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擔保的相關司法解釋與其他規范性文件

一、關于擔保行為的一般規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0年9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33次會議通過
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法釋〔2000〕44號)

為了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人民法院審理擔保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一、關于總則部分的解釋

第一條 當事人對由民事關系產生的債權,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以擔保法規定的方式設定擔保的,可以認定為有效。

第二條 反擔保人可以是債務人,也可以是債務人之外的其他人。

反擔保方式可以是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質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者質押。

第三條 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第四條[1]董事、經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條的規定,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除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債務人、擔保人應當對債權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五條 以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財產或者不可轉讓的財產設定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

以法律、法規限制流通的財產設定擔保的,在實現債權時,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該財產進行處理。

第六條[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外擔保合同無效:

(一)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對外擔保的;

(二)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為境外機構向境內債權人提供擔保的;

(三)為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方投資部分的對外債務提供擔保的;

(四)無權經營外匯擔保業務的金融機構、無外匯收入的非金融性質的企業法人提供外匯擔保的;

(五)主合同變更或者債權人將對外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條 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

第八條 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

第九條 擔保人因無效擔保合同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或者在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內,要求有過錯的反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

擔保人可以根據承擔賠償責任的事實對債務人或者反擔保人另行提起訴訟。

第十條 主合同解除后,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一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擔保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

第十二條[3]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后,擔保權人在訴訟時效結束后的二年內行使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二、關于保證部分的解釋

第十三條 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代為履行非金錢債務的,如果保證人不能實際代為履行,對債權人因此造成的損失,保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四條 不具有完全代償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以保證人身份訂立保證合同后,又以自己沒有代償能力要求免除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五條 擔保法第七條規定的其他組織主要包括:

(一)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獨資企業、合伙企業;

(二)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聯營企業;

(三)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四)經民政部門核準登記的社會團體;

(五)經核準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第十六條 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的,如無其他導致保證合同無效的情況,其所簽訂的保證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

第十七條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法人書面授權提供保證的,保證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法人書面授權提供保證的,如果法人的書面授權范圍不明,法人的分支機構應當對保證合同約定的全部債務承擔保證責任。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提供的保證無效后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由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按照擔保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 企業法人的職能部門提供保證的,保證合同無效。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證人為企業法人的職能部門的,因此造成的損失由債權人自行承擔

債權人不知保證人為企業法人的職能部門,因此造成的損失,可以參照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九條 兩個以上保證人對同一債務同時或者分別提供保證時,各保證人與債權人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應當認定為連帶共同保證。

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以其相互之間約定各自承擔的份額對抗債權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條 連帶共同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

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

第二十一條 按份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后,在其履行保證責任的范圍內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

第二十二條 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出具擔保書,債權人接受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

主合同中雖然沒有保證條款,但是,保證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證人的身份簽字或者蓋章的,保證合同成立。

第二十三條 最高額保證合同的不特定債權確定后,保證人應當對在最高債權額限度內就一定期間連續發生的債權余額承擔保證責任。

第二十四條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債權履行期間屆滿后,向債權人提供了債務人可供執行財產的真實情況的,債權人放棄或者怠于行使權利致使該財產不能被執行,保證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在其提供可供執行財產的實際價值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第二十五條 擔保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第(一)項規定的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發生的重大困難情形,包括債務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無財產可供執行

第二十六條 第三人向債權人保證監督支付專款專用的,在履行了監督支付專款專用的義務后,不再承擔責任。未盡監督義務造成資金流失的,應當對流失的資金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第二十七條 保證人對債務人的注冊資金提供保證的,債務人的實際投資與注冊資金不符,或者抽逃轉移注冊資金的,保證人在注冊資金不足或者抽逃轉移注冊資金的范圍內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第二十八條 保證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保證債權同時轉讓,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對受讓人承擔保證責任。但是保證人與債權人事先約定僅對特定的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或者禁止債權轉讓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第二十九條 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部分債務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部分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但是,保證人仍應當對未轉讓部分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

第三十條 保證期間,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數量、價款、幣種、利率等內容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同意的,如果減輕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仍應當對變更后的合同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履行期限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期間為原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規定的期間。

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動主合同內容,但并未實際履行的,保證人仍應當承擔保證責任。

第三十一條 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二條 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于或者等于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第三十三條 主合同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 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第三十五條 保證人對已經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或者提供保證的,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六條[4]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中斷。

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止的,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同時中止。

第三十七條 最高額保證合同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如最高額保證合同約定有保證人清償債務期限的,保證期間為清償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沒有約定債務清償期限的,保證期間自最高額保證終止之日或自債權人收到保證人終止保證合同的書面通知到達之日起六個月。

第三十八條[5]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保證人或者物的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物的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或者擔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滅失而沒有代位物的,保證人仍應當按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屆滿后怠于行使擔保物權,致使擔保物的價值減少或者毀損、滅失的,視為債權人放棄部分或者全部物的擔保。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減輕或者免除保證責任。

第三十九條[6]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

第四十條 主合同債務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按照擔保法第三十條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一條 債務人與保證人共同欺騙債權人,訂立主合同和保證合同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由保證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判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的,應當在判決書主文中明確保證人享有擔保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權利。判決書中未予明確追償權的,保證人只能按照承擔責任的事實,另行提起訴訟。

保證人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訴訟時效,自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

第四十三條[7]保證人自行履行保證責任時,其實際清償額大于主債權范圍的,保證人只能在主債權范圍內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

第四十四條[8]保證期間,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的,債權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也可以向保證人主張權利。

債權人申報債權后在破產程序中未受清償的部分,保證人仍應當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應當在破產程序終結后六個月內提出。

第四十五條 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債務人破產,既未申報債權也未通知保證人,致使保證人不能預先行使追償權的,保證人在該債權在破產程序中可能受償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第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后,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各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應當作為一個主體申報債權,預先行使追償權

