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公自動化設備使用與管理
- 黃軍輝 周挺興主編
- 11772字
- 2018-12-28 22:05:32
1.2 相關知識
1.2.1 辦公活動的形成
“辦公”是處理人群集體事務的一種活動,是信息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歷史上,辦公行為的出現,比人類有意識地進行信息活動晚得多。然而,自從人類社會形成以來就存在著辦公活動,而一套比較正規的辦公行為的形成,則可追溯到國家出現之前的氏族社會的議事會議。人類社會為了組織生產、商品流通和國家行政管理,逐步形成了各種辦公管理人員和機構。尤其是在國家形成之后,辦公活動更是空前增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制度,甚至不同的部門或行業,辦公的體制、習慣、程式都不盡相同。今天的辦公活動,已從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發展,擔任起前所未有的復雜管理和控制任務,并向綜合、高效、無紙、智能的目標前進。
1.2.2 辦公活動的發展階段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辦公活動的發展與辦公工具的關系也正是如此,也就是說辦公工具的改變以及支持它的新技術的出現,是辦公活動不斷發展的強大動力。迄今為止,辦公活動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農業時代
這是人類辦公活動的初期。這一時期的變革主要表現為紙、筆和算盤的辦公工具得到了大眾普遍的接受和采用,完全拋棄了原始落后的石制和鐵制的刻寫文字工具,使文字信息的產生、保存和傳遞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支持這種變革的主要技術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特別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應用保證了這種古老的文字處理形式能夠延續一千多年。
2.工業時代
從18世紀中期開始,機器逐步代替了人們的體力勞動,自然科學和技術不斷進步,社會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種辦公機構需要交換和處理的信息與日俱增,從而促進了辦公活動的又一次變革。這一時期(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的特點是,一些新的辦公設備進入了辦公室,促進辦公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主要的辦公設備有打字機、電話機、電傳機和傳真機、復印機、縮微設備。這些設備部分代替了人工勞動,使信息的處理和交換變得更為簡單、快捷。可以說現代辦公工具促成了人類辦公活動的第二次變革。
3.信息時代
以微電子技術、遺傳工程、新型建筑材料和新能源開發為中心的信息時代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社會—信息化社會。在信息化社會中,人類科學知識每2年約增加一倍,每天發表近萬篇科技和政治論文,每天都有上億張不同密級的文件發布,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種圖書和刊物出版,更不用說鋪天蓋地的經濟信息,傳統的辦公方式再也不能適應雪崩式的信息增長。為了提高辦公效率,加速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人類社會的辦公活動發生了第三次大變革—辦公自動化。這一次變革以三大類辦公自動化設備和四大支持技術為代表。三大類辦公自動化設備是指計算機類、通信類和辦公用機電類設備。四大支持技術是指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自動化技術。這次變革不僅使信息的生成、收集、存儲、加工、傳輸和輸出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隨著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行為科學及社會學等軟科學的引入,也促進了辦公活動的核心—管理與決策手段、方法的改變。人們可借助各種先進的辦公設備和科學技術進行管理和決策,以實現管理科學化。
