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加快培育新興主導產業 努力實現工業經濟新跨越

石嘴山市是一個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工業城市。隨著現有礦區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依靠資源開發培育發展起來的主導產業面臨著產業轉型的嚴峻挑戰,致使工業經濟發展趨緩,影響了全市經濟的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十六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同時確定了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振興的戰略決策,這為我市加快發展工業經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條件。市委七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要大力實施“產業對接”、“藍天碧水”和“民心工程”三大工程,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的新跨越。面對新形勢,如何立足現有條件,培育新的主導產業,推動三大工程的實施,努力實現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就成為石嘴山市當前一項重大的課題和緊迫的工作。為此,必須對已形成的主導產業進行理性的審視,加快培育新興主導產業,努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一、對已形成的主導產業進行理性的審視

石嘴山市工業的發展主要依托境內的礦產資源和自然資源,依靠國家產業布局,最早形成規模的產業主要是煤炭工業、電力工業和冶金工業等,這些產業至今仍是石嘴山市的支柱產業。建立在自然資源基礎之上,隨后又相繼發展了原材料工業、高耗能工業等。經過4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能源開發為特征,以煤炭、電力、冶金、重化工為主導產業,門類較為齊全的重工業經濟體系。煤炭工業、高載能原材料工業、電石化工工業、冶金及金屬制品工業、電力工業及稀有金屬新材料工業等均在全區占有較大比重,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2003年,煤炭采選業、電石及深加工、電力工業、高載能工業、稀有金屬新材料工業和煤炭深加工工業實現產值分別占全市工業產值18.3%、14.2%、11.5%、10.3%、6.2%和3.5%。工業結構重型化的特征尤為突出,產品單一。

石嘴山市作為寧夏重要的工業基地,工業總產值在寧夏所占的份額上世紀60年代一度接近40%,70年代--80年代中期也占到1/3左右,到1986年呈現下降趨勢,近幾年一直徘徊在2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業產業轉型沒有及時推進,新興替代產業沒有形成支柱,致使工業發展后勁不足;同時也造成全市加工工業基礎薄弱,高科技產業發展緩慢,產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這種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使大量的附加值流失。目前,全市工業產品中90%以上都是發電、煤炭、重化工產業、高載能初級產品和原材料產品等,日常生活消費終極產品很少,名牌產品更少。這種產品結構特點是:產品大多趨同,多數企業生產同一種產品,造成重復建設和生產要素,包括人才資源要素的巨大浪費;加之加工層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對相關產業的帶動能力差,嚴重影響了石嘴山市的快速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繼續向深層次推進和全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國家的基礎工業、原材料工業得到長足發展,能源、原材料的“瓶頸”制約大為緩解,經濟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化為需求約束,競爭日趨激烈,石嘴山市原有的主導產業已與國際國內的市場形勢的發展極不適應;而隨著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使這些依靠能源發展起來的支柱產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工業經濟增速趨緩。因此,必須對已形成的主導產業和工業結構進行理性的審視,在此基礎上,結合全市業已形成的主導產業,根據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趨勢,逐步培育和建立新興主導產業,以努力實現工業經濟新跨越。

二、必須大力培育新興主導產業

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新興產業是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如美國,新興產業的增長和相關的投資,帶動其經濟每年增長近3個百分點。在我國,據有關專家分析,雖因技術、體制等因素制約,但在可預見的將來,新興產業平均帶動經濟增長仍達到2個百分點以上。要加快石嘴山市的發展,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培育新興主導產業。結合我市實際,在培育主導產業中,既要十分注重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挖掘現有產業的潛力,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也要從長遠發展考慮,從解決過分依賴資源及產業產品初級化等問題出發,在加工度深、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上做文章,要做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發展新興產業有機結合,培育適合石嘴山市情的主導產業。而一個產業能不能成為主導產業,它的理論依據按國際通行標準,必須達到GDP的5%以上。只有在GDP中達到一定的比重,才具有足夠的能量與擴充力量。其次,必須有強大的市場需求,不但要有現實的需要,還要有較大的長期需求和潛在的需求。第三,對其他產業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一個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影響程度,是衡量該產業能否成為主導產業的主要標準。第四,就業效果良好。一個產業創造就業崗位多少,是選擇主導產業必須考慮的問題。第五,能夠充分發揮本地區的比較優勢,以比較成本的高低作為衡量主導產業的標準。主導產業的這些特征決定了它對推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作用。