三、關于抵押部分的解釋

第四十七條 以依法獲準尚未建造的或者正在建造中的房屋或者其他建筑物抵押的,當事人辦理了抵押物登記,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抵押有效。

第四十八條 以法定程序確認為違法、違章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無效。

第四十九條 以尚未辦理權屬證書的財產抵押的,在第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能夠提供權利證書或者補辦登記手續的,可以認定抵押有效

當事人未辦理抵押物登記手續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第五十條 以擔保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所列財產一并抵押的,抵押財產的范圍應當以登記的財產為準。抵押財產的價值在抵押權實現時予以確定。

第五十一條 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超出其抵押物價值的,超出的部分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以農作物和與其尚未分離的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的,土地使用權部分的抵押無效

第五十三條 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其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以外的財產為自身債務設定抵押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抵押有效

第五十四條 按份共有人以其共有財產中享有的份額設定抵押的,抵押有效。

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財產設定抵押,未經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無效。但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而未提出異議的視為同意,抵押有效。

第五十五條 已經設定抵押的財產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財產保全或者執行措施的,不影響抵押權的效力。

第五十六條 抵押合同對被擔保的主債權種類、抵押財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根據主合同和抵押合同不能補正或者無法推定的,抵押不成立。

法律規定登記生效的抵押合同簽訂后,抵押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拒絕辦理抵押登記致使債權人受到損失的,抵押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七條 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約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的內容無效。該內容的無效不影響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內容的效力。

債務履行期屆滿后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可以協議以抵押物折價取得抵押物。但是,損害順序在后的擔保物權人和其他債權人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以適用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的有關規定。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同一天在不同的法定登記部門辦理抵押物登記的,視為順序相同。

因登記部門的原因致使抵押物進行連續登記的,抵押物第一次登記的日期,視為抵押登記的日期,并依此確定抵押權的順序。

第五十九條 當事人辦理抵押物登記手續時,因登記部門的原因致使其無法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人向債權人交付權利憑證的,可以認定債權人對該財產有優先受償權。但是,未辦理抵押物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第六十條 以擔保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不動產抵押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登記部門未作規定,當事人在土地管理部門或者房產管理部門辦理了抵押物登記手續,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登記的效力。

第六十一條 抵押物登記記載的內容與抵押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的,以登記記載的內容為準

第六十二條 抵押物因附合、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權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補償金;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第三人與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抵押人對共有物享有的份額。

第六十三條 抵押權設定前為抵押物的從物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從物。但是,抵押物與其從物為兩個以上的人分別所有時,抵押權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從物。

第六十四條 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收取的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按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收取孳息的費用;

(二)主債權的利息;

(三)主債權。

第六十五條 抵押人將已出租的財產抵押的,抵押權實現后,租賃合同在有效期內對抵押物的受讓人繼續有效

第六十六條 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的,抵押權實現后,租賃合同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

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時,如果抵押人未書面告知承租人該財產已抵押的,抵押人對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抵押人已書面告知承租人該財產已抵押的,抵押權實現造成承租人的損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擔。

第六十七條[9]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權;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受讓人,可以代替債務人清償其全部債務,使抵押權消滅。受讓人清償債務后可以向抵押人追償。

如果抵押物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受讓人,因此給抵押權人造成損失的,由抵押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八條 抵押物依法被繼承或者贈與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第六十九條 債務人有多個普通債權人的,在清償債務時,債務人與其中一個債權人惡意串通,將其全部或者部分財產抵押給該債權人,因此喪失了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損害了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其他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抵押行為。

第七十條 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請求抵押人恢復原狀或提供擔保遭到拒絕時,抵押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請求提前行使抵押權。

第七十一條 主債權未受全部清償的,抵押權人可以就抵押物的全部行使其抵押權。

抵押物被分割或者部分轉讓的,抵押權人可以就分割或者轉讓后的抵押物行使抵押權。

第七十二條 主債權被分割或者部分轉讓的,各債權人可以就其享有的債權份額行使抵押權。

主債務被分割或者部分轉讓的,抵押人仍以其抵押物擔保數個債務人履行債務。但是,第三人提供抵押的,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未經抵押人書面同意的,抵押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擔保責任。

第七十三條 抵押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該抵押物的價款低于抵押權設定時約定價值的,應當按照抵押物實現的價值進行清償。不足清償的剩余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第七十四條 抵押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按下列順序清償:

(一)實現抵押權的費用;

(二)主債權的利息;

(三)主債權。

第七十五條 同一債權有兩個以上抵押人的,債權人放棄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擔保的,其他抵押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減輕或者免除其應當承擔的擔保責任。

同一債權有兩個以上抵押人的,當事人對其提供的抵押財產所擔保的債權份額或者順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抵押權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者各個財產行使抵押權。

抵押人承擔擔保責任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第七十六條 同一動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當事人未辦理抵押物登記,實現抵押權時,各抵押權人按照債權比例受償。

第七十七條 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順序在先的抵押權與該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一人時,該財產的所有權人可以以其抵押權對抗順序在后的抵押權。

第七十八條 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順序在后的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先到期的,抵押權人只能就抵押物價值超出順序在先的抵押擔保債權的部分受償。

順序在先的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先到期的,抵押權實現后的剩余價款應予提存,留待清償順序在后的抵押擔保債權。

第七十九條[10] 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并存時,抵押權人優先于質權人受償

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并存時,留置權人優先于抵押權人受償

第八十條[11]在抵押物滅失、毀損或者被征用的情況下,抵押權人可以就該抵押物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優先受償。

抵押物滅失、毀損或者被征用的情況下,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未屆清償期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對保險金、賠償金或補償金等采取保全措施。

第八十一條 最高額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不包括抵押物因財產保全或者執行程序被查封后或債務人、抵押人破產后發生的債權。