1.2.3 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組成要素
辦公自動化系統由辦公人員、辦公設備、辦公信息、辦公環境等要素組成。
(1)辦公人員是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第一要素,主要有決策人員、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和輔助人員。
(2)辦公設備是辦公自動化的核心,主要包括計算機及外部設備、通信設備、復印設備及輔助設備。
(3)信息主要是指文字編排、數據、人員信息、財務信息、物資信息等。
(4)辦公環境主要是指辦公的場所,它不僅要使人員具有較高的效率,而且應能滿足設備要求(如溫度、濕度、灰塵、空氣流通等方面)。
1.2.4 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分類
現代辦公設備(或稱辦公自動化設備)的種類繁多,但基本上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1.計算機類設備(信息處理設備)
計算機是現代辦公活動中的關鍵設備,離開了計算機就談不上辦公自動化。該類設備包括大、中、小和微型計算機,以及各種聯機外部設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多媒體計算機,由于這種計算機能綜合處理數據、文字、聲音、圖形和圖像等多種形式的信息,人們用它可以發傳真、發電子函件、瀏覽因特網(Internet)、看電視、聽廣播以及處理各種辦公事務,從而使計算機在現代辦公活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聯機外部設備主要包括一些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和外存儲器。計算機輸入設備除常用的鍵盤和鼠標外,還有光筆、光學字符閱讀器、數字圖像掃描儀和語音輸入設備等;計算機輸出設備包括顯示器、打印機和自動繪圖機等。較新的輸出設備有噴墨打印機和激光印字機;在計算機系統中,用做外存儲器的設備主要是磁盤(軟、硬盤)驅動器和CD-ROM光盤驅動器。光盤是目前最先進的大容量外存儲器,一片5.25英寸的光盤的單面容量為650MB(相當于數百張軟磁盤)。光盤的類型按讀寫功能分為只讀型、一次寫入型和可重寫型三類。
2.通信類設備(信息傳輸設備)
在現代辦公活動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某種形式的通信,比如收發文件、打電話、發傳真、拍電報等,所以通信設備在辦公自動化中是必不可少的。此類設備主要包括通信網絡設備和用戶終端設備。
通信網絡設備有程控交換機、長距離數據收發器、調制解調器、計算機局域網、公用電話網、公用分組交換數據通信網和綜合業務數字網等;通信用戶終端設備與辦公人員的關系最為密切,而且操作方便,是辦公系統中的“信使”。這類設備主要包括各種電話機(如按鍵式電話機、錄音電話機、可視電話機、磁卡電話機、移動電話機(俗稱大哥大)等)以及圖文傳真機和電傳機等。
3.辦公用機電類設備(信息復制設備)
在現代辦公設備中,除了計算機類設備和通信類設備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類辦公設備,即辦公用機電類設備(信息復制設備)。這類設備種類最多、最繁雜,也是目前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在第一次職業分類96個一類工種之一—辦公設備維修工重點考核的設備,根據其功能大致可分為:靜電復印機、數碼復印機、一體化速印機、制版機、膠印機、電子排版輕印刷系統等。
4.其他辦公設備(辦公輔助設備)
在現代辦公設備中,除了計算機類設備、通信類設備、辦公用機電類設備外,其余都可歸納為其他辦公設備。這類設備,根據其功能大致可分為:
(1)信息儲存設備。例如,錄音機、攝像機、數碼照相機、計算機文檔存儲系統等。
(2)其他輔助設備。例如,空調機、不間斷電源、幻燈機、投影儀、碎紙機、裝訂機、裁紙機等。
1.2.5 現代辦公設備的發展趨勢
