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這是經濟學
- 關晶奇
- 2373字
- 2018-12-29 16:48:19
為什么美女經常嫁青蛙,帥哥身邊多恐龍?
大學的時候,男生們每天晚上宿舍的臥談會中都不可避免地會談到班級或年級里的女生,而且最漂亮的和長得最欠佳的都會被提到,好多男生還會信誓旦旦地說要追上系花或班花。結果畢業了幾年后發現,當初的系花或班花都被一些其貌不揚的青蛙拔了頭籌,而那些號稱要追系花或班花的帥哥們身邊卻多是當初被大家不屑一顧的小恐龍們,這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這樣的現象,其實咱們的老祖宗很早就發現了,這就是所謂的“好漢無好妻,癩漢娶嬌妻”。有人說這是因為好漢太古板無趣,結果就讓癩漢有機可乘;有人說如果兩人都好或兩人都癩,那日子也就沒法過了;還有的干脆升格到了宿命的高度,說是前世注定此生還債的……真是眾說紛紜,貌似都有道理,但細細琢磨卻好像都缺著那么一股勁。
電影《美麗心靈》是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 ? 什的真人經歷創作的,在劇中納什和他的伙伴們在酒吧里同時被一位熱情的金發碧眼女郎所吸引,于是我們暫時將其歸納為一個金發女郎命題,而背景如下:
1. 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男士。
2. 有多個魅力十足的女士,且女士至少比男士多一個人。
3. 只有一個金發女郎。
相對于其他女士,男士們更喜歡金發女郎,但是有女伴肯定比孤身一人感覺要好。
納什發現,如果所有男士都去追求金發女郎,他們不僅會遭到拒絕,還會惹惱其他在場的女士,結果男士們都沒有找到女伴。當然,這是最壞的結果。于是納什提出建議:所有男士都應該忘記金發女郎轉而去追求其他女士,這樣男士們便不會全部空手而歸。

假設酒吧里只有A和B兩個男性,而邀請到金發女郎給每位男士所帶來的愉悅都是邀請到其他女士的兩倍。電影中的解決方案是所有人都去追求其他女士,于是每個人的收益都是(100,100)。但是這就導致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金發女郎反而沒有收到邀請,男士們也沒有得到最想得到的那位美女的芳心,結果雙方都不滿意。那么假設一下,當男士們在追求女朋友的過程中,按照理性,都去追求那個次優的選擇,而有一群人則擁有著理性的人最欠缺的一種天賦——執著(或者可以稱作是厚臉皮),義無反顧地向那些“金發女郎”發起沖擊,而這些“金發女郎”因為沒有人追,覺得寂寞,不知不覺就愛上了這些人。
當一個人在追求者眾多的時候,多一個少一個對她來說并沒有什么感覺;但當她沒有較多追求者的時候,每減少一個追求者對于她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自然不會再挑挑揀揀了。同樣是普通的“1”,在“100”面前它就是百分之一,而在“1”面前,則是百分之百。
那么,是不是在所有情況下,一群人追求女生都只能達到次優結果呢?顯然這并不符合常理,因為美女蕭索一生的事情實在太少見了。如果有人能夠耐得住寂寞選擇最后出手,前面沒人去追求“金發女郎”,他就可以去追求“金發女郎”,而如果有人已經向“金發女郎”發起了猛攻,自己也還可以去追求其他的女士,如此立于不敗之地。而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另類的“后發優勢”。
傳統的“后發優勢”主要是指后進國家利用學習、創新和心理上的優勢,借鑒先行者的發展模式,探討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努力開拓,銳意進取,以達到趕超先進國家、后來居上的目標。
我們這里,則是不與大家同時選擇,而是確定大家的選擇后再來做自己的取舍,這時候,假如自己處在A君的位置上,選擇即為(200,100)和(100,100)中的最優解。這與生活中的猜拳必須同時出示的情況相同。猜拳時,出后手是嚴重的作弊,但在更多并不需要同時做出決策的時刻,慢一慢、站一站,會給自己帶來很大好處的。
上面這種分析問題的思路來源于“博弈論”,英文來源于game,也就是游戲,翻譯為博弈即為棋手對弈之意,挺符合咱們中國人喜歡算計的特點。

接下來,再和大家分享一個同一時間且在不同封閉空間中獨自進行決策的例子。
A君和B君在酒吧里選擇美女時非常理性,都選擇了其他女士,而一個其貌不揚的毛頭小伙子則冒失地向金發女郎發起了猛烈進攻,并最終攜得美人歸。A君和B君感覺非常不爽,他們喝了很多酒,不巧的是他們身上還帶著槍,借醉沖進了一個無人的豪宅,大肆破壞后離去,并在案發地點附近被捕,被分別關押起來。
他們兩個不久后酒醒了,意識到自己必須選擇是否承認罪行并指證同伙。如果兩人都不認罪,將被指控非法攜帶武器,入獄1年。如果兩人都認罪并指證同伙,將入獄5年,如果一人認罪,一人不認罪,則鑒于認罪者與警方合作的表現,無罪釋放,其同伙將受到嚴懲,入獄10年。

我們知道,A君和B君在選擇女伴一例中,表現得非常有理性,而且他們僅僅是在酒吧里相識,平時并沒有什么交情。A君被單獨審訊的時候可能這么想:“事情有兩種可能性,B君保持沉默或認罪。假定B君保持沉默,而我也保持沉默,那么大家都入獄1年,但此時我認罪則將獲得自由,所以這時我應該選擇認罪;而如果B君已經選擇了認罪,我不認罪則將入獄10年,我認罪則只需要在獄中度過5年,此時仍然應該選擇認罪。總之,認罪是最佳選擇。”
同樣地,B君也會做這樣的考慮來分析最佳戰略,其結果是兩人都認罪,并被判入獄5年。不過如果兩人非理性行事,比如說兩人是兄弟或非常好的朋友,愿意為對方兩肋插刀,都保持沉默,反而每個人只需要入獄1年。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個人的理性行為很有可能會導致對方較劣的結果,也就是個體理性在單獨決策時會造成群體的非理性。這就是“博弈論”中鼎鼎有名的囚徒困境理論。
但是若有其他條件加入,就有非常大的可能來改善這樣的情況:
例如允許做決策的個體相互交流并達到協調統一的戰略,結果將截然不同。
囚徒困境中,A君和B君只能進行一輪博弈,而重復博弈后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因為兩者有機會在不斷出牌中摸清對方的思路,通過溝通與交流達到最佳結果。
接下來,我們還會在分析寡頭壟斷市場的時候用到博弈論的思想。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翻到《為什么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很少打價格戰,而家電業一年到頭都在打價格戰》這一章來進一步掌握這種分析問題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