以禮樂為甲胄猶為道偽況以兵強天下乎天道旋還此往彼復終無已也而以兵強佐人主者是不知天道者也軍旅所處之地使民不得耕耨而荊榛棘刺叢生也治身者心君六亂性地茅塞如斯也大軍經過之后家無糧人乏食而兇荒立至治身者救死且不暇奚暇收耗散復正氣而保其無兇乎故有道者知其兵疆決不可用而遂止非果斷不能也有道者尚不敢其他孰敢以兵疆取天下耶有道者果斷于謙而不自大果斷于讓而不自夸果斷于退而不自驕果斷于不得已而后動果斷于弱而不以兵強天下非達天下者決定不能也不知天道者一味恃壯而不知衰恃強而不知弱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可叫做佐人主之人也耶是謂不知天道之人也不知天道旋還之人不可以不早已也夫)。
偃武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兇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士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佳謂佳之也溫公曰兵愈佳則害人愈多惡去聲處上聲下并同左為陽為生右為陰為死恬澹安靜也美即佳也樂去聲此一章言定亂偃武不及布德安邦的意思夫兵乃戎器戈矛劍戟之類所以殺人者而嗜愛之豈吉道哉或師之所處或大軍之后荊棘叢生兇荒立至動植飛潛咸不得所而況于人乎未有不嫌惡者故有道之士不居處也君子居之以左為重取陽生以自保也用兵以右為貴取陰殺以自強也兵者非吉器乃兇器也豈君子樂用之器也耶設或時衰世亂救民水火不得已而用兵以自防護亦宜以德為兵以慈為衛以無為為城郭以不嗜殺人為甲胄如此恬澹為上不得已而戰勝而不佳美若戰勝而佳美之是嗜愛殺人以要求功名也夫嗜愛殺人者豈能放心肆志而安天下哉非不嗜殺人者不能一之矣左陽生位也平居為吉而尚左右陰殺位也喪事為兇而尚右偏將軍卑而居左者陽不專殺也上將軍尊而居右者陰位主殺也兵者不善之器故以喪禮處之而不美煞死者眾宜乎以悲傷哀痛無德自慚而涕泣之也古者戰勝將軍居喪主禮素服而哭明不得已而用兵也有道者詎樂處也耶)。
圣德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此一章言侯王宜晦德含章俾物自化的意思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不可離即常也道即無名也無名即未雕未琢之樸樸即曰希曰微之小也樸雖小乃天下人之君主也孰敢臣而偶之哉尊之至也侯王若能守是見小曰明是知子守母抱一為天下式也有一人一物不為賓服者耶侯王抱道育民德侔天地以時以雨而無貧富不疵不厲而無壽夭吉祥止止民受其賜而不自覺知各安其分而天下自和平矣始本無名制之有名樸原非器散而為器名器既有則一生二二生三千頭萬緒與接為構逐色逐聲窮劫不悟茍能抱一亦將知止鎮之無名之樸而萬有自冰消瓦解也知止則不隨物遷淡然自足殆無從生矣道在屎尿道在稊稗在坑滿坑在谷滿谷道在天下無在而無乎不在也比喻此道之在天下就如千流萬派無有不歸于江歸于海者無以異矣故筆乘曰異派必會于海殊名必統于道)。
辯德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不失其所即易之止其所也羅什曰在生而不生曰久在死而不死曰壽此一章言察人不如明己勝人不如自強的意思知在外為智察在內為自明勝在外為勢力在內為自強智與力妄也明與強真也入道之門皆由于此人之所以不能入道者以其自知不明自勝不強真不勝妄而為物欲所蔽也人能明己自強回觀返照近取諸身本有智力不可勝用矣不可勝用則無所不瞻物皆備于我而富可勝言哉不可勝用則無所不強千變萬化咸從斯出凡心所發發皆中節也明己之人萬物一體天地同根安有失所之理耶不綿綿若存吾不信也自強之人等視生死猶如旦暮安有不壽之理耶不沒身不殆吾不信也)。
任成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知止可名于大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此一章言至人任其自然不拘于一曲的意思世之于道也可左而不可右可右而不可左拘于一曲者非大道也大道也者無乎不在故泛兮其可左可右也凡天地間飛潛動植無不賴之而不假言辭功業克襄而不居其聲名仁愛育養衣被萬物而不以為主制惟其不辭不名有不為主則常無欲矣常無欲則妙之至者也故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則容之至者也故可名于大因是之故圣人任其自然可以大可以小而卒不拘于一曲單成其大惟卒不單成其大故所以可以大可以小而乃能成其大矣大道泛兮其活活鱍鱍如此也)。
仁德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澹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此一章言守道者無所往而不安的意思大象者道也能抱守無離則凡天下四海五湖何所往而不可哉凡所往者利澤萬物而不主誰為害誰當害故至者無不安無不平無不泰矣夫樂可以悅耳餌可以適口多樂喪志多嗜損神只可以暫而不可以久但如過客一止即去道之在口渾如嚼蠟非同于餌視之無形聽之無聲非同于樂其所用之也既以與人己愈有則何所往而不安平泰也耶)。
微明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使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此一章示微明之理要識將必的意思凡人物事物之理將欲收斂不可強歙必固意開張之使其自歙將欲柔弱不可強弱必固意剛強之使其自弱將欲廢棄不可強廢必固意興起之使其自廢將欲抑奪不可強奪必固付與之使其自奪此理也非術也故曰微明柔之所以勝強弱之所以勝剛正是此微明之理也雖然謂之微明則微而明可也明其微不可也何謂微而明韜此理以自養靜深斂退優游自得如魚之不離水是也何謂明其微炫此理以示人啟釁招尤借寇誨盜如以邦之利器示人是也此理也民可使由而不可使知也圣人用之為理猶魚得水快活有不可勝言者奸邪挾之為術惜莫惜于志莫邪為下其害亦有不可勝言者)。
為政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道常言道之大常也介甫曰言道之主故曰萬物將自賓言道之變故曰萬物將自化作此也鎮者壓定之使不動也羅什曰心得一空資用不失萬神從化伏邪歸正此一章言為政在無為民自歸厚的意思道常者即首章不遷不變之常道也體本無為不遷不變而用無所不為亦不遷不變故曰道常云云王侯若能持守此無為無不為的道常則萬物之理得而天下將自正所謂我無為而民自化也茍利欲之情一萌動我必以此道常無名之質奠安而鎮壓之使其不萌動無名之樸可謂美矣然而不能無跡亦將有所不欲焉必使玄覽滌除心跡俱遣遣亦復遣靜而又靜靜亦不欲則庶乎天下之民自各正性命而無累物之跡矣)。
(蜀渝華巖季而關圣可德玉順朱卷上
徒 發靜 發桂 光贊同刻
嘉興范嗣吳書 嘉郡陳馥林刊
康熙癸亥仲秋月吉嘉禾楞嚴寺般若堂藏板)
嘉興大藏經 道德經順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