就辦公自動化而言,現代辦公設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現代辦公設備的發展將緊隨辦公自動化的發展而發展。辦公自動化盡管只有30多年的歷史(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但發展速度極其迅速。縱觀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辦公自動化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特點是采用單機設備,完成單項辦公業務自動化,如用文字處理機來打印文件或用傳真機發業務信函等;第二階段,則采用部分綜合設備,如程控交換機、計算機局域網等,以實現關鍵部分辦公業務運行自動化;目前處在第三階段,辦公自動化正朝著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對現代辦公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辦公自動化是利用先進的技術,使人的各種辦公業務活動逐步由各種設備、各種人機信息系統來協助完成,達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提高生產率的目的。辦公自動化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國提出,到現在已有了30年發展歷史。由于辦公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辦公自動化新產品不斷出現,辦公自動化的內涵也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最早的辦公自動化指的是傳真機、打字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的使用。接著,辦公自動化指的是用計算機進行文書存儲、排版及輸出工作,用計算機對人事、財務等進行管理。例如,誕生于1944年的靜電復印機,迄今為止已有60多年的歷史,而且技術成熟、品種繁多、功能齊全。但隨著辦公自動化的發展,一方面要求復印機有更多更新的功能,要具有智能化的特點;另一方面要求它從單機向聯機系統方面發展,組成所謂“網絡終端化的復印機”,來滿足辦公自動化的需要。特別是1993年美國政府提出建設信息高速公路以來,世界各國紛紛提出自己的計劃,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在全球興起。在這種背景下,不僅對辦公自動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還將大大促進通信產業和計算機產業的發展,促進現代辦公設備的發展。總之,辦公自動化設備的發展正向著高性能、多功能、數字化、智能化、無紙化的方向發展。
1.2.6 安全用電的基本知識
電能被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按照電能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如何在用電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效能,同時又要防止觸電事故,保障人身和設備的安全,已經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作為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使用人員,幾乎每天都要大量使用以電為能源的辦公設備,對于他們來說,了解電的特性,掌握電氣安全和技術,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不僅能保護自身的安全,而且也保護了設備的安全,使它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1.辦公室電源
辦公室的電源不外乎是單相交流電和三相交流電兩種。單相交流電由一根火線和一根中性線(零線)組成;三相交流電由三根火線和一根零線組成。一般較小功率的用電設備使用單相交流電,較大功率的用電設備(主要是動力設備)使用三相交流電。用電設備使用單相交流電時,一般不用區分火線和零線(插入插頭時不用刻意區分),三相交流電接入電路時必須要考慮火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和零線的位置。
