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金融超限戰的犧牲者——俄羅斯被涮了(1)
- 郎咸平說:金融超限戰
- 郎咸平
- 3966字
- 2015-09-29 17:12:22
提要:國際金融炒家通過對定價權的操控大幅拉抬能源價格,而俄羅斯出口的大宗物品又是能源類產品,因此,俄羅斯企業的利潤飛漲,股價大漲。俄羅斯誤判情勢,認為是由于世界經濟發展使得需求上升從而造成能源價格上升。這個誤判促使俄羅斯以高能源價格和低廉國際資金的雙軌制發展俄羅斯經濟。但是國際金融資本提供低廉資金的代價需以股票做抵押。最后,國際金融炒家操控定價權打壓能源價格,因而俄羅斯企業巨虧,股價大跌,難以還債的結果是被抵押的數千億美元股權拱手讓人。
●經濟決策缺陷,讓國際金融炒家找到突破口。
●俄羅斯的“發改委”,叫經濟發展部,他們當時做了一個什么樣的規劃?
●不知不覺,陷入了可怕的陷阱當中。
●非常高興把股票給他們做抵押。他們哪里知道全部上套了,總共借了多少錢?
●精巧布局,俄羅斯經濟遭遇強手狙擊。
●如果這是國際金融炒家有意算計俄羅斯的話,他一定是步步為營,精心策劃的,你相不相信。讓你贖都贖不回來。
上一章我談了為什么石油價格會從70多美元一桶一下子炒到了147美元一桶,然后又跌到35美元一桶。我的結論很清楚,那就是國際金融(資本)炒家操縱定價權以便耍弄中國。本章討論國際金融炒家如何控制定價權以便涮了俄羅斯。
一、俄羅斯的改革與發展
2008年之前的俄羅斯還沉浸在經濟“黃金十年”的發展快樂當中,直到2008年6月,俄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還樂觀地表示,俄羅斯已經躋身世界最大經濟體之列,并有望在當年上升至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俄經濟發展部長納比烏林娜也表示,俄羅斯外匯和黃金儲備接近6000億美元,當年外國直接投資總額有望比2007年增長33.3%。然而,到了2009年元旦,一切似乎都改變了。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庫德林是這樣展望2009年的,他說,對俄羅斯來說,2009年將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困難的一年,2009年俄羅斯預算收入將出現1.5萬億至2萬億盧布的赤字。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讓俄羅斯經濟驟然逆轉了呢,這個此前各方實力都不斷膨脹的大國又是怎樣一步步落入陷阱當中呢?
各位讀者想一想,美國怎么可能會讓俄羅斯變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呢?其實油價從147美元一桶跌到35美元一桶的目的那就是要算計俄羅斯。俄羅斯是蠻可憐的一個國家。從戈爾巴喬夫時代就開始慢慢進行改革,而且這幾次改革都不太成功。
俄羅斯的國企改革思維,是希望突然之間能夠把低效國企變成像美國企業一樣的大眾持股公司,而幫他們設計方案的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兩位教授:薩克斯和史萊佛教授。那么他們怎么樣把俄羅斯的國營企業通通變成大眾持股公司呢?于是,他們就發行了兌換券(voucher)。舉例而言,假設給每個人100張兌換券。你可以拿兌換券買公司,比如說這家國營企業的價值是10000張兌換券,如果你拿100張兌換券去換,那可以換多少股權呢?按100除以10000,等于1%的股權。于是,他們在想,如果每一個老百姓都拿自己的兌換券去換股權的話,突然之間,俄羅斯的國營企業就會變成像美國一樣的大眾持股公司??墒撬麄冏鰤粢矝]有想到,俄羅斯人對這個沒興趣,他們根本不想當持股1%的小股東。他情愿拿著兌換券去黑市賣掉,去吃一個麥當勞漢堡包,或者喝一瓶伏特加酒,叫他當小股東,他一點兒興趣也沒有。結果在當時產生了大量的黑市,干嗎呢?買兌換券。
當時俄羅斯有七名最聰明的人,他們勾結俄羅斯的銀行和財政部,用國家的錢收購全國的兌換券,收購完成以后突然兌換。結果俄羅斯從國家所有就變成這七個人所有了。這七個人把俄羅斯買下來之后,對俄羅斯造成極大的傷害,為什么?不生產了,煤挖出來賣掉,戰斗機賣掉,軍械賣掉,樹木砍下來不加工賣掉。為什么?這是最省錢的賺錢方法,什么工作都不要做,什么都直接賣了,結果把整個國家都賣掉。到了1999年左右,俄羅斯整個國家的GDP大跌50%,俄羅斯的GDP只相當于中美洲的墨西哥的水平,因為整個國家被這七個人賣光了。
最后普京上任了,才挽回頹勢。普京上任后,為了重塑自己的形象跟權威,立刻把七大寡頭里面一個人叫霍多爾科夫斯基的石油大王給抓起來了,樹立了自己的權威。俄羅斯走過這一段艱辛的路程之后,才開始了穩定的發展。
二、俄羅斯是怎么被算計的
有人將普京上臺整頓俄羅斯的這段歷史稱之為“普京中興”。而普京自己也一定記得自己上臺時說的話,“90年代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下降50%,大概這是俄羅斯近二三百年來首次真正面臨淪為世界二流國家抑或三流國家的危險?!睘榱藥ьI俄羅斯走出低谷,普京所需要的是一個切實而高效的經濟發展計劃。那么,俄羅斯政府最終又是采用了怎樣的發展計劃,這個計劃又隱含了怎樣的致命風險呢?
