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調整、突破研判的基本原則
一、突破研判的基本原則
突破有形態突破、趨勢突破、壓力支撐的突破。
1.向上突破
(1)中期向上突破的有效性,由大盤、熱點、個股基本面、技術面決定。
(2)短期向上突破的有效性,由技術面決定。

圖1-21
(3)當大盤處于下降趨勢時,個股向上突破的有效性不高,突破后的上漲幅度不大。
(4)當大盤處于上升趨勢時,個股向上突破的有效性較高,突破后的上漲幅度較大。
(5)向上突破有成交量的配合,有效性較高,反之較低。
(6)向上突破是否回抽確認決定于以下兩點。
① 大盤狀況,大盤已經啟動,回抽率較小,反之都要回抽。
② 個股突破前整理狀況:若從低位直接向上突破獲利盤較高,一般都要回抽;若從突破位附近直接突破,回抽的可能性較小。
(7)個股向上突破角度越大,回抽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越大。
(8)重要壓力位附近沒有經過充分整理而直接突破,一般都會回調。
(9)底部整理充分的個股,突破的真實性較大。
(10)底部震蕩幅度越小,成交量越充分,突破的真實性越大。
(11)對于底部突破的個股,不僅要注意底部的量能,還要注意突破后量能的配合是否合理。
(12)對于上升途中整理的突破,不需要大成交量的配合,一般真實性較高。
(13)對于高位整理形態的突破,若沒有成交量的配合,一般屬于誘多。
(14)短期巨量向上突破的個股,只要保持強勢,成交量不縮,一般都能連續上漲。
(15)對于雙重形態的個股,突破第一個形態后,第二個形態頸線位肯定有壓力,一般都要經整理后才能形成有效突破(見圖1-22)。

圖1-22
(16)龍頭股、熱點股的突破真實性較高。
(17)消息股、題材股的突破一般要底部扎實才能持續,否則以短線對待,一般回抽幅度較大。
(18)次新股底部突破時換手不充分一般為假突破。
(19)當均線發散向上時,股價向上突破的真實性較高,均線粘連后向上突破,一般都有回抽;均線向下分散時,股價向上突破都要經過反復震蕩后才能確認。
2.向下突破
(1)放量向下突破,一般無反抽。
(2)縮量向下突破,一般都有反抽。

圖1-23
(3)均線粘連后向下突破,真實性較高;均線向下發散時,任何時候的向下突破都是真實的;均線向上發散時,股價向下突破,必須經過反抽后才能確認向下突破的真實性。
(4)頭部形態明顯的個股向下突破的真實性較大,頭部形態不完整的個股向下突破的真實性較小。
(5)破位后反抽再下跌的個股,破位的真實性大,并且將來的跌幅也大。
(6)大盤下跌的初中期,向下破位的個股肯定是真下跌。大盤處于上升趨勢的初中期向下破位是假下跌。
(7)上升趨勢角度大,向下破位后都有反抽。而上升趨勢角度越小,向下破位后反抽力度越弱。
(8)重要支撐位向下突破一般都有反抽。
(9)高位振幅越大,向下突破后跌幅越深。
(10)上升途中向下破位較假。
二、關于調整的研判原則
(1)底部調整幅度大、時間長,成交量也大。
(2)上升途中的調整幅度小、時間短;下降途中的調整同樣也是幅度小、時間長。
(3)頭部調整震蕩大、時間長、成交量大。
(4)底部調整形態復雜,中途調整形態就簡單,頭部調整形態復雜。
三、研判調整幅度的原則
只要出現量價方面的不合理現象,都要調整,但調整幅度有多大,什么時間能止跌,要辯證看待。
(1)大盤在弱勢中,強勢個股向下調整一般要達到上升趨勢線的位置。弱勢股一般不是調整,而是下跌,必須跌到超跌的位置,才能止跌。箱體震蕩的個股一般要調到箱體的下軌。但是,這只是預測的位置,要形成買點才能確認。
(2)大盤在強勢時,只要個股調整后有止跌跡象,買入信號發出就可以理解為調整到位。
(3)大盤在震蕩市時,買點出現就可認為調整到位,但只能以短線對待。
(4)個股在強壓力位時,三結構調整浪完整后再形成買點,才能認為調整到位。
(5)個股在相對高位出現調整跡象,不形成有效突破不能認為調整已經結束,最好是形成新的上升趨勢才能認為調整結束。
(6)個股在相對低位調整時,只要不創新低形成買點,就可理解為調整到位。
(7)個股在上升途中整理時,只要縮量形成買點,就可理解為調整到位。
(8)趨勢類指標明顯頂背離后,形成的調整只有在指標底背離后形成買點才可理解為調整到位。
(9)趨勢類指標形成底背離后,進行調整,只要有買點,就可認為調整到位。
(10)有成交量配合上漲后的回調,有買入信號就可認為調整結束。
(11)突破形態向下調整,必須跌夠理論跌幅后形成買點,才能認為調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