在建筑物設計和建設時,線路已經布置到房間,外部有過流自動跳閘的開關,室內已接好了交流電插座。外接用電設備時,只要考慮線路的容量能否滿足設備的功耗,如果能夠滿足,就可以接上使用。插座線路的正確接法如圖1-1所示。

圖1-1 插座線路的正確接法
2.電源布線
如果原有的電源插座不合理或者不符合要求,就需要自行布線。布線時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導線的選擇。導線的選擇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導線的額定電壓應大于線路的工作電壓,絕緣應滿足線路安裝方式和敷設環境的要求;二是導線的截面積應滿足供電安全電流和機械強度的要求,并且線路允許的電壓損失不應超過規定值(室內布線線路電壓的損失是很小的,可以忽略)。
(2)接頭。室內布線及其他供電電路均應盡量避免接頭。若有接頭,應采取合乎電工要求的連接方法,并用絕緣膠布纏繞絕緣。
(3)布線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布線,如瓷夾板布線、槽板布線、塑料護套管布線等。
(4)電線的識別。為了保護電線的正確連接,便于安裝和檢修,應有容易識別的標志。常用的標志方法有顏色識別和數字識別兩種。
① 顏色識別。電線用的標準顏色有12種,即白色、紅色、黑色、黃色、藍色、綠色、橙色、灰色、棕色、青綠色、紫色和粉紅色。電纜線5芯以下者,一般采用顏色識別;5芯以上者,可以用顏色識別,也可以用數字識別。接地線(具有保護目的的線)必須采用綠、黃組合顏色(且不能用于其他標志)。多芯電纜絕緣線采用的顏色規定為:二芯用紅、藍;三芯用紅、黃、綠;四芯用紅、黃、綠、藍,其中,紅、黃、綠用于火線(端線),藍色用于中性線。
② 數字識別。有些電纜芯線采用數字識別方式,二芯用0,1;三芯線用1,2,3;四芯用0,1,2,3;其中,1,2,3用于火線,0用于中性線。
1.2.7 電氣事故與防護
現代社會中,不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庭,用電設備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說,沒有電,人們的各項活動都將變得難以進行。電在給人們帶來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也給人身和設備帶來了潛在的危險。電氣事故是指由電流、電磁場、雷電、靜電等直接或間接造成建筑設施、電氣設備的毀壞,人員的傷亡以及引起的火災和爆炸等后果的事件。人體的工頻安全電壓通常取36V。
1.電氣事故的種類
(1)電氣事故對人體的傷害。電氣事故一般是指人身觸電或設備的損壞。在此主要講述交流電對人體的傷害,在辦公場合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電流對人體的傷害。人體觸電事故從本質上講是電流的影響,電流對人體的傷害可以分為電擊和電傷。電擊是指電流通過人體內部,由于破壞人體內部組織、器官及神經系統等所造成的傷害;電傷則是指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或機械效應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電磁場傷害是指人體在電磁場的作用下,吸收輻射能量,使身體某些器官的功能發生病理或生理性改變而造成的傷害。在電磁場的作用下,人體內會產生感應渦流,并產生熱量,致使某些器官受到傷害。
靜電事故是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靜電所釀成的事故。由于靜電能產生很高的靜電電壓,進而引起現場易燃、易爆氣體或液體、蒸汽的燃燒或爆炸。
(2)常見的觸電形式。
① 單相觸電。在觸電事故中,最常見的是單相觸電。單相觸電是指當人站在地面上或與大地相連的金屬體接觸時,同時又接觸帶電設備的其中一相或電源的一根相線時,電流經人體流入大地的一種觸電形式。
在普通終端的電流中,若中性線(零線)直接接地,則當人體觸及一相帶電體時,該相電流通過人體經大地回到中性線形成回路。由于人體電阻比中性點直接到地的電阻大得多,電壓幾乎全部加在人體上,所以造成觸電。這種類型的觸電方式在辦公場所與家庭中最為常見。
