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痕吟草
- 海軍
- 1801字
- 2018-12-29 03:44:51
序一 什么是詩的靈魂
海軍先生要出詩集,書名《履痕吟草》,收集了作者新舊體詩一百七十八首。
海軍是我的老熟人,我們曾共同供職于不同地方的宣傳部門,如今更是在共同的單位,成了“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為他的詩集說幾句話,是情理中事。
海軍是文人。他是改革開放、恢復(fù)高考之后的第一屆大學(xué)生,學(xué)的是歷史、政治。幾十年來,一直筆耕不輟,常有詩文發(fā)表,在西海固作家林立的陣容里,他也是一棵有分量的文學(xué)之樹。他還常年研習(xí)書法,師承顏體,在書法理論與藝術(shù)實踐方面有比較深厚的功底與可觀的成就。文人舞文弄墨自是天性與本分,詩集的出版,是最有力的印證。
海軍的主要身份卻不是文人,他的身份,可以用“宦海之人”或者“仕宦之人”界定。海軍走上“仕途”很早,二十多歲便是縣團級干部。他當(dāng)過高校教師,做過團地委書記,固原開發(fā)區(qū)副主任,西吉縣委副書記,涇源縣委書記,固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寧夏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經(jīng)歷極為豐富。在長期為官為政的過程中,海軍干的是行政,考慮的是政治,是發(fā)展。政治離文學(xué)最遠,又最近。從歷史上看,許多有作為的政治家,都是文人大文人。當(dāng)然,這絕非“學(xué)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xué)”的簡單邏輯。文人從政,從政中的心得、感悟、歷練、成就、磨難,等等,自然地會化為詩心詩情詩文,或淙淙流淌,或噴涌而出。
詩言志。
有志者有識者有為者有詩。
我讀的詩不算多,也不算太少。雖然年輕時也涂抹過自以為是詩的順口溜之類的東西,但終未入詩文殿堂。在學(xué)詩的過程中,我瀏覽過《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也讀過近人、今人的一些古體詩、新體詩。我以為,詩之音樂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修辭美,不可不講究,但詩的核心、詩的靈魂是思想性、時代性與人民性。缺少思想甚至沒什么思想的詩,無論你技巧玩得多么純熟,平仄多么講究,用語多么華麗,用典如何豐富,都不可能為大眾所接受,在歷史上也難以留下什么痕跡。宮廷詩人的詩寫得多不多?當(dāng)然多!可流傳下來了多少?少之又少。那些志得意滿、感覺良好的皇帝,有的御制詩有幾千首,可能為人稱道的有幾首?一首沒有。他們的詩,缺少時代性、人民性與思想性,有的只是阿諛、粉飾、炫耀甚至欺騙。那樣的東西,只能速朽。
憤怒出詩人。憤怒中出來的是憤怒,還有對社會的審視,還有真言、諍言,有對社會現(xiàn)象的剖析與描述。
悲痛出詩人。悲痛中出來的是悲痛,為民族的不幸而悲,還有化悲痛為力量出勇敢,也出堅韌堅強,出力量,出信心與決心。
奮斗出詩人。奮斗中出來的是奮斗,還有思索、總結(jié)、追問,還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喟嘆與“不破樓蘭誓不還”的堅持與決心。
海軍是詩人,海軍當(dāng)然憤怒過,悲痛過,奮斗過。海軍的詩,是有時代性、人民性、思想性的,他的詩,有容量,有發(fā)現(xiàn),有寄托,有期望與期待。他的詩也有意境美、格律美、格調(diào)美。他的詩,有文人情懷,也有為國為民的政治家的情懷。
讀海軍的詩,突出的感覺,是他的為人為詩處處透著“古”。他有古之文人雅士與正直官吏的民本意識與開闊胸襟。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古風(fēng)雅韻、高尚精神。他的詩有近似古詩的意境以及情境。他將中國的方塊字運用得十分嫻熟,特別是在用古文表意、合理用典方面,做得到位、適度。有了這兩“古”,使得海軍的詩在有時代性的同時,又透著深厚的歷史積淀、文化根基和鮮明的個性特征。
海軍的詩有其特立獨行的品質(zhì)與精神。正如袁伯誠先生詩中所言:“唯覺大雅不可欺。”
海軍的詩,有可貴的人生感悟。他說:“人生何懼多磨難,一笑置之皆坦然。男兒當(dāng)存鴻鵠志,搏擊風(fēng)雨到百年。”(《人生》)他說:“不信煙雨終蔽日,雷霆過處看春妍。”(《雨中吟》)在身處逆境時,仍抱樂觀態(tài)度與進取精神,以為“耐得寂寞終是甜”(《放蜂人》)“愛恨終隨煙云去”(《中秋節(jié)》)“人生無須長太息”(《和袁伯誠教授與眾友聚會賦詩》)。
海軍的詩,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與滿腔豪氣。他在為政途中,面對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任務(wù)經(jīng)常自勵,他“常慮民愁知任重”(《由固原調(diào)任銀川感賦》),愿以“一腔熱血報蒼生”(《別西吉赴涇源任職存感》)。
海軍的詩,透著可貴的豁達。他以為,“人生常應(yīng)盡歡笑,莫須終了含恨歸。”(《偶思》)向望“快意人生策良驥,樂得逍遙四海間”(《生日》)的生活,在人欲橫流的背景下,這也不失為一種崇高的追求。
門外論詩,難免隔靴瘙癢之弊。
遵囑作序,力所不及。卻之不恭,寫下以上感言,聊表賀忱。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