第八十二條 當事人對最高額抵押合同的最高限額、最高額抵押期間進行變更,以其變更對抗順序在后的抵押權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八十三條 最高額抵押權所擔保的不特定債權,在特定后,債權已屆清償期的,最高額抵押權人可以根據普通抵押權的規定行使其抵押權。

抵押權人實現最高額抵押權時,如果實際發生的債權余額高于最高限額的,以最高限額為限,超過部分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如果實際發生的債權余額低于最高限額的,以實際發生的債權余額為限對抵押物優先受償。

四、關于質押部分的解釋

(一)動產質押

第八十四條 出質人以其不具有所有權但合法占有的動產出質的,不知出質人無處分權的質權人行使質權后,因此給動產所有人造成損失的,由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五條[12]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金錢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以該金錢優先受償

第八十六條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未按質押合同約定的時間移交質物的,因此給質權人造成損失的,出質人應當根據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13]出質人代質權人占有質物的,質押合同不生效;質權人將質物返還于出質人后,以其質權對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不可歸責于質權人的事由而喪失對質物的占有,質權人可以向不當占有人請求停止侵害、恢復原狀、返還質物。

第八十八條 出質人以間接占有的財產出質的,質押合同自書面通知送達占有人時視為移交。占有人收到出質通知后,仍接受出質人的指示處分出質財產的,該行為無效。

第八十九條 質押合同中對質押的財產約定不明,或者約定的出質財產與實際移交的財產不一致的,以實際交付占有的財產為準。

第九十條 質物有隱蔽瑕疵造成質權人其他財產損害的,應由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質權人在質物移交時明知質物有瑕疵而予以接受的除外。

第九十一條 動產質權的效力及于質物的從物。但是,從物未隨同質物移交質權人占有的,質權的效力不及于從物。

第九十二條 按照擔保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將質物提存的,質物提存費用由質權人負擔;出質人提前清償債權的,應當扣除未到期部分的利息。

第九十三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出租、處分質物,因此給出質人造成損失的,由質權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四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為擔保自己的債務,經出質人同意,以其所占有的質物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應當在原質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之內,超過的部分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轉質權的效力優于原質權。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為擔保自己的債務,在其所占有的質物上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無效。質權人對因轉質而發生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五條 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的,質權人可以繼續留置質物,并以質物的全部行使權利。出質人清償所擔保的債權后,質權人應當返還質物。

債務履行期屆滿,出質人請求質權人及時行使權利,而質權人怠于行使權利致使質物價格下跌的,由此造成的損失,質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 本解釋第五十七條、第六十二條、第六十四條、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第八十條之規定,適用于動產質押。

(二)權利質押

第九十七條[14]以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動產收益權出質的,按照擔保法第七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處理。

第九十八條 以匯票、支票、本票出質,出質人與質權人沒有背書記載“質押”字樣,以票據出質對抗善意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九十九條 以公司債券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沒有背書記載“質押”字樣,以債券出質對抗公司和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一百條 以存款單出質的,簽發銀行核押后又受理掛失并造成存款流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零一條 以票據、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質權人再轉讓或者質押的無效。

第一百零二條 以載明兌現或者提貨日期的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其兌現或者提貨日期后于債務履行期的,質權人只能在兌現或者提貨日期屆滿時兌現款項或者提取貨物。

第一百零三條[15]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質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有關股份轉讓的規定。

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質的,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向證券登記機構辦理出質登記之日起生效。

以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質的,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記載于股東名冊之日起生效。

第一百零四條 以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出質的,質權的效力及于股份、股票的法定孳息。

第一百零五條 以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出質人未經質權人同意而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已出質權利的,應當認定為無效。因此給質權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由出質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零六條 質權人向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行使質權時,出質人、出質債權的債務人拒絕的,質權人可以起訴出質人和出質債權的債務人,也可以單獨起訴出質債權的債務人。

五、關于留置部分的解釋

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排除留置權,債務履行期屆滿,債權人行使留置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一百零八條 債權人合法占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時,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可以按照擔保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行使留置權。

第一百零九條 債權人的債權已屆清償期,債權人對動產的占有與其債權的發生有牽連關系,債權人可以留置其所占有的動產。

第一百一十條 留置權人在債權未受全部清償前,留置物為不可分物的,留置權人可以就其留置物的全部行使留置權。

第一百一十一條 債權人行使留置權與其承擔的義務或者合同的特殊約定相抵觸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一百一十二條 債權人的債權未屆清償期,其交付占有標的物的義務已屆履行期的,不能行使留置權。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債務人無支付能力的除外。

第一百一十三條 債權人未按擔保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的期限通知債務人履行義務,直接變價處分留置物的,應當對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債權人與債務人按照擔保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在合同中約定寬限期的,債權人可以不經通知,直接行使留置權。

第一百一十四條 本解釋第六十四條、第八十條、第八十七條、第九十一條、第九十三條的規定,適用于留置。

六、關于定金部分的解釋

第一百一十五條 當事人約定以交付定金作為訂立主合同擔保的,給付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主合同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合同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約定以交付定金作為主合同成立或者生效要件的,給付定金的一方未支付定金,但主合同已經履行或者已經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響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

第一百一十七條 定金交付后,交付定金的一方可以按照合同的約定以喪失定金為代價而解除主合同,收受定金的一方可以雙倍返還定金為代價而解除主合同。對解除主合同后責任的處理,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交付留置金、擔保金、保證金、訂約金、押金或者訂金等,但沒有約定定金性質的,當事人主張定金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一百一十九條 實際交付的定金數額多于或者少于約定數額,視為變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異議并拒絕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

第一百二十條 因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可以適用定金罰則。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當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應當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約定內容的比例,適用定金罰則。

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百分之二十的,超過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適用定金罰則因合同關系以外第三人的過錯,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適用定金罰則。受定金處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向第三人追償。