在電路中,若中性線(零線)不接地,則當人體觸及一相帶電體時,該相電流不能形成回路。但由于室外傳輸線路很長,對地有一個較大的分布電容,通過此電容也能形成回路,但在人體中形成的電流很小,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② 兩相觸電。當人體同時接觸供電線路的兩相時,或在高壓系統中,人體距高壓帶電體小于規定的安全距離時,就會造成電弧放電。電流從一相導體經人體流入另一相導體的觸電方式稱為兩相觸電。低壓的兩相之間是380V,觸電危害性要比單相的大得多。
③ 跨步電壓觸電。當架空線路的一根帶電導線斷落在地上時,就以落地點為中心,在地面上形成由中心向外,電壓逐步降低的同心圓形的分布。當人靠近時,由于兩腳之間有一定距離,形成跨步電壓,這個電壓就會在人體中形成電流,人體就會有危險。一般人體與導線落地點距離達到20m以上時,可以認為電壓為0V,一般就不會再發生危險了。
④ 接觸式觸電。由于電氣設備的絕緣損壞造成金屬外殼帶電,當人體碰觸時,就會有電流從帶電體經人體到地,這種觸電叫漏電觸電或接觸電壓觸電。老化的設備應經常檢查設備的絕緣性能,以保證設備和人身的安全。
2.電流對人體的影響
由于人體是電的導體,當人體接觸帶電體時就有可能構成電流的回路,那就有電流流過人體,電流達到一定值時,就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電壓較低時,流過人體的電流較小,如果能夠及時脫離電源,一般只對人體與帶電體接觸部位的表面造成輕微損傷;如果不能及時脫離電源,則可能對人體的內部組織造成嚴重傷害,直至死亡。電壓較高時,只要人的肢體接近帶電部位,就會在瞬間發生電弧放電,燒傷人體。電流通過人體時,一般表現為針刺感、壓迫感、打擊感,產生痙攣、疼痛、難受、心律不齊、心室顫動、失去知覺、心跳驟停、呼吸窒息等癥狀。
電流對人體傷害的嚴重程度一般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① 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人體最小感知電流為0.5mA,人體的擺脫電流為10mA,致命的生命閾值電流為50mA,一般將人體能忍受的安全電流以30mA為界。在高度危險場所,應取擺脫電流10mA為安全標準;在潮濕或水中,應以5mA作為標準。
② 流通過人體的時間。電流流過人體的時間越長,危險性也就越大。
③ 電流流過人體的部位。電流通過人體大腦、心臟時,對人體的傷害程度最大。
④ 通過人體電流的頻率。工頻電流對人體的危害最大,直流電與高頻電流對人體的影響較小。超聲波可以用于醫學理療。
⑤ 觸電者的身體狀況。通過人體的電流與觸電電壓和人體電阻有關。人體電阻與人體的部位、環境(干燥與否)、觸電電壓的高低都有關系,粗糙、干燥的皮膚電阻大(數萬歐),細嫩、潮濕的皮膚電阻小(幾百歐),觸電電壓高時人體電阻下降。人體電阻還與人的身體狀況有關,女性對電的敏感程度比男性高,兒童比成人易遭電擊,體重、健康狀況等也會影響人體的電阻。
3.安全用電的基本方法與原則
人體觸電危險的主要原因是一定量值的電流從人體流過。如果人體不直接接觸帶電導體,或某些帶電導體與大地之間的電位相同,那么即使人接觸它也不會產生電流;或某些帶電導體具有的電壓很低,當人體接觸它時,流過人體的電流很小,不足以引起任何危險,這樣就能夠預防觸電事故的發生,或減輕觸電產生的危害。這就是安全用電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些原則,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有效的方法來預防電氣安全事故。
(1)隔離。隔離法就是人體不能直接接觸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帶電部分,甚至不接觸辦公自動化設備本身,這樣就不會發生觸電事故,這是一種最好的防護方法,如常見的拉線開關。最近國外出現了電氣設備微波遙控等,避免了人體直接與電氣設備的接觸,保障了人身安全。
(2)絕緣。這種方法是當人體接觸辦公自動化設備時,其帶電導體部分都包封在絕緣材料里面,并且一般條件下都能保持絕緣良好,這樣就不會產生不允許的觸電電流。特別是經常接觸人體或工作環境濕熱的辦公自動化設備,常常采用包封帶電導體的功能絕緣和與人體接觸的保護絕緣,或兩種絕緣合為一體的強化絕緣,這樣就能在功能絕緣損壞的情況下,仍能有效地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如有塑料外殼的電氣設備、計算機等。
(3)防護接地。這種方法是將辦公自動化設備不帶電的金屬外殼用導線將接地極與大地連接起來,使其保持與大地等電位,這樣一旦辦公自動化設備內部的絕緣損壞,其漏電電流就會通過接地系統流入大地,而金屬外殼沒有電壓存在,人體接觸后就不會發生危險。但是,這種方法只適用于三相三線的供電系統,沒有中性線,中性點也不直接接地,同時切記不能將接地線隨意就近接在暖氣、煤氣管道上,否則會帶來其他危險。
