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觀薪火品第十之余

復次頌言

即薪而無火

釋曰。遣一性故

異薪亦無火

釋曰。薪火二法遣異性故

火中亦無薪  薪中亦無火

釋曰。總遣異性故。此中薪火二法。一性異性俱不可見。如瓶非木。又如水中蓮花。異性不成故。是故勝義諦中。薪火二法非相因有。而彼二法畢竟空故

復次頌言

如說薪火法  能所取亦然

釋曰。一性異性互相因待次第不成。復次頌言

余諸法皆同

釋曰。彼能取所取。非作者作業(yè)一性可著。亦非異性所取。離亦不生。若異性所取。即互不到。不到即不燒。不燒即不滅。不滅即是常。若法常住。彼即互相因待不成。若成不成二法。相因畢竟無體。若人計火從余方來。有其能取及所取者。此義不成。故下頌言

及彼瓶衣等

釋曰。彼瓶衣等因果二法。同生不同。生能相所相。彼等所成。如非泥團即是其瓶。彼瓶果法有作用故。亦非異瓶別有果法作用所成。非彼二法互相因待。若成不成相因無體。此如是故。余處隨應(yīng)所說亦然。若勝義諦中無一異性。是故不應(yīng)取著

如有頌言

非受非不受  異復云何有

如能取所取  諸所說亦然

復次頌言

若人執(zhí)有我  諸法有實性

各各差別說  彼不解佛法

觀生死品第十一

復有人言。勝義諦中亦有生死。何以故。如佛所言。生死長遠。眾生愚迷不知正法。我欲令彼如理修行得盡生死。乃作是言。汝諸苾芻。應(yīng)如是學。以此證知。勝義諦中有其生死

論者言。如佛所說。皆是方便世俗施設(shè)。非勝義諦。亦非不有生死而說。長時有法可盡。彼生死者眾生所受。若如理修行。即能盡彼生死有性。此中先說薪火二法能取所取彼等次第。此非道理

復次頌言

大牟尼所說  生死無先際

釋曰。此義云何。所言生死者。即是無際。無際即無始。今此義者。無最上無先際。故言無際。又非有彼先際。故名無際。故下頌言

今此如是說  無先亦無后

釋曰。先后義無體無自性故。如兔角等。應(yīng)如是見。由如是故。中亦不可得說。非不有故。如兔角等

復次頌言

若無有先后  中復云何有

釋曰。生死無自性。彼云何有。故下頌言

是故此中無  先后共次第

釋曰。此中應(yīng)問。如所表示。無先后共。即次第不生。而何有眾生受生老死。又云何修行。盡生死有性。此即不成。故頌答言

若使先有生  后有老死者

不老死有生

釋曰。若不離老死而有生者。應(yīng)不離老而有死邪。故下頌言

后老死非理

釋曰。若或異法有所成者。譬如牛馬。異體應(yīng)可同生。云何生不有死。又何不死有生。若生老死先有體者。即彼本來有其生死

復次頌言

若使后有生  先有老死者

彼所有老死  無生即無因

釋曰。無因即無所依。無依即無生。無生即無相續(xù)有性

復次頌言

無此生老死  亦無有先后

老死亦復然  亦應(yīng)與生共

釋曰。此義云何。若言生時有其死者。以彼生滅二法無同時性。又復無因二俱不生。彼無性故。若或同生。又生老死無相待因性

復次頌言

若不生即無  先后共次第

云何戲論言  有生老死合

釋曰。勝義諦中戲論不生故

復次頌言

若諸法因果  能相及所相

所受及受者  真實義如是

釋曰。能知所知等一切法。先后共次第皆不和合。若先有果后有其因。果即無因。此即因有相違。若先有因后無果者。即因果不和合。若因果二法同時有者。如是決定彼因果性亦復無體。若已生若未生。二法相因俱無體故。能相所相所說亦然

復次頌言

非但說生死  先際不可得

諸法亦復然  先際不可得

觀苦品第十二

復有人言。勝義諦中有彼諸蘊苦所成性。如佛所言。略說五取蘊。由苦所得故

論者言。此等所說皆世俗諦。非勝義諦。何以故。此苦果故。此苦果者多種分別

復次頌言

自作及他作  共作無因作

釋曰。有一類人。欲令此苦各別系屬。故下頌言

彼等于諸果  所作非道理

復次頌言

苦若自作者  即不從緣成

釋曰。若自作者。而彼諸法皆自體所成。非同生性故。若離自體即無對待因性。亦非同生可有。故下頌言

以有此蘊故  有未來五蘊

釋曰。緣所成故。此中若法緣所成性。即無自作。此遣法自相。又復亦非他作道理

復次頌言

若有此五蘊  與未來蘊異

于此彼蘊中  應(yīng)有他作苦

釋曰。今此五蘊與未來五蘊諸有所作。非此二法互有他性。何以故。滅與未生二無性故。此中亦非苦能作苦。自作他作。云何可成

復次頌言

若人自作苦  離苦何有人

云何自作中  離人而有苦

釋曰。若復離蘊無所施設(shè)。彼復云何有苦可作

復次頌言

若苦他人成  授與此人者

他亦名自作  離苦何有苦

釋曰。此非離苦而復有苦。苦無異故

復次頌言

若他人作苦  離他何有苦

亦非有作已  他能授于此

復次頌言

自作若不成  復何有他作

若他人作苦  即亦名自作

釋曰。或有人言。若人自作苦。即非他所成。應(yīng)有他作邪。對此異意。故下頌言

苦不名自作  亦非他人作

是故所作中  離苦人無體

釋曰。今此如是。非有所作。亦非有苦。若以彼苦自作苦者。即自所作。道理相違。是故此說以無有人何有他作。彼無性故。若復他無自體。是中云何他能作苦。若人自體不生。即無所有。他體不生。即無他作。是故無有他能作苦。若或自他二法共作苦者。亦非道理