七、關于其他問題的解釋

第一百二十三條[16]同一債權上數個擔保物權并存時,債權人放棄債務人提供的物的擔保的,其他擔保人在其放棄權利的范圍內減輕或者免除擔保責任。

第一百二十四條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五條 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向債務人和保證人一并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應當在判決書中明確在對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后仍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第一百二十六條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可以將債務人或者保證人作為被告提起訴訟,也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

第一百二十七條 債務人對債權人提起訴訟,債權人提起反訴的,保證人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一百二十八條 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當事人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債務人與保證人、抵押人或者出質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第一百二十九條 主合同和擔保合同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應當根據主合同確定案件管轄。擔保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擔保合同發生糾紛,債權人向擔保人主張權利的,應當由擔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轄。

主合同和擔保合同選擇管轄的法院不一致的,應當根據主合同確定案件管轄。

第一百三十條 在主合同糾紛案件中,對擔保合同未經審判,人民法院不應當依據對主合同當事人所作出的判決或者裁定,直接執行擔保人的財產。

第一百三十一條 本解釋所稱“不能清償”指對債務人的存款、現金、有價證券、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交通工具等可以執行的動產和其他方便執行的財產執行完畢后,債務仍未能得到清償的狀態。

第一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審理或者執行程序中,當事人提供財產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對該財產的權屬證書予以扣押,同時向有關部門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其在規定的時間內不予辦理擔保財產的轉移手續。

第一百三十三條 擔保法施行以前發生的擔保行為,適用擔保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有關司法解釋。

擔保法施行以后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擔保法施行以后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后尚在一審或二審階段的,適用擔保法和本解釋。

第一百三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在擔保法施行以前作出的有關擔保問題的司法解釋,與擔保法和本解釋相抵觸的,不再適用。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節錄)

(2015年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0次會議通過
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16〕5號)

第一條 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依法受理。當事人已經在行政訴訟中申請一并解決上述民事爭議,且人民法院一并審理的除外。

第二條 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請求確認其享有物權的,應予支持。

第三條 異議登記因物權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事由失效后,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確認物權歸屬的,應當依法受理。異議登記失效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實體審理。

第四條 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轉移不動產所有權,或者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等其他物權的,應當依照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認定其不發生物權效力。

第五條 買賣不動產物權的協議被認定無效、被撤銷、被解除,或者預告登記的權利人放棄債權的,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二款所稱的“債權消滅”。

第六條 轉讓人轉移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所有權,受讓人已經支付對價并取得占有,雖未經登記,但轉讓人的債權人主張其為物權法第二十四條所稱的“善意第三人”的,不予支持,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條 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在分割共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變原有物權關系的判決書、裁決書、調解書,以及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拍賣成交裁定書、以物抵債裁定書,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二十八條所稱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

第八條 依照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物權,但尚未完成動產交付或者不動產登記的物權人,根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至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請求保護其物權的,應予支持。

第十五條 受讓人受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不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的,應當認定受讓人為善意。

真實權利人主張受讓人不構成善意的,應當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第十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不動產受讓人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

(一)登記簿上存在有效的異議登記;

(二)預告登記有效期內,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

(三)登記簿上已經記載司法機關或者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不動產權利的有關事項;

(四)受讓人知道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主體錯誤;

(五)受讓人知道他人已經依法享有不動產物權。

真實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受讓人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的,應當認定受讓人具有重大過失。

第十七條 受讓人受讓動產時,交易的對象、場所或者時機等不符合交易習慣的,應當認定受讓人具有重大過失。

第十八條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的“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指依法完成不動產物權轉移登記或者動產交付之時。

當事人以物權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方式交付動產的,轉讓動產法律行為生效時為動產交付之時;當事人以物權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方式交付動產的,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有關轉讓返還原物請求權的協議生效時為動產交付之時。

法律對不動產、動產物權的設立另有規定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時間認定權利人是否為善意。

第十九條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合理的價格”,應當根據轉讓標的物的性質、數量以及付款方式等具體情況,參考轉讓時交易地市場價格以及交易習慣等因素綜合認定。

第二十條 轉讓人將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交付給受讓人的,應當認定符合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善意取得的條件。

第二十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讓人主張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取得所有權的,不予支持:

(一)轉讓合同因違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被認定無效;

(二)轉讓合同因受讓人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等法定事由被撤銷。

第二十二條 本解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案件,適用本解釋。

本解釋施行前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施行后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案件,以及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施行后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節錄)

(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2次會議通過
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法釋〔2009〕5號)

第十八條 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的債權或者放棄債權擔保,或者惡意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提起撤銷權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第二十條 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其對同一債權人所負的數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應當優先抵充已到期的債務;幾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抵充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數額最少的債務;擔保數額相同的,優先抵充債務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后順序抵充;到期時間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對清償的債務或者清償抵充順序有約定的除外。

(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8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44次會議通過
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法釋〔2018〕12號)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關于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民法總則施行后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于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于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條 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于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 民法總則施行前,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已經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于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條 民法總則施行之日,中止時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關于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

第五條 本解釋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審或者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五)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于夫妻一方對外擔保之債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復函[17]

(2015年1月1日發布并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一他字第9號)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14)閩民申字第1715號《關于再審申請人宋某、葉某與被申請人葉某某及一審被告陳某、李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同意你院審判委員會多數意見,即夫妻一方對外擔保之債不應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節錄)

(2013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97次會議通過
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14〕3號)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出租人請求解除融資租賃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將租賃物轉讓、轉租、抵押、質押、投資入股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租賃物的;

(二)承租人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和數額支付租金,符合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經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的;

(三)合同對于欠付租金解除合同的情形沒有明確約定,但承租人欠付租金達到兩期以上,或者數額達到全部租金百分之十五以上,經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的;

(四)承租人違反合同約定,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其他情形。

(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外資處置不良債權案件涉及對外擔保合同效力問題的通知

(2010年7月1日發布并施行
法發〔2010〕2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為正確審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外資處置不良債權的案件,充分保護各方當事人的權益,經征求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意見,現將利用外資處置不良債權涉及擔保合同效力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本通知發布后尚未審結及新受理的案件時應遵照執行:

一、2005年1月1日之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外資處置不良債權,向外國投資者出售或轉讓不良資產,外國投資者受讓債權之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債務人及擔保人直接向其承擔責任的案件,由于債權人變更為外國投資者,使得不良資產中含有的原國內性質的擔保具有了對外擔保的性質,該類擔保有其自身的特性,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對該類擔保的審查采取較為寬松的政策。如果當事人提供證據證明依照《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外資處置不良資產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匯發[2004]119號)第六條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通知了原債權債務合同的擔保人,外國投資者或其代理人在辦理不良資產轉讓備案登記時提交的材料中注明了擔保的具體情況,并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管理部審核后辦理不良資產備案登記的,人民法院不應以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或者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為由認定擔保合同無效。

二、外國投資者或其代理人辦理不良資產轉讓備案登記時,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管理部提交的材料中應逐筆列明擔保的情況,未列明的,視為擔保未予登記。當事人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管理部補交了注明擔保具體情況的不良資產備案資料的,人民法院不應以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為由認定擔保合同無效。

三、對于因2005年1月1日之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外資處置不良債權而產生的糾紛案件,如果當事人能夠提供證據證明依照當時的規定辦理了相關批準、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不應以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為由認定擔保合同無效。

(八)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香港盈傘財務公司訴廣東華美集團有限公司擔保合同糾紛案有關法律問題的請示的復函

(2010年3月23日發布并施行
〔2010〕民四他字第5號)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粵高法[2009]441號《關于香港盈傘財務公司訴廣東華美集團有限公司擔保合同糾紛案有關法律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擔保人基于擔保合同既可能承擔在擔保合同有效情況下的擔保責任,也可能承擔在擔保合同無效情況下因其過錯而產生的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雖然規定在對外擔保的情況下,“主合同變更或者債權人將對外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但該項規定適用的情形是指擔保人向原債權人出具的對外擔保辦理了相關的批準登記手續,對外擔保是有效的,原債權人向第三人轉讓債權后,對外擔保未依照有關規定經過擔保人同意并重新辦理批準、登記手續,從而造成擔保無效。此種情形擔保人對于造成對外擔保無效是沒有過錯的,故上述司法解釋規定免除了擔保人的擔保責任。而本案中擔保人華美集團有限公司向原債權人中南銀行香港分行出具的對外擔保因未經批準、登記而應認定無效,對造成擔保無效擔保人是有過錯的,現在所要解決的是擔保人是否該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不適用于本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在擔保人應當向原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且法律并未規定該種賠償責任具有特定人身屬性的情況下,如果原債權人依法將債權轉讓給了第三人,此時受讓債權的第三人享有的權益,既應包括合同有效的情況下,依據合同要求對方履行義務的權利,也應包括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要求存在過錯的合同相對方承擔賠償責任的權利。因此未經審批的對外擔保的債權人在未經擔保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債權轉讓給第三人,在債權轉讓依法有效的情況下,擔保人仍應向受讓債權的第三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而不應以債權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為由免除其賠償責任

此復

附: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香港盈傘財務公司訴廣東華美集團有限公司
擔保合同糾紛案有關法律問題的請示

(2009年11月20日
粵高法[2009]441號)

最高人民法院:

香港盈傘財務公司(以下簡稱盈傘公司)訴廣東華美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美公司)擔保合同糾紛案一案,系鈞院發回我院重申的案件。該案已經過我院審委會討論,因涉及涉外擔保的保證人是否應向境外債權人承擔擔保責任這一重大法律問題,故院審委會要求向鈞院請示。現將該案基本情況及有關具體法律問題向鈞院匯報請示。

一、案件基本事實

該案的案號為(2007)粵高法民四初字第9號,案由為涉港擔保合同糾紛。債權人香港盈傘公司是原告,擔保人華美公司是被告。本案債權的最初債主是中南銀行香港分行,債務人是鴻隆公司,擔保人是本案的被告。但該擔保沒有按對外擔保的有關規定辦理審批登記手續。后中南銀行香港分行并入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又將該筆債權輾轉賣給了本案原告。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原告曾將債權轉讓一事書面通知擔保人華美公司,但該公司從未確認或同意。

原告在香港法院已取得了對債務人鴻隆公司的判決,該判決確定債權有 1億多人民幣。但原告在香港法院并沒有起訴本案被告,而是向本院起訴本案被告,要求其對香港法院判決的上述債務承擔保證責任。

二、案件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

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是華美公司應否承擔責任的問題。該問題具體為:一是華美公司應否向盈傘公司承擔保證責任;二是華美公司應否向盈傘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對于華美公司應否向盈傘公司承擔保證責任的問題,司法解釋有明確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五項規定:“主合同變更或者債權人將對外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根據這一規定,因本案的主債權在轉讓時并沒有經過華美公司的同意和有關部門批準,故華美公司不應承擔保證責任。

對于華美公司應否向盈傘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上述司法解釋只是明確了相關的保證人不承擔擔保責任,但華美公司應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關于在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的情況下,擔保人應根據其過錯程度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或承擔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的賠償責任的規定,而對盈傘公司承擔賠償責任,該司法解釋對此沒有規定,我們也沒有找到明確的法律依據。涉外擔保人不承擔擔保責任后,能否適用國內擔保合同無效的責任承擔原則。這一問題是我們向鈞院請示的主要法律問題。