(4)保護接零。這種方法適用于三相四線且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供電系統,將電氣設備不帶電金屬外殼與供電線路的零線連接起來,而不必另外使用接地線。一旦帶電導體絕緣損壞,其相線、金屬外殼、零線構成短路回路,于是產生很大的短路電流,足以將電源一側的保險絲熔斷,或自動開關過流自動跳開,從而迅速切斷電源,消除了觸電危險,這種方法在性能上比防護接地更為安全。目前國內生活供電,多為三相四線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因此,這種方法也便于被廣泛采用。但是,在辦公室只有一個供電電源的情況下,不要同時采用防護接地和保護接零兩種防護方法。
(5)安全電壓。這種方法只適用于使用電壓低(36V)的辦公自動化設備。即使有漏電發生,所產生的電流在安全范圍內,流過人體也不足以引起危害。例如,采用干電池的收音機、電動剃須刀以及裝有變壓器的低壓(36V或12V)照明燈或電熱褥等。
(6)切斷保護。由于電氣短路使電源側的保險絲熔斷或開關自動跳開,從而切斷電源,這是建立在發生大電流基礎上的切斷保護。除此之外,近期國內外采用的切斷保護的方法,一般是電氣設備不帶電金屬外殼出現高于安全電壓時,則立即切斷電源;或出現大于安全值的漏電流時,則立即切斷電源。作為專門保護人身安全、防止觸電事故發生的保護方法,這是非常有效的,其簡要工作原理如下。
① 電壓型觸電保護:這種保護開關是以辦公自動化設備不帶電金屬外殼對地電壓作為動作信號。只要金屬外殼由于帶電導體絕緣降低而出現漏電,并且在數值上達到人體接觸安全電壓時,保護開關立即動作,并且將電源側的自動開關斷開,切斷電源。這種保護不僅防止了人身觸電危險,而且隨時對電氣設備進行絕緣監視。這種保護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防護接地、保護接零同時配合使用。電壓型保護開關尚存在一定的缺點,使其推廣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 電流型觸電保護:這種保護開關是以辦公自動化設備不帶電金屬外殼對地產生漏電流作為動作信號。正常狀態下,單相電源(220V)的相線(火線)和工作零線所流過的電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護開關沒有信號;如果相線因其絕緣降低而產生漏電,其漏電流經過電氣設備金屬外殼、人體(或其他物體)、保護接地線,而不經過工作零線,且漏電流在數值上接近人體接觸安全電流極限值,保護開關動作,并且將電源側的自動開關斷開,切斷電源。這種保護開關能夠做到漏電流愈大,動作時間愈短,可以確保漏電流不超過30mA的安全值。保護開關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防護接地、保護接零同時配合使用,在性能上不僅能防護人體觸電,而且能防止因漏電引起的火災危險。電流型觸電保護開關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可靠性,在國內許多家庭、倉庫、工地等場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7)辦公自動化設備用電的十忌。
①切忌用銅絲或鐵絲代替保險絲。
②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忌用兩極插頭(座)。
③擦洗顯示器、復印機、打印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切忌用濕手或濕布。
④ 電線破損時,切忌用橡皮膏、傷濕止痛膏包裹。
⑤ 切削帶電的導線,忌用普通剪刀。
⑥ 檢修或更換燈頭,即使開關切斷,也切忌用手觸及。
⑦敷設墻壁暗線,切忌用單根電線或軟線。
⑧安裝臺燈,燈頭切忌直接固定在金屬外殼上。
⑨辦公自動化設備發生火災,切忌直接用水撲滅。
⑩ 發現有人觸電,切忌用手拉開。
4.辦公自動化設備使用安全保護措施
購買辦公自動化設備,首先應認真查看產品說明書中的技術規格。例如,電源種類是交流還是直流,電源頻率是否為一般工業頻率50Hz,電源電壓是否為民用生活用電220V,耗電功率是多少,已有的供電能力是否滿足,特別是插頭/座、保險絲、電度表和電線,如果負荷過大超過允許限度,便發熱損壞絕緣,引起用電事故。上述內容核對無誤,方可考慮安裝通電。