●他們開始向國際銀行團去借錢。
●我相信他們內心當中還在嘲笑國際銀行團,你們好傻。
●連我郎咸平這種的水平都看得懂。
●他們規劃了雙軌制的國家戰略發展方案。
俄羅斯的“發改委”,叫經濟發展部,他們當時做了一個什么樣的規劃呢?請讀者聽清楚,他們規劃了雙軌制的國家戰略發展方案——利用高能源價格和低廉的國際資金將俄羅斯做大做強。這個發展戰略聽起來很有吸引力的。因為這幾年能源價格不斷上升,比如鐵礦石、石油的價格不斷上升,而俄羅斯出口的大宗物品是什么?就是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鋼材等等。所以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的結果,使得俄羅斯全國產生了誤判,誤判這是由于供需關系原理而造成價格上升。
而我在前面就告訴各位讀者,這次國際大宗物資價格上升不是由供需關系所決定的,我以大米為例進行了分析。這些價格基本上都是違反供需原理的,而是由國際金融炒家所取得的定價權決定的。注意,這個意義太重大了,因為能源價格的波動不是供需關系所決定的,而是由國際金融炒家操縱的泡沫。而俄羅斯對這種情勢誤判,認為這是由于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結果,需求上升而使得能源價格上升。
這個誤判帶來的結果非常嚴重。由于俄羅斯是這么認為的,所以國際金融炒家剛好逮著這個空子,準備算計它一把。由于俄羅斯政府和俄羅斯的企業都出現了誤判,認為是供需關系所造成的價格上升,也就是由于需求過大所造成的價格上升。因此,它們繼續擴大生產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和鋼材,繼續大量出口,錢越賺越多。
到了2008年年底,俄羅斯所積累的外匯接近6000億美元。這些錢都被拿去干什么用了呢?和我們的做法差不多,都去買美國的國債了。但是由于企業和政府同時誤判,它們對未來寄予無限美好的憧憬,認為按照這種局勢走下去的話,俄羅斯會越來越強,因為價格不斷在上升。所以它們就希望通過這種高能源價格的方式去發展,于是它們開始向國際銀行團去借錢。為什么向國際銀行團借錢?因為俄羅斯的利率實在太高了,而國際銀行團的資金成本又很低。
各位知不知道國際銀行團的利率有多低,是在2%左右。為什么向國際銀行團借錢?因為俄羅斯本國的資金成本非常高。在2008年10月時,你們猜俄羅斯的利率有多高?我們把2008年12月時俄羅斯和美國的基準利率做一個比較,美國當時的基準利率接近0,俄羅斯有多高你猜一下,是13%。如果俄羅斯人在2008年年底買車子的話,汽車貸款利率是16%,所以俄羅斯這些大企業,根本就不想向俄羅斯的銀行借錢,因為利息太高。而國際銀行團給它們的貸款利率是2%左右,國際上最低的利息就是銀行間的拆借利息,這些國際銀行團在此基礎上再加一點點借給俄羅斯企業。它們是哪些銀行呢?主要是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又是這些國際金融資本,而且胡祖六就是高盛的經濟學家,各位理解我的意思嗎?所以為什么告訴各位,像胡祖六、龔方雄、謝國忠這些人講的話只代表他們所在公司的立場,而不是代表公正的立場,所以他們也是國際金融炒家的馬前卒。還有什么銀行呢?還有德國商業銀行、德勒斯登銀行、富通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大通、瑞士銀行等等,都是這些大銀行。這些銀行團以2%左右的低利率大量借錢給俄羅斯的企業。
請讀者看這個完美的雙軌制發展戰略,能源價格不斷地上升,俄羅斯企業越賺越多,而且再利用國外銀行團給它的低息貸款,讓它們有更多的資金去做大做強。所以俄羅斯的股價到了2007年年終時跳上了一個不得了的高峰,達到2000多點,相當于我們股市的6000多點。
2000~2008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70%,工業增長了75%,投資增長了125%。這些指標讓俄羅斯重新回到世界經濟十強的行列。與此同時,2007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已相當于1990年的指標。這意味著,俄羅斯不僅擺脫,而且最終結束了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危機。美國“尼克松和平與自由中心”主任迪米特里·賽姆斯在詳細研究俄羅斯近年來的發展后指出,俄羅斯仍然是“一只熊”,美國現在與俄羅斯對話時必須開始把它作為一個重新崛起的大國,而不是“一個像葉利欽時代那樣需要更多理解和耐心的病弱大國”。俄羅斯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將石油天然氣行業中的大部分資產和收益收歸國有的政策,這使得俄羅斯成為了能源超級大國。然而,俄羅斯沒有想到,就在這個時刻,國際金融炒家已經將精心設計的陷阱挖在了一個最出人意料的地方。
那么,請各位讀者注意,當國際銀行團借錢給你的時候,是需要抵押的,你知道它們要求用什么做抵押嗎?就用資產或這種有泡沫的股票做抵押。我相信俄羅斯這些企業當時還認為,這些國際金融資本真是傻帽兒,用那么高價格的股票做抵押,所以這些企業非常高興,歡欣鼓舞地把股票給它們做抵押。它們哪里知道全部上套了,它們總共向國際金融資本借了多少錢?總共借了5000億美元,而俄羅斯的外匯也不過6000億美元。
俄羅斯企業借了500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而且基本上用資產或者股票做抵押,因為它們認為股票升值了,用這個做抵押,它們認為自己占了便宜了,它們甚至內心深處還在嘲笑國際銀行團:你們好傻,怎么用這么高市盈率的股票做抵押,你們難道不怕有風險嗎?
高能源價格加低資金成本,這就是俄羅斯這幾年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