三、我院原審判決結果和鈞院發回重審的意見

我院原審時認為,本案的權利轉讓沒有經過擔保人同意,也沒有經過國家主管機關批準,依據前述司法解釋,被告不再承擔擔保責任。故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盈傘公司上訴至鈞院后,鈞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將案件發回本院重審。在內部函中,鈞院要我院注意三個問題:第一,我院原審判決對本案糾紛準據法的確定及合同效力的認定是正確的;第二,我院在認定擔保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免除華美公司的擔保責任是正確的,但是同時又免除了其賠償責任,屬適用法律錯誤。華美公司對本案擔保合同的無效具有明顯過錯,應當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盈傘公司未能證明其提交的香港法院的判決所確定的債務數額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否屬本案擔保合同項下的主債務,我院未對此作出準確認定。華美公司因無效擔保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是以該主債務的存在及確定為前提的,故應在查清本案所涉主債務的相關事實后,再依法作法判決。

四、本案重審后的處理意見和所請示的法律問題

本案合議庭的一致意見與原審一致,即駁回原告盈傘公司的訴訟請求。主要理由有兩點:第一,本案債權轉讓沒有經過擔保人同意,依前述司法解釋,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第二,擔保人華美公司沒有同意債權轉讓,所以對盈傘公司所主張的擔保利益的損失沒有過錯,其也就不應向盈傘公司負賠償責任。盡管華美公司在其與中南銀行的擔保合同關系中因未辦理批準和登記手續而負有一定過錯,但該過錯僅會導致其對中南銀行的賠償責任,而與盈傘公司的損失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換言之,即使華美公司與中南銀行的擔保合同辦理了相關的批準和登記手續,華美公司根據上述司法解釋也不應向盈傘公司承擔責任。所以不能因為華美公司在其與中南銀行的擔保合同關系中負有一定過錯就認定其對盈傘公司負有賠償責任。

本案涉及一個重要法律問題,即有關未經審批的對外擔保的債權人在未經擔保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債權轉讓給第三人,擔保人應否對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涉外擔保的賠償責任請求權是否隨債權的轉讓而轉讓。經我院審委會研究決定,特就該法律問題向鈞院請示。

(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節錄)

(2009年3月30日發布并施行
法發〔2009〕19號)

為了認真落實中央關于研究解決金融不良債權轉讓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的精神。統一思想,明確任務,依法妥善公正地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障金融不良債權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最高人民法院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等單位,于2008年10月1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了全國法院審理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主管民商審判工作的副院長、相關審判庭的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會。與會同志通過認真討論,就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的主要問題取得了一致的看法。現紀要如下:

二、關于案件的受理

案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國有銀行就政策性金融資產轉讓協議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

(二)債權人向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主張清償債務的;

(三)債權人向已列入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總體規劃并擬實施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主張清償債務的;

(四)《紀要》發布前,受讓人與國有企業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已經履行完畢,優先購買權人或國有企業債務人提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訴訟的;

(五)受讓人自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債權后,以不良債權存在瑕疵為由起訴原國有銀行的;

(六)國有銀行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享受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政策的國有森工企業不良債權而引發受讓人向森工企業主張債權的(具體詳見《天然林資源保護區森工企業金融機構債務免除申請表》名錄);

(七)在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之訴中,國有企業債務人不能提供相應擔保或者優先購買權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

三、關于債權轉讓生效條件的法律適用和自行約定的效力

會議認為,不良債權成立在合同法施行之前,轉讓于合同法施行之后的,該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生效的條件應適用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債權后,自行與債務人約定或重新約定訴訟管轄的,如不違反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約定有效。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不良債權轉讓合同中訂有禁止轉售、禁止向國有銀行、各級人民政府、國家機構等追償、禁止轉讓給特定第三人等要求受讓人放棄部分權利條款的,人民法院應認定該條款有效。國有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債權,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不良債權的,擔保債權同時轉讓,無須征得擔保人的同意,擔保人仍應在原擔保范圍內對受讓人繼續承擔擔保責任。擔保合同中關于合同變更需經擔保人同意或者禁止轉讓主債權的約定,對主債權和擔保權利轉讓沒有約束力。

六、關于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和可撤銷事由的認定

會議認為,在審理不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的訴訟中,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合同法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等法律法規,并參照國家相關政策規定,重點審查不良債權的可轉讓性、受讓人的適格性以及轉讓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債權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轉讓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一)債務人或者擔保人為國家機關的;

(二)被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認定為涉及國防、軍工等國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以及其他依法禁止轉讓或限制轉讓情形的;

(三)與受讓人惡意串通轉讓不良債權的;

(四)轉讓不良債權公告違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公告管理辦法(修訂)》規定,對依照公開、公平、公正和競爭、擇優原則處置不良資產造成實質性影響的;

(五)實際轉讓的資產包與轉讓前公告的資產包內容嚴重不符,且不符合《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公告管理辦法(修訂)》規定的;

(六)根據有關規定應經合法、獨立的評估機構評估,但未經評估的;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評估機構、評估機構與債務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債務人以及三方之間惡意串通,低估、漏估不良債權的;

(七)根據有關規定應當采取公開招標、拍賣等方式處置,但未公開招標、拍賣的;或者公開招標中的投標人少于三家(不含三家)的;或者以拍賣方式轉讓不良債權時,未公開選擇有資質的拍賣中介機構的;或者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進行拍賣的;

(八)根據有關規定應當向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相關報批或者備案、登記手續而未辦理,且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仍未能辦理的;

(九)受讓人為國家公務員、金融監管機構工作人員、政法干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工作人員、國有企業債務人管理人員、參與資產處置工作的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等中介機構等關聯人或者上述關聯人參與的非金融機構法人的;

(十)受讓人與參與不良債權轉讓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工作人員、國有企業債務人或者受托資產評估機構負責人員等有直系親屬關系的;

(十一)存在其他損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轉讓情形的。

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債權后,國有企業債務人有證據證明不良債權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經全部或部分歸還而主張撤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不良債權轉讓合同被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后,受讓人可以請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承擔相應的締約過失責任。