據此,石嘴山市應確定以下六大主導產業作為今后發展的重點。一是新材料產業。以寧夏新材料工業科技園為核心,以建設國家西部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和國家專業化石嘴山試點基地為契機,依靠科技進步,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提升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和層次,力爭早日建成世界最大的鉭、鈮、鈹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和鎂冶煉與鎂深加工產業配套的鎂產業基地、煤基碳材基地。力爭到2005年全市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4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12億元。二是煤炭及其深加工產業。以原太西集團公司、亙元集團公司為龍頭,搞好煤炭企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重組,加快煤炭企業規模化經營。大力推進綜合機械化采煤設備改造,加大煤炭初級產品的轉化力度,開發和推廣使用潔凈煤、煤層氣、煤化工等深加工產品,積極發展煤電冶、煤電化聯營項目。力爭到2005年煤炭及其深加工產業產值達到3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10億元。三是重化工產業。以寧夏大榮實業集團公司、西部聚氯乙烯公司和寧夏興平冶金化工公司為龍頭,增加電子極雙氰胺、晶體單氰胺、聚氯乙烯的產量。積極研制開發O—甲基乙脲、苯代三聚氰胺、磷酸胍、硫酸胍及聚氯乙烯下游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力爭到2005年全市重化工產業產值達14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4億元。四是特色冶金及其制品產業。以恒力集團、奔牛集團、賀蘭山鐵合金公司、興平冶金公司、惠業鎂業公司為龍頭,重點發展密封鋼絲繩、小直徑鋼絲繩、金屬鎂、鋁、錳、鋅、鋇等產品。力爭到2005年特色冶金及其制品產值達到2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6億元。五是電子元器件產業。以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和星日電子公司為龍頭,利用鉭鈮新材料,穩定提高片式電容器產量,積極發展濾波器、液體電解質鉭電容器、鈮電容器等新型電子元器件。力爭到2005年全市電子元器件產業產值達到8億元,工業增值達到2.5億元。六是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緊緊圍繞豐富的糧油、蔬菜、畜禽、林果等農產品,重點發展脫水菜、清真牛羊肉、乳制品、枸杞、皮毛絨深加工。力爭到2005年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億元。到2005年,六大產業工業經濟總量比2000年增長一倍,新增就業8000人以上,拉動相關就業1.5萬人以上。

三、加快培育主導產業的具體措施

(一)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加速產業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

無論是傳統產業的升級,還是新興產業的培育,必須講規模,通過資本運營,多元化經營來加速優勢企業的規模化擴張。可以采取虛擬聯合,松散聯合,緊密聯合等不同形式,從相互參股、相互持股起步,規范股份制運行機制,組建大企業、大集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優勢產業的延伸,優勢產業的互利,優勢產業的組合,通過改變資源加工方式,以提高產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石嘴山市要以現有15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重點企業為基礎,通過改組、改造,提升管理水平,實施一批有資源保證,技術水準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發展壯大一批企業集團,形成一批經濟帶動能力強的優勢骨干企業。要通過參股、托管、租賃、破產、出售等市場化途徑,對現有關聯度較強的企業進行整合,使一些市場占有率高的優勢企業不斷壯大,打造聯合艦隊,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增強發展后勁。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以品牌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重點培育壯大沙湖、祥和、恒力、寶山、石鑫、大衛、平惠樂、夏綠等品牌,通過5~10年時間,形成一批在全區、全國和國際上叫得響的知名品牌。力爭到2015年,培植出5個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集團,8個產值過5億元的大企業,10個產值過1億元的中型企業,100個產值在千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

(二)以抓大項目、好項目為切入點,擴大工業經濟總量。

項目是資金的載體,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從某種意義上講,項目就是資金、就是機遇,要加快主導產業的培育,就必須通過項目來實施和實現。要緊緊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做好項目對接,強化項目研究,抓好項目的運作、落實和管理。要按照“建設一批、前期工作一批、規劃研究一批”的思路,作好項目前期工作,通過科學的論證和篩選,確定一批起點較高、適當超前、前景廣闊的好項目和大項目,充實項目庫。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找項目、引項目責任制,努力作好項目的申報和落實,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的支持。當前,要重點抓好西部聚氯乙烯公司年產12萬噸pvc、恒力集團年產60萬噸鋼冶軋、范福煤焦化公司年產30萬噸機焦、恒古煤化公司年產50萬噸冶金焦、大榮公司年產10萬噸正肥丹等一批技改擴建項目,使其盡快投產達效。同時,要做好煤資源型城市接替產業的選擇與發展扶持政策課題研究和塌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的爭取工作;以國家“西部新材料行動”計劃的實施為契機,加快新材料產業項目的引進,使石嘴山市成為西北新材料產業的龍頭。要通過上大項目,形成規模,擴大優勢企業群體,逐步做強、做大六大產業。

