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與激情
- 馬金虎
- 1103字
- 2018-12-30 03:44:52
互利共贏 共同發展
當前,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發展與資金需求的矛盾一直比較突出,大家都感到金融工作很難。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聯系,進一步做好經濟、金融工作,實現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是一個需要進行認真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提高認識,牢固樹立金融與經濟“共命運同發展”的思想意識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決定金融,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金融的發展水平。但是,金融在服務于經濟的過程中,不僅作用于經濟,而且金融的發展和信貸結構影響著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結構。因此,運用好金融這個經濟杠桿,對于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優化資源配置,有效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近年來,全市金融部門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堅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金融的經濟杠桿作用,充分運用各種金融服務手段,積極籌措資金,強化金融服務,優化金融環境,全面推進信用石嘴山建設,為全市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全市金融部門和廣大金融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經濟與金融相互依存、辯證統一,二者之間的關系,我看可以概括為“兩個不可能”。
一是沒有經濟的支撐,金融工作就不可能發展。金融業的發展,與金融部門不斷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金融開放、發展金融產業、加強金融監管是分不開的,但從根本上講,金融業的發展最終還是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越是發達的地區,金融業發展水平也越高,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家都講,我們的存款少,不及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一個縣級市,為什么?還是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總量有限嘛。也就是說,一個經濟發展慢、企業效益差、開支靠救濟的地區,金融業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嗎?所以,沒有經濟的支撐,金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經濟是源,金融是流,“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經濟與金融,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再反過來講,經濟發展了,金融就一定能發展。近年來,我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水平在全自治區都是走在前列的。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機構業務持續增長,信貸規模不斷擴大,金融資產質量不斷提高,金融業務不斷豐富,金融與經濟發展相一致,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今年上半年,我市銀行各項存款余額達111.65億元,比年初增加5.2億元,增長4.88%;各項貸款余額88.44億元,增長23.8%,比年初增加4.12億元,增長4.87%。今年6月中旬,市城市信用社為我市工商企業一次授信近3000萬元,充分說明金融部門對我市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同時也說明,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金融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和廣闊空間,金融業在石嘴山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二是沒有金融的支持,經濟就不可能發展。小平同志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著棋活,全盤皆活”,深刻說明了金融業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發達地區金融機構多,資本市場大,金融業的繁榮為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當然,近年來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成績,也是金融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我市經濟屬于投資拉動型經濟,資金投入量對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特別是新形勢下,我們提出實施“三大”工程,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和信息化進程,全力打造西北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更需要金融部門給予大力支持。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地方黨委、政府要講發展,金融部門也要講發展。銀行也是企業,經營的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貨幣,銀行不講發展,不支持經濟的發展,就沒有載體,無法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市委、市政府希望全市的金融部門一定要找準定位,增強“雙贏”意識,確立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經營戰略,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我市的經濟建設,與地方黨政和企業同心聯手、共謀發展,切實在推動我市經濟加快發展的基礎上,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不斷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二、立足實現“雙贏”目標,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了宏觀調控要堅持“明確重點、區別對待”的原則,在嚴控過熱行業投資的同時,也加大了對“三農”等薄弱環節和西部開發的關注。作為地處西部的我市金融機構,要在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為區域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提供支持并以此促進自身發展,就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把積極進取的精神和科學求實的態度很好地結合起來,既要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又要積極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在消除過熱隱患的同時,加強對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擴大信貸投入總量。國家緊縮銀根,使我們的資金“瓶頸”更加突出,我們要在不違背國家政策的前提下,開動腦筋,想盡辦法,全力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市金融機構的各項存貸款差近23億元。這表明,我市金融機構的貸款空間還是有的。各金融機構要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系,協同篩選申報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好項目、大項目,千方百計爭取上級銀行放寬對石嘴山市的貸款規模,積極穩妥地發放再貸款、再貼現,擴大信貸投入能力,力爭全市貸款余額與經濟規模相適應;千方百計爭取國家和自治區財政中的各項專項資金,確保拿到石嘴山應占的份額,緩解地方經濟建設中資金嚴重短缺的難題。
二要突出重點投入。信貸只有圍繞經濟工作的重點來投入,才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全市上下全力實施“三大工程”,緊緊圍繞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技術改造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領域,增加投入,加快建設。市直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要加強聯系與溝通,建立重大項目通報制度,在項目做前期工作時就要邀請金融部門參與。各金融機構應該圍繞這些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認真分析論證,選準項目,大膽投入,推動地方經濟加速發展。市直有關職能部門、企業也要按照“安全、效益、流動”的原則,努力開發、培育更多市場前景好、投資風險較小、回報率相對較高的優勢項目,供金融部門優先選貸。
三要拓展服務項目。要根據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發揮金融的杠桿作用,進一步拓展金融投資和消費信貸領域,拉動投資和消費市場的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儲蓄存款比年初增加了5.2億元,這說明我市民間投資還有一定潛力。金融機構在投資引導方面應有所作為。要發揮信貸導向作用,引導民間投資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制、農業產業化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在消費方面,金融機構的導向也至關重要。如在個人助學消費貸款、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等方面,金融機構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這些新金融業務渠道的開拓,一方面為銀行(信用社)自身帶來了利潤,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拉動作用。
三、強化措施,為金融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我市經濟建設中資金瓶頸嚴重,金融機構信貸投入的積極性不高,這既有金融機構信貸管理體制調整的原因(縣級支行基本上沒有信貸審批權,市級分行的審批權也大大削弱,放貸實行終身追究制等),也有我市信用環境較差、制約了金融業對經濟有效投入積極性的因素。我們必須采取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優化金融經營環境,支持金融工作,促進全市經濟和金融的共同發展。
一是要強化對金融地位作用的認識。首先要深刻理解鄧小平同志“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的重要觀點,要懂得金融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核心作用,金融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進而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來看待金融問題,把金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上,更加主動地重視、關心金融工作。
二要大力整治金融環境,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要把整治金融環境納入當前我市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上下聯動、部門配合、綜合治理。通過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市倡導“明禮誠信”的社會風氣。嚴格公正執法,積極維護金融部門的合法權益,制止和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對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典型案例要在新聞媒體上公開曝光,依法保障金融債權安全。支持金融部門參與企業改制,企業制定改制方案要聽取債權銀行的意見。支持金融部門按期收貸收息、處置不良資產,從嚴打擊金融“三亂”行為,簡化貸款抵押手續,降低企業籌資成本。支持金融部門開展信用等級評定,讓誠實守信的單位和個人得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三要健全、完善正常的政、銀、企溝通機制。各級領導要努力學習掌握金融基本知識,增強金融法制觀念、信用觀念和金融風險意識,提高運用金融杠桿發展經濟的領導水平。既要強調充分發揮金融部門對地方經濟的支持作用,又要關心、支持金融部門工作,及時研究和幫助金融部門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積極主動地為金融部門排憂解難。要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為銀企之間牽線搭橋,加強溝通和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建立經濟金融工作定期雙向通報制度,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金融部門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通報金融形勢分析和信貸資金運行情況,政府職能部門向金融部門通報項目立項和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情況。例會請人民銀行牽頭組織,邀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參加。
總之,要通過政府和金融部門的共同努力,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確保一方金融平安,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證,努力實現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