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調達在羅閱城。興謀害心后事彰露舉國聞知。時王阿阇世語調達曰。汝宜出國不須住此。十六大國莫不聞知。云何此有調達造作眾惡。起傷害心向于如來。調達聞已內懷憂戚。心不自寧便還本國。宿怨不盡為恚結所纏。唐突菩薩宮內。語瞿夷曰。我今取汝拜為第一夫人。不審圣女為可爾不。瞿夷聞之語調達曰。前汝右手吾欲把之。調達尋舒手使把。扼腕骨碎五指血出。當時迷悶良久乃穌。瞿夷語曰。除悉達力。更無有人出我上者。設當與汝相把持者。身體碎爛劇于塵霧。猶如力人指壞千樹。隨意碎之有何難乎。是時調達。轉進入宮殿坐菩薩床。宮人見之悉共嫌恨。即前競捉擲于床下。即傷左臗不堪行來。家人輦輿還歸本舍。諸釋皆嫌皆來告語。汝今調達宜可改更向佛懺悔。調達聞之私設巧詐。密作鐵爪害毒涂之。外形柔和內懷嗔恚。爾時調達憶佛所說。瞿曇沙門恒陳此言。有身無瘡痏不為毒所害。毒無奈瘡何無惡無所造。我今當往佯如懺悔。以爪摑壞其腳。毒氣流溢自當取死。諸人輦輿往詣世尊。去世尊三七仞。語左右人。下我在地吾欲步往。尋下在地尋時地中勇火沸出。纏裹其身將入地獄。是故說曰有身無瘡痏不為毒所害毒無奈瘡何也。
多有行眾惡必為身作累
施善布恩德此事甚為難
多有行眾惡必為身作累者。世多有人布惡自侵不合圣諦。屠割魚獵養豬畜雞。張施懸弶以捕群鹿。為賊殺賊縛就獄卒。真陀羅種弦索飛綸。如是惡行眾生不可稱說。如斯之類必為身作患。死入地獄受痛難量。是故說曰。多有行眾惡必為身作累也。施善布恩德此事甚為難者。人能自察前世后世善惡報應。廣施周窮侵肌之貸。以施于人此事甚難。是故說曰施善布恩德此事甚為難也。
善哉修善者善哉為甚惡
惡惡自為易惡人為善難
善哉修善者。善人修善行應自然。為惡之徒不可親近。為善之人諸佛衛護。諸天世人所可愛敬。所至之方終不離善知識。是故說曰善哉修善者。善哉為甚惡者。人之為惡日增無損。猶如蔓草不種自滋。正使鏟其地凈故處。猶生不息。是故說曰善哉為甚惡也。惡惡自為易惡人為善難者。猶如真陀羅種。恒擔死人捐棄冢間。心恒喜歡無所畏忌。心倍歡喜以自娛樂。猶若典獄之人守護杻械。晝夜行惡自謂為尊。賢圣之人觀此眾變以為大患。應死之人將詣都市。舉足下足以近死地。三界酸楚何可貪慕。是故說曰惡惡自為易惡人為善難也。
愚者自謂生猶惡未成熟
惡以成熟滿諸苦亦復熟
愚者自謂正猶惡未成熟者。愚人自念所行專正。余者所作皆為非法。見行善者共憎嫉之。罪根以具癡心純熟。然后乃知我所作非。今我造惡非父母為。亦非兄弟宗親所造。分受其罪悔無所及。非天非鬼非沙門梵志之所造。我今自知罪之根本。上不怨天下不尤地。甘心受罪知復奈何。是故說曰愚者自謂正猶惡未成熟也。惡以成熟滿諸苦亦復受者。積罪之人入獄受報。十三種焰纏裹其身。死而復穌求死不得。要償故罪以盡無余。然后乃出。若在畜生愚癡所蔽不識真道。領腫脊壞穿鼻羈頭枷鎖手腳。若生餓鬼晝夜饑渴。腹若泰山咽細若針。身長四十里。一寸千隔。若在人中貧賤困悴。衣不蓋形食不充口。是故說曰惡以成熟滿諸苦亦復熟也。
賢者見于惡不為惡所熟
如惡以不熟惡者觀其惡
賢者見于惡不為惡所熟者。彼執行人見其行惡隨時訶諫。此非妙行輪轉生死求出甚難。于三惡道造罪根本。是故說曰賢者見于惡不為惡所熟也。如惡以不熟惡者觀其惡者。如人作惡后尋懷悔。咄我所作將非。其宜人之所嫉。我今習之將非。是我執意誤乎。自今改悔觀惡穢污。是故說曰如惡以不熟惡者觀其惡也。
賢者觀其惡乃至賢不熟
設以賢熟者賢賢自相觀
賢者觀其惡乃至賢不熟者。賢人守戒眾德具足。多聞辯慧言無缺漏。出言柔和常行真誠。行四等心慈愍一切。見小過隙便懷恐懼。況當造無擇之罪。是故說曰賢者觀其惡乃至賢不熟也。設以賢熟者賢賢自相觀者。賢者自察自觀性行。我今所致供養者。皆由前身積學所致。宿不種福布恩施德。今日何緣得此福報。今不謹慎重行其德者。后更受形無福可憑。復當流浪經歷生死。方便積行久乃成就。其間艱難非度所知非算所籌。過佛恒沙不睹不聞。由行自墜至今不度。是故說曰設以賢熟者賢賢自相觀也。
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作
于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
