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前往火星和宇宙燈塔
- 雷霆戰機之地球崛起
- 霍金的魚
- 3154字
- 2015-10-30 10:28:57
羅伊一個人踏上了回火星的奧林匹斯號星際航班,克拉克上尉因為假期調整的緣故沒能和他一起參加麥克斯韋大學的八十周年校慶,這對羅伊來說不得不是一種遺憾。但是半個月的休假生活加上對母校的青春回憶很快讓羅伊的心情愉悅起來。
第一次在麥克斯韋大學航天學院的帕米爾訓練場試駕太空教練機的狼狽情形。他和死黨克拉克一塊將訓練用的模擬器改造成了飛行射擊的游戲機。與同寢室的舍友一起偷偷拆掉維修戰機的能量微波射泵用來在寢室里煮火鍋,大快朵頤過后結果被航天學院的主任罰掃了一個星期的廁所。
往日歷歷在目的熟悉情景重新浮現在腦海中,當年十八歲的羅伊第一次離開了生養他的地球母星,與其他有志前往火星淘金闖蕩的地球人一起乘坐星際航班抵達火星,與已經飽和發展的地球相比,火星是一顆在各方面發展中都欣欣向榮的熱土星球。
羅伊對火星擁有很深的感情,高考的時候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麥克斯韋大學的航天系錄取,在火星上度過了五年的美好時光。火星早已成為了羅伊除地球之外的第二個家。
從金屬星到火星,最近的距離差不多有四十五個天文單位,從太陽表面的光球層放射出來的恒星可見光需要經過三百六十分鐘,也就是六個小時的時間依次越過八大行星然后才能抵達柯伊伯帶中的金屬星。
以人類目前制造的太空船的飛行速度來說(一般飛船的速度在光速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三之間),從金屬星所在柯伊伯帶到火星的這段路程一般要航行六十個小時才能到達火星。
黑暗是一種神秘的顏色,對于宇宙來說,黑暗就是一種永恒不變的背景,
浩淼無邊的暗黑虛空中,一艘小小的宇宙飛船不斷加速,輕易地掙脫了金屬星的引力束縛,穿過柯伊伯帶中的柯克伍德空隙,滑入了地球共和國的絕對領域—內太陽系,現在它以百分之十的光速沿著前往火星的航線勻速飛行。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窗外,是永恒不變的漆黑太空,偶爾有點點星光的光線進入進入羅伊的眼睛,這讓他產生出了一種錯覺,羅伊感覺自己仿佛潛行到了馬里亞納海溝上萬米深的黝黑海底。太空與深海在某些方面是如此相似,它們同樣是一個漆黑冰冷的世界。
羅伊用并攏的兩根手指輕輕地敲了敲艙室的金屬墻三下,這一面與死亡相隔的冰冷金屬殼發出噠噠噠三聲清脆的金屬敲擊音。外面沒有恐怖的水壓,也沒有奇異稀有的深海生物。外面只有一片看似虛無死寂的宇宙真空。
羅伊在高中生涯結束后參加過一次海底兩萬里的畢業旅行。為了慶祝羅伊考上火星的麥克斯韋學院。暑假里他的父母和他一起乘坐海龜號深潛水器沿著尼摩船長航行的路線,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和大西洋暢游了地球上的深海大洋。凡爾納筆下的尼摩船長是羅伊的母親經常會給他講的睡前故事。
羅伊的爸爸是一名機器人工程師,為泰坦航天工業集團工作。媽媽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過著平靜溫馨的生活。他們住在共和國亞洲中華區的一個海濱城市。從他懂事起,他就對遠處的藍色海洋和頭頂上的星空充滿了興趣,那些一閃一爍的星星像是宇宙在眨眼睛。
爸爸買給他的第一件生日禮物是一架遙控飛機,童年時候的他對這件禮物愛不釋手,早上起來就會跟著他的玩具飛機到處奔跑,每天晚上都會抱著他的寶貝飛機入睡。可能這就是羅伊成為一名太空戰機飛行員的原因吧。
旅途中的時間總是讓人感覺到無聊,而這又是一場長達三個地球晝兩個地球夜的漫長旅途。羅伊四處打量自己的艙室,心里想到,接下來的五六十個小時里,自己就要像沙丁魚一樣待在這個大大的鐵皮罐頭里了。
盡管太空飛船的速度已經非常快了,每小時可達一億零八百萬公里。但是相對于太陽系的以天文單位計量的時空距離,羅伊還是覺得太空飛船內的時間過得無比緩慢。
奧林匹斯號是一艘首尾之間超過一千米的太空飛船,隸屬于火星星際航天公司。是火星—柯伊伯航線的固定客運飛船。載客量在八百五十人左右。飛船里面裝進了一個大型酒店和一個擁有各種風味料理餐廳的商場。船尾是一個寬闊的主貨艙和動力艙。