復次頌言

若有自他作  即有共作苦

今無自他共  無因亦非理

如有頌言

他相若自作  他相此無因

此若有自因  何有無因作

釋曰。勝義諦中苦無體故

復次頌言

非但說于苦  四種俱不有

釋曰。此復云何。色等亦然。故下頌言

外諸法皆同  四種俱不有

釋曰。色非自體作故。彼能作所作。若有若無。皆非所作。若有能作。即所作無體。無即非能作。云何無中計有我作。此即著于能作。亦非他法。成已復成色法作用。是中亦非他性可成。今此所說。若從緣生。彼即無有異法可得。亦非自他緣法不生。又一切法非無因故。由是勝義諦中。色等諸法體不可得

觀行品第十三

前品所說破色等蘊。此即亦有對治相違。何以故。如佛所言。諸苾芻。汝等應(yīng)當如實了知。色是無常。乃至識法亦是無常。以此文證。有色等蘊

論者言。此世俗諦增上所說。非勝義諦。故有頌言

若彼虛妄法  是世俗有為

無妄涅槃法  即是勝義諦

釋曰。此虛妄者。是邪智境界。愚人不實。于虛誑法無分位中。計色有性

復次頌言

彼虛妄法者  諸行妄取故

釋曰。此即無所得相違。故下頌言

即彼虛妄法  是中何所取

釋曰。無所有故。譬如兔角。虛妄之法而不和合。是故虛妄法者。雖有所說皆是虛妄。故佛世尊廣為開示。普盡一切若根若隨煩惱所知二障等法。皆悉是空。使令除斷即彼空性離二邊故。此中所說諸虛妄法。決定皆是世俗諦有。若虛妄法。于勝義諦中。如乾闥婆城。又或虛妄法者。雖復所說是中亦非妄法可有。故佛世尊諸有所說。悉無相違。若言諸法不有。即是證成自性空義。遣妄執(zhí)故

復次頌言

諸法無自性  見有異性故

釋曰。若見有法變異之性。彼即無我。無我即無常。無常即不有。如是所說。是為虛妄。此法如是。故下頌言

無性法亦無  一切法空故

釋曰。雖說諸法皆空。即彼諸法猶如空花。亦非有彼無自性法。又或無所成故

復次頌言

若法無自性  法云何有異

釋曰。若法有異。自性亦異。若彼諸法無自性者。即不和合。是故若見諸法各各自性有別異者。云何不說此為虛妄。故下頌言

若法有自性  亦復何有異

釋曰。若其無者。即無法可有異性和合。計有性者。即墮過失。此復云何

復次頌言

若諸法即異  無異法可有

現(xiàn)住法若異  后變異不成

釋曰。若后異者。譬如老作老相。此即自比量相違

或有人言。若不離自體有法可異者。乳應(yīng)即成酪。若爾即有因一向過失

復次頌言

若法即有異  乳應(yīng)即成酪

釋曰。亦非離彼滋味氣勢報體等法。乳即成酪。以緣性故。又復亦非異乳有酪。此即于第二時有一向過失。故下頌言

若或異于乳  云何得成酪

釋曰。亦非異乳有酪可得。此即不墮一向過失。是故無有異法可見。有即虛妄。何以故。自性空故。勝義諦中。亦無少分不空之法對待空法而有所成

復次頌言

若有不空法  即應(yīng)有空法

無少不空法  何得有其空

釋曰。因不成故。此中非有空法可說。今此如是證成。世尊所說空義。如其所說。此復云何。故下頌言

遣有故說空  令出離諸見

若或見有空  諸佛所不化

釋曰。此即遣諸空執(zhí)。諸佛世尊所說無疑。何況有異。若欲有其空者。此乃于法自性有所取著。此中亦非有性可取。應(yīng)當舍離。若或于空有所取者。此即邊執(zhí)。彼有執(zhí)者無異方便。應(yīng)知此等佛所不化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泰安市| 大理市| 云龙县| 清水县| 阜新市| 兴化市| 潍坊市| 南丰县| 奎屯市| 梅州市| 义乌市| SHOW| 荣昌县| 常熟市| 双辽市| 商城县| 扶余县| 北碚区| 张家口市| 井陉县| 常宁市| 屏东市| 葫芦岛市| 维西| 宝坻区| 喀喇沁旗| 驻马店市| 贵州省| 峨山| 甘谷县| 长武县| 阿图什市| 长岭县| 保德县| 板桥市| 东港市| 峡江县| 淅川县| 瑞安市| 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