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布袋和尚。常在通衢而立。僧問。和尚在這里作什么。師云。等個人來。曰。來也。師遂于懷中取一橘子度與。僧擬接。師縮手云。汝不是這個人。
○又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放布袋。叉手而立。僧云。只此別更有在。師拈布袋。上肩而去。
寒山子。因眾僧炙茄次。山將茄串。向僧背上打一下。僧回首。山呈起茄串云。是什么。僧云。這風顛漢。山向傍僧云。你道這僧。費多少鹽醬。
拾得掃地次。寺主問。汝因豐干拾得汝歸也。汝拾得。汝畢竟姓名什么。拾得放掃帚。叉手而立。再問。拾得拈起掃帚。掃地而去。
無著和尚往臺山。文殊迎問。大德何方而來。云。南方。云。南方佛法如何住持。云。末法比丘少奉戒律。云。多少眾。云。或三百。或五百。無著卻問。和尚此間如何住持。云。凡圣同居。龍蛇混雜。云。多少眾。文殊云。前三三。后三三。無著辭退。均提童子送出。著云。適來和尚道。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子召云。大德。著回首。子云。是多少。(洞山云。欲觀其父。先觀其子)。
婺州傅大士。因梁武帝請講經。士才升座。以尺拊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志公乃問。陛下會么。云。不會。公曰。大士講經竟。(以上出統要第二卷)。
流通品
若不傳法度眾生 畢竟無能報恩者
宗鏡舉頌云。
假使頂戴塵沙劫身。為床座遍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決定無能報恩者。
(富字函第九卷)。
又舉成實論云。佛說內外中間之言。遂即入定。時有五百羅漢。各釋此言。佛出定后。同問。世尊。誰當佛意。佛言。并非我意。又白佛言。既不當佛意。將得無罪。佛言。雖非我意。各順正理。堪為圣教。(祿字函第二卷)。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