羅伊選擇居住的艙室是經濟艙,船票花了他二十五比特幣。位于奧林匹斯號中間一層的位置,天花板是類似原始火星的赭紅色調。面積大概有三十五個平方,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種酒店標配的家具一應俱全。
金屬艙壁上開了一個兩平方米的虛擬窗戶,計算機通過艙外壁的密集的納米光傳感器將外面的影像傳到了里面的虛擬窗戶上。在宇宙飛船的外殼上開太多的孔洞是個不明智的選擇,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太空飛船的結構不受到破壞。
太空飛船中的夜晚來臨了,房間里的光線慢慢的變得昏暗起來,現在是晚上六點。羅伊隨手打開了天花板上的水晶照明燈。
星際航天公司為了調整乘客的生物鐘,模擬了目的行星的晝夜時差。奧林匹斯號每天凌晨六點標示黑夜的生活住宿區先是會慢慢轉變為魚肚白般灰亮的模樣,然后到了六點半標示日出的生活住宿區會突然大亮。
羅伊百無聊賴地坐在靠窗戶的火星沙發上,點開個人終端,他的眼前彈出了一幅長方形的全息視屏。瀏覽了一遍共和國地球頻道最近的新聞動態,除了頭版頭條一個人氣很紅的娛樂明星在大搞緋聞三角戀,引起兩方狂熱的粉絲激烈罵戰以外,最近好像也沒有什么大事發生。
奧林匹斯號太空船已經飛了有一段時間了,也不知道到了共和國領域的哪個位置,現在應該快到海王星了吧。羅伊用個人終端通過無線信號鏈接到了飛船上的太陽系星際導航系統,調出了奧林匹斯號目前的飛行軌道、飛行時間和飛行姿態。
觀察天空中太陽的升落和星星的移動,這是人類文明開啟以來就出現的天文定向導航方法。天體能夠定位導航的常識啟迪了前人的創造性思維,于是在兩百多年前,古人利用人造衛星構成一系列環繞地球的導航星座,創造出了全球定位系統。
如今人類的活動范圍擴大到了太陽系,各種各樣的太空飛船來往于各大行星之間,以往淘汰的古老導航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星際遠航和深空探測的需要。
與此同時,燦爛的星空又一次激發了人類的靈感,天文學家在充滿神秘的宇宙中發現了天然的導航衛星—脈沖星。
脈沖星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轉速具有極其穩定的周期性,每百億億年才有1秒的誤差。而地球上最精準的鍶光鐘每2億年有1秒誤差。它從北極和南極釋放出兩股強射束形式的電磁輻射波束,就像磁鐵從兩極發出的磁力線。由于脈沖星的磁極不會與自轉極的旋轉方向對齊,所以它的射束會旋轉擺動。
當它自轉時脈沖信號光束會像燈塔的探照燈一樣掃過,這意味著我們看到的閃光相當于“地平線上的燈塔”。每當脈沖星自轉一周,射束便會有規則地掃過太陽系。當這束“光線”掃過德薩成像器的時候,星際導航儀就收到了信號。
太陽系星際導航系統由周圍直徑五百光年內的一百二十顆毫秒級脈沖定位星構成,每十顆脈沖星編制成一個定位星座目錄,通過飛船上的脈沖導航儀接受信號輻射,經過工程師的不斷改進,目前星際導航系統的定位誤差在二十米左右。
通過得知飛船的初始位置的速度,對脈沖星自轉相位進行探測,把太陽作為一個固定的參考點,通過復雜的算法得出飛船在宇宙空間的三維空間坐標,同時還能計算出飛行器的速度。確定脈沖星電磁波抵達太陽系質心的時間實現航天器確定導航參數。
它的基本原理是以同一個脈沖信號到達太陽系質心的時間與到達航天器的時間差為觀測量,構造脈沖星導航測量方程;該方程有4個未知數,包括3個位置坐標分量和1個時鐘偏差量;通過同時探測4顆脈沖星,或每個弧段觀測1顆脈沖星并結合航天器軌道動力學模型,求解出4個未知數。
“飛船飛行時間:四個小時,飛船飛行速度:百分之十的光速;飛船飛行姿態:俯仰平穩;飛船剩余路程:四十二個天文單位;飛船剩余時間:五十六個小時。羅伊盯著全息顯示屏上奧林匹斯號的導航參數,嘴里不自覺的讀出了聲。
宇宙中的一百二十顆脈沖星如同一百二十座宇宙燈塔,指引黑暗海洋中太空飛船以正確的航向路線,讓太空船員們免于迷失在無邊無際的宇宙。
奧林匹斯號飛船宛如一只巨大的黑色抹香鯨,在午夜般靜謐的星際海洋中滑行,掠過古老安詳的海王星,游入了一片又一片的虛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