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在十六大報告的基礎上提出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戰略指導思想,實際上也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容,實現了四位一體的飛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順應歷史發展變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我國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黨的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升華。
我們今天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就是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正確地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會、融入集體。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必備前提和條件。但自然界向人類提供的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人類需求的增長與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類資源必須相適應。我們在追求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生態環境的破壞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是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后做出的理性抉擇。三是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和諧。這既包括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也包括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所以,妥善協調和正確處理人們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是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的關鍵。四是國家內部系統諸要素的和諧。國家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等許多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要素的有機整體。和諧社會必須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間和諧、協調發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既快又好的發展。社會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還不富裕,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仍然存在并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發展和解放生產力,努力為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從而實現我們黨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考慮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要由單純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綠色GDP、環保GDP,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統籌協調發展。
二要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智力支持。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觀念,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努力創造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戰略,通過發展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從傳統人向現代人的轉變,將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將人口大國逐步轉化為人才強國。
三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必然是法制社會。我們要堅持依法治國,牢牢樹立依法執政的觀念。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依法懲處各種違法犯罪行為,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本建設。從一定意義上說,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剛性手段,而以德治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的和諧。
四要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安定團結。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政治任務,是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問題。因此,我們要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要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從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入手,從群眾熱切期盼的具體事情做起,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當前,特別是要做好就業再就業、困難群眾脫貧致富、農民進城務工的權益保障、群眾看病難、子女上學難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同時,還要按照中央要求,堅決防止糾正在土地征用、城市拆遷、企業改制中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切實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注重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有力措施,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努力解決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同時要注重研究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類型、基本特征、形成機理和發展趨勢,尤其要研究探索各類群體性事件的形成規律和化解辦法,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把勁使在基層,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
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美好社會,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所在,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我們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堅持科學發展觀,把工作視野拓展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統籌各種社會資源,綜合解決社會協調發展的各種問題,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