(三)建好園區發展平臺,推動區域產業集聚。

把園區建設作為優化投資環境和促進主導產業培育的突破口,加快園區建設步伐,引導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發揮工業園區在政策、環境、管理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整體優勢和功能。對于正在建設和完善的新材料科技園、河濱工業園區、紅果子、太沙工業園區、大武口工業園區,在規劃布局上,要按照科學、合理、適用的要求,著眼于長遠發展,充分考慮園區目前的產業現狀,以資源、市場、技術三要素的有機結合為切入點,以體現園區特色經濟為目標,確定發展的主導產業,搞好整體布局。將平羅太沙工業園區定位為煤炭精深加工及制品工業園,惠農紅果子工業園區定位為鐵合金、鎂及鎂系產品深加工、碳化硅制品工業園,河濱工業園區定位為能源重化工工業園,大武口工業園區定位為新材料及機械制造工業園。出臺工業園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在確保園區定位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園區的發展方向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努力形成互補式經濟結構,逐步培育形成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分工明確、布局結構合理、園區特色鮮明的發展模式。在建設上,按照產業規劃和布局,繼續加大水、電、路、暖、氣、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項目入園創造優勢條件。在管理上,引進先進管理機制,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在競爭中創造優勢,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慣例接軌和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綜合投資環境,在對外開放中更好地發揮窗口、示范和帶動作用。在投入上,充分調動企業、民間和全社會的力量,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增強工業園區建設的融資能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使其真正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成為工業生產要素優化聚集的平臺。

(四)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

非公有制經濟是激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切入點,是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突破口,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引導其積極參與到石嘴山市新興主導產業的培育中來。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營造精干高效的政務環境;對不同所有制企業采取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打破行業壟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強化誠信教育,加強法制建設,營造文明法治的社會環境。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引導,積極鼓勵基礎好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以多種形式兼并重組,促使其管理上水平、經營上規模、產品上檔次。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業布局的宏觀調控,圍繞六大主導產業的培育,按照各工業園區功能布局,做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加強聯合,形成龍頭,以非公有制經濟的快發展促進優勢主導產業的盡快形成。

(五)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有利于培育主導產業,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新機制。

一是以加快企業改革為手段,妥善解決企業的遺留問題和職工的生產生活等問題,維護職工利益,保持社會穩定,為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二是鼓勵、引導已改為股份合作制的中小企業通過多種途徑將股權向經營者集中,努力解決好目前已改制企業股權過于分散和無法增資減債的問題,實現企業的二次創業。對規模較大的企業,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三是鼓勵引導企業進行人事、勞動、分配制度改革,盡快建立起管理人員競聘上崗、能上能下,職工擇優錄用、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有效激勵、靈活高效的利益激勵和風險約束機制,充分調動經營者、管理者和生產者的積極性。

(六)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形成培育主導產業,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巨大合力。

培育主導產業,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責任,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各級各部門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把培育主導產業,加快工業經濟的發展擺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按照一個產業,一套班子的要求,明確領導和部門,不僅要抓規劃和總體工作的部署,而且要抓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的落實,加強督促和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整體聯動,多方配合。各單位、各部門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切實把為群眾、為基層、為經濟建設服務作為職能工作的硬指標、硬任務來完成,作為一項重要職責來完成。要正確處理本職工作和中心工作的關系,要在服務服從中心的前提下做好本職工作;要正確處理條條與塊塊的關系,在確保大局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做好條條工作。要堅決反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自覺做到部門利益、單位利益服務整體利益。要通過上下協調,橫向配合,整體聯動,形成培育主導產業,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巨大合力,努力實現石嘴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2004年3月3日)

(刊登于《寧夏經濟》2004年第一期獲得首屆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論壇優秀論文獎,并收入《富寧論——首屆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論壇文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莆田市| 昂仁县| 乌什县| 商城县| 蒙自县| 吉木乃县| 衡东县| 芦山县| 高雄县| 鄂温| 丹棱县| 湄潭县| 鞍山市| 大同县| 邯郸市| 博湖县| 鱼台县| 九龙城区| 昆明市| 来安县| 施甸县| 巩义市| 治多县| 防城港市| 当阳市| 玛曲县| 凉城县| 达州市| 班玛县| 晴隆县| 巴楚县| 昆明市| 如东县| 大田县| 天长市| 德兴市| 平度市| 福建省| 吐鲁番市|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