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分別智品(六十一頌)

圣慧忍非智  盡無生非見

余二有漏慧  皆智六見性

智十總有二  有漏無漏別

有漏稱世俗  無漏名法類

世俗遍為境  法智及類智

如次欲上界  苦等諦為境

法類由境別  立苦等四名

皆通盡無生  初唯苦集類

法類道世俗  有成他心智

于勝地根位  去來世不知

法類不相知  聲聞麟喻佛

如次知見道  二三念一切

智于四圣諦  知我已知等

不應更知等  如次盡無生

由自性對治  行相行相境

加行辦因圓  故建立十智

緣滅道法智  于修道位中

兼治上修斷  類無能治欲

法智及類智  行相俱十六

世俗此及余  四諦智各四

他心智無漏  唯四謂緣道

有漏自相緣  俱但緣一事

盡無生十四  謂離空非我

凈無越十六  余說有論故

行相實十六  此體唯是慧

能行有所緣  所行諸有法

性俗三九善  依地俗一切

他心智唯四  法六余七九

現起所依身  他心依欲色

法智但依欲  余八通三界

諸智念住攝  滅智唯最后

他心智后三  余八智通四

諸智互相緣  法類道各九

苦集智各二  四皆十滅非

所緣總有十  謂三界無漏

無為各有二  俗緣十法五

類七苦集六  滅緣一道二

他心智緣三  盡無生各九

俗智除自品  總緣一切法

為非我行相  唯聞思所成

異生圣見道  初念定成一

二定成三智  后四一一增

修道定成七  離欲增他心

無學鈍利根  定成九成十

見道忍智起  即彼未來修

三類智兼修  現觀邊俗智

不生自下地  苦集四滅后

自諦行相境  唯加行所得

修道初剎那  修六或七智

斷八地無間  及有欲余道

有頂八解脫  各修于七智

上無間余道  如次修六八

無學初剎那  修九或修十

鈍利根別故  勝進道亦然

練根無間道  學六無學七

余學六七八  應八九一切

雜修通無間  學七應八九

余道學修八  應九或一切

圣起余功德  及異生諸位

所修智多少  皆如理應思

諸道依得此  修此地有漏

為離得起此  修此下無漏

唯初盡遍修  九地有漏德

生上不修下  曾所得非修

立得修習修  依善有為法

依諸有漏法  立治修遣修

十八不共法  謂佛十力等

力處非處十  業八除滅道

定根解界九  遍趣九或十

宿住死生俗  盡六或十智

宿住死生智  依靜慮余通

贍部男佛身  于境無礙故

身那羅延力  或節節皆然

象等七十增  此觸處為性

四無畏如次  初十二七力

三念住念慧  緣順違俱境

大悲唯俗智  資糧行相境

平等上品故  異悲由八因

由資糧法身  利他佛相似

壽種姓量等  諸佛有差別

復有余佛法  共余圣異生

謂無諍愿智  無礙解等德

無諍世俗智  后靜慮不動

三洲緣未生  欲界有事惑

愿智能遍緣  余如無諍說

無礙解有四  謂法義詞辯

名義言說道  無退智為性

法詞唯俗智  五二地為依

義十六辯九  皆依一切地

但得必具四  余如無諍說

六依邊際得  邊際六后定

遍順至究竟  佛余加行得

通六謂神境  天眼耳他心

宿住漏盡通  解脫道慧攝

四俗他心五  漏盡通如力

五依四靜慮  自下地為境

聲聞麟喻佛  二三千無數

未曾由加行  曾修離染得

念住初三身  他心三余四

天眼耳無記  余四通唯善

第五二六明  治三際愚故

后真二假說  學有暗非明

第一四六導  教誡導為尊

定由通所成  引利樂果故

神體謂等持  境二謂行化

行三意勢佛  運身勝解通

化二謂欲色  四二外處性

此各有二種  謂似自他身

能化心十四  定果二至五

如所依定得  從凈自生二

化事由自地  語通由自下

化身與化主  語必俱非佛

先立愿留身  后起余心語

有死留堅體  余說無留義

初多心一化  成滿此相違

修得無記攝  余得通三性

天眼耳謂根  即定地凈色

恒同分無缺  取障細遠等

神境五修生  咒藥業成故

他心修生咒  又加占相成

三修生業成  除修皆三性

人唯無生得  地獄初能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县| 武义县| 九寨沟县| 四川省| 南城县| 固镇县| 虹口区| 彭水| 唐山市| 晋宁县| 浙江省| 宁河县| 马龙县| 通道| 沁阳市| 谢通门县| 崇仁县| 米泉市| 胶南市| 盈江县| 大余县| 唐山市| 古田县| 离岛区| 富锦市| 灌南县| 天津市| 胶州市| 崇明县| 外汇| 宜春市| 定南县| 太和县| 禹州市| 临高县| 泸州市| 宁强县| 关岭| 绿春县| 都江堰市|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