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 寶慶四明志
- 方萬里
- 3684字
- 2015-11-11 10:20:26
徐杲 【奉議郎慶元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到任五年九月十五日避嫌離任】
王百揆 【朝奉郎慶元六年正月初九日到任該磨勘轉朝散郎嘉泰三年三月初三日滿】
商逸卿 【宣教郎嘉泰三年三月初三日到任磨勘轉奉議郎開禧二年四月十四日滿】
趙奇夫 【通直郎開禧二年四月十四日到任嘉定元年八月初八日因事離任】
崔端學 【通直郎嘉定元年十一月初三日到任五年二月初一日滿】
蔣綸 【通直郎嘉定五年二月初一日到任次年磨勘轉奉議郎賜緋七年十月初四日滿】
錢憲邦 【宣教郎嘉定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到任十一年八月初四日滿】
趙珌夫 【宣教郎嘉定十一年八月初四日到任】
施廷臣 【宣教郎嘉定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到任寶典磨勘覃恩轉承議郎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滿】
趙汝(目監) 【通直郎嘉定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任覃恩磨勘轉承議郎寶慶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滿】
陳纘 【通直郎寶慶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到任】
社稷
壇在縣西一里開禧元年令商逸卿修
城隍
廟在縣東南七十步梁貞明二年建
學校
皇朝雍熙二年主簿李齊始建先圣殿于縣東二十步至道元年令馮璉增修崇寧中詔天下行三舍法因增廣為學宮建炎四年毀于兵紹興八年令章汝翼改建于縣東北半里慶元元年令韓永德重建大成殿歷三令始備講堂曰明倫久亦圯嘉泰四年令商逸卿撤新之邑人胡大任黃君中益地以拓學區嘉定四年令崔端學乃創立四齋曰育英曰養賢曰升俊曰達材米有廩祭有庫迭石為泮水橋設重門于橋之外戟門內新立兩廡八年攝守程覃捐緡錢四百委主簿攝縣事戴栩于明倫堂之前護以儀門后立直舍三閑辟小學齋曰求益環泮水之岸皆甃之十二年趙珌夫宰邑相繼撥官產以埤學租舊租之湮沒者核實而附于石養士始僅足矣商與崔之所建皆商實記之
祭器商逸卿修
祭服闕
御書
紹興御書 【淳熙十六年頒降】
寶慶訓敕士風御筆二軸 【一軸漕司頒降一軸本府頒降】
官書
史記 【二十四冊】 兩漢書 【四十八冊】
唐書 【四十冊】
右開禧元年令商逸卿置
通鑒要覽
右嘉定四年令崔端學置
錢糧 【舊收米谷幾八百石職掌不明遂多湮沒嘉定十二年令趙珌夫增置學租且驅磨舊租之數刻于石而湮沒之久者追尋未竟今以見管數紀之】
米五百九石九斗九升八合
谷五十四石五斗
租錢六十貫文
城郭
縣城周環四百五十丈壕三百余丈世傳錢氏開邑時置
坊巷 【嘉定八年主簿戴栩攝邑始立門牌各以坊市舊事建立】
通利坊 乘安坊 景福坊
榮桂坊 淑孝坊 富德坊
亨濟坊 柔遠坊 棲鳳坊
孝行坊 和豐坊 保定坊
善慶坊 上安坊 清晏坊
洪化坊 僊桂坊 神秀坊
寶山坊
倉庫務場等
倉 【縣城內】
庫 【縣廊】
酒稅務 【縣東南一百五十步天禧五年置】
澥浦稅場 【縣西北六十里】
清泉鹽場 【縣南十三里崇邱鄉覺海院東】
