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金環的家書(2)
- 桑榆情緣
- 小宗飛獅
- 1901字
- 2015-11-20 11:43:03
石柱擺擺手,說:“李大哥,我們哥倆現在多少也有點兒出息了,是你把我們領上正道的,今后不管遇到什么風雨,我倆算是跟定你了,絕不給你丟臉,是吧小寶。”
“反正我就知道沒有你們哥倆就沒有我小寶的現在,我這輩子就交代你們倆了。”
看著李揚有點傷感,警衛員小劉趕忙端起茶水說:“團長喝杯水暖暖身子,今兒的天氣不太好。”
李揚喝著茶水,發現石柱好像有心事,忙問道:“石柱,想什么呢。”
“我能想什么,沒想什么。”石柱問。
“沒想什么,剛才說得歡歡的,現在怎么啞巴了,沒心事兒才怪呢。”
石柱眉頭皺了皺,終于說出了心里話:“李揚哥,我確實有點事,但我一直不敢跟你說。”
“什么事不敢說,小寶也在,有事說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
“唉,還不是家里的事,我家的情況你們倆是知道的。咱們山區春耕大忙來得早,眼下又到了用人的時候,這次金環回去以后,面對的是兩家的人兩家的地,另外村兒里七事八事的還不少,呢樣少了她都不行,我真擔心把她壓垮了。”
“你的意思是?”李揚關切地問道。
“這幾年金環為了我,為我的全家付出的太多了,她甚至把她自家的事都放到了一邊。我這個想法琢磨好長時間了,始終沒跟你說。”
“什么想法還難以啟齒?”
“能不能讓我退伍回家呀,這樣我可以盡心盡責的照顧他們,也能把金環解脫出來,讓她一心一意地干好其它工作。”
李揚聽后半晌無語,緩慢地站了起來,走到門外目視著遠方。小寶腦子轉得快,他聽出了石柱想退伍的想法,說:“石柱哥,你的想法可不對,知道嗎?你想啊,咱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送情報,一起打鬼子,又一起當兵,受黨的教育多年,現在又都當了干部,不能說不干就不干,你看李揚哥都生氣了。要讓我說呀,誰的家里都有困難,有困難不可怕,怕的是見困難就發愁,困難來了就想退伍,還是聽李揚哥的吧。”
“你瞎摻乎什么?”石柱瞪了小寶一眼。
李揚轉身回到了茶桌旁,左手摸著石柱的頭,右手摸著小寶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咱們哥仨可以說是出生入死的好戰友,好兄弟,還是那句話,這幾年是怎么過來的你們最清楚,無論是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們沒叫過一聲苦,沒喊過一聲累。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有多少像你我這樣的熱血男兒拋家舍業,戰死沙場,最后忠魂烈骨葬于他鄉。而我們活著的人,家里的那點困難又算得了什么?”李揚說完雙手端起茶碗:“今天,咱們以茶代酒,敬敬那些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獻身的烈士們。”四個人都站了起來,端著茶水,共同為死去的英魂祈禱,以軍人特有的方式寄托哀思。
“對不起李揚哥,是我的思想有問題,你批評我吧。”石柱誠懇地檢討起來。
“行了,時間不短了,出來這么長時間也該回去了,石柱的事兒以后再說。”
小寶錘了一下石柱的后背:“走吧,自己的事兒自己解決。”
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如血的殘陽朦朧地籠罩著整個西山,天邊只剩下一抹晚霞。李揚幾個人走在返回營房的路上,微風從他們身邊刮過,盡管還是秋天,但他們還是感到一絲寒意。
回到團部還沒坐穩,通信員便敲響了房門:“報告團長,這有您一封信。”說著把信遞給了李揚。李揚趕忙把信打開并移到最后一頁,怎么也沒想到,映入眼簾的竟是金環的簽名,真是見字如見人,秀麗頎長。可信皮兒上的收信人為什么寫的是自己而不是石柱呢,帶著疑惑他把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明白了原委,打心眼里為金環的進步而高興。
信中寫道:“李揚哥,幾個月的閱兵訓練,使我開闊了視野,見了世面。在你和張帆姐的言傳身帶下,不但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還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逐漸成熟起來。回到村里后,我及時把閱兵盛況和所見所聞向村民們進行了匯報,大家為我能參加建國閱兵感到驕傲和自豪。”
“縣里前兩天開會著,要進行土地改革,根據這個精神,我想咱們李各莊要提前作打算。還好,石柱他爹身體很好,沒有什么病,我父母的身體雖然不如從前了,但也是沒有什么大病,頭疼腦熱的在所難免。”
“每當忙不過來的時候,我還真想叫石柱回來,但又一想,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可不能拖他的后腿呀。”
“最近縣里的領導找我進行了談話,想調我到縣人武部門工作。我想了好幾天,一旦到了縣里,回家的時間就少了,對家里的照顧也會減少。不過我已安排好了,石柱家由二愣先照看著點,我爹媽能自理不用人管,再說我們兩家離的近,相互照應我看問題不大。”
“這次之所以給你寫信,主要是想通過你做好石柱的思想工作,我怕他為了家事又要打退堂鼓了。”
金環的來信字里行間無不充滿著親情、感情、鄉情和友情,她豁達的心胸和深厚的情感李揚為之動容,深感這封信來得太及時了,如果讓石柱看到,他會高興的蹦起來。李揚手上拿著信在宿舍的地上來回轉了幾圈,他在想,這封信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場合交給石柱呢?石柱看到這封信后會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