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三天,林秋葵都在調研輝瑞藥品在上海行銷情況。先后去了在上海的投資公司和浦東張江高科技園正在建設中的研發中心。據說,總部接下來還要在武漢光谷建立研發中心。這樣南北兩地都有研發中心,輝瑞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就能發揮新的能量。據說,輝瑞將來的投資和發展,要超過10億美金,員工要達到萬人以上的規模。上海同行非常客氣,主動向她提供情況,投資公司有位副總,還請她在園區吃了飯。
接下來,秋葵又去了瑞金、仁濟、第一和第四人民醫院,也去了奉賢、青浦、松江等郊縣的醫院以及XH區的社區醫院,并在這些醫院的藥房里買藥。總體看來,輝瑞的抗生素藥如大扶康、降血脂的立普妥、降血壓的絡活喜、治糖尿病的瑞易寧、抑郁癥的左洛復、怡若思以及萬艾可等都很受歡迎,特別是輝瑞戒煙藥和善存、鈣爾奇等養生保健品,深受青睞。但是,據秋美說,現在上海放開藥品采購渠道,也放開藥品貨源采購,呈多元化趨勢。這樣,一些三級醫院和鄉鎮醫院,如果能用替代品的話,進口藥品采購就會減少,特別是合資產品比較受歡迎。
這與秋葵在西亞、東非銷售情況不同。盡管那些地區比中國還要貧困,還要落后,但是美國的藥品仍然行銷。于是,姑姑幫助揭開了謎底。因為人到了病入膏肓時,生命要比錢重要。人們為了生存,寧可不要錢,也要買藥。因為那些地區,很少有本地的制藥廠和制藥公司,而上海這么多藥品制藥廠和制藥公司,自然競爭加大。有替代品,醫院自然會用替代品,也會用合資的產品。而主要問題是,在銷售渠道中,還存在回扣的問題,這樣進口藥品就受到了阻礙。要改變這種情況,一是要繼續增加新藥的開發。輝瑞在抗生素和心血管方面有優勢,但常見病新藥的研發也應突破。如,糖尿病、抑郁癥、癌癥、高血壓、高血脂等,現在已經有30多種,未來10年要達到50種以上。二是要降低研發的成本,輝瑞的產品要價廉物美,盡量向中低檔收入層次靠攏,多生產常見病用藥,盡量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是秋葵這幾天思考的對策和方略。傍晚的時候,秋葵回到了陜南新村。恰巧爸爸和姑姑都在等她。
“秋葵啊,回來了啊。今天跑得怎么樣?收獲大不大?”林友蘭關切地問道。
“爸爸,今天很好,收獲挺大的。我已經初步形成了報告的思路。我們公司研發的新藥在市場投放上,有廣闊的前景。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對于美國的大公司來說,是重要的挑戰。”林秋葵說道。
“是啊,現在不僅僅是藥品市場,各行各業都有競爭。”林友蘭感慨地說道。
“爸爸,我在想一個問題。診療所要辦下去,這已定局。但是今后如何發展,是需要好好商量。在市場化發展的前景下,診療所也不可避免面臨新的挑戰。診療所要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問題。”林秋葵說道。
“大哥,秋葵說的對,診療所要適應未來的發展。關鍵還是要考慮接班問題,而這個接班,不僅僅是選人接班問題,,更重要的是理清未來診療所的方向。”林雨桐說道。
“姑姑說的對。就像我們公司,19世紀只是查爾斯·輝瑞表兄弟借錢開的小作坊,經過150年的奮斗,現在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制藥公司之一,是世界十強。它的目標是很明確,核心價值就是完成公司的目標和使命,不斷開拓創新,鞏固發展。當然,它是發展資本主義;而我們是治病救人,不能等同而混為一談。但不發展,就會被市場淘汰。將來我們面對的是市場化經濟,而不能像現在這樣,動不動要依賴政府幫助,靠政府辦事。離開政府寸步難行。而市場化體制下的診療所應該是獨立自主,社會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才能有發展。只有發展了,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拯救更多的患者,也能做更多的善事。”秋葵說的很自信。
“秋葵,你說的沒錯,但是我們診療所從你奶奶、媽媽到你姑姑已經是三代了,我們一直是本著治病救人、救死護傷的精神,不以盈利為目的。像你姑姑,一直是志愿者,勤勤懇懇工作,贏得社會尊重;但是要搞經營式的診療所,恐怕會失去患者的信任和教會的支持。同時,我們也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與我們傳統思維模式和習慣性做法不相吻合。”林友蘭還是不很理解。