七、關于不良債權轉讓無效合同的處理

會議認為,人民法院認定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后,對于受讓人直接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債權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受讓人之間的債權轉讓合同無效;受讓人通過再次轉讓而取得債權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轉讓人、轉讓人與后手受讓人之間的系列債權轉讓合同無效。債權轉讓合同被認定無效后,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處理;受讓人要求轉讓人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數額應以受讓人實際支付的價金之利息損失為限。相關不良債權的訴訟時效自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被認定無效之日起重新計算。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整體“資產包”的形式轉讓不良債權中出現單筆或者數筆債權無效情形、或者單筆或數筆不良債權的債務人為非國有企業,受讓人請求認定合同全部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轉讓人之間的資產包債權轉讓合同無效;受讓人請求認定已履行或已清結部分有效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尚未履行或尚未清結部分無效,并判令受讓人將尚未履行部分或尚未清結部分返還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再向受讓人返還相應價金。

十一、關于既有規定的適用

會議認為,國有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債權,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債權后,通過債權轉讓方式處置不良資產的,可以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關于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的答復》、《關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和《關于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案件交納訴訟費用的通知》。受讓人受讓不良債權后再行轉讓的,不適用上述規定,但受讓人為相關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部門或者持有國有企業債務人國有資本的集團公司除外。

國有銀行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根據《關于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的答復》的規定,在全國或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有催收內容的債權轉讓通知或公告的,該公告或通知之日應為訴訟時效的實際中斷日,新的訴訟時效應自此起算。上述公告或者通知對保證合同訴訟時效發生同等效力。

十二、關于《紀要》的適用范圍

會議認為,在《紀要》中,國有銀行包括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以及國有政策性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包括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通過組建或參股等方式成立的資產處置聯合體。國有企業債務人包括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的企業法人。受讓人是指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法人、自然人。不良債權轉讓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政策性和商業性不良債權的轉讓。政策性不良債權是指1999年、2000年上述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國家統一安排下通過再貸款或者財政擔保的商業票據形式支付收購成本從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收購的不良債權;商業性不良債權是指2004年至2005年上述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政府主管部門主導下從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收購的不良債權。

《紀要》的內容和精神僅適用于在《紀要》發布之后尚在一審或者二審階段的涉及最初轉讓方為國有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債權轉讓方式處置不良資產形成的相關案件。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紀要》。

(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

(2005年5月30日發布并施行
法〔2005〕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為了深化金融改革,規范金融秩序,本院先后下發了《關于審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關于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的答復》和《關于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案件交納訴訟費用的通知》。最近,根據國務院關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總體部署,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了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為了維護金融資產安全,降低不良資產處置成本,現將審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收購、處置不良資產發生的糾紛案件的有關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國有商業銀行(包括國有控股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貸款,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貸款后,通過債權轉讓方式處置不良資產的,可以適用本院發布的上述規定。

二、國有商業銀行(包括國有控股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貸款,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不良貸款的,擔保債權同時轉讓,無須征得擔保人的同意,擔保人仍應在原擔保范圍內對受讓人繼續承擔擔保責任。擔保合同中關于合同變更需經擔保人同意的約定,對債權人轉讓債權沒有約束力。

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處置已經涉及訴訟、執行或者破產等程序的不良債權時,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債權轉讓協議和轉讓人或者受讓人的申請,裁定變更訴訟或者執行主體。

2005年5月30日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

(2003年3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67次會議通過
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03〕7號)

第四條 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于定金的規定處理;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第二十三條 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買受人以擔保貸款方式付款、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并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雙方的事由未能訂立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并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出賣人應當將收受的購房款本金及其利息或者定金返還買受人。

第二十四條 因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致使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請求解除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應予支持。

第二十五條 以擔保貸款為付款方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當事人一方請求確認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或者撤銷、解除合同的,如果擔保權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提出訴訟請求,應當與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糾紛合并審理;未提出訴訟請求的,僅處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擔保權人就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糾紛另行起訴的,可以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合并審理。

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后,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也被解除的,出賣人應當將收受的購房貸款和購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別返還擔保權人和買受人。

第二十六條 買受人未按照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約定償還貸款,亦未與擔保權人辦理商品房抵押登記手續,擔保權人起訴買受人,請求處分商品房買賣合同項下買受人合同權利的,應當通知出賣人參加訴訟;擔保權人同時起訴出賣人時,如果出賣人為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提供保證的,應當列為共同被告。

第二十七條 買受人未按照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約定償還貸款,但是已經取得房屋權屬證書并與擔保權人辦理了商品房抵押登記手續,抵押權人請求買受人償還貸款或者就抵押的房屋優先受償的,不應當追加出賣人為當事人,但出賣人提供保證的除外。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2001年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7次會議通過
自2001年4月23日起
施行法釋〔2001〕12號)

為深化金融改革,規范金融秩序,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現對人民法院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作如下規定:

第一條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領取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金融機構營業許可證》,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辦理登記的,可以作為訴訟主體參加訴訟。

第二條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國有銀行債權后,人民法院對于債權轉讓前原債權銀行已經提起訴訟尚未審結的案件,可以根據原債權銀行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申請將訴訟主體變更為受讓債權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第三條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向債務人提起訴訟的,應當由被告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債權銀行與債務人有協議管轄約定的,如不違反法律規定,該約定繼續有效。

第四條 人民法院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申請支付令的,應當依法受理。債務人提出異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七章的規定處理。

第五條 人民法院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申請財產保全的,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債務人之間債權債務關系明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第二款[18]的規定,可以不要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提供擔保。

第六條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國有銀行債權后,原債權銀行在全國或者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債權人履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規定的通知義務。

在案件審理中,債務人以原債權銀行轉讓債權未履行通知義務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原債權銀行傳喚到庭調查債權轉讓事實,并責令原債權銀行告知債務人債權轉讓的事實。

第七條 債務人逾期歸還貸款,原借款合同約定的利息計算方法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該約定有效。沒有約定或者不明的,依照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利率管理規定》計算利息和復息。

