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附錄六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選錄)

彭湖嶼

琉球

彭湖嶼

彭湖嶼在府(按指泉州府)東南海中,山形平衍;東西約十五里、南北約二十里,周圍小嶼頗多。自府城東出海,舟行三日可至。又有東、西二碇,亦在海中;自東碇開洋,一日夜可至。其海水號彭湖溝水,分東西流:西達漳、泉,東達呂宋。

「海防考」:『隋開皇中,嘗遣虎賁陳棱略彭湖地。其嶼屹立巨浸中,環島三十有六,如排衙。居民以苦茅為廬舍,推年大者為長,以畋漁為業。地宜牧,牛羊散食山谷間,各〈〈牙攵〉上歷下〉耳為記。「元志」云:「三十六島巨細相間,坡隴相望,有七澳居其間。大約有土無木;土瘠不宜禾稼,產胡麻、綠豆,山羊尤多。居人煮海為鹽、釀秫為酒,采魚蝦、螺蛤以佐食。土商興販以廣其利,貿易至者歲常數十艘,為泉外府。至元末,置巡司于此」。明初洪武五年,湯信國經略海上,以島民叛服難信,議徙之于近郭。二十年,盡徙嶼民,廢巡司而墟其地。繼而不逞者潛聚其中;倭奴往來停泊,取水亦必經此。嘉、隆以后,海寇曾一本等屢嘯聚為寇,官軍大舉,始討平之。萬歷二十年,倭犯朝鮮,哨者云將侵雞籠、淡水;雞籠密邇彭湖,于是議設兵戍險。二十五年,增設游兵,春、冬汛守。四十五年,倭入犯龍門港;遂有長戍之令,兼增沖鋒游兵以厚其勢』。

其地環衍可二百余里、三十六嶼之勝,蓋清漳、溫陵二郡之門戶。但地斥鹵、水咸澀、常燠多風,稼穡差艱耳。嶼之正中日娘宮嶼;從西嶼入,二十里日茶盤、又十里為進嶼,即娘宮嶼矣。——波平浪息,無淜奔激射之勢;其狀如湖,因曰彭湖。湖面寬轉可里許,深穩可泊;遇南北風,我舟汛守皆頓其中。夷人往往窺伺,以為窟穴。面為案山,右為西安;今各置小城,列銃其中以為戍守,名曰銃城。又左為風柜,夷人嘗筑銃城于此;山略高至七、八尺,夷拗其中,上壘土若雉堞。今毀其城,仍分軍戍守,與案山、西安相犄角。東為蒔上澳、豬母落水,最當東南之沖;夷寇從東南來者,遇風輒寄泊焉。由陸趨娘宮三十余里,舊有舟師戍守;今更筑銃城,以防橫突。又東南,為鎖管港、林投仔、龍門、青螺諸澳。龍門有原泉,舊為居民聚落;萬歷四十五年倭流劫大金,所余船突犯泊此嶼。西為西嶼頭,正夷寇出入之道。有果葉澳,泉甚冽可飲。稍北為竹篙澳,又西為〈蟲咠〉仔員,又西北為丁字門、水吼門,非乘潮,舟不得出入;今皆有水陸兵戍守。嶼北為北山墩,有北太武,稍卑為赤嵌。循港而進,越一澳區為鎮海港,壘城于此。又西北,為吉貝嶼。沿海諸山,亂石森列、港道迂曲,非練熟舵梢不能駕舟也。又北太武與中墩稱兩太武,俱湖中最高處,便于瞭望。娘宮稍后二里有穩澳山,頗紆坦。