龍頭鹽場 【靈緒三都去縣一百里開禧元年置】
穿山鹽場 【海晏二都去縣九十里干道中立為清泉子場開禧二年改為正場】
長山鹽場 【靈巖二都石湫(石契)下去縣四十里舊隸清泉嘉定四年改為正場】
居養院 【縣東一百三十五步元符二年置】
安濟坊 【與居養院相鄰崇寧元年建久而皆圯嘉定十四年令趙珌夫重建安濟院】
漏澤園 【縣西一里一百八十步崇寧三年建】
公宇
縣廳 【梁貞明二年立皇朝雍熙元年主簿李齊修建炎四年毀于兵紹興元年令蓋大淵重建淳熙四年三月令陳公亮再建縣門其上為敕書樓紹熙五年樓圯于風六年令韓永德重建】
靜安門 【縣前】
迎恩門 【嘉定八年主簿戴栩權縣立】
海光閣 【舊名多稼亭在縣廳西北嘉定四年二月令崔端學重建】
清輝軒 【海光閣前嘉定十三年令趙珌夫立】
永賴亭 【淳熙十年新迭石湫海塘六百余丈十六年通判林桷作亭臨之在水軍第一將營之后】
海晏亭 【嘉定十五年增砌石塘五百二十丈又建亭于統制衙后名以鎮海寶慶二年守胡矩改扁今名】
航濟亭 【縣東南四十步元豐元年建為麗使往還賜燕之地建炎兵毀遂廢】
柔遠亭 【縣南五十步舊名巨川崇寧二年令徐禋重建更名建炎四年毀于兵】
迎麾亭 【縣西三里靖康二年權縣徐遹成建今廢】
官僚
丞 【聽事縣東一百二十步崇寧五年建】
主簿 【聽事縣東南一百步舊本水陸管界巡檢寨嘉佑八年令鄭諤奏請移寨于澥浦以其地蓋簿廳廳側有淮海樓為秦少游作也建炎四年毀于兵慶元五年主簿陳廣孫重建攻媿樓鑰記之怪淮海集題詠不及定海其實少游嘗在浙東帥程辟館中程辟之為定海簿而竟不至記文謂調是官而未始至后人遂借公為重而名斯樓斯言得之】
尉 【聽事縣東八十步淳熙元年建】
監酒 【聽事縣東南一百步自水軍抱認酒息錢省罷監官聽事遂為水軍酒務】
監稅 【聽事縣東南一百步柔遠亭之側】
海內東寨巡檢 【梁貞明二年置駐札迎賓院皇朝天圣中置土軍一百人建聽事于縣東九十步建炎四年毀于兵有旨土軍并就西寨官省】
海內西寨巡檢 【聽事舊在縣西南三十步嘉定七年攝守程覃奏請移軍屯烏崎頭八年五月十七日并聽事移建】
白峰巡檢 【建炎四年置就諸寨撥土軍隸于海晏鄉真修院慈灣院駐札防捍海道后緣海寇剽劫苔浦紹興二十六年守王俁奏降為海內巡檢下指使立寨午棲跳至今就海內寨撥隸土軍】
水陸管界巡檢 【聽事本今簿廳之址嘉佑八年移建澥浦在縣西北六十里】
青泉監鹽
龍頭監鹽
穿山監鹽
長山監鹽 【四鹽官聽事各在本場去縣遠近己見本場注龍頭長山二場自寶慶二年提鹽余鑄奏選辟文資】
驛鋪
濟川館 【縣南三十步舊名利涉崇寧三年火紹興八年令章汝翼重建改名濟川淳熙初令唐銓重修久而圯嘉定元年三月令趙奇夫重建易亭曰館崔端學繼之始落其成】
西門鋪 【縣郭南至清水鋪二十五里北至縣五里】
清水鋪 【清水坊前南至鄞縣桃花鋪三十五里】
河頭鋪 【育王河頭西至鄞縣桃花渡五十五里東至蘆浦鋪五十里】
蘆浦鋪 【穿山(石契)東渡海洋至昌國縣】
敘山
山
候濤山縣東北八里一名招寶山耆舊相傳山下有蚌生明珠往來波濤之閑漁人或得之即光耀逼人駭浪繼作舟不可行投之乃止
巾子山縣東北八里與候濤山形勢相控為潮水出入之障蔽邑無水患者兩山之力非二山障蔽不可為邑矣
金雞山候濤山外海囗世傳山內有金雞正鎮海門
鮫門山縣東四十里一名嘉門其山環鎖海囗出鮫門則大洋也
虎蹲山縣東二里屹立海囗象形而名之
游山縣東二里海中
印山縣東一里
梓蔭山縣東一里統制馮柄夷而筑之上建屏山堂
竹嶼山縣東南一十二里
青岙山縣東南一十五里
樂家嶼山縣東南二十五里
蘆山縣東南石湫浦
鬼嶼山縣東南石蓮灣好事者易名寶嶼山
小三山縣東南四十五里
啟霞山縣東南七十里
柏香巖啟霞山下