第八條 人民法院對最高額抵押所擔保的不特定債權特定后,原債權銀行轉讓主債權的,可以認定轉讓債權的行為有效。

第九條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有抵押擔保的債權后,可以依法取得對債權的抵押權,原抵押權登記繼續有效。

第十條 債務人在債權轉讓協議,債權轉讓通知上簽章或者簽收債務催收通知的,訴訟時效中斷。原債權銀行在全國或者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的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中,有催收債務內容的,該公告或通知可以作為訴訟時效中斷證據。

第十一條 本規定所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包括其依法設立在各地的辦事處。

第十二條 本規定僅適用于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有關案件。

[1] 本條引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條”系指1999年修正的《公司法》關于“董事、經理不得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規定,前述規定已被廢止,現行有效的《公司法》對公司擔保的規定詳見該法第十六條、第一百二十一條、第一百四十八條。鑒于現行《公司法》并未明確規定董事、經理以公司資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的行為無效,故董事、經理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并非當然無效。

[2] 本條系在1996年頒布的《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制定。但《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辦法》已于2014年失效,而國家外匯管理局于2014年發布的《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了“外匯局對跨境擔保合同的核準、登記或備案情況以及本規定明確的其他管理事項與管理要求,不構成跨境擔保合同的生效要件”。《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實施后,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亦普遍認為涉外擔保合同不因未經登記而被強制認定為無效合同。

[3] 關于抵押權的行使期間,本條第二款與《物權法》不一致,應當適用《物權法》第二百零二條之規定,即“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4] 相關案例參見本書附錄“十二、債權人向連帶責任保證人主張保證責任時,保證債務訴訟時效當然中斷”。

[5] 就混合擔保中擔保人的追償權,本條第一款與《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不一致,前者明確規定當事人未約定擔保人承擔范圍的,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既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向其他擔保人追償;但后者僅規定了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對債務人的追償權,而未明確規定對其他擔保人的追償權。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一般認為《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并未取代本條第一款之規定,本條第一款仍然有效,故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除可向債權人追償外,還可向其他擔保人追償。

[6] 相關案例參見本書附錄“十三、以貸還貸情形下的擔保人責任”。

[7] 相關案例參見本書附錄“十四、保證人自行履行保證責任時實際清償額大于主債權范圍的后果”。

[8]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如何適用〈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請示的答復》的規定,本條第二款僅適用于債務人在破產程序開始時保證期間尚未屆滿,而在債權人申報債權參加清償破產財產程序期間保證期間屆滿的情形;債權人已在保證期間內、債務人破產程序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不適用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但司法實踐中,就本條第二款和前述答復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存在不同的認定,相關案例參見本書附錄“十五、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前債權人已向保證人主張權利情形下,《擔保法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適用”。

[9] 關于抵押財產的轉讓,本條與《物權法》不一致。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除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使抵押權消滅的情形外,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應當經抵押權人同意,而不僅僅是履行通知抵押權人并告知受讓人的義務即可。關于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情形下轉讓合同的效力問題,請參見本書關于《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的批注部分。

[10] 相關案例及文章參見本書附錄“十六、同一動產上抵押權與質權并存的情形下,《擔保法解釋》第79條第1款的適用”。

[11] 《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四條同時規定,擔保期間,擔保財產毀損、滅失或者被征收,且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

[12] 相關案例參見本書附錄“十七、保證金賬戶內資金浮動,不影響金錢質押行為的效力”。

[13] 關于動產質押合同的生效,本條將質物交付作為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二條將前述法律行為認定為質權的生效要件,但未明確前述法律行為是否仍為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由此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對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各法院的裁判觀點不盡相同。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在諸多判決書中認定,質押物未辦理物權登記或未交付,不影響相應質押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而部分地方法院則認定,質押物未辦理物權登記或未交付的,質押合同不生效。相關案例參見本書附錄“六、質押合同的生效是否受物權變動結果影響”。

[14] 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動產收益權屬于《物權法》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的應收賬款。《擔保法》未對應收賬款質押作出明確規定,在《物權法》生效后,應當適用《物權法》之規定。

[15] 關于股權質押合同的生效,本條將辦理股票出質登記/股份出質記載于股東名冊作為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物權法》第二百二十六條將向相關部門辦理出質登記認定為股權質權的生效要件,但未明確其是否為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在司法實踐中,對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各法院的裁判觀點不盡相同。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在諸多判決書中認定,質押物未辦理物權登記或未交付,不影響相應質押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而部分地方法院則認定,質押物未辦理物權登記或未交付的,質押合同不生效。相關案例參見本書附錄“六、質押合同的生效是否受物權變動結果影響”。

[16]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二款、第二百一十八條在本條基礎上作了補充規定,即債務人以自己的財產設定抵押或出質,債權人放棄前述抵押權或質權的,其他擔保人在債權人喪失優先受償權益的范圍內免除擔保責任,但其他擔保人承諾仍然提供擔保的除外。

[17] 需注意的是,在“(2016)最高法民申2908號”李大紅與安英杰執行異議之訴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2015〕民一他字第9號復函”僅是針對個案相關情況作出的處理意見,不具有普遍約束力,而就個案處理而言,并非夫妻一方對外擔保之債一概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重點還應考量該擔保之債與夫妻共同生活是否密切相關。又鑒于最高院于2018年1月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已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進行了修訂,故該復函的適用存在不確定性。

[18] 現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第二款: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化县| 石首市| 邹城市| 绥芬河市| 昌吉市| 苏州市| 陆丰市| 万宁市| 孟州市| 巨野县| 阜南县| 海兴县| 墨脱县| 嵩明县| 蕉岭县| 浑源县| 同德县| 汾阳市| 寻甸| 资阳市| 常宁市| 上饶市| 康保县| 马山县| 文安县| 喜德县| 穆棱市| 策勒县| 宝清县| 江口县| 双流县| 丰城市| 海南省| 长治县| 巨鹿县| 上高县| 石首市| 株洲县| 北宁市| 许昌市|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