“爸爸,可能我還沒有完全講清楚,你還沒有充分理解我的意思。我說的市場化體制下的診療所,也不是僅僅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我們診療所將要面對的是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而逐步走向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過去我們是以奶奶、媽媽、姑姑的個人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技術使得診療所能得以維持下來;而今后,我們應該是以整個診療所作為團隊,發揮整體團隊智慧,優化市場資源,去救治更多的患者。打比方說,即便姑姑再能干,一個人單打獨斗,也只能每年救治三、四百個患者;如果我們讓姑姑專門培訓骨干,讓每個骨干具備姑姑的素質和技術,去發揮作用,那不僅僅是幾百個人,而是成千上萬個病患得到救治;再比如,我們診療所能把莫叔、王阿姨、錢小英的父母、惠欣、姑姑和秋美都整合在一塊,那診療所的整體效應就能體現出來。”林秋葵進一步解釋。
“哥,我好像有點理解了。就像我們瑪利亞醫院,原來也是個小診療所,看眼科的,后來發展了,擴大了規模,吸引更多的人才,從內科、外科,發展到五官、心血管、胸科等綜合性科室,后來又與高校、研究所共同研究,發展醫學。輝瑞也是這樣,從小作坊發展成為產、學、研世界綜合性制藥公司,集聚了世界一流人才,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因而,我們的診療所也應面對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選拔人才和集聚人才。不過我們好像沒有優勢。”雨桐有疑慮。
“你們剛才說的,我腦子也開竅了。”友蘭發言了,“先前我們親家碰頭會的時候,汪家和于家就有人提出,趁這次動遷之機,診療所要改革,我也積極贊成。但具體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倒是沒認真考慮過。因為我的精力,前一階段都是在動遷上。這次秋葵回來,正好提到了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們動遷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秋葵留美,帶來了新的理念,啟發了我的思路,我現在也逐步明確了診療所將來如何辦的宗旨和目標。最根本的就是優化資源,為更多病患服務。明確目標,就要考慮選人接班的問題。
那么,就是剛才大家講得要有標準。第一,是要有事業感。也就是要有奉獻精神,要把救治患者作為一項事業來對待。第二,是要有責任感。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第三,要有發展觀。要增強發展意識,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到診所。第四,要有寬廣的胸懷。要會團結人、融合人。第五,要具備一定的素質和醫療水平。我講的這些標準,恐怕沒人來。但是,即便沒人,也不能降低標準。前一階段,雨桐一直提到接班人的問題,因為沒想好。現在,提出來后,聽聽你們的意見。不知說的對不對?雨桐你說呢?”友蘭深有感觸的說道。
“哥,你說的對。既然明確了診療所的宗旨和目標,選人是關鍵。不過,到我們診療所來的人,應該是今后的掌舵人,所以要有基本標準。最起碼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而且要有耐心、信心、恒心及獻身精神。這幾年,我也觀察到診療所來實習和志愿者不少,但要與自閉癥患者打一輩子交道的人不多。惠欣跟了我四年了,這個人各方面素質和條件都不錯,但她本人到底愿不愿意?我還沒有正式接觸,而現在還要牽涉她的家庭和秋美夫婦的態度了。”林雨桐說道。
“是啊,找人很難。惠欣應該算一個。不過,與中心醫院合作,選擇面會大一點,我們可以從中物色。眼下還是要辛苦雨桐了,你還是要再堅持一下,有合適的你再退下來。我在想,光惠欣一個還不行,秋葵,你是愿意今后在美國呢?還是回國?你能不能也來幫幫姑姑呢?”友蘭發自肺腑說道。
“秋葵要來,是最合適不過了!”林雨桐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