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幫老板賺了不少錢,為什么我就拿一點兒工資?”
“做的工作都一樣,為什么別人拿的工資比我多幾倍?”
“我在公司工作這么多年了,可工資還是沒見漲過。”
“大家能力都差不多,為什么他就能早早升職拿高薪?”
……
在職業旅途中,你是否也曾有過這些抱怨?你是如何看待這些抱怨的呢?
很多人月月等待著、期盼著單位發工資、領導發獎金,似乎只要自己在企業里待著,按時上下班、出滿勤、干滿點,就一定能夠領到工資,踏踏實實待兩年,等到“媳婦熬成婆”,就能讓工資高一點,再高一點。可等你真正熬成公司里的“老人”,卻發現事情并不如你想的那樣——該升的都升了,該漲的也漲了,就連不如自己的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就剩下自己還拿著原來的工資。
工資并不是靠加班多點就能漲上去的。試想,如果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上不努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每日渾渾噩噩、不求上進,工作低標準、低效率,我們的企業就沒有活力,在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很難長期生存下去,更不會取得持續發展和長足進步。企業沒有業績,我們的薪水就沒有來源,待企業倒閉破產之時,作為企業一分子的員工更是喪失了生存和立足之地,更不要說工資和獎金了。
如今,公司大都實行崗位薪酬制。除了一定的底薪外,工資的其余部分都依據個人的工作業績來決定,業績多則工資高,業績少則工資低。比如在保險銷售行業,員工的收入主要取決于業績,業績多的員工和業績少的員工的工資差別很大。
公司和老板最看重的是業績!惠普公司創始人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曾說:“只有在員工為公司創造出豐厚利潤的條件下,他們的獎金和工資才能得到保障。公司只有實現了贏利,才能把贏得的利益拿出來與員工分享。”
任何老板都不怕員工拿高薪,老板最怕的是沒有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才!那些積極找方法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員工,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效益,能夠更好地彌補領導的不足,成為推動公司發展的關鍵力量。員工能夠不斷提高自己,不斷為公司創造財富,還怕公司不用加薪升職來留住你這個人才嗎?
決定我們工資高低的是我們創造的業績,我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每個人的工資都不是公司發的,也不是老板恩賜的,而是我們辛勤付出、努力工作所應得的,是我們自己辛苦掙來的!
我們可以把員工與企業的關系比喻為大河與小河的關系。“小河無水大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滿”,如果員工無法為企業提供水源、注入活水,企業的大河最終會干涸。而只有大河有水,河水才會回流到小河,回流到員工身上。
企業的員工有兩種:一種在挑水,一種在挖井。那些只顧挑水喝的員工,認為自己是在給別人打工的員工,最終會無水可喝,而那些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的員工則是挖井人,他們用自己的小河來填滿大河,最終自己也會賺得盆滿缽滿。
挑水喝的員工總是喜歡和別人比誰領的薪水多,若比別人多就沾沾自喜,若比別人少就滿腹牢騷;挖井的員工則總是和別人比誰能在工作中學到了更多的東西,他們看重的是經驗的積累,看重的是企業能否為自己提供更廣闊的施展才華的平臺,以及自己能否在這個平臺上將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這樣的員工最后自然會獲得源源不斷的“水”。
只要你有挖井的工作態度,尋找挖井的方法,你就能為企業尋找水源。企業是一個施展自我才能的舞臺,我們歷經磨煉獲得各種經驗和技能,就是為了讓自己在工作這個舞臺上發揮得更好、更出色,把自己的價值體現出來。
那些因為工資才來的人,只是看重暫時的福利和待遇,最終會一事無成、無薪可領。為了工作、事業留下來的人,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為公司創造價值上,最終會成為薪水最高的人。