自萬歷三十七年,紅夷一舟闌入彭湖;久之,乃去。天啟二年六月,有高文律者乘戍兵單弱,以十余船突據彭島,遂因山為城、環海為池;破浪長驅,肆毒于漳、泉沿海一帶,要求互市欲如粵東香山澳夷例。總兵俞咨皋者,用間移紅夷于北港,乃得復彭湖;議于穩澳山開筑城基,通用大石壘砌,高丈有七、厚丈有八,東、西、南共留三門,直北設銃臺一座,內蓋衙宇、營房,鑿井一口,戍守于此以控制娘宮。然議者謂彭湖為漳、泉之門戶,而北港即彭湖之唇齒,失北港則唇亡而齒寒;不特彭湖可慮,漳、泉亦可憂也。北港蓋在彭湖之東南,亦謂之臺灣。天啟以后,皆為紅夷所據。

——錄自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九「福建」(五)。

琉球

琉球之地,在泉州府東海島中,亦在福州府之東北。漢、魏以來,不通中華。隋大業三年,令羽騎尉朱寬入海訪求異俗,始至其國;言語不通,掠一人以歸。明年,復令寬慰撫琉球,不從;寬取其布甲而還。富倭使來朝,見之;曰:『此夷邪久國人所用也』。六年,遣虎賁郎將陳棱等自義安泛海擊之;東行至高華嶼,又東行二日至〈句上黽〉鼊嶼,又一日至其都。琉球王歡斯渴利兜戰敗,棱等乘勝拔其柵、殺其王,男女數千人而還。自是歷唐至宋末,嘗朝貢。元至正二十七年,遣使招諭琉球,不至。其國所轄,有古米、馬齒、太平等山;東北有硫黃、葉壁、七島諸山,并隔海外不相屬。明朝洪武五年,遣行人楊載赍詔往諭,其國率先歸附;太祖獎其忠順,賜符印、章服及閩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人,又許其遣子及陪臣之子來學于國學。其國分為三:曰中山王察度、南山王承宗、北山王帕尼芝;皆遣使朝貢。自永樂以來,其國王嗣立,皆受冊封;后惟中山朝貢不絕,其南山、北山二王俱為所并。嘉靖三十五年,倭寇琉球;世子尚元邀擊,殲之。萬歷三十七年,薩摩州倭侵琉球,其王尚寧;四十年,復國。至今其王相仍,皆稱尚氏。貢道,自閩縣以達于京師。朝廷遣使,去以孟夏、來以季秋,乘風便也。自福州梅花所開洋,七晝夜可至;自泉州彭湖島開洋,五晝夜可至。望見古米山,即其境;東去三百里為葉壁山。又東即日本,恒與貿易假貸。近國那霸首里,并有馬市。

又有雞籠山島野夷,隔難籠淡水洋,亦謂之東番。萬歷四十四年,倭夷脅取其地;久之,始復國。「四夷考」:『琉球之地,僅海外一岡磧,無大聚落。所居曰婆羅檀闊,無城郭,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樹棘為藩而已』。「元史」「志」載:『自彭湖而東,水漸低;近琉球者,謂之落漈——漈者,水趨下不回也』。嘉靖五年,給事中陳侃使琉球,首辨其妄,因別號「大琉球」;西南則暹羅,東北則日本。從長樂廣石出海,隱隱一小山浮云,即小琉球也。更南,則東番諸山;其人盛聚落而無君長,習鏢弩、少舟楫,自昔不通中國。又東隅有夷,鳥語鬼形,殆非人類;或云即毗舍那國云。

——錄自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九「附考」。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彝良县| 宝清县| 霍林郭勒市| 安阳县| 河南省| 武义县| 元谋县| 商城县| 西安市| 新邵县| 南昌市| 丽江市| 张家口市| 雅江县| 洪泽县| 衡山县| 屏山县| 曲周县| 中牟县| 文昌市| 宕昌县| 华坪县| 库车县| 库伦旗| 灌南县| 泰顺县| 谷城县| 大邑县| 会理县| 景东| 安吉县| 额济纳旗| 平定县| 唐海县| 鄂尔多斯市| 平泉县| 新竹市| 宜丰县| 溧水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