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天算論(1)

  • 超級智能
  • (英)尼克·波斯特洛姆
  • 3657字
  • 2016-03-11 15:55:09

常言說,人算不如天算。

如果將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超過人的計算能力,那么人算不如天算,人被計算機所算計,這會成為一個關系人類命運的頭號問題。

尼克·波斯特洛姆的《超級智能》討論的就是怎么解決“人算不如天算”的問題。所以我稱之為天算論。

你為什么應該關注這本書呢?

如果說天演論告訴人們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至少人還是贏家;那么天算論就沒那么簡單了,將來人與計算機競爭,人還會是贏家嗎?

《超級智能》討論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優先事項。

“智能爆發的威力會擊落整個蒼穹”,在計算機時代,悠悠萬事,唯此為大。

這個時代的優先事項

為什么要設置“超級智能”這個議題?有什么理由,值得讓你為了它而放下手邊雜事,屏息凝神?

讓我們先從本書的最后一句讀起。作者談到這本書的立意:“透過日常瑣事的迷霧,我們能夠(模糊地)看到這個時代的核心任務。在這本書中,我們嘗試著在相對模糊不清的視野中辨別更多的特征。我們看到,降低存在性風險,并且實現導向合理使用人類宇宙資源的文明進步,是我們道德上的主要優先事項。”

讓我解釋一下“這個時代的核心任務”,“道德上的主要優先事項”。

人生最大的喜樂,無非“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人生最大的悲哀,恐怕不是被槍斃,而是于槍斃前被要求自己給自己挖坑。

但人類經常干這種事:

在農業社會,土地本來是人類發展的工具,但結果卻演變成,人為了土地,而失去了自我。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講的就是人類為了土地而打殺,死了都不知道是為了什么。

在工業社會,資本本來是人類發展的工具,但最后演變成,人為了資本,而失去了自我。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講的就是人類為了資本而爭斗,為了手段而忘記目的。

在信息社會,智能本來是人類發展的工具,但最后演變成,人為了智能,而失去了自我。《超級智能》講的是,人把計算機造成了超級自我,但自我該如何做,才能保證人本身才是目的,而不被自己發明的手段所打敗呢?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核心任務”,“道德上的主要優先事項”。

所以,農業社會的人,應該看看《戰爭與和平》中那些活得明白的人;工業社會的人,應該了解《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那些克服異化的思想。中國的工業化到2020年將基本完成,那時中國人將進入信息社會,但如果不關注《超級智能》講的“時代核心”與“道德優先”,活著也是渾渾噩噩,在火葬場里邊和外邊,雖說有一些區別,但區別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人類經歷了土地的挑戰、資本的挑戰,今天來到了信息時代,智能的挑戰是“我們將要面對的最后一個挑戰”。

正如波斯特洛姆點明的: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明了超越人類大腦一般智能的機器大腦,那么這種超級智能將會非常強大。并且,正如現在大猩猩的命運更多地取決于人類而不是它們自身一樣,人類的命運將取決于超級智能機器的行為。

在本書中,我將努力詮釋可能出現的超級智能帶來的挑戰,以及我們如何最好地應對。這很可能是人類面對的最重要和最可怕的挑戰。而且,不管我們成功還是失敗,這大概都是我們將要面對的最后一個挑戰。

與許多相信機器最后將戰勝人類的業界專家相比,波斯特洛姆的心態總的來說是積極的,他的樂觀來自一個判斷:“我們擁有一項優勢,即我們清楚地知道如何制造超級智能機器。”

波斯特洛姆認為,原則上,我們能夠制造一種保護人類價值的超級智能,當然,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這么做。實際上,控制問題—也就是如何控制超級智能,似乎非常困難,而且我們似乎也只有一次機會。一旦不友好的超級智能出現,它就會阻止我們將其替換或者更改其偏好設置,那時我們的命運就被鎖定了。

智能大爆發的動力學

一、什么是智能爆發?

簡單地說,智能爆發就是電腦超過人腦。可以從技術和社會兩個方面理解其含義:技術性的理解是超級智能,即電腦比人腦更聰明;社會性的理解是智能異化,即作為手段的智能不再順從作為目的的人類。

1.超級智能

超級智能是指“在許多普遍的認知領域中,表現遠遠超越目前最聰明的人類頭腦的智能”。

作者將超級智能分為三種形式:高速超級智能、集體超級智能和素質超級智能。

—高速超級智能是指和人腦相似,但速度快于人腦的智能。

—集體超級智能是指一種通過將總數龐大的小型智能集中起來,從而達到卓越性能的系統智能。

—素質超級智能是指一個至少和人類大腦一樣快,并且從素質上來說更加聰明的智能。

作者說的這三種能力,令人想到大數據的“3V”(不算“數據大”的Volume)。高速超級智能對應Velocity,集體超級智能對應Variety,素質超級智能對應Value。一言以蔽之,“3V”講的都是復雜性,分別是量的復雜性(Velocity是時間量,Variety是空間量)和質的復雜性(素質)。