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作者人為惡行當自改更。備受三涂八難之苦。于中求出亦甚難得。是故智者。制以禁法防以未然。設受其報猶輕。若在地獄湯冷水微受苦無幾。斯由悔過知罪根本。若作畜生負擔不重。食以隨時不加苦痛。若為餓鬼。鬼有四種。生作豪尊餓鬼。衣食自然。若處人間豪富大族無所渴乏。若生于天。微福之報。食以覆口自恥福少。是故說曰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作也。于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者。學人見惡意不愿樂。自攝其意不使分散。罪雖微細報如泰山。猛火雖小焚燒山野。是以智者常當防慮知惡根源眾苦之首。是故說曰于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也。
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
于彼意愿樂善受其福報
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者。人生一世。所以致貧窮者。皆由前身慳結所誤。是以圣人觸類所說。先以施惠為首。雖復貧窮。要當少多減損以補曩愆。雖無財貨當自役己出力作使。修補神祠佐助眾事。不使日夜闕其福業。彈指之頃念善亦是。況復躬自行功德乎。是故說曰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也。于彼意愿樂善受其福報者。人之修福多所潤及。見行善者代其歡喜。輒自出財勸助為福。見身獲祐善名流布。見者心歡靡不致敬。生輒遇圣不墮八無閑處。是故說曰于彼意愿樂善受其福報。
先當制善心攝持惡根本
由是興福業心由樂于惡
先當制善心攝持惡根本者。善心具足勿令分散。執意在前如擎油缽。戰戰競競如避劫燒。當以無常苦空非身。除心穢垢沐浴使凈。是故說曰當先制善心攝持惡根本也。由是興福業心由樂于惡者。人不行善作后世資糧者。命終燒身之患。日夜為惡不能自改。是故說曰由是興福業心由樂于惡也。
為惡雖復少后世受苦深
當獲無邊報如毒在心腹
為惡雖復少后世受苦深者。人意不固所行無記。少多為罪或覺不覺。要當受報不免其對。無慚無愧不求出要求度世道。是故說曰為惡雖復少后世受苦深也。當獲無邊報如毒在心腹者。少多有隙塵垢染意。便當受于無邊之罪。或觸嬈人使興惡行。由是自致墮無邊罪。或離別眷屬斗亂家室。如此之苦眾惱無數。是故說曰當獲無邊報如毒在心腹也。
為福雖少后受大福當獲大報
如種獲實
為福雖少后受大福者。人之為福唯存在心。不在財物有多有少。設施物多內心吝惜。后獲其福亦不足言。施物雖少心意普等。廣及一切不自為己。后獲其福不可稱限。是故說曰為福雖少后受大福也。當獲大報如種獲實者。后受天人自然之福顏色從容。恒處中國不在邊境。言從語用不傷人意。饒財多寶不懷憎嫉。在家修德宗族和穆。設當出家捐棄恩愛。剃除須發著三法衣。苦形學道除榮冀心。越次取證盡其有漏成無漏行。眾德普備功福具滿。猶如田夫多種獲報。倉庫盈滿意志歡喜。內自慶賀功不唐舉。是故說曰當獲大報如種獲實也。
無過而強輕無恚而強侵
當于十品處便當趣于彼
無過而強輕無恚而強侵者。如彼有人無有恚嫉憍慢之心。然愚騃之人。興意向彼起謀害心。諸佛世尊慈愍一切。見有哀苦拔濟其難。興念生類如母愛子。是故說曰無過而強輕無恚而強侵也。當于十品處便當趣于彼者。所謂十品者。一名無救。二名焰三名大焰。四名黑繩五名啼哭。六名大啼哭。七名等害八名等命。九者畜生。十者餓鬼。其有眾生惡心熾盛。壽終之后不離此十處。是故說曰當于十品處便當趣于彼也。
痛癢語粗獷此形必壞敗
眾病所酷切心亂而不定
宗族別離散財貨費耗盡
王者所劫略所愿不從意
或復無數變為火所焚燒
身壞無智慧亦趣于十品
此上諸偈。盡是如來神口所說。調達愚教阿阇世酒飲暴象醉向如來。是時世尊尋向彼象。而說斯偈。
作惡勿言無久作言無罪
屏猥言無罪斯皆有證驗
夫人作惡事有輕重。意盛不舍不能去離不求出要。藏隱自匿。亦復不能向人陳說。是以世尊教誨后人。新作舊造下至屏猥之處。善惡冥報不可藏匿。是故說曰作惡勿言無久作言無罪也。屏猥言無罪斯皆有證驗者。人欲設意在屏猥處造諸罪根。當時雖可免萌類謗。然復不免后世報對。是故說曰屏猥言無罪斯皆有證驗也。
作惡言有憂久作亦言憂
屏猥亦言憂彼報亦有憂