紫石頭山縣東南八十里以石色得名
云雩山縣東南八十里
瑞巖山縣東南九十里山有十二峰皇朝大中祥符五年有芝草生于青松峰之下守臣康孝基奏奉敕獎諭云和氣所蒸靈苗載育時惟珍物著厥祥經省覽貢陳良增嘉悅想宜知悉詔牌具存
大蓬山縣西北一百里
烏崎山縣東南一百一十里
大榭山小榭山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盤岙山縣南七十里水遶太白山陰而出凡三十六盤
靈巖山縣南四十里
陳山縣南一十五里
飯山縣南三十里
剡岙山去縣十五里下有泗洲堂
長山縣南十五里
南山縣南十里
東山縣南十里與南山對峙
龍山縣西南三十五里形勢如龍
慈岙山縣西南九十里耆老相傳左慈嘗隱此山故以為名
算嶼山縣西七十里
新婦山縣西北六十里
石壇山縣西北七十五里其山有石如壇
伏龍山縣西北八十里一名箬山其山跨東海西海之門宛若龍頭龍尾之形又若龍赴海之狀因名伏龍山內有刺史門石壇乳井產(木患)子木水產紫菜獨勝他所著名伏龍菜餅
敘水〔渠堰(石契)閘橋梁津渡附〕
水
海環縣之東南北山勢盤旋潮泥積淤善經理之皆可為田稍失堤防風潮沖擊則平田高岸悉為水鄉淳熙十年令唐叔翰與水軍統制王彥舉統領董珍申府聞于朝支降錢米效錢塘江例迭石甃塘岸六百二丈五尺嘉定十五年接連增甃五百二十丈蓋府薦有請朝廷續賜費也其工役縣尹施廷臣水軍統制陳文分董之塘有峻阪捍御甚固本縣又準行下于石塘盡處再筑土塘三百六十丈以續之有永賴海晏二亭臨石塘之上經始之難后來者不可忽
大浹江縣南一里與鄞江通
小浹江縣南一十五里
富都湖縣南五十五里又曰萬金湖周環三十里溉民田二百余頃
彭城湖縣南四十五里溉民田一百余頃夏侯曾先地志云墻下湖周環一十里即此湖也
楊溪縣南三十五里
章家溪縣南三十里
新婦潭縣南三十五里有娘娘祠
石湫縣東南三十里水源出太白王荊公經行記所謂下靈巖浮石湫之壑是也鄭瓚黃中有詩云一水玻璃似苕霅群山俎豆勝方壺
華家匯縣東南二十五里
石蓮灣縣東南三十五里
朱家浦縣東南四十里
槎浦縣東三十里
東泉池在縣東泉有二脈其東之脈咸其西之脈甘甘泉常盈雖遇旱暵不耗竭咸者多涸有時而出味未嘗雜皇朝嘉佑三年令鄭洙以石甃四旁其廣二十余丈其長居廣之半其深得長四之一邑人至今蒙其利
鳳浦湖縣北七十里
沈窖湖縣北一百里溉民田數百頃
清水浦縣西三十里
渠堰(石契)閘
通山(石契)縣東南海晏鄉一百里慶歷七年荊國王公安石宰鄞縣時鑿山為之
張監(石契)縣西五里
石湫(石契)縣南三十五里
黃滿堰縣南十五里
大博堰縣南三十里
坉埭堰縣南三十里
楊木堰
橋梁
善慶橋 【縣側半里】
嘉定橋 【縣東一里】
曹家橋 【縣東一里】
市西橋 【縣西二里唐開元中建】
通利橋 【縣西二里】
雙橋 【縣西二里】
小浹江橋 【縣南一十五里熙寧六年建】
和尚橋 【縣南十八里】
大明洋橋 【縣南二十里嘉定中重建】
衛家橋 【縣南二十五里】
雙纖橋 【縣南二十五里】
童家橋 【縣南二十五里】
蔣博橋 【縣南二十七里】
石湫市橋 【縣南三十里寶慶二年重建】
四柱橋 【縣南三十里】
師姑橋 【縣南三十五里】
呈圣橋 【縣東南五十里】
撞山橋 【縣西二十里】
三石橋 【縣西三十五里唐貞元八年建】
孔浦橋 【縣西五十里漢干佑元年建】
駱駝橋 【縣西五十里建隆元年建】
澥浦橋 【縣西北六十里唐大和二年建】
石橋 【縣西南三十里皇佑年中建】
津渡
大浹渡 【縣南一里】
小浹渡 【縣南一十五里】
東江渡
朱家渡
胡江渡
蘆浦渡 【縣東一百里乘半潮可抵昌國縣】
敘產 【見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