作者的意思是,電腦超過人腦,一定是表現在處理復雜性的量的能力與質的能力上。換句話說,當復雜性達到一定量和質的程度時,人算算不清,而天算算得清,人算可能不如天算。

2.智能異化

人算一旦不如天算,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作者有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人好比孩子,超級智能好比孩子玩的炸彈。一旦人算不如天算,智能就會像炸彈那樣爆炸。

讓我們來看作者生動的描述:

在智能爆發的前景之下,我們人類就像拿著炸彈玩的孩子。玩具的威力和我們行為的成熟度是如此的不匹配。超級智能是一個我們現在還沒有準備好應對的挑戰,而且很長時間之內都不會準備好。盡管我們把炸彈放到耳邊能夠聽到微弱的滴答聲,但是我們也完全不知道爆炸會在何時發生。

對于一個手拿著尚未引爆的炸彈的孩子來說,明智的做法是輕輕地將炸彈放下,快速跑出屋子,并告訴距離最近的大人。然而,我們現在面對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很多孩子,而且每個人都帶著獨立的引爆裝置。我們所有人都意識到放下這個危險玩意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總會有某個蠢孩子因為想要知道會發生什么,而按下引爆按鈕。

我們也不可能通過逃離的方法獲得安全,因為智能爆發的威力會擊落整個蒼穹。而且,我們也看不到任何成年人。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哎呀,太棒了!”的高興情緒都是不合適的。驚愕和恐懼會稍微合適一些,但是最適當的態度是:下定決心,發揮我們最好的實力,就像準備一場很難的考試一樣,考試通過了夢想就會實現,考試失敗了夢想就會破滅。

映射到社會,人類曾至少在兩類情況下引爆過這種超級“炸彈”。一類是“土地炸彈”。據說成吉思汗把四川人從2000萬殺到只剩下80萬,主要是因為他們影響了馬吃草。人類開發出土地,本來是為了滿足衣食之需;而在成吉思汗看來,人(至少是四川人)不重要,重要的是馬。所以用土地種農作物有“罪”,必須從生存角度加以徹底否定。另一類是“資本炸彈”。兩次世界大戰本質上都是因為資本而引發的殺人游戲,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是人類的一種道德破產。

人類玩過“土地炸彈”、“資本炸彈”,下一步必然會玩“智能炸彈”。“智能爆發的威力會擊落整個蒼穹”,那時人會怎么樣呢?記得18年前“網絡文化叢書”組織者在小湯山開過一個未來討論會,一位今天已變得家喻戶曉的專家當時曾說(大意):“如果不考慮道德因素,計算機一旦統治人,從機器角度講,人體除了腦袋,別的器官都沒什么用,還浪費資源(按:成吉思汗如果管理互聯網,肯定也會這么想)。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人的腦袋擰下來,像電燈泡一樣安在工作臺上,接好營養液,然后工作到死。為了減少人的痛苦,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按:現在已經快實現了),按照大腦的偏好,分別配一輩子的三級片或戰爭片,讓他以為是真的,從而快快樂樂地度過一生。”

這就是我們和作者都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這些都無所謂—什么電腦超過人腦,什么電腦統治人腦,包括你或你的后代哪天下午被莫名其妙地捉去當成燈泡,那你不需要讀這本書,你趕緊忙你那更重要的事情去吧。

二、天算的動力學公式

本書在前幾章討論超級智能出現的可能性以及之后會發生什么后,接下來開始討論智能爆發的原理,即“智能大爆發的動力學”。

這里補充一下,人生最大的悲哀,除了自己挖坑埋了自己(比喻為了手段而忘記目的),還在于死了都不知為什么而死,就像托爾斯泰筆下那些搞不懂決定戰爭與和平的原因的人們。不管將來出現什么情況,至少我們應該搞清人算不如天算的原因。

作者構建了一個公式,將超級智能的發展作為最優化力和系統反抗度的函數,來分析天算超過人算這個過程的動力學。

先假設一個系統的智能增長率為兩個變量—最優化力(主要用于提高系統智能水平)和系統智能對這種最優化力的反應度的單調遞增函數。用反抗度表示反應度的倒數,公式如下:

智能變化率=最優化力/反抗度

作者在這里用了兩個新造的概念—最優化力和反抗度。最優化力指提高系統智能水平的能力,可以理解為計算效率,相當于聰明程度。反抗度則相當于阻力,作者曾說“邊際效益開始遞減(即反抗度遞增)”,由此可以推論出,反抗度相當于智能提高的邊際成本。

作者指出,提高系統效率過程中的反抗度很高,需要人類花費大量精力來應對。不過,即便這樣,人類的綜合能力每年也僅能提高幾個百分點。此外,由于內外部環境不斷變化,即便系統某一刻實現了效率最優,它也將無法很快適應新的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松潘县| 阿瓦提县| 浑源县| 汤阴县| 甘孜县| 阳东县| 克山县| 汾阳市| 申扎县| 罗江县| 沂源县| 万荣县| 江孜县| 甘肃省| 南阳市| 龙州县| 宁化县| 吉隆县| 太谷县| 自治县| 樟树市| 关岭| 夏邑县| 广安市| 乌兰浩特市| 长顺县| 余姚市| 高唐县| 遵义市| 灵台县| 翼城县| 安福县| 江都市| 崇明县| 婺源县| 上虞市| 平谷区| 锡林郭勒盟| 台北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