安裝辦公自動化設備應查看產品說明書中對安裝環境的要求,特別注意在可能的條件下,不要將辦公自動化設備安裝在濕熱、灰塵多或有易燃、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
在敷設電源線路時,相線、零線應標志明晰,并與辦公自動化設備接線保持一致,不得互相接錯。辦公自動化設備與電源連接,必須采用可開斷的開關或插接頭,禁止將電線直接插入插座孔。凡要求有防護接地或保護接零的,都應采用三腳插頭和三孔插座,并且接地、接零插腳與插孔都應與相線插腳與插孔有嚴格區別,禁止用對稱雙腳插頭和雙孔插座代替三腳插頭和三孔插座,以防接插錯誤,造成辦公自動化設備金屬外殼帶電,引起觸電事故。
接地線、接零線,雖然正常不帶電,但為了安全起見,導線規格要求不低于相線,其上不得裝開關或保險絲,也禁止隨意將其接到自來水、暖氣、煤氣管道或其他管道上。
通電試用前應對照說明書,將所有開關、手柄置于原始停機位置。按說明書中要求的開停操作順序操作。如果有運動部件,應事先考慮是否有足夠的運動空間,如果通電后發生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機并切斷電源,進行檢查。
在使用過程中,禁止用濕手去接觸帶電開關或辦公自動化設備的金屬外殼,也不能用濕手更換電氣元件或燈泡。對于經常拿在手中使用的設備,切忌將電源線纏繞在手上使用,禁止用拖電線的辦法來移動設備,需要搬動時應先切斷電源,禁止用拉電線的方法拔插頭,一般辦公自動化設備不要長時間(幾個小時)連續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有異常氣味和異常聲音時,應停止使用,切斷電源進行檢查。
設備使用完畢后,要隨手切斷電源。緊急情況需要切斷電線時,必須用電工鉗或帶絕緣手柄的工具。日常的維護和檢查:經常使用的辦公自動化設備,應保持其干燥和清潔;對供電線路和辦公自動化設備要定期進行絕緣檢查,發現破損處要及時用電工膠布包緊;對長時間不用又重新使用的辦公自動化設備,要先用500V搖表測量其絕緣電阻不低于1MΩ,方可認為絕緣良好,才可以正常使用。
5.辦公自動化設備事故的緊急處理措施
(1)處理方法。使用辦公自動化設備,必須重視安全,防患于未然。萬一因某種原因不幸發生火災或人身觸電事故,就應該立即進行妥善處理,避免損失擴大。
① 對于辦公自動化設備失火,首先應該切斷電源,然后救火。如果在切斷電源以前,就急于用水滅火,往往火沒撲滅,反而引發觸電事故。因此,凡是辦公自動化設備失火,在切斷電源以前,只能用砂土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
② 對于人身觸電,搶救必須迅速。人體觸電時間越長越危險。因此應采用正確的方法,使受害者迅速離開帶電物是最為重要的。一經發生觸電,必須就近關斷辦公自動化設備的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一時拉不開電源開關的就應該用帶絕緣的鉗子、刀斧等將電源線割斷,同時要注意割斷后的帶電電線,線頭不要再觸到人或導電物體上。如果觸電者還有知覺,那就應該奮力跳起來,離開地面,因為手腳脫離了帶電導體和地面,流經人體的電流就會失去通路而消失。當觸電者不能擺脫電源時,搶救的人可使用干燥絕緣的木棍、竹桿、衣服、繩子等工具,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特別是搶救人用手去拉觸電者的衣服時,搶救人自己應該穿絕緣鞋或站在木板上,用干燥的衣、帽、圍巾將手包住,做好應急的絕緣措施,以防在搶救過程中觸電。
(2)緊急救護。觸電后的救護效果如何,往往取決于救護人行動的快慢和救護方法。其救護方法是根據觸電者的傷勢情況決定的。如果只是灼傷,就應該將灼傷或起泡的皮膚表面保護好,切勿碰到生水或不清潔的東西,用繃帶扎好,送到醫院診療。
如果觸電者脫離電源后,還能自己呼吸,但觸電時間較長,或曾經一度昏厥,可以先將其攙扶或抬到溫暖的地方躺下。天冷時,蓋上毛毯或棉被,保持體溫,解開其衣服、褲帶,按摩全身,并馬上請醫生診治。
如果觸電者呼吸很困難,或呼吸已停止,甚至沒有脈搏,心跳也停止了,但沒有腦殼跌破、全身燒焦等明顯的外傷,往往是“假死”,應該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幫助受害者恢復呼吸,絕大多數是可以救活的。
