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果部(4)
- 本草經解
- 葉桂
- 2824字
- 2015-11-10 19:39:49
大棗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大棗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
氣味升多于降。陽也。心腹者。太陰經行之地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陽形氣不足者。
宜調以甘藥。大棗味甘。可以調不足。故主心腹邪氣。外為陽。內為陰。陰和則中安。甘平益陰。所以安中。脾者陰氣之原也。胃者陽氣之原也。甘平益陰。故養脾氣。陰和則陽平。
故平胃氣。中氣不足。則九竅不通。甘能滿中。中氣足。九竅通也。十二經者。三陰三陽也。
脾胃者。陰陽之原也。大棗養脾氣。平胃氣。則十二經無不助矣。肺主氣而生津液。氣平益肺。所以主少氣少津液也。肺主一身之氣。脾統一身之血。甘平益脾肺。身中氣血和。自無不足之癥矣。血氣足則神安。所以定大驚。脾主四肢。味甘益脾。脾氣充。四肢自輕。甘平解毒。故和百藥。肺氣充。脾血足。所以輕身延年也。
制 方:大棗同小麥、甘草。名甘草小麥湯。治婦人臟燥。無故悲啼。
芡實
氣平澀。味甘。無毒。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炒)芡實氣平澀。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脾為濕土而統血。濕邪傷于下。則走腰脊膝。致血泣而成痹。芡實甘平。則益脾肺。肺通水道則濕行。脾和則血活。而痹者瘳矣。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補中。暴疾多屬于火。得水之精者。多能抑火。芡實味甘屬土。而生于水。所以制火而主暴疾。腎藏精。肺為金而腎為水。氣平益肺。肺氣旺則生精。金生水也。味甘益脾。脾氣升。
氣平益肺。肺氣降。升降如。則天清地寧。養之以剛大。而志強矣。味甘益脾。脾統血。目得血則明。耳得血則聰。故令耳目聰明也。久服氣平益肺。肺氣充則身輕。味甘益脾。脾血旺耐老不饑也。肺脾氣血充足。神仙有自來矣。
制 方:芡實同金櫻子丸。補下元虛。同白茯、秋石、蓮肉、棗肉丸。治便數遺精。
木瓜
氣溫。味酸。無毒。主濕痹香港腳。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木瓜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氣溫升達。味酸收斂。一直一曲。曲直為木。入足厥陰肝經。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肝主筋。濕傷筋。筋攣則痹。木瓜溫能散濕。酸能舒筋。故主濕痹。香港腳者濕侵肝絡也。酸能滋肝。溫能散濕。故亦主之。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者。肝屬木。木邪乘土。上吐下泄。肝主筋。筋熱短縮而為之轉也。木瓜入土以瀉木。木平筋自舒。所以主之也。
制 方:木瓜同桑皮、大棗。治霍亂轉筋。同歸身、牛膝、石斛、續斷、白芍、陳皮。治血虛轉筋。
同苡仁、白茯、白術、五加皮、石斛、萆 、黃柏。治香港腳。專為末。治楊梅結毒。
烏梅
氣平。味酸。無毒。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
烏梅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
氣味俱降。陰也。肺主氣。氣平則降。所以下氣。肝屬木。木苦火炎。逆于胸中。則熱而煩滿。烏梅味酸。能收浮熱。吸氣下行。所以止煩滿也。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氣平。能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肢體屬脾。脾為土。肝木克土則痛。味酸則斂。所以止痛。肝藏血。血枯則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則潤。不仁死肌愈也。去青黑痣及蝕惡肉。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與肉也。
制 方:烏梅作湯。治火炎頭痛。同豆豉、甘草、生姜、童便。治勞瘧。同川蓮丸。治赤痢。專燒灰。敷治 肉。
枇杷葉
氣平。味苦。無毒。主卒 不止。下氣。(火炙刷盡毛)枇杷葉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暴病屬火。火炎上逆。 而不止。 者噦也。味苦清心火。所以主之。
肺主氣。氣熱則上逆。氣平降肺氣。所以下氣也。
制 方:枇杷葉同麥冬、五味、白芍、甘草。治卒 不止。同蘇梗、前胡、丹皮、花粉、五味、木瓜。治氣逆不下。
龍眼肉
氣平。味甘。無毒。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除蠱毒。去三蟲。久服強魂聰明。
輕身不老。通神明。
圓肉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
氣味降中有升。陰也。脾者五臟之原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圓肉味甘益脾。脾健運則五臟皆充。而邪氣不能容矣。腎藏志。腎者水藏也。圓肉氣平益肺。肺金生腎水。水滋而志安。味甘益脾。脾補則食自進。甘能解毒。故除蠱。三蟲濕熱所化也。氣平益肺。肺金藏也。
肺益則清肅之令行。水道通。濕熱下逐。而蟲去矣。久服氣平益肺。味甘益脾。脾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氣。氣足生精。而陰氣獨強。心肝腎俱滋矣。肝藏魂。肝滋血藏。故魂強而目明。腎滋水旺。則身輕而耳聰。心滋血潤。血色華面。所以不老。心靈通達。所以神明也。
制 方:圓肉同生地、天冬、麥冬、丹參、柏仁、遠志、蓮肉、五味、茯神、人參。補心安神。
山楂子
氣冷。味酸。無毒。煮汁服。止水痢。沐頭洗身。治瘡癢。
山楂氣冷。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
氣味俱降。陰也。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則滯而成痢。山楂味酸益肝。肝能散精。則滯下行。氣冷益肺。肺氣通調。則水谷分而痢止矣。沐頭者。山楂消滯能去垢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瘡癢肺熱也。氣冷清肺。所以洗之也。
制 方:山楂同礬紅、川蓮、紅曲。消肉積。同紅曲、麥芽、陳皮、白術、肉果、濃樸、砂仁。
消食積。同小茴丸。治疝氣。
杏仁
氣溫。味甘。有小毒。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湯泡去皮尖雙仁者大毒勿用)杏仁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
杏果本苦。且屬核仁而有小毒。則稟火性。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升。陽也。肺為金藏。氣上逆乘肺則咳。肺苦氣逆。急食苦以泄之。杏仁苦而下泄。所以止咳也。火結于喉。閉而不通。
則為喉痹。雷鳴者。火結痰雍聲如吼也。杏仁溫能散結。苦能下泄。甘可緩急。所以主之也。杏仁味苦制肺。制則生化。則肺金下行。所以下氣。肝藏血。血溫則流行。故主產乳。血既流行。瘡口亦合。故又主金瘡也。心陽虛。則寒水之邪自下。如豚上奔沖犯心君矣。故為寒水奔豚。其主之者。杏仁稟火土之氣味。能益心陽而伐水邪也。杏本有小毒。若雙仁則失其常。所以能殺人也。
制 方:杏仁同白芍、甘草、北味、蘇梗、百合、款冬。治火逆氣喘。專一味。消狗肉積。
桃仁
氣平。味苦甘。無毒。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殺小蟲。(雙仁者大毒)桃仁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甘無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心主血。脾統血。血者陰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身。灌溉乎五臟者也。一有凝滯。非瘀即閉矣。至有形可征即成癥。假物成形則成瘕。蓋皆心脾不運故也。桃仁甘以和血。苦以散結。則瘀者化。閉者通。而積者消矣。桃為五木之精。能鎮辟不祥。所以主邪氣。稟火之苦味。所以殺小蟲也。
制 方:桃仁同大黃、樸硝、甘草、桂枝。名桃仁承氣湯。治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