人之造惡初意赫熾不自覺知。當時心勇謂為應爾。爾時世尊便引其喻。如日初沒之際。山川樹影皆各垂陰遂至于冥。今此群惑之徒。執迷亦爾。造身口行不善之本。臨終之日諸惡重陰。各各自隨漸漸將至冥室受報。是故說曰作惡言有憂久作亦言憂屏猥亦言憂彼報亦有憂也。
此憂彼亦憂惡行二俱憂
彼憂彼受報見行乃知審
所謂此憂者今現世憂。所謂彼憂者。后世之憂。所謂此憂。不死不命終。所謂彼憂者已死已命終。是故說曰此憂彼亦憂也。惡行二俱憂者。彼憂彼受報見行乃知審。
此喜彼亦喜福行二俱喜
彼喜彼受報見行自清凈
昔琉璃王興兵。攻伐迦維羅竭國。摧破人民擒獲七千。圣人見道跡者悉埋其足。使暴象蹋蹈殺之。略說其義。佛告比丘。拘薩羅王現無反復。違圣叛真。興無擇罪。斯等之類卻后七日自當受報。拘薩羅國。王種當絕。無復繼嗣。無擇地獄火焰當出。纏裹王身及諸侍從。悉入無擇地獄之中。琉璃聞之即日嚴駕四種之兵。宮人婇女出城避災。尋詣恒水張帆乘船謂為免難。時阿鼻地獄火焰來接及諸群眾。翼從多少悉入地獄無得脫者。琉璃王先未避災之時。來至舍衛城內。遙聞作倡伎樂歌舞戲笑五樂自娛。王問左右。斯是誰家戲笑之聲乃徹于此。諸臣白曰。此是只頭太子家中音樂之聲。王尋遣信速喚使來。我今征伐與賊戰斗憂慮國事。只頭今日方更歡樂。以五樂自娛。設我戰斗不如賊者。此人必望得王尊位。只頭太子聞王召喚。尋出奉迎。王告太子。吾與賊戰心憂萬國。汝今方更五樂自娛。即拔利劍斬而舍去。只頭舍身即生天上。內宮妓女五樂自娛不覺失主。天上婇女前后圍繞。亦復作倡伎樂共相娛樂。爾時世尊以天眼。觀見只頭王子二處受福。在大眾中而說斯偈。
此喜彼亦喜福行二俱喜
彼喜彼受報見行自清凈
爾時世尊。復與琉璃王而說斯偈。
此煮彼亦煮罪行二俱煮
彼煮彼受罪見行自有驗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見琉璃王處在地獄。拷掠榜笞五毒酸楚。是故世尊而說斯偈。
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徑如船截流渡
昔佛先世未成等正覺時。為菩薩身。號曰一切施。為婆羅門故。自縛詣闕。敵國王曰。汝今畏吾。爾時一切施而說斯偈。
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徑如船截流渡
昔有啖人鬼。在人中作王。恒食人肉以為廚宰。鄰國征伐得九十九王。二十一人以為常則。九十九王白羅剎王曰。鄰國有王名曰善宿。好行施惠修菩薩德。有所求索不逆人意。大王設能擒獲彼者。我等甘心受死萬無一恨。爾時羅剎人王。即起鬼兵往伺其便。正值善宿大王在外園觀浴池游戲。有一梵志。辭家外學。夫梵志之法。臨辭去時白父母言。我今離家追伴學問。計還之日且未有期。設財貨窮乏從王舉貸我還當償。其人學問以得成就。來至家中但見空屋不見人眾。即問鄰比。我今父母兄弟姊妹竟為所在。鄰比報曰。汝學之后舉王財賄無以當償。為王所系今在牢獄。欲往看者宜知是時。其人自念。家窮事狹無有財寶。設我詣獄親覲父母。復當拘執同受其苦不免王法。宜令在外改形易服竊行求索畢償官物乃得出身耳。其人復念。鄰國有王號善宿。修行道德施心不絕。當往至彼至誠告情。必不見違。足償王物。尋往至彼隨王乞索。王言大佳。當相供給。須吾沐浴訖當惠施。小停勿憂不負言信。王詣浴池為鬼兵所擒。王尋還顧悲戚涕零。鬼王問曰。我等聞王仁和博愛靡不周濟。雖遭厄困何為悲戚。王報鬼曰。我生惠施未曾有悔。向有梵志在外乞索。許而未與。是以憂戚耳。鬼王白王。王守誠信由來不改。如今放王施訖時還。乃知王心不失誠信。王得還宮開藏惠施恣彼人意。尋還就信詣鬼王所。鬼王告曰。汝不畏吾乎。何為受死而來。爾時善宿大王向彼鬼王。而說斯偈。
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徑如船截流渡
鬼王聞之內懷慚愧。改心易行思修善本。即告善宿王曰。今聞所說人中難有。今放九十九王。我舍此位。愿王統領以法治化。我領鬼眾還歸本居住。若俱健者自當數覲。即共離別各還所在。萬民稱慶國界清泰。共行十善不修惡業。善宿積行不息。后得成佛于樹王下。復說斯偈。
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徑如船截流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