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支邊前夜(2)
- 桑榆情緣
- 小宗飛獅
- 1882字
- 2015-11-20 11:43:11
張帆聽后略有所思地問:“應該說這么安排非常完美,我沒有異議,什么時間動身?”
王旅長反問道:“你去過西北邊疆嗎?”
張帆說:“西北邊疆只是在書本上看過,實際地方沒去過,您去過嗎?”
“解放前隨送軍事物資的車隊去過一次,但時間很短暫,住了一夜就走了,幾年過去肯定變化不少,我還真想故地重游一下。”
“您說的輕松,您這次可不是故地重游呀,不但要常駐,還要建設新邊疆,肩上的擔子不輕啊!”
“你說的極是,這一去指不定什么時間才能回來,你會想家嗎?還有,李揚在朝鮮還沒回來,將來撤回國內也不知道怎么安排,如果你們倆天各一方怎么辦,你想過這些問題嗎?”
“要說沒想過那是瞎話,但是想有什么用,反正他一時半會兒的也回不來,我一時半會兒的也回不去,一切從緣吧。”王旅長從張帆的話里話外和恍惚的眼神兒中看出,對這次部隊赴疆她沒有一點兒心理準備。
“這么突然的決定確實很殘酷,特別是你們這些年輕人,但我們要從大局出發,……。”王旅長沒說完便被張帆攔住了:“旅長,您不要說了,我從十幾歲就在您的手下工作,我的想法和作風您比誰都清楚,所以,在重大軍事行動面前,我從來沒含糊過,如果沒猜錯的話,應該是我帶領先頭部隊先走吧。”
“你說對了,我想讓你帶領先頭部隊先入疆,這也是個鍛煉的機會,當然還有人輔佐你。西北邊疆不同內地,少數民族聚集,風俗習慣各異,你們要盡快適應當地的風土人情,盡快融入少數民族的社會環境,爭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是我們援疆工作的基礎。”
“我的適應性很強,您就說什么時間動身吧,我好做些準備。”
“具體動身時間還沒定,聽上面統一安排,估計就最近幾天。”
“好吧,我第一批先走,讓英子收尾,其他人員誰走誰留由領導定。”張帆堅定的說。
張帆沒有直接回辦公室,繞了個彎兒來到操場邊上,生龍活虎的戰友們正在列隊進行常規訓練,整齊的步伐伴隨著一二三四的口號聲響徹訓練場的上空,看到熱火朝天的軍訓場面,張帆不免有些感慨:戰友們,今天的訓練有可能是在贛南的最后一次了,不久我們就會坐上悶子車奔向遙遠的邊疆云山腳下,再回到這個地方恐怕今生今世都不可能的了。你們知道這個消息后是怎么想的?特別是那幾個愛哭的姐妹們,你們可以酣暢淋漓的大哭一場,以釋然心中的不快。
部隊支援邊疆建設是從一九五三年開始的。解放初期,全國各地大規模的搞基礎設施建設,一、二產業人力資源奇缺,有地沒人種,莊稼沒人收,造成很大的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從部隊抽調部分官兵支援邊疆的經濟建設。整建制的調防,一個月之內完成任務。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到遙遠的邊疆墾荒種田,這是對每名支邊戰士的嚴峻考驗。
有個小戰士是南方人,在贛南這個地方他還蠻適應,昨天晚上不知道從哪聽到的消息,說部隊要到西北邊疆種地去,一宿沒睡,翻來覆去的想不通,早晨剛蒙蒙亮就起了床,來到旅長辦公室前遲疑了一下,但還是敲響了房門。旅長和政委正在里邊商量事兒,看到哭得淚人兒似的小戰士,忙安慰道:“大早晨的哭成這樣誰欺負你了?坐下慢慢說。”
小戰士從頭到尾就吭哧一句話:“我想家,我想媽媽爸爸。”
王旅長是個剛中帶柔的性子,平時遇到問題一般不著急,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讓步,面對小戰士的思想問題,他沒有過多地批評,而是采取了迂回戰術,由政委先談,然后以此為例召開中層干部會,層層抓苗頭,分別做工作。經過上下這么一折騰,戰士們的思想通了,想家的戰士也轉變了觀念,決心在邊疆廣袤的大地上為祖國的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支邊的消息英子知道的最晚,清晨的起床號剛剛響過,她就亟不可待地來到了張帆的辦公室:“聽說部隊要去支邊,并且是耕田種地,我這單薄的身子受得了嗎,況且小寶也沒消息,我想轉業到地方可以嗎?”
張帆一聽就急了:“入伍時的宣誓你忘了,你是個軍人,不是老百姓,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親人,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再者說,支邊有什么不好,咱們現在還年輕,到了廣闊的邊疆大地,可以盡情地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施展你的宏圖大略,將來小寶回來也可以到邊疆去,和你一起為建設邊疆共同出力。”
張帆看出英子有點發愁,主要問題是在小寶身上,她接著說道:“關于小寶的問題,我跟旅長已經談過,把你放在最后一批撤出基地。最近還要與抗美援朝前線聯系,繼續加大尋找力度。同時與李揚聯系,讓他們注意各方面情況,有了小寶消息,迅速告訴我們,你會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的。”
英子聽了張帆的一席話,心里有所觸動。但她要求,臨走之前能否回家一趟看看老人。
“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人,旅部還沒有具體意見,看情況再說吧。”張帆沒有正面回答她。
就在張帆和英子討論援疆問題的時候,一個重大消息順著電波傳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