經驗證明,觸電緊急救護時不宜注射強心針,只需長時間的人工呼吸及心臟按摩,使“假死”狀態的受害者的呼吸和心臟跳動恢復正常,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就需要救護人員細心、耐心,堅持到底,不能性急,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判斷確已死亡,方可放棄救護。
(3)人工呼吸與體外心臟按摩。觸電事故的發生都是突然的,觸電急救是刻不容緩的。現代醫學證明: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的受害者,在1min之內搶救,蘇醒率可超過95%;而在6min后搶救,其蘇醒率在1%以下;如果腦中停止供血5min,部分腦細胞不可恢復,即使人救活了,也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這就說明,在救護嚴重觸電的人時,應堅持現場搶救,連續搶救,絕不能因為各種原因耽誤了時間。因此,在項目實施中我們安排了緊急救護的實操任務,希望同學們能掌握運用。
1.2.8 靜電防護
靜電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干燥的冬季用塑料梳子梳頭時,梳子就會吸引頭發;脫化纖衣服時也會有靜電產生。靜電有對人們生產有利的一方面,如人們利用靜電可以復印(靜電復印機)、除塵、噴漆、選礦等;也有對人們生活有危害的一面,如可能引起火災、靜電電擊、妨礙正常的生產等。
1.靜電的產生
兩種物體相互摩擦或某種物體受熱、受壓、電解以及受其他帶電體的感應,均會發生電荷轉移,破壞電荷的平衡,結果產生靜電,使物體帶電。常見的靜電產生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摩擦帶電。物體相互摩擦時,發生接觸位置的移動和電荷的分離,結果產生靜電。例如,紡織中的拉絲、梳棉、織布等工序;造紙行業的烘卷、裁切;印刷行業的紙張傳印等。
(2)剝離帶電。相互密切結合的物體被剝離時引起電荷分離,產生靜電。例如,穿脫尼龍襪、化纖衣物等,產生的靜電電壓可達上千伏。
(3)流動帶電。利用管道輸送液體時,液體與管壁接觸,液體和固體接觸面上形成雙電層,隨著液體的流動,雙電層中的一部分電荷被帶走,產生靜電。例如,在石油、化工等行業,在輸送過程中就會使管道帶電。
另外產生靜電的途徑還有:噴出帶電、沖撞帶電、破裂帶電、飛沫帶電、滴下帶電、感應帶電等。
2.靜電的危害
(1)靜電引起火災或爆炸。在有爆炸和火災危險的場所,靜電放電產生的火花有可能將可燃物引燃,造成爆炸或火災。
(2)靜電電擊。靜電放電時產生的瞬間沖擊電流會通過人體內部,對人體心臟、神經等部位造成傷害。一般靜電電荷的能量十分有限,不會達到致命的程度,但有可能導致二次事故。
(3)靜電妨礙正常的生產。在某些生產過程中,靜電的存在會妨礙生產或影響產品質量。例如,紡織過程中靜電會使抽的絲飄動、黏合、糾結等;印刷行業中靜電會使紙張運動受礙、不能分開、套印不準或出現濺墨等現象;膠片帶的靜電放電時會導致膠片感光,降低成像質量。
3.靜電的防護
靜電的安全防護主要是控制靜電的產生和積累。控制靜電的產生應以控制工藝過程和選擇在此過程中所用的材料為主;控制靜電的積累,應設法加速靜電的泄漏和中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控制。
(1)從工藝過程中控制靜電的產生。一種方法是選用不同的材料,使摩擦產生的電荷分別為正、負電荷,從而使它們相互抵消,消除靜電的危險;另一種方法是選用導電性能較好的材料,它可以限制靜電的產生與積累。
(2)具有良好的接地。這種方法主要用來消除導體上的靜電。以下設備應接地良好:加工、儲存、運輸各類易燃材料的設備;車間里的氧氣瓶、乙炔瓶等;儲油設備、油罐車等。
(3)增加導電覆蓋層。可以在絕緣體表面加一導電覆蓋層并接地,用以泄漏靜電電荷。
(4)使用導電性地面。使用導電性地面實質上也是一種接地措施,它不但能泄漏設備上的靜電,而且有利于泄出人體上的靜電。
(5)增加環境的濕度。在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增加環境濕度使絕緣體表面的電荷泄漏。這種方法不宜用于高溫環境下絕緣體靜電的泄漏。
另外還可以使用抗靜電劑,靜電消除器也可以消除一定的靜電。同時也要消除人體的靜電。例如,在修理計算機等辦公設備時,人體積累的電荷(高壓)會造成部分元器件的損壞,因此修理人員應在手上佩